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業(yè)老師個人IP打造,沒想象中那么輕松
個人IP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中。本文作者通過親身經歷的案例,深入剖析在教培行業(yè)打造個人IP過程中遇到的困境與誤區(qū),供大家參考。
近期在陪跑英語老師IP打造,老師并不清楚怎么設計產品體系和線上獲客,通過深度語音溝通和個人優(yōu)勢梳理,很快幫老師搭建好了賬號定位。這讓我想到了三年前在職場上,給某個名師做個人IP的經歷。
21年我入職過一家留學行業(yè)的教育培訓機構,當時和面試官聊得也挺愉快,讓我著手負責托福這條業(yè)務線的線上獲客到銷售轉化。
簡單說下吧,托??荚嚪譃殚喿x、聽力、口語和寫作四個版塊,學生想考到理想分數(shù),通常需要培訓薄弱版塊,而申請北美常青藤院校時,托福成績至少100分以上,某些高校甚至有單科分數(shù)的要求。
而考生在選擇托福培訓機構時,通常有以下幾點顧慮:
- 我的英語能力,和托福目標分還差多少?(通常一次??季湍苤来蟾潘剑?/li>
- 我需要的英語能力(聽說讀寫)中,具體還差哪些?能不能量化下,讓我心里有數(shù)?
- 這些能力差距屬于哪種?是知識點積累不夠?學習習慣不好?還是邏輯能力有問題?
- 這其中哪些差距,是可以靠培訓機構彌補的?效果會不會比自學好?
所以語言培訓類的產品,注定是高客單重信任的交付,成交周期也不會太短。而以名師IP去做獲客轉化,天然具備成交的可能性。
我入職前,人事吹噓說師資力量雄厚,老板也對這塊業(yè)務非??粗兀耶敃r也背調過,的確算是本土留學機構的頭部,業(yè)務線也比較多。
但我入職接手開始做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咋只有一個托福全科老師???咋也沒有托福引流資料包那些啊?
當時我的運營團隊就兩人,沒辦法硬著頭皮上吧,因為每月拉新的KPI擺在那,每天都要提交運營日報:發(fā)了多少篇筆記,點贊收藏x個,小助手引流x人,轉化成交x人,成交額x元。做運營獲客的,大概能懂我的焦慮感吧?從0到1開始做,才是萬事開頭難啊。
我當時的想法是,與其廣撒網(wǎng)找考生,不如在細分領域里以專業(yè)度取勝。通過學員訪談、社群潛水等方式,我確定了考托福的難點在口語和寫作,由此衍生了托福寫作精批(299元5次)和口語專項練習(199元5次)的低客單服務。
沒辦法啊,當時的產品體系只有2980元的托福全科錄播課,和講師的一對一直播課(500元一節(jié)),我覺得直接成交轉化的概率太低,而且錄播課本就沒有技術壁壘,海鮮市場上的盜錄課一大堆,所以肯定是需要設計有針對性的過渡性產品,來獲取新客戶的信任的。
這是給想做名師個人IP的朋友第一個提醒:即便你的產品再好、教學品質再過硬,都是需要設計引流款/體驗課,讓新用戶先感受到你的實力,后續(xù)再轉高客單的正價課。
產品體系重建后,我面臨的運營難題可不止這一個。當時全科老師太忙,沒空弄引流資料包咋辦呢?我用小號去加同行領資料包,再做二次整合后發(fā)托福老師復審,沒問題再打包加水印。
像托??荚嚕瑢W生往往需要考前機經預測,以及考后當天的考情回顧和重難點分析,我?guī)У拿麕煕]時間弄咋辦?
還得是我硬著頭皮從小站托福、王子睿托福、HUGE托福等多家托福同行那里潛水拿資料二改,并趕在當天通過公眾號發(fā)布。
做名師IP的,光靠縫合怪可不行啊,還是得在擅長的領域持續(xù)輸出有價值的內容,比如教學心得、學習方法、備考資訊等等,而專業(yè)性太強的內容,我這個運營也沒法憑空變出來。
所以我當時有提議過,讓講師出鏡直播以及拍短視頻,可能女教師有容貌焦慮吧,不想在公共平臺上拋頭露臉,自謙沒有做主播的實力。
沒辦法我只能找產研部的程序員同事,在網(wǎng)站后臺調取直播課回放記錄,通過二次剪輯,托福知識點精講的切片,以碎片化的知識呈現(xiàn)形式來做內容展示。
實話實說效果肯定是沒有直播好的,想也能想到,干巴巴的教學知識點,不太適合短視頻平臺的傳播邏輯。
這是我操盤名師IP后的第二個提醒:講師和運營應該是相互信任和打配合的,如果教師只考慮教學質量,忽略了專業(yè)領域的對外輸出,那對于運營而言,真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因為當時我需要背用戶拉新和課程銷售的雙指標,講真壓力挺大的,甚至鋌而走險通過同行社群截流、灰產軟件爬蟲拉新等不入流的方式獲客。
但想從別人的群里拉人,一方面面臨被舉報踢出群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大多數(shù)人面對陌生人的好友申請,都會心存戒備,培養(yǎng)信任到最終轉化的周期,也會比主動加好友的方式要長。甚至有人明確表態(tài),不會考慮我們這家機構,因為偷摸加人的手段太下作了。
所以我的第三個提醒是:如果運營人員的考核指標過高,那不得已做的運營動作,無疑會傷害品牌美譽度和講師IP形象,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
我理解作為商業(yè)機構的老板,希望能讓新興業(yè)務快速盈利的心態(tài),但做名師IP運營本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事兒,如何設置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也是運營人員需要和老板據(jù)理力爭的。
我在這家留學機構只待了八個月就離職了,每月竭盡全力才堪堪完成績效考核,而且無論是薪資構成,員工福利還是團隊氛圍,都和入職前聊得大相徑庭,中途也多次更換直屬上級,匯報方式和團隊管理也花了不少時間去磨合。
新媒體運營不是許愿池里的王八,我也沒能耐讓老板的白日夢順利開花。在沒有預算、沒有資源扶持的情況下,能保底完成拉新和銷售指標,我問心無愧。
回顧這段并不算光彩的職場經歷,也讓我對所謂的大公司和名師IP怯魅了,職場就是個草臺班子而已。
新媒體運營求職不要只看公司規(guī)模,還要看整體營收,以及你要做的業(yè)務線,是屬于核心王牌的現(xiàn)金牛業(yè)務呢,還是老板試水探索的邊緣性業(yè)務呢?
最后也奉勸想嘗試個人IP打造的朋友,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持續(xù)輸出內容的心力,不要輕易嘗試做自媒體啊。
本文由 @禿頭老王聊運營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對的,現(xiàn)在教培行業(yè)競爭這么大,想要打造專屬IP脫穎而出,就要好的運營
教育類IP,吃的是名師資源,運營只能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