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SHEIN的思考
本文主要拆解SHEIN產品,SHEIN在跨境領域中進展如火如荼,是排名前幾的獨角獸公司,是我國出海企業(yè)的一個標桿,本文就以SHEIN核心產品進行淺析,不妥之處,不吝斧正。
SHEIN在跨境電商領域屬于頭部玩家,有一套完整的產業(yè)鏈以及運營方法論,在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除了賣貨,或許輻射自身產業(yè)鏈和運營方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相當于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把盤子做大,卻不是一味的做大,而是基于自身優(yōu)勢相關的領域做大,從而可以反哺自身主要業(yè)務。
一個業(yè)務走通完整流程,做到精熟之后,可以將其自身的經驗、能力、資源輻射給其他做相似業(yè)務的客戶,一方面報團取暖、二來讓客戶少走彎路,三者把自身優(yōu)勢最大化、開創(chuàng)第二增長曲線,穩(wěn)固護城河,這也是搭建開放平臺的初衷。
開放平臺既是一個產品也是一本用戶手冊和幫助文檔,是接口化的SaaS;這就像是一個集裝箱,可以集成,可以封裝。這里傳遞的是數據,哪怕是功能,也是用數據體現的,因此開放平臺就是一個數據交易/交換平臺,能力輸出,也涉及到數據安全的問題(這是根基)。
一、開放平臺類型
開放平臺有四種類型:自研自用、自研他用、他研自用,他研他用。不管是那種類型,都需要考慮成本和效益,以及是否有必要。
1)自研自用
在公司內部,如果存在多個系統(tǒng),有業(yè)務關聯(lián)的話,會有接口之間的對接,哪怕沒有業(yè)務關聯(lián),至少員工信息是需要通用接口來數據互相傳遞的,而內部的接口對接我們通常不稱為開放平臺,或者加個前綴叫內部開放平臺。
在中小公司往往不存在這樣的平臺,要么是在一個swagger上集成某個系統(tǒng)的所有接口,要么就是零散的接口文檔,根據需要定制給內部其他系統(tǒng),這時候就會出現哪些系統(tǒng)用了什么接口都不清楚,可能同一個或類似需求,做了好幾個接口,沒有規(guī)范,只求方便。
2)他研自用
有些時候,如果發(fā)現外部市場有自己想要功能的開放接口(不包含純定制化的場景,如果純定制化,那就是和外包的區(qū)別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考量下是自己去研發(fā)一套還是自研一套新的,這里面考量的是自研的成本(包含時間、人力),這個時間一方面是指研發(fā)時間,另一方面是指該功能使用時間,這就需要與外采的費用進行對比(使用時間內的全部費用+對接的時間人力),還有考慮產生效益(如果自研時間是紅利期,那么就先選擇采購),進入市場的時間(市場瞬息萬變,差一點就會錯過,后續(xù)要花更大的代價才能爭取原來的市場份額),綜合考慮下來選擇最優(yōu)解。
3)自研他用
這也是絕大多數開放平臺的一種形式,將自身能力向外輻射,這種他用的比上述自用的要求會更高,成本也更高,當然產生效益也更高。
4)他研他用
這種類型一般基于兩種情況,一種是純做二道販子,自己包裝后去售賣;第二種是結合自己現有產品打包售賣,可以作為一個增值功能,可能是一條業(yè)務流程線上的某一節(jié)。
以上幾種大多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結合存在,在于開放平臺的搭建與否和本身的投入有關,也與取得的效益有關。
搭建者為降本增效,使用者為降本,為什么使用者不為增效呢?如果真的增效,自研定制化豈不是更貼切自身企業(yè)業(yè)務,講到底還是為了節(jié)省產品研發(fā)維護費用。
增長的機會點
SHEIN走穩(wěn)跨境賽道后,有很大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不僅僅來源于跨境電商一條路,但這是主路,至少目前是。其他的路也是基于這條主路衍生的,包含了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出現,也可以分成硬能力和軟能力兩種類型,以下都是個人覺得可能成為增長點的機會。
