產品經理應該理解的高頻技術詞匯/口頭語

0 評論 850 瀏覽 7 收藏 14 分鐘

在日常需求對接中,經常從研發(fā)口中聽到一些詞匯/口頭語,本文整理了產品經理與開發(fā)溝通最高頻的31個技術術語/口頭禪,讓你從此需求評審不露怯,Bug追蹤不抓瞎,輕松Get技術團隊的尊重!

個人實戰(zhàn)分享,干貨滿滿的!以下是技術術語的詳細定義和說明:

bug

BUG一般是指在電腦系統(tǒng)或程序中,泛指程序中未被發(fā)現的一些的邏輯缺陷問題,簡稱程序漏洞,是程序設計中的術語。

其實bug是所有程序都會存在的,沒有一個程序是完美無bug的,只是bug有沒有被發(fā)現,bug嚴不嚴重而已。

為什么用“BUG”代指 “程序漏洞”?

bug起源于一個故事。1947年9月9日,早期的電腦突然宕機,工程師團隊找了很久原因,最終發(fā)現是有飛蛾意外飛入一臺電腦引起的。團隊很快排除錯誤,并在日志本記錄這事。因此,人們逐漸開始用“bug”(原意“蟲子”)來稱呼計算機隱藏的錯誤。—-實際是不是飛蛾造成的故障就不得而知了。

硬編碼/代碼寫死

硬編碼:指在代碼中直接使用固定值(如字符串、數字、路徑),而不是通過變量、配置文件或外部輸入動態(tài)獲取。這種方式雖簡單,但會降低代碼的靈活性和可維護性。

代碼寫死:中文對“硬編碼”的俗稱,強調代碼缺乏靈活性,修改時必須改動源碼。

開發(fā)、測試、灰度和生產環(huán)境、藍綠環(huán)境

  • 開發(fā)環(huán)境:程序員編寫和調試代碼的本地或共享環(huán)境。
  • 測試環(huán)境:測試人員用于系統(tǒng)化測試的環(huán)境。
  • 灰度環(huán)境:無限接近生產環(huán)境的預發(fā)布環(huán)境,用戶體驗和生產環(huán)境一致,一般用于上線前最終驗證。僅部分人員(測試或產品)有權限。
  • 生產環(huán)境:用戶實際使用的線上環(huán)境。
  • 藍綠環(huán)境:有一種發(fā)布策略叫藍綠部署,藍綠部署的核心思想,即同時維護兩個生產環(huán)境(藍和綠),一個在線,另一個用于部署新版本。好處是有問題直接切換流量,快速回滾。

構建、打包、腳本執(zhí)行、部署、發(fā)布、回滾/回退

構建:將源代碼轉換為可運行程序的過程,包括編譯、依賴安裝、代碼優(yōu)化等。——有時候會聽到研發(fā)說構建失敗。

打包:將開發(fā)后的可執(zhí)行文件和必要的文檔(如使用說明等)使用打包工具制作成軟件包(我們可以本地下載安裝的東西),方便分發(fā)和部署,比如APP打包后生成app-release.apk,提交至應用商店。

腳本執(zhí)行:運行自動化腳本批量處理特定任務(如數據遷移、環(huán)境配置)。

部署:將打包好的程序安裝到某個環(huán)境(測試、灰度或生產等)里。

發(fā)布:用戶能看見更新后的軟件包內容或者直接使用軟件,一般指發(fā)布到線上生產環(huán)境。

發(fā)布策略:

  • 全量發(fā)布:所有用戶立即切換至新版本。
  • 灰度發(fā)布:小范圍用戶試用(如5%流量),驗證穩(wěn)定性。
  • 藍綠部署:新舊版本并行運行,流量一鍵切換。

回滾:當新版本出現嚴重問題時,快速恢復到上一版本。發(fā)布之前都會準備回滾計劃,一旦有問題,影響線上業(yè)務了,馬上進行回滾。

聯調、版本管理、封版

聯調:不同模塊或系統(tǒng)間進行接口對接與功能驗證,確保數據交互和業(yè)務流程正確。

常見場景:

  • 前端與后端API聯調(比如前后端針對“訂單提交接口”進行聯調)。
  • 微服務間聯調(比如支付服務調用風控服務)。
  • 第三方系統(tǒng)聯調(比如調用第三方在線客服系統(tǒng))。

版本管理:

通過工具(Git、SVN)管理代碼的變更歷史、分支策略與發(fā)布版本,支持團隊協作與追溯。

封板:

在當前版本發(fā)布前停止新功能開發(fā),進入測試與修復階段,僅允許修改關鍵Bug,不允許新的功能和需求加入當前版本。

主要是為了防止版本錯亂,發(fā)版時把未驗證或測試中的版本發(fā)上線。

耦合、解耦、上下游

耦合:模塊/功能之間相互依賴,高耦合意味著改動一個模塊會牽連其他模塊。

解耦:指降低模塊/功能之間的依賴,使系統(tǒng)更模塊化、獨立、易維護,把關聯依賴降到合理邊界,不至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同時要考慮解耦成本,允許適度耦合。

上下游:通常,在軟件開發(fā)中,上下游指的是系統(tǒng)或服務之間的依賴關系和數據流向。上游可能指提供數據或服務的系統(tǒng),下游則是依賴這些數據或服務的系統(tǒng),消費上游數據或服務,并進一步加工或傳遞的接收方。

在下面的流程中,訂單服務是支付服務的上游,傳遞支付金額、用戶等關鍵支付信息。

進程、線程

進程

操作系統(tǒng)進行資源分配和調度的基本單位,每個進程擁有獨立的內存空間(代碼、數據、堆棧等),彼此隔離。

比如打開微信APP是一個進程,打開支付寶APP又是另外一個進程。

線程

線程是進程內的執(zhí)行單元,共享進程資源(內存、文件),是CPU調度的基本單位。一個進程可包含多個線程,實現高效并發(fā)。

快照、實時

快照:在特定時間點對系統(tǒng)狀態(tài)的靜態(tài)捕獲與保存,用于記錄歷史狀態(tài)或備份恢復,快照數據不會再變化。

實時:系統(tǒng)對事件或數據的即時響應與處理,保證結果在可接受延遲內(通常毫秒級)完成,實時數據時刻都可能在變化中。

舉例:

  1. 每日日終賬戶余額就是快照,當前賬戶余額就是實時。
  2. 每日日終交易金額 → 快照,當日累計交易金額 → 實時。(當日還沒完,實時匯總統(tǒng)計截止前一統(tǒng)計時刻所有訂單的金額,不斷在變化中)
  3. 在線文檔實時更新版本 → 實時,在線文檔歷史存檔 → 快照。

邏輯刪除、物理刪除

當你設計一個刪除功能,一般研發(fā)都默認是邏輯刪除。

  • 邏輯刪除:不是真的刪除,只是加了一個“是否刪除”的字段標識,已刪除的數據不會在頁面上顯示和被查詢出來。(數據仍在,但不可見)
  • 物理刪除:在數據庫把這個數據給刪了,后續(xù)如果要查詢,無法找回。(真的刪除,無法找回)

兼容、重構、遷移

兼容

定義:

兼容是指不同系統(tǒng)、設備、軟件、協議或版本之間能夠協同工作,且不產生沖突或功能異常的能力

常見的“兼容”場景及含義:

1)軟件兼容性

  • 操作系統(tǒng)兼容:軟件能否在 Windows、macOS、Linux 等不同操作系統(tǒng)上正常運行。
  • 依賴項兼容:軟件能否與其他庫、框架或運行環(huán)境(如 Java 版本、Python 依賴包)正確配合。
  • 瀏覽器兼容:網頁能否在 Chrome、Firefox、Safari 等不同瀏覽器中正常顯示和交互。

