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科技巨頭,拼死要搞AI眼鏡?

0 評論 388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在科技領域,AI眼鏡正成為巨頭們競相追逐的新焦點。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科技巨頭為何拼死要搞AI眼鏡,以及AI眼鏡在市場中的現(xiàn)狀與未來潛力。它不僅是對當下科技趨勢的解讀,更是對未來智能硬件發(fā)展方向的思考。

這AI眼鏡的風還是吹到了阿里。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宣布將推出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

連阿里都開始親自下場做硬件了,這AI眼鏡到底有什么魔力?

要秋香說,純屬是現(xiàn)實所迫?。?/p>

眼下的AI行業(yè),尤其是面向消費者的C端領域,正卡在一個尷尬的瓶頸期:熱鬧有余,賺錢無門。

想想今年3月那個憑一段視頻火出圈的MANUS:發(fā)布一周吸引200萬用戶瘋狂預約,內測碼甚至被炒到10萬元天價。結果呢?短短三個月后,它宣布放棄國內市場,裁員轉戰(zhàn)海外。

從搜索問答、智能助手、寫作工具,到圖像和視頻生成,各類AI產(chǎn)品層出不窮,形態(tài)也從App、插件到小程序遍地開花。

但一個扎心的事實是:這些工具大多只是用戶“用得上”,遠未達到“離不開”的程度。

即便是ChatGPT,也主要局限在辦公場景,還沒成為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一個關鍵原因是:這些AI應用依然依附于手機和PC這些傳統(tǒng)終端,難以突破原有生態(tài)的束縛。

在這種尷尬焦灼的情境下,AI眼鏡給大家?guī)砹讼M氖锕狻?/p>

AI眼鏡不算新鮮,早期的AR眼鏡產(chǎn)品也曾試圖打入消費市場,但最終沒能跑通。問題就在于:體驗有限、覆蓋場景太少,缺乏讓用戶天天戴著的硬核理由。

但現(xiàn)在,情況不同了。隨著大模型和云端協(xié)同能力走向成熟,AI眼鏡的潛能被真正激活。以阿里的夸克眼鏡為例,它試圖將導航、支付、比價等服務無縫整合,打造“無感化”的場景閉環(huán)——實現(xiàn)“看一眼即支付”、“實時比價”這樣的流暢體驗。

正因如此,AI眼鏡被寄予厚望,被視為繼智能手機之后最核心的移動入口。Meta、小米等巨頭同樣將其定位為“隨身AI助理”的終極載體。

更重要的是,和純軟件應用相比,智能硬件提供了一條更清晰的商業(yè)化路徑:

硬件本身就能賣錢、后續(xù)能通過內容訂閱、增值服務等方式擴展盈利模式、還能提供更直觀、沉浸、便捷的用戶體驗。

市場數(shù)據(jù)也給出了積極反饋: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 148.7 萬臺,同比暴漲 82.3%;中國市場更夸張,第一季度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49.4萬臺,同比增長116.1%。

小米上個月也開了個好頭,首款AI 眼鏡 3 天賣 5 萬副,線下斷貨,活脫脫成了 “智能眼鏡界的 YU7″,一下就把國內對AI眼鏡的關注度給拉起來了。

光是今年二季度,小米、華為、聯(lián)想、Google 與 XREAL 等紛紛上新AI眼鏡,如今,阿里也加入了這場戰(zhàn)局。不過,巨頭和資本的熱情高漲,用戶的實際反饋卻潑來一盆現(xiàn)實的冷水。Wellsenn XR 調研了 200 位用戶,結果很扎心:只有22% 的人是被 AI 功能吸引,70% 的使用頻率集中在拍照和立體聲。更殘酷的是,對 AI 功能 “很滿意” 的用戶僅 8%,55% 直言 “不太滿意”。連業(yè)內人士都表示,用戶使用AI眼鏡,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聽歌、拍照。

雖然各家看似都有點“獨門絕技”——比如小米的供應鏈優(yōu)勢,阿里的龐大生態(tài)——但整個市場仍處于“啟蒙”階段。 目前遠沒有哪家能筑起真正的“護城河”。佩戴不適、續(xù)航短板、AI交互體驗生硬等問題依然明顯。大家都在摸索試探,所以你看不到慘烈的“價格戰(zhàn)”,呈現(xiàn)的是“群雄混戰(zhàn)”的格局。

阿里帶著夸克入局,會為這個行業(yè)帶來什么改變,我們拭目以待。不過秋香覺得啊,雖說在很多人眼里,AI眼鏡還只是個耍酷拍照聽歌的玩具,但別忘了,手機最初也只是能發(fā)短信的大哥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作者【伯虎財經(jīng)】,微信公眾號:【伯虎財經(jīng)】,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