1. 線上(軟能力)
這里分為三塊內容:軟件、軟件實施培訓、代運營。
1)軟件
軟件部分又分為開放平臺和SaaS,一個提供的是軟件功能接口服務,一個提供的是軟件功能操作服務。
SaaS更適合完整的一套跨境電商業(yè)務,相當于復試一個SHEIN基礎版給到客戶使用,有點類似有贊微盟。
接口開放平臺則更豐富,它可以不需要一個完整的流程,只需要一個完整的功能,是基于跨境電商流程中某些節(jié)點的功能,例如:報關、支付、BI、CallCenter、供應鏈。。。
2)軟件實施培訓
與軟件部分相結合,用戶在購買了SaaS產品或者對接了相關開放功能,需要實施人員對接支持,以及操作過程中的培訓支持。
甚至可以做成技術咨詢,給客戶培訓軟件系統(tǒng)架構。
3)代運營
把自身電商運營的成功經驗復制給客戶,包含網站的運營、商品的運營、客戶的運營等。
線下(硬能力)
這就和實體相關了,可以從產品和服務設施說起。
1)產品
SHEIN有自營產品,有自己的供應鏈和加工廠商,那么也可以額外給到其他商場做代加工業(yè)務,這樣下來,如果是自己找的供應商,量大更優(yōu)惠;反之自己的加工廠,則可以消化更多的業(yè)務,這里面包含成品、包裝和原材料。
還可以咨詢工藝品加工。
2)服務設施
跨境業(yè)態(tài)下比較難的、資產重的除了上述的產品外(現在好多支持一件代發(fā)),還包括了倉庫、物流(也可以外包掉)、報關(這塊前面有涉及),訂單(這塊需要代運營來解決)
倉庫主要是海外倉,現在關稅和物流成本很好,如果海外有倉庫會極大減少成本,因此海外倉庫租賃也是一個增長點,集中倉和散倉一個更穩(wěn)定一個更靈活,目前來看主要是集中倉,散倉的概念是臨時通過租房想出來的,可以分布在全國各地,更有可能培養(yǎng)房東成為快遞小哥,既熟悉附近又有一份錢掙,這只是一個大膽設想。
除了以上的,就是現有SHEIN最穩(wěn)的產品和服務,自營和加盟入駐平臺,平臺上售賣的產品也分為零售(B2C)和批發(fā)(B2B)。
生態(tài)開放
常言平臺就感覺平臺上什么都有,什么都放,這不是專業(yè)的平臺,只是一個雜貨店,哪怕百貨商場也有界限的劃分,我們做軟件的也需要有這個概念,我們每一步的處理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這有點像很多SaaS廠商,什么功能可以集成進來,什么功能會破壞原有的結構,需要很謹慎的分析需求,打磨需求,找到標準化,只有標準化才能普世,如果都是定制化,那就純純外包得了。
簡單的功能堆砌和調用是任何軟件的斷頭路。
適合自己生態(tài)的產品放置其中才能不斷強化自身的平臺,就像開發(fā)一個魚塘,是能把什么魚都放進去,也不是看市面上什么掙錢就放什么進去,這個魚塘的原本適合什么魚類,這要因地制宜,然后再在這基礎上選擇適合一起生存的魚類、草類等植物放置其中,讓原本的土著更適宜生存,也可以周邊養(yǎng)些雞鴨鵝,他們的排泄物是很好的肥料,有助于魚塘邊的植物生長,植物可以給魚吃,形成一個生態(tài)自循環(huán)。
因此,在做開放平臺的時候,是需要深刻熟悉業(yè)務場景,并按照業(yè)務場景進行閉環(huán)處理,把相關聯(lián)的接口功能放置在一起,不止于來回查找。
至于調用,需要加強數據、權限等安全管控機制,這是最基本的為平臺和客戶負責,再能力所及之處,可以優(yōu)化對接的內容,讓對方對接起來更舒服,這是需要同頻,比如一些名詞的解釋,讓不是開發(fā)的人能看懂。
開放平臺上只有接口開放嗎?有沒有純功能的接入?就像直接移植一個H5頁面,也許也是開放平臺的一種形式。
對開放要有敬畏和熱愛。
因為熱愛才能更好的開放,因為敬畏不會過度開放。
應有的氣質
如果設計好一個開放平臺,需要一定的氣質,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能力,還包含了對業(yè)務的了解,對行業(yè)的了解,對趨勢的了解,從淺入深闡述以下幾點:
標準化
