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的小紅書算法相比24年有什么不一樣

0 評論 222 瀏覽 1 收藏 8 分鐘

在數字營銷的世界里,算法的變化往往預示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小紅書作為當下熱門的內容分享平臺,其算法的每一次調整都牽動著無數創(chuàng)作者和品牌的心。

2025年的Q3即將收官,這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平臺又陪伴我們一年

回望去年,小紅書的算法和我們一樣,都成長了不少

我不知道站在未來的視角,25年是不是小紅書算法上相對關鍵的一年,但我站在25年感受到的是,平靜之下波濤洶涌的變化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我在今年看到的一些變化

一、算法內核的變化:豐富比好壞更重要

如果讓我舉例,我會覺得過去的算法像是「裁判」,只管內容好壞;現在的算法像「導游」,會主動干預用戶體驗,讓用戶刷到的內容精準而又豐富

社區(qū)積累了11年的用戶數據,小紅書一定知道,如果無限給用戶推薦同類內容會導致內容疲勞和流失

所以,「破圈」和「克制」是新算法的核心邏輯,算法會干預某類內容的曝光次數,也會給不同類型的內容給用戶曝光,這兩層邏輯都是為了讓用戶能刷到的內容更豐富

社會越來越復雜,人類標簽也越來越多,一個人確實不應該只陷入到單一的信息繭房當中,而是擁抱不同圈層,看到更豐富多彩的內容

這一點上,小紅書和抖音背道而馳,但干的漂亮

二、搜索流量:再也不是價高者得的邏輯

以前大家總覺得小紅書搜索流量貴,但那個時候,還真的就是贏家通吃,價高者得,現在有預算的商家越來越多了,大家也都知道搜索流量的重要性了,但搜索流量的邏輯變了

25年搜索競價邏輯:搜索流量規(guī)模=出價*用戶需求的匹配度

光出的起價不夠,還要看對用戶需求的匹配度,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最高效率地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誰才能獲得搜索流量

算法會實時判斷搜索者的意圖(是“了解”還是“購買”),并拍賣這個流量位給最匹配的內容。所以,你的筆記不僅是內容,更是一個解決方案

為什么干貨合集類筆記排名高?因為它的需求滿足度最高。所以,所有品牌都要思考:你的內容,是用戶搜索后的終極答案嗎?

三、內容權重,從用戶停留到心智停留的蛻變

都知道CES算法是小紅書的核心推薦機制

CES=點贊數×1+收藏數×1+評論數×4+轉發(fā)數×4+關注數×8

從這個公式你可以看出,過往小紅書算法對不同互動行為有著不同的權重考量

2025年,小紅書推薦機制還要以點贊收藏評論這些淺層互動行為作為內容權重的評估標準嗎?

當然不是了!

新算法的真正權重,是“用戶停留”背后的“心智停留”。一秒的截圖動作,勝過十次的點贊收藏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看過聚光后臺的數據維度,其中有兩個維度是截圖和保存圖片,也就是看完筆記之后有截圖和保存圖片動作的次數,

有截圖和保存圖片的用戶,都是為了在淘寶以圖識別商品的方式快速找到產品,所以截圖和保存圖片是購買的前置動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聚光后臺都開始體現這樣的數據,可見小紅書已經對更深層次的互動行為作為內容權重的評估維度

那些靠對立,靠社會話題的內容,也許基礎流量還是不錯,但一定進入不了更高的流量層級,2025年,能爆的內容必須同時滿足:

  • 對個體有用(實用價值):看完就能用,比如“手把手教你退購房定金”。
  • 對社交有用(社交貨幣):能拿來當談資,比如“全網首探LV火鍋店”。
  • 對情緒有用(情緒價值):能提供強烈的情緒共鳴或宣泄,比如“35歲被裁員,我靠小紅書月入5萬”

算法越來越難騙了,走偏門的內容會越來越難。唯有能貢獻深度價值的筆記才能獲得大的流量規(guī)模

四、商業(yè)化風向變了:從軟廣種草到硬廣軟做

2025年,小紅書最好的軟廣,就是長得最像硬廣的軟廣(如果你一下子就能看懂這句話,那就說明你今年的認知不差)

越坦白,越有效

平臺比用戶更討厭軟廣,因為軟廣破壞的是平臺的信任根基。算法升級后,能精準識別軟廣感筆記,那種刻意的擺拍、不自然的語氣、生硬的植入。 其實都只會影響筆記的推薦

反而那些直接標明“廣告”,但內容極其硬核、真誠、有價值的內容效果會更好。比如:《我們花了20萬,檢測了全網爆火的10款學習燈,結果震驚了》。用戶其實不討厭廣告,討厭的是浪費他時間的垃圾內容

除了社區(qū)層面,在商業(yè)化上,這也是小紅書出在“中間規(guī)?!钡谋厝贿x擇

3.5億的月活,正處于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間狀態(tài)。既無法像抖音、快手那樣依靠純粹的流量規(guī)模獲得營收規(guī)模,又必須得證明自己具備強大的商業(yè)化能力來支撐高估值。這就迫使小紅書必須挖掘出存量用戶的價值,提升單個用戶的商業(yè)貢獻(LTV)

還好,小紅書有高達70%的搜索用戶占比和用戶主動分享的基本盤,讓“心智占領”和“信任轉化”成為比流量灌入更有效率的路徑

所以“硬廣軟做”和“買手模式”都是在嘗試更精準、更高效地撬動這批高價值用戶的消費力

別再想方設法做軟廣了,可以嘗試做一些軟廣硬做的內容,這必然是小紅書新的營銷趨勢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汪仔5712】,微信公眾號:【Vic的營銷思考】,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