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我在大廠做“設計評審” 的流程與技巧!

0 評論 1747 瀏覽 4 收藏 6 分鐘

設計評審一般可以分為設計內審和設計外審,這篇文章里,作者就分享了設計內審的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評審是設計師幾乎不可能回避的工作之一。在我們團隊,設計評審的類型有兩種:

1. 設計內審:

也即設計組內部的設計稿評審。當產品有重要的新功能上線或大版本迭代時,通常由項目的主設計師發(fā)起設計組內部的評審會議,組內所有設計師均可參加,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和評估。

2. 設計外審:

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設計評審,是其他各研發(fā)部門的同事一起參與的設計評審會議。設計外審的注意事項和相關經驗可以閱讀:做好“設計評審”的 10 個建議。

本文就來詳細講講關于設計內審,有哪些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設計內審的意義

設計組內部的評審會議最主要的作用有三點:

1. 保證設計稿的產出質量

所有設計師齊心協(xié)力探討方案,可以幫助你找到設計方案中自己沒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需要補充的細節(jié),幫你查缺補漏,提升設計稿的產出質量。

2. 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

通過設計內審會議,設計師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業(yè)務工作;你的上級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項目進度和階段性成果,并對你的設計能力和工作方法有更多了解。

很多設計師覺得設計評審是在幫助他人提建議和修改問題,對自己來說幫助不大。其實不然,你在設計評審中也可以學到:

  • 溝通方法:比如怎樣提建議才能夠讓他人欣然接受;
  • 設計思路:對于同一個問題,看看別人是怎樣思考的;
  • 沉淀經驗:如果一類問題在多次評審中重復出現(xiàn),那這類問題有可能值得被沉淀出統(tǒng)一的解法和經驗,可以幫助全組設計師提高解題效率。

3. 規(guī)范設計師的工作過程

設計內審的參與者是設計師,所以你在會議里講解和呈現(xiàn)的內容與設計外審不同。你需要向參會的設計師介紹:

  • 項目背景和業(yè)務目標;
  • 研究過程和分析方法;
  • 設計目標和設計策略;
  • 設計方案和交互細節(jié);
  • 設計過程中的其他思考等等。

這也就倒逼著設計師不得不關注設計工作中的邏輯推導過程,以保證設計產出是有理有據(jù)、有說服力的。

二、設計內審的注意事項

以下經驗可以讓你的設計內審會議順利進行:

1. 合理規(guī)劃時間

通常來說,設計稿在內審通過之后才會進行和其他部門相關人員的外部評審,因此通常需要比正式的外審時間提前 2-3 天。你需要在接到設計需求時合理安排好設計內審的時間,避免延誤項目的最終設計交付。

2. 不同經驗,不同標準

我們組的設計內審,對于“新人”和“老人”有不同的標準:

對于剛加入團隊的新手設計師:

在新手設計師還沒有完全了解團隊的工作方式和設計稿產出習慣的初期,設計內審是必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對新人的工作方式進行引導和校正,幫助新人快速掌握工作要求,融入到新的工作環(huán)境中。

對于團隊中的老設計師:

簡單、常見的設計需求不需要在組內進行評審,如有大迭代、或者方案的細節(jié)需要尋求設計援助時,再進行組內評審。

3. 不同項目,不同內容

對于不同項目或是項目的不同進展階段,設計內審也有不同的標準和評審內容。大家默認必須要做設計內審的內容包括:

  • 大版本的更新升級設計:重點項目的某一功能全面更新或是大版本的迭代。
  • 有信息需要同步給他人:你所做的項目中的某功能優(yōu)化,涉及到其他設計師相關工作內容的變動,需要有相互的信息同步。
  • 對方案有不確定之處:當你不太確定你的設計方案是否是最優(yōu)解,或者做出了兩到三個解決方案想讓大家來幫忙判斷。

除此之外,設計師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發(fā)起內審會議,邀請他人評審設計稿。

專欄作家

元堯,微信公眾號:長弓小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線互聯(lián)網大廠B端體驗設計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本碩連讀。曾負責國內最大開源組件庫Ant Design組件的設計和運營工作,目前負責國際業(yè)務線B端產品體驗設計和組件庫的搭建工作。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