開放平臺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是一個規(guī)則的濃縮,因此不需要特立新奇,需要的是按照規(guī)準格式進行布局,這樣對接的人可以輕車熟路按照規(guī)則進行對接。
易讀性
上述調用過程也提到了,這不是說文字水平有多高,但要平易近人,讓人可以讀懂,保持同頻是做事效率最高的形態(tài)。
業(yè)務熟悉
對于不清楚的業(yè)務,是不知道哪些可以進行封裝開放的,也不會知道如何開放出去更好用,因為這里面包含的是流程場景,流程性、相關性的接口搭配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業(yè)務,這對于對接的人員也方便。
熟悉業(yè)務是整條產業(yè)鏈,從原材料開始到最終銷售到客戶手上,全盤去考慮業(yè)務形態(tài),讓埋藏在深層的機會浮現出來。
邊界感
也就是上述生態(tài)開放中的健康開放,需要我們評估功能的增減,這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市場,還有自身架構,后續(xù)的延展性,這一步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有時候也是管理層面的問題,有時候不要比要更重要。
好大喜功也是一個弊端。
感知力
這是對未來的感知,基于業(yè)務市場趨勢的熟悉,才可能培養(yǎng)敏銳的感知力,提前布局,占住先機。
感知力的培養(yǎng)需要深入市場,深入市場是為了獲取更多緯度的信息,從信息數據中分析出一個輪廓,平時也需要多思考,多關聯(lián)性思考,有時候也需要跳出本行業(yè)去看,可以借鑒別的產業(yè)鏈,所有跳出借鑒都是反哺自身業(yè)務。
其他一些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就不羅列了。
規(guī)范性
這其實和上面標準化類似,只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都是基于安全性角度出發(fā)的。
在功能上線需要充分測試(功能、性能、兼容),需要評估影響范圍,做到算無遺策,如果有隱患,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和準備解決方案。
在升級維護方面,需要提前告知,有些可能需要做好培訓工作,發(fā)布后也需要客服待命。
在所有對接的數據中要關注使用量,異常行為,如惡意灌輸。從數據中也可以分析出客戶的使用情況,這對后續(xù)合作有幫助。
架構拆解
開放平臺方面寫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粗略勾勒了SHEIN產品結構圖,如下所示:
以上是結構核心內容,也正是基于以上的核心功能出發(fā),才有開放平臺的定位,從下到上進行闡述。
數據層
這是底層,也是根基,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數據有人和行為結果,主數據就是講的平臺的忠實用戶(也叫流量),如果平臺上有多個系統(tǒng),需要保證客戶唯一性,這邊客戶分為C端消費者和B端客戶(商家、供應商、其他廠商)
客戶有了行為后會產生行為數據,部分行為數據會產生結果(離開、簽約、下單、支付,最終是交易成功),這些數據都在數據倉庫中,當然是標記上來源。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按照各系統(tǒng)自己的需求形成系統(tǒng)數據(數據集市),互不影響。
再往上是通過數據做成可視化的dashboard,各個維度的數據通過聯(lián)系統(tǒng)計分析后得出一個個結論和預測,展示給相關人員看。
基礎組件
往上一層是底層技術架構中的一些基礎功能組件,按照SHEIN業(yè)務來看,我羅列了6項基本的組件。
- Auth:鑒權,在平臺上有各類用戶登錄不同的系統(tǒng),開放平臺上也有對接方,可以用以身份檢測,確保安全性。
- Passport:統(tǒng)一登錄,平臺上有很多系統(tǒng),電商也有多端(APP、網頁、小程序等),那么需要將客戶登錄串起來,注冊一次就可以登錄其他相關系統(tǒng),并數據同步。
