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要掌握的“工程級提示詞”是什么?
前段時間整理了十幾個主流 AI 產品的提示詞,好多產品經理看了之后大呼:提示詞要這么卷么?
“卷”是真卷,比如上面截圖里 Manus 的系統(tǒng)級提示詞有10208個字符,整整 250 行;編程軟件 Cursor 的 Agent 模式的提示詞有18543個字符、Chat 模式的提示詞12568個字符……
但是,問出這句話的產品經理,一定沒有在真實場景實踐過。
倒不是開發(fā)者們“惡意”卷提示詞字數(shù),作為統(tǒng)領全局的system prompt低于這個量級,根本沒辦法把大模型約束在可控范圍內。
普通人越不需要寫提示詞,對每個產品背后產品經理的提示詞水平要求就越高。
再優(yōu)秀的模型也不能靠一個眼神就完成你想讓它干的事,有效規(guī)訓大模型完成既定任務的“提示詞”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一個不能有效規(guī)訓大模型的產品經理,大概率會成為時代的棄兒。
提示詞工程這個概念涉及到的內容太多了,我們今天只聊聊它的產物“工程級提示詞”。
工程級提示詞是什么?
這是我造的概念,不過在做 AI 項目的應該一看就能知道它是什么。
所謂“工程級提示詞”,就是那種被放在真實項目中、能夠約束大模型完成任務輸出預期內容、可以確保整個項目穩(wěn)定自動運行的提示詞。
與我們日常使用 DeepSeek 的時候寫的提示詞不同,工程級提示詞是在你“看不見”的狀態(tài)下運行的。
你不能像跟 DeepSeek 對話一樣,輸出不好可以修改、追問、甚至重開窗口;做項目系統(tǒng)中的一環(huán),它必須穩(wěn)定輸出、甚至穩(wěn)定輸出指定格式,一旦出錯就是一次全鏈條的崩潰。
對于 AI 項目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們來說,項目中所有可能調用的大模型都不再是替你干活的乙方、實習生,而是跟你一起服務“甲方”的合伙人。你必須通過提示詞給這個“合伙人”囑咐好一切。
接下來聊一聊寫好“工程級提示詞”的幾個細節(jié)。
3個必須考慮的細節(jié)
實際場景中,大模型愛“搗亂”的無非以下三種情況:
1. 不按要求格式輸出,導致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續(xù)不上”2. 產生幻覺,胡編亂造答案3. 不按你的要求、引導執(zhí)行任務,自由發(fā)揮其中第二點是最容易“翻車”的地方。
我每周都會在《一周 AI 大事件》中分享拆解一個工程級提示詞,即便是哪些“高端”提示詞也經常寫出幻覺滿滿的提示詞。
結構化輸出
關于第一點輸出格式約束部分,方法很簡單:
1. 給大模型輸出格式的示例;2. 打開 API 請求中的 JSON Mode一個細節(jié)是,在給大模型格式示例時,千萬不要使用太具體的示例寫法。
太具體的示例會導致大模型一味模仿,失去靈活性。
比如,我有一次在搭 Dify 會話流時,想要讓模型從用戶的對話中提取用戶偏好等信息存儲為記憶。
我使用了這樣的提示詞:
從下面輸入的信息中推斷事實和偏好,輸出用以存儲為記憶的結構化信息。
記憶的范圍:
– 用戶的姓名、公司、所在行業(yè)等事實信息
– 用戶對回答的偏好
– 用戶遇到的問題不在記憶存儲的范圍內
推斷事實、偏好的約束:
– 事實、偏好應簡潔明了
– 不要以“此人喜歡披薩”開頭。相反,以“喜歡披薩”開頭。
輸出示例:
“姓名:張佳;公司:起點課堂;偏好:需要通俗的回答?!?/p>
然后模型給我輸出了個這……
如何避免模型幻覺
大模型確實會編造自己不知道的內容,但它編造的原因 99% 都是人造成的。
前面截圖里 DeerFlow 那個產品的提示詞里的很多模塊要求都會造成模型幻覺:
(以下內容為中文翻譯)
比如信息數(shù)量和質量標準部分:
1. **全面覆蓋**:
– 信息必須涵蓋主題的所有方面
– 必須呈現(xiàn)多種觀點
– 應包括主流和非主流觀點
2. **足夠深度**:
– 表面信息是不夠的
– 需要詳細的數(shù)據(jù)點、事實、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 需要來自多個來源的深入分析
3. **足夠數(shù)量**:
– 收集”剛好夠”的信息是不可接受的
– 目標是獲得豐富的相關信息
– 更多高質量信息總是優(yōu)于較少信息
幻覺的原因:
1. “必須涵蓋主題的所有方面”中的“所有方面”沒有衡量指標,模型會為了完成任務盡可能多的生成“方面”,而其中的大部分肯定是編造的;2. “應包括主流和非主流觀點”中,主流和非主流定義沒界定,全憑模型隨機,幻覺率肯定大幅提升;3. “需要詳細的數(shù)據(jù)點、事實、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模型面對這種要求最高效的策略是生成虛假內容,因為省Token4. “更多高質量信息總是優(yōu)于較少信息”是一種非常 PUA 的引導方式,這是明晃晃的在暗示模型要“造謠”看起來高質量的信息5. ……避免模型幻覺沒有捷徑:
1. 只讓模型做你能清晰界定、有充足正反面示例的任務2. 在你不熟悉的場景給模型留后路在周會上對待下屬的那種 PUA 式要求禁止放在提示詞里。
推薦大家閱讀學習 pdf-craft 這個項目,作者在引導大模型幫他處理 OCR 識別后的格式時,給出了我認為此刻最耐心的引導提示詞
《一周AI大事件》的 0407-0413 期中我有拆解過這個項目,再次推薦加入一起學習
防止模型忘記要求
大模型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注意力發(fā)散。
雖然現(xiàn)在隨便拎出個大模型都能有 128K 的記憶窗口,但是它的注意力并不能時刻保持聚焦在所有的窗口文本中。
你應該遇到過這種情況:給模型發(fā)了一篇英文文章或者代碼,即便使用中文跟它發(fā)送指令,它也會自顧自的說起英文。
By Raycast的Gemini 2.5 Pro
核心原因在于,隨著提示詞(和上下文)的增加,模型的注意力會逐漸“失焦”。
這里“失焦”并不是分散,而是聚焦到靠后的位置。
解決方案很簡單:把你認為重要的指令要求放在提示詞的最后。
我一般是前面該說說,在最后把所有必須遵守的要求再專門列出來寫一遍。
如何提升“寫作”水平
沒有好辦法,就是多看優(yōu)秀的提示詞在如何表達、在約束什么、引導方式和示例的寫法。
渠道一:文章開篇截圖的那 15 個優(yōu)秀產品的提示詞逐條翻譯、學習。我把他們整理到騰訊文檔了,加入 AI 學習圈搜索「工程級提示詞文檔」可以找到。
渠道二:我每周都會在《一周 AI 大事件》中拆解一個提示詞,截止到此刻已經拆解分享過 18 個項目了,報名AI行動派會員、AI崗位面試題100問或者AI 大模型應用落地實戰(zhàn)營都可以解鎖這個文檔的閱讀權限(2025年)
渠道三:定期關注 Github Trending 也行,每一個上榜的 AI 項目都值得一學。
關于AI學習行動圈
我從 23 年開始和起點課堂一起運營「AI學習行動圈」,截止到此刻已更新 1500+主題,與接近 4000 關注 AI 的實戰(zhàn)派在過去 500+ 天里每天討論、交流 AI 實戰(zhàn)應用。
學習圈目前有 3 個核心的學習交流“陣地”:
1. 知識星球: 知識資料技巧沉淀的核心渠道,隨時可查閱2. 微信交流群: 目前 6 個群,每天都有圈友交流分享 AI 使用心得3. 吹水局直播: 工作日晚 19:30-21:30,每場一個 AI 應用主題
陣地一:知識星球
我在星球里主要維護「實戰(zhàn)分享」「工具箱」和「情報局」三個標簽
實戰(zhàn)分享是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直接應用的提示詞和效率工具。上面截圖里的 Step-Back 提示詞就非常好用,堪比 o4。在公眾號、直播中演示的所有 AI 實戰(zhàn)應用的提示詞也都在這個標簽下。
AI 工具和鮮知道就是好用的、熱門的 AI 工具、資訊分享,我把那些太技術、太浮夸的都篩選了,放進這個標簽的都是可以直接用來的好玩兒!
星球還有一個“專欄”體系,目前的定位跟標簽差不多。
如果你正在找一個 能第一時間了解最新、實用的 AI 資訊和實戰(zhàn)技巧 ,遇到任何 AI 應用問題能 隨時找到同行人交流、請教、討論 的圈子,
陣地二:微信交流群
我們?yōu)槿τ雅淞宋⑿沤涣魅?,現(xiàn)在 6 群快滿了。
微信群里每天一早有 AI 早報,上下午還有“讀報時間”,以及我每天不定期刷屏級的各種 AI 工具體驗、提示詞編排思考、行業(yè)新聞解讀同步。
以及,你可以在群里討論任何與 AI 相關的工具、應用問題,幾乎都能找到答案。
如果你正在找一個 能第一時間了解最新、實用的 AI 資訊和實戰(zhàn)技巧 ,遇到任何 AI 應用問題能 隨時找到同行人交流、請教、討論 的圈子,
立刻掃碼領取 50 元立減金加入
陣地三:AI吹水局直播
剛復盤我專門去視頻號后臺看了一下直播記錄,過去一年一共為學習圈做了 130 場 AI 應用、實戰(zhàn)、熱點解讀相關的直播,累計肝了 257 小時!
有十幾場僅學習圈成員可觀看的閉門直播,平均觀看時長都是 1 個多小時,有時逼近接近 2 小時!
沒點干貨,平均停留時長到不了這水平的。
如果你正在找一個 能第一時間了解最新、實用的 AI 資訊和實戰(zhàn)技巧 ,遇到任何 AI 應用問題能 隨時找到同行人交流、請教、討論 的圈子,
立刻掃碼領取 50 元立減金加入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