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點產品能力之外的事
在產品設計和商業(yè)運營的世界里,我們常常關注數(shù)據(jù)、功能和利潤,卻容易忽視那些真正驅動產品成功的核心價值觀。本文將帶你深入探討“消費者導向”這一理念,以及它如何在商業(yè)實踐中被低估,同時揭示產品能力之外,那些真正塑造成功產品的內在因素。
周末翻了翻《段永平的投資問答錄》,感觸挺深,要是擱前幾年看,大概率不會有這樣的體會,那時候應該還更傾向于看一些干貨內容。
但這幾年陸陸續(xù)續(xù)經歷過很多事情,對于一些淺顯的道理逐漸有了自己的感悟和實踐,就越發(fā)地意識到人的不可塑性。
小到日常的思維習慣,大到人生的每次抉擇,基本都受這種內在本質影響。
也就是說,人的能力可以被塑造,但是內核幾乎難以改變,而這種內核形成的時間和影響遠比我們認為的要更早也更大。
我們做產品的都會有幾句口頭禪,類似于用戶至上、第一性原理等,其實可以把這些觀點概括一下統(tǒng)稱為“消費者導向”,這個概念我們日常一直在聊,但很難有人真正做到,根本原因是其在我們的價值觀序列里被大大低估了。
商業(yè)世界里,怎么判斷自己有沒有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有一條更為具象的標準可以衡量,叫“利潤之上的追求”,很多人可能會把優(yōu)化用戶體驗之類的工作也歸屬其中,但我覺得還不夠,真正關注到特殊人群、特殊場景并愿意為其付出一定成本且不計回報才算是真正做到。
這種努力往往是更正確、更長期、非功利性質的,如果老板沒有這樣的價值理念,員工大概率也無法具備,而價值理念不相符的兩種人,是沒辦法長久在一起共事的。
所以很多執(zhí)行者經常把鍋甩給管理層,在我看來,要嘛本質是一類人,要嘛就是你其實也不關心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
這種現(xiàn)象其實很多人都在經歷,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管理文化基本還是以利潤作為導向,而不是結果,或者干脆就把利潤作為結果,多數(shù)情況下,把利潤放在首位人就容易不擇手段。
這就勢必導致員工在正確的事情和個人績效上做抉擇,但即使我們沒有選擇正確的事情,我們真正丟失的東西并不算多,用戶的一個投訴或者損害產品長期的經營價值,但那對大部分人而言甚至算不上有力的傷害。
像我至今還在想前司的那些經營策略,為什么七八個人的討論會上,針對毫無價值的策略沒有一個人反對,因為沒有人真正關心用戶的處境是什么,老板看重利潤,員工看個人利益,沒有人考慮用戶,這本質都是同一類人。
這種組織/企業(yè)都有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員工見到領導容易膽怯,做不到平等的交流,時間一長,員工習慣把所有決策都交由領導拍板,自身完全沒有擔當和責任。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么一回事,我們就是在這些經歷的影響下慢慢成為了現(xiàn)在的我們,一旦形成內在認知,它就會讓我們本能的去做一些抉擇,即使是完全正向敢于斗爭的人,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也會喪失做產品的敏銳度和樂趣。
除此之外,這群人還有一個特征,就是重營銷,輕產品。
在過往的用戶訪談中,凡是經歷過大規(guī)模自然增長的產品,基本都不缺乏自然增長的動力,這依賴于產品本身。通常情況我們認為廣告/營銷最多只能影響20%的人,而剩下的80%則靠這20%影響。
為什么現(xiàn)在大部分產品從業(yè)者或者說大部分人感覺工作很疲憊,我恰恰覺得是上述兩點造成的,過于重視利潤和營銷廣告,缺乏人聚焦于產品或者模式的差異化,到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不是深陷價格戰(zhàn),就是遭遇變現(xiàn)途徑難等問題。
低價本身是不會擴大市場份額的,擁有定價權才能形成護城河,希望深陷價格戰(zhàn)困擾的人能盡快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很多現(xiàn)象,我們分析完兜兜轉轉最終回到了人身上,對于很多剛步入職場的新人來說,能辨別出好的管理者和組織企業(yè)并跟隨學習是尤為重要的,借機培養(yǎng)重塑自己的業(yè)務直覺和價值觀序列。
但鑒人/識人是很難的一件事,我們一般都講究先識貨再識人,也就是想了解一個人先去看他做的事或產品,其次再去接觸本人。產品本身會反映出企業(yè)和背后管理者的價值觀,是好貨大概率是好人,但不是好貨大概率不是好人。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說,產品能力要想得到極大提升需要運氣,一方面是能遇見好的項目,另一方面要遇到好的組織和管理者,兩者的概率都挺低的。
像產品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拍腦袋的時刻,本質是在考驗業(yè)務直覺,在擁有正確經營理念的管理者和團隊中,拍腦袋成功的概率就比那些單純看重利益的團隊要高的多。
說到這,可能還有部分人不清楚如何真正做到“消費者導向”或者是說塑造自己的內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得找到自己的熱愛。
拿我自己來說,在產品工作中其實有一定的完美主義,有的時候會非常糾結一個文案描述或者小的產品設計,通常是覺得a有a的優(yōu)點,b有b的優(yōu)點,但過程當中我自己其實并不內耗,反而會享受這個過程,但也確實是這種習慣能讓自己多一些思考,過程當中也當然會時不時出現(xiàn)一些正反饋。
這種反復的論證假設,反復的實踐后推翻,也逐漸形成了我自己的一種工作習慣。
在我看來,沒有能力,沒有方法論這些都不重要,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事反而是先找到熱愛,以此借每一件小事塑造自己的價值觀、理念,以前我也覺得這是句廢話,但現(xiàn)在我倒真覺得不是。
在此之后,哪怕日拱一卒,也終有所成。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都市擺渡人】,微信公眾號:【都市擺渡人】,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