- GIS:定位,這在下單選擇地址的時候會用到,還有一層是如果SHEIN與自己的供應鏈,那么可能有自己的車隊或者外包車隊,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定位和地理位置去實時查詢貨物到哪了。
- Pay:支付,這是電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 Msg:信息內容,涵蓋了消息通知、推送等信息類組建,在平臺上需要給消費者推送購物信息,需要給合作方發(fā)送郵件等內容,這邊把push和e-mail合在一起。
- IM:交流,在消費者與商家交流是常見的功能。
應該還有其他的一些組建,暫未羅列,只是把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列出來了。
業(yè)務
往上是業(yè)務系統(tǒng),也是一些成熟的業(yè)務類系統(tǒng),這邊也羅列了SHEIN相關業(yè)務需要用到的一些系統(tǒng)。
- CRM:客戶管理系統(tǒng),可以關聯(lián)自身的B端客戶,使用平臺上接口服務的、SaaS客戶、加盟電商的等等,從線索到簽約回款流程。
- WMS:倉儲管理系統(tǒng),SHEIN有自己的倉庫,包含海外倉和國內倉,需要管控倉庫與貨物的關系。
- TMS:運輸管理系統(tǒng),SHEIN有自己的供應鏈系統(tǒng),也做代加工的業(yè)務,那么就需要運輸團隊,這套系統(tǒng)是車隊與貨物及出庫入庫之間的關系
- OMS:采購管理系統(tǒng),SHEIN有自營產品,那么就需要外采原材料甚至半成品,需要系統(tǒng)進行規(guī)范化。
- BPM:流程管理系統(tǒng),SHEIN有代加工業(yè)務,就需要工業(yè)流程管控,平??梢詢炔肯到y(tǒng)流程使用。
職能
業(yè)務往上是職能層了,這主要做內部管理的工作,包含各角色的系統(tǒng)。
- OA:協(xié)同辦公,全集團人員使用,主要處理內部人員表單流程,工單、行政類等內部溝通工具。
- HRM:人事管理系統(tǒng),人事使用,包含招聘、入職、離職、績效等功能。
- 財務:財務管理系統(tǒng),包含薪酬、業(yè)務收入等統(tǒng)籌。
- CallCenter:呼叫中心,客服使用,用于解決客戶問題,以及外呼回訪客戶。
后臺
這邊指的是針對前臺系統(tǒng)做支持的后臺系統(tǒng),這邊只羅列了兩個業(yè)務模塊:電商和供應鏈
1)電商
這是主業(yè)務,包含了B2C和B2B業(yè)務,也有自營和加盟兩種形式。
這里包含了商家管理(商家入駐管理)、產品管理(商家上傳商品)、訂單管理(交易)、營銷管理(各種營銷活動發(fā)布)、會員管理(消費者管理、等級等)、稅務(報關)、支付(支付配置)、CMS、賬單。。。
2)供應鏈
這是基于自身產業(yè)鏈頭部材料獲取及后期代加工為主導的系統(tǒng)。
這里包含了供應商管理、產品管理(電商也有產品,這邊產品與電商的一般不太一樣,因此獨立做了一個)、訂單管理(材料、產品訂單)、計劃預測(根據市場反饋設定采購和出品)、生產管理(產品的進程)、質量管控、采購管理(可以借用OMS)、運輸/配送(可以用TMS和快遞)
以上僅僅羅列了完整系統(tǒng)中的小部分功能,真正完整的系統(tǒng)很復雜,但再復雜的系統(tǒng)也有規(guī)則,只要摸清規(guī)則就不難了,最多就是定制化。
前臺
前臺就是直面用戶的端口了,根據SHEIN的業(yè)務,分為C端消費者和B端商家。
C端消費者可以使用電商官網和APP進行購物,B端商家可以使用商家客戶端進行店鋪維護
行文至此基本結束了,但這也只是一個開始,如何設計、如何運營還需要看市場的需求和反饋,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些基本的功能提前布局好,是對未來擴展一個幫助。
所有的功能復雜程度是成本和效益的一個博弈。
本文由 @詩憶錄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