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不滿?產(chǎn)品經(jīng)理應該如何管理需求

這里不談如何挖掘用戶需求,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缺需求,而是迷失在眾多需求中。
當一個新產(chǎn)品或者新業(yè)務推出的時候,更多的是會考慮去做加法,這個時候需求池里的各類大小需求可能接近3位數(shù)。以近期APP新上線的模擬炒股為例,上線后收到各路“產(chǎn)品大神”的建議,各種欲求不滿,每個需求說起來都很美妙,恨不得下一秒就能實現(xiàn)。
當然,如果推出一款產(chǎn)品,有很多人關注,并給你提很多建議或者需求的時候,我認為產(chǎn)品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因為他們不是打開以后,然后默默的退出,然后再也不會想起,然后某天手機內(nèi)存不足,要清APP的時候就輪到你的了。
以近期本人上線的一個功能——模擬炒股為例,我們收到的各路需求(此處不包含體驗改進需求,體驗優(yōu)化類需求,只要成本不是太高,不是太低頻的需求都要每個版本預留精力去優(yōu)化)
- 搞個用戶排行榜啊“搞個排行 吧,看到別人賺了那么多錢,才有動力啊”
- 炒股大賽“炒股大賽,一些用戶根本看不上這點盈利,如果參加大賽有大獎,那些大牛才會比較有興趣,而且可以提高用戶活躍”
- 行情系統(tǒng)“都不能看到股票的行情,不方便”
- 用戶建組合“搞個組合吧,一籃子股票一健下單”
- 跟單購買“搞個一鍵買賣股票 ,自動跟買最牛玩家,肯定有很多人來玩”
- 邀請送本金“周圍可能很多人有興趣,這個很適合人際傳播,可以每推薦一個人就獎勵多少錢啊,保證轉瘋了”
- 復活功能“如果虧損多了我就沒動力玩下去了”
- 評論“如果能做評論(點評高手買賣的股票), 會不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可以效仿網(wǎng)易,大家不是來看新聞的, 是來看評論的)”
- 用戶分享“這么好的產(chǎn)品,我要分享給朋友,還得截圖才行,都不能順手分享”
- 搞個頭像昵稱“每個用戶都是手機號,很沒有人情味啊”
- “可以引入更多的玩法,比如有賣空就更有意思了”
- “可以引入更多的交易品類,期貨啊,外匯啊”
聽到這么多的反饋,興奮的不要不要的。
那么,問題來了,這么多需求哪些先做,哪些暫時往后推一些,哪些無限期往后推?
首先,哪些需求要優(yōu)先做,哪些需求不做?
- 功能和產(chǎn)品定位是否匹配,比如產(chǎn)品定位是模擬炒股,而引入“期貨交易,外匯交易“相對來說,這些用戶群體比較少,會把整個產(chǎn)品做的比較復雜,因此這類需求可以從需求池中排除出。
- 這個需求對多少人是需要的,如果加了是不是會對多數(shù)人造成影響,比如加入賣空功能,是不是對普通小白有點復雜了,倒是可以作為一個特權功能,給進階性高的用戶開放。
做么多性感的需求,先做哪些?
階段性目標匹配:
- 比如階段性目標是做大用戶規(guī)模,那么能夠明顯實現(xiàn)帶來用戶的功能要優(yōu)先考慮,比如用戶分享,邀請好友送獎勵等功能。
- 比如階段性目標是要提高用戶的留存和活躍,那么會考慮簽到,周期性刺激如炒股大賽,用戶場景化PUSH
- 比如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想要再提高用戶的粘性和忠誠度,那么會考慮做社區(qū),做用戶成長體系
過往數(shù)據(jù):
可以根據(jù)一些數(shù)據(jù)來判定這個功能是否現(xiàn)階段是強需求,比如我們通過后臺查看,大部分用戶都是虧損的,可能很快就會越玩越?jīng)]興趣了,這個時候推出復活功能,應該可以對用戶留存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現(xiàn)在用戶的盈利都比較一般,推出排行榜并不能提升用戶的積極性,相反會減弱,那這時候就不合適去推出用戶排行榜(當然除非你造一些假數(shù)據(jù)吸引用戶……)
投入產(chǎn)出比是否合適:
這個會隨階段調(diào)整,有些需求現(xiàn)階段做投入產(chǎn)出比不高,但是可能往后會高。比如在做社區(qū)之前,用戶只是在這里做炒股的工具,設置昵稱和頭像的需求就不是很有必要,但是如果之后要做社區(qū)了,這個就會成為強需求。
需求的漸進性,大需求如何拆分?
比如上來就說要做社區(qū),做評論,做一鍵跟單,其實都屬于社交功能,而且是漸進性的。如果一個版本全部完工,一是需求太大了,里面的坑太多了,不符合小步快跑的敏捷開發(fā)思維,全部完成可能要2個月,不是產(chǎn)品被噴死,就是開發(fā)被累死;二是在沒有用戶基礎,沒有內(nèi)容基礎上做這些,可能只會是一潭死水。
我們這樣做拆分:
- 在積累一定的用戶基礎上,開發(fā)用戶收益排行榜功能,同時帶了個“點贊“的功能,帶用戶頭像和昵稱功能。
- “點贊“功能作為試水,如果很多用戶會隨手點贊,可能就會想要更進一步看這些牛人的操作記錄和操盤心得,這個時候可以增加個人主頁功能
- 然后會想關注這些牛人,想跟他進行評論,互動,這樣用戶之間的關系鏈和社區(qū)圈子基本成型
- 隨著非常認可某些人的操作,對于他們買賣的股票進行一鍵跟單操作。
最后貼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供思考
1998年,QQ開始規(guī)劃,1999年2月推出Beta1版本,1999年5月Beta2,1999年8月Beta3。Beta1版本只能實現(xiàn)3個特性,優(yōu)先推哪三個呢?請從以下選項里勾選:
- 卡通頭像
- 不可竊聽安全通訊
- 聊天室
- 很小的.exe文件
- 皮膚skin
- 速度超快0.5秒反應
- 聊天記錄管理器
- 語音
- 視頻
- 看誰在線上
- 傳文件
- QQ表情
本文由 @貝拉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卡通頭像、聊天室、很小的exe,對嗎 ??
聊天室、看誰在線上、很小的exe文件
。。。。。。。。。。。。
。。!?。?!。?。。。。。。。。。。。。。。。?!
卡通頭像 聊天室 看誰在線上
理由是:
Beta1增加卡通頭像,這個并不是基礎性的需求,不過卡通頭像用迪斯尼等動畫形象,能夠產(chǎn)生情感聯(lián)系和情感認知,拉近情感上的距離,增加親切感;
當時IM聊天工具不止QQ一家,而且QQ的用戶并不是最多的,這個時候需要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提高用戶量。另外當時聊天室很火爆,QQ開發(fā)聊天室,可以多人聊天認識,然后再互相加QQ好友。這樣為QQ拉來不少用戶;
看誰在線上:刺激用戶聊天。QQ是社交工具,必須有人用它進行社交,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以上內(nèi)容部分摘自《產(chǎn)品心經(jīng)》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
卡通圖像
聊天記錄管理器
看誰在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