2)硬件兼容性

  • 設備驅動能否適配不同型號的硬件(如打印機、顯卡)。
  • 軟件能否在不同硬件架構(如 x86、ARM)上運行(例如:蘋果 M1 芯片兼容舊版軟件)。

3)版本兼容性

  • 向后兼容:新版本系統(tǒng)/軟件能支持舊版本的功能或數據(例如:Word 2023 能打開 Word 2010 的文件)。
  • 向前兼容:舊版本系統(tǒng)/軟件能部分支持新版本的功能(較少見,通常是提醒升級)。

4)協議/接口兼容

  • 不同系統(tǒng)間通過 API、通信協議(如 HTTP、gRPC)交互時,數據格式和邏輯是否一致。
  • 例如:微信小程序的后端接口升級時,需保證舊版客戶端仍能正常調用。

5)數據兼容

  • 數據在不同系統(tǒng)或版本間能否正確解析(如 CSV 文件用 Excel 和 Numbers 打開格式不亂)。

重構

1)定義

在研發(fā)領域,“重構”指在不改變軟件外部功能的前提下,對代碼內部結構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的過程。重構的核心目標是提升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和擴展性,同時減少技術債務,而非直接添加新功能或修復 Bug。

2)重構的典型場景

  • 代碼冗余:比如多個函數實現相同邏輯,通過重構可以將重復代碼提取為公共方法。
  • 復雜邏輯簡化:比如將一個500行函數拆分為多個小函數。
  • 設計模式優(yōu)化:引入更合適的設計模式。
  • 性能瓶頸改進:優(yōu)化低效算法或數據結構等。
  • 技術債務清理:修復臨時方案、過時依賴或遺留代碼。

遷移

1)定義

在研發(fā)領域,“遷移”指將系統(tǒng)、數據、應用程序或服務從一個環(huán)境、平臺或版本轉移到另一個環(huán)境的過程,目的是提升性能、降低成本、適應新技術或滿足業(yè)務需求變化。

2)遷移的常見類型

  • 數據遷移:將數據從舊數據庫轉移到新數據庫。
  • 系統(tǒng)遷移:從舊系統(tǒng)(如單體架構)遷移到新系統(tǒng)(如微服務架構)。
  • 云遷移:從本地服務器遷移到云平臺(如 AWS、Azure、阿里云)。
  • 版本升級遷移:軟件框架或語言版本升級。
  • 平臺遷移:更換技術?;蚬蹋ㄈ绨沧繎脧?Google Play 遷移到華為 AppGallery)。

高并發(fā)、高吞吐量、冷熱分離

高并發(fā)

定義:系統(tǒng)在極短時間內同時處理大量用戶請求的能力,比如年度促銷活動同一時刻訂單激增,系統(tǒng)可以穩(wěn)定、快速響應地相應下單請求,不至于系統(tǒng)崩潰或響應延遲。

高吞吐量

定義:指系統(tǒng)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大量數據或請求的能力,強調數據處理的效率和總量,而非瞬時并發(fā)壓力。

冷熱分離

冷熱分離指從業(yè)務層面區(qū)分數據訪問頻度,將低頻度訪問數據轉儲到廉價存儲主機上,高頻度訪問數據留存在高性能存儲主機上,降低存儲成本,提升性能和管理效率。

一主多從、讀寫分離

一主多從和讀寫分離是數據庫架構設計中提升性能與可靠性的核心策略。

一主多從:

主庫:唯一負責寫操作(INSERT/UPDATE/DELETE)的數據庫節(jié)點;

從庫:通過復制技術同步主庫數據,僅提供讀操作(SELECT)的數據庫節(jié)點,通常部署多個從庫以擴展讀能力。

讀寫分離:

讓主庫處理事務性增、改、刪操作(INSERT、UPDATE、DELETE),而從庫只讀實例處理查詢(SELECT)操作。

主從庫和讀寫分離的好處:

  • 高可用:主庫故障時,從庫可提升為新主庫(需配合VIP或DNS切換)
  • 負載均衡:從庫分擔讀壓力,避免主庫性能瓶頸
  • 數據備份:從庫可作為實時備份節(jié)點(邏輯備份 + 物理備份結合)

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

本文由 @野生產品經理-祝祝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