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用戶爭奪戰(zhàn),美團向上,京東向下!
本地生活戰(zhàn)場再起波瀾,美團和京東展開未來十年用戶爭奪戰(zhàn)。美團向上攻,從學生市場向家庭場景擴展;京東向下?lián)?,從家電主業(yè)向年輕群體滲透。這場“向上vs向下”的對決,誰能贏得用戶未來?
最近,沉寂多年的本地生活戰(zhàn)場硝煙再起。表面上看,這場戰(zhàn)爭的攻方是京東,守方是美團,但這看似錯位的競爭背后,實則藏著兩家巨頭對未來十年用戶價值的終極押注。
為何我會有這樣的判斷?因為我太了解這兩家巨頭的基本盤了。十多年前的千團大戰(zhàn),我是參與者;近些年,我又從事過生鮮電商、家電零售行業(yè),而這兩個市場當前的頭部玩家,恰恰就是美團和京東。
本質上來說,美團和京東這幾年正朝著對方的基本盤市場瘋狂擴張 ——美團向上攻白領家庭,京東向下?lián)屇贻p學生。接下來,我為大家詳細剖析。
一、美團的「向上戰(zhàn)略」:從學生大本營殺進家庭主戰(zhàn)場
很多人不知道,美團的第一桶金其實來自「學生經(jīng)濟」。早在千團大戰(zhàn)時期,王興就精準鎖定 20-28 歲年輕群體:大學生聚餐要便宜、情侶約會要省錢、朋友唱 K 要劃算。
在團購行業(yè)初期,”自助餐、KTV、電影院” 被業(yè)內視為三板斧。彼時消費者普遍擔憂團購存在 “消費歧視”,例如菜品減量、服務縮水等問題。
而這三類場景具備顯著優(yōu)勢:自助餐通過不限量供應消除消費差異,KTV 與電影院以標準化服務規(guī)避體驗落差,完美契合團購模式 “普惠讓利” 的核心價值與規(guī)模化運營的底層邏輯。
于是,美團市場團隊就在大學城周邊狂推 30-50 元的自助餐、9.9 元的電影票、下午場買一送一的 KTV——用低價高頻場景撕開市場缺口,短短兩年就拿下 60% 的校園市場。
1. 用高頻外賣做「流量底座」,向家庭場景滲透
美團的基本盤仍是「吃吃喝喝」:每天超 6000 萬筆餐飲訂單,用戶平均每周打開 5.2 次 APP。但光靠 20 元的炒飯炒面不夠,必須讓用戶在同一個平臺花更多錢。但學生終究會畢業(yè),如何把「低價用戶」變成「高價值用戶」?
美團的答案是:跟著用戶一起成長,從校園追到家庭。這也是我之前分享過的,為什么華住會的鉑金卡聯(lián)合發(fā)卡會卡位在公司和校園市場?卡位公司市場很好理解,而校園市場本質是在押注未來十年的市場。
2. 用「即時零售」敲開中產(chǎn)家門
如今,白領家庭很少像父輩那樣有囤積糧食的習慣,下班路上突然想起「家里沒米了」「孩子奶粉快喝完了」「明天要請客吃飯得備菜」是常有的事。于是:
美團買菜來了:早上 8 點下單,9 點前送到家的生鮮套餐(客單價 80-150 元);閃電倉來了:3C 數(shù)碼、母嬰用品、應急藥品 30 分鐘達(客單價提升 3 倍);
美團優(yōu)選也來了:小區(qū)團長每天吆喝「雞蛋 0.99 元 / 斤,大米買一送一」,把家庭主婦們拽進 APP。
美團直接把超市「搬」到用戶手機里:和沃爾瑪、永輝合作,1 小時送達油鹽醬醋;自建「閃電倉」賣美妝、小家電,比電商快 3 小時,用補貼砸用戶心智,比超市便宜 10%。數(shù)據(jù)顯示,美團即時零售業(yè)務 2023 年 GMV 突破 5000 億,其中 30 歲以上用戶占比從 20% 漲到 45%——家庭用戶正在成為新增長引擎。
3. 用「高毛利娛樂」賺有錢人的錢
學生時代愛去平價 KTV,工作后就會去連鎖品牌;讀書時看半價電影,有娃后就會買親子套票。美團早就算準了這筆賬:
電影業(yè)務毛利率超 40%,現(xiàn)在主推 IMAX 廳、VIP 休息室,吸引白領情侶;
親子玩樂板塊上線「周末溜娃套餐」,采摘園、兒童樂園、親子酒店打包賣,客單價從 50 元跳到 300 元;
到店餐飲開始力推「精致餐飲」,和黑珍珠餐廳合作發(fā)優(yōu)惠券,把用戶從「吃飽和省錢」導向「吃好和體驗」。
二、京東的「向下俯沖」:從家電大佬盯上學生口袋
京東的發(fā)家史,是一部「賣家電賺大錢」的故事。家電數(shù)碼貢獻了超 60% 的營收,客單價超 2000 元,毛利率高達 15%—— 但問題也很明顯:用戶一年就買一兩次家電,怎么讓他們多打開幾次京東 APP?于是,京東轉向:從「高客單低頻」轉向「高頻剛需」,年輕人的零花錢必須拿下。
1. 用「低價數(shù)碼」收割年輕用戶
學生黨買手機電腦最看重什么?性價比和分期免息。
京東推出「學生特權」:iPhone 全系立減 500 元,支持 3 期免息;筆記本電腦以舊換新最高補 800 元。
更絕的是,和校園營業(yè)廳合作:辦寬帶送京東會員,買手機送外賣紅包 ——用「通信 + 電商」組合拳鎖定學生心智。
不過,數(shù)碼產(chǎn)品利潤很低,所以只能想辦法提升用戶購買頻次。
2. 用生鮮外賣打入校園周邊
大學生用戶最缺什么?速度和錢。京東到家聯(lián)合校園超市推出「15 分鐘零食速達」:薯片可樂滿 39 減 15,晚上 10 點還能下單買夜宵。針對愛做飯的租房黨,京東買菜推出「學生特價菜」:5 元 3 斤的土豆、10 元的火鍋套餐,比菜市場還便宜。
數(shù)據(jù)顯示,京東到家校園訂單量 2023 年增長 210%,25 歲以下用戶占比從 12% 漲到 28%——年輕人開始習慣在京東「買即時需求」。
3. 用「本地生活服務」黏住 Z 世代
年輕人愛折騰、愛玩游戲,想周末做美甲、假期周邊游。京東順勢推出滿足學生群體的服務:
京東線下賣場開設電競、電玩專區(qū)體驗;
京東外賣學生專區(qū),可領25-20大額優(yōu)惠券;
本地生活優(yōu)惠:聯(lián)合大學城周邊商家,發(fā)「學生專屬券」:美發(fā)店 5 折、劇本殺買一送一;
旅游套餐:京東推出京東旅行,同時和旅行社合作,推出「窮游路線」,200 元搞定兩天一夜周邊游,用低價吸引學生群體。
三、終極對決:美團抓「家庭群體」,京東抓「年輕群體」?
這場「向上 vs 向下」的戰(zhàn)爭,本質是兩家巨頭對用戶生命周期的爭奪:美團怕用戶長大離開:學生畢業(yè)后,消費習慣可能轉向京東(買家電)、淘寶(買衣服),所以必須用家庭場景把用戶「綁」住,從「校園 APP」變成「家庭管家」;京東怕用戶不常來:年輕人如果習慣了美團 / 拼多多的低價高頻,未來可能永遠不會成為京東家電的客戶,所以必須趁他們沒形成消費慣性時,用生鮮、數(shù)碼、本地外賣服務「提前占位」。
這場商業(yè)大戰(zhàn)勝負手在哪?美團要看「家庭場景」能不能接住學生流量:當 95 后變成 00 后,他們還會像前輩一樣依賴美團嗎?
京東要看「年輕市場」能不能反哺家電業(yè)務:現(xiàn)在買 9.9 元零食的學生,未來會在京東買 9999 元的冰箱嗎?商業(yè)世界最殘酷的真相是:你不搶別人的用戶,別人就會搶你的基本盤。這場戰(zhàn)爭沒有中場休息,只有生死時速。畢竟,抓住下一代,才能抓住下一個十年,不過提醒一下:市場的第三名要擔心自己的處境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作者【闖爺】,微信公眾號:【闖爺用戶增長實戰(zhàn)筆記】,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