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好產品:我在美團、百度、騰訊的產品破局之路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美團、百度、騰訊的產品實戰(zhàn)經驗,探討如何在不同業(yè)務階段構建產品護城河。文章從用戶價值的本質、數據產品設計、AIGC時代的交互變革等多方面展開,為產品人提供實用思路與案例。
最近讀到張曉東的一篇關于如何做出好產品的文章,其中提到的「生態(tài)思維」和「用戶價值錨點」讓我深有感觸。作為一個在美團、百度、騰訊分別深耕風控、數據產品、內容策略與 AIGC 領域的從業(yè)者,我想結合自己的實戰(zhàn)經歷,聊聊如何在不同業(yè)務階段構建產品的護城河。
一、用戶價值的本質是“凈值”,而非表面功能
2017 年加入美團時,正值外賣業(yè)務爆發(fā)期,日均訂單量突破千萬。但繁榮背后是黑產的瘋狂進攻:虛假交易、惡意刷單、賬戶盜用等風險如潮水般涌來。
我負責的風控產品團隊,面臨著一個生死命題 —— 如何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精準攔截風險。
我初嘗“價值與成本”的殘酷天平。一次大型營銷活動中,為精準攔截刷單,我們設計了一套異常嚴密的規(guī)則鏈:用戶下單需完成實名認證、綁定銀行卡、首次下單地址驗證等五步操作。
邏輯完美,上線后刷單率直線下降,團隊歡呼。
但真實數據給了我們當頭一棒:普通用戶下單轉化率暴跌35%!商家客服被正常用戶的投訴淹沒:“我只是想買份外賣,怎么搞得像貸款?”
那次教訓刻骨銘心:風控的“安全收益”必須大于用戶承受的“操作成本+信任損耗”。
我們最終轉向更隱蔽的模型:基于設備、行為、歷史訂單的實時動態(tài)評分系統(tǒng),對99%的正常用戶無感攔截,只對高風險行為施加強驗證。
風控的本質不是豎起高墻,而是讓壞人進不來的同時,好人暢通無阻。
二、產品最大的敵人是“偽洞察”:別讓用戶做算術題
轉戰(zhàn)百度做數據平臺時,我一度迷信“數據自由”。
我們打造了一個無比強大的自助分析工具,支持SQL編寫、多表關聯(lián)、自定義可視化。認為這是賦能用戶的“利器”。
現(xiàn)實卻令人沮喪:核心用戶活躍度不足10%。調研發(fā)現(xiàn),普通業(yè)務人員打開界面就懵:“我要的只是上周銷售Top10,為什么讓我選數據庫、寫字段?”
那些炫酷的功能,成了阻擋用戶獲取價值的門檻。
真正的轉折點,是把“定制化”轉為“場景化”。
我們不再展示冰冷的工具面板,而是預置高頻場景:產品經理看“功能滲透率與留存關系圖”,運營看“活動ROI儀表盤”,銷售看“區(qū)域業(yè)績熱力圖”。
用戶點開即得關鍵結論,深度分析需求則通過“探索”按鈕折疊。
數據產品的核心價值,是把復雜計算封裝成“一眼即懂”的洞察。
三、AI時代的終極產品力:消滅界面,回歸人性
加入騰訊負責AIGC后,我親歷了一場交互革命。
初期我們沿襲傳統(tǒng)路徑:精心設計提示詞模板庫、參數調節(jié)滑桿、風格選擇器……功能完備,但用戶反饋冷淡:“還是太復雜,不知道能做什么?!?/p>
直到ChatGPT橫空出世,其自然對話的魔力點醒了我們:人類最本能的需求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意圖,而非學習機器的邏輯。
我們砍掉所有復雜控件,只留一個輸入框:“描述你想生成的畫面”。同時投入巨資優(yōu)化“意圖理解”而非增加按鈕——當用戶輸入“春節(jié)海報,要有龍和煙花,喜慶一點”,系統(tǒng)自動理解風格、元素、主題,生成多版方案。
數據印證了方向:對話式產品的周留存率是傳統(tǒng)界面的2倍以上。
更深的領悟來自一次用戶測試。一位設計師嘗試新功能時說:“過去我用專業(yè)工具要調半小時的光影,現(xiàn)在直接告訴AI‘陽光從左邊斜照下來,在木地板上拖出長影’,它居然懂了?!?/p>
現(xiàn)在各種agent產品的誕生,也印證了這個方向的正確性。
當技術能理解人類的情感與意象,界面便成了多余的枷鎖。
四、產品主義的星辰大海
回顧這段近10年的產品旅程,我越發(fā)堅信:產品成功的終極密碼,是持續(xù)優(yōu)化用戶獲取價值的“凈值”——即用戶感知到的核心收益,減去所有操作成本、理解門檻與信任損耗。
在 AI 工具井噴的 2025 年,產品經理的角色正在發(fā)生質變:從功能設計者到生態(tài)架構師,需要預研技術趨勢,構建「產品即平臺」的生態(tài)。從需求搬運工到價值裁判官,在數據利用與隱私保護、商業(yè)目標與用戶體驗之間尋找平衡點。從業(yè)務執(zhí)行者到戰(zhàn)略預言家,像喬布斯預埋陀螺儀為 AR 鋪路一樣,產品經理需要提前 3-5 年布局技術儲備。例如,我們在 2023 年就開始研發(fā)多模態(tài)交互技術,為 2025 年的沉浸式內容體驗奠定基礎。
好的產品經理是用戶潛意識的翻譯官,將模糊的渴望轉化為具體的價值,再將復雜的邏輯隱藏在簡單的呼吸之間。
在技術狂奔的時代,比追逐風口更重要的,是回歸用戶價值的本質:讓每一個平凡個體,都能無痛享有科技賦予的美好。
這或許就是產品人最值得奔赴的星辰大海。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產品經理駱齊】,微信公眾號:【駱齊】,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讓每一個平凡個體,都能無痛享有科技賦予的美好。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