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To G產品才好賣?
To G市場中,產品層出不窮,問題來了,究竟什么樣的ToG產品才能在市場中成為銷售的佼佼者呢?這篇文章里,作者總結了三個維度,一起來看看什么樣的To G產品才可以更好賣。
在這個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時代,ToG市場卻始終猶如一塊難以捉摸的迷霧。無數(shù)企業(yè)在這片迷霧中摸索,試圖找到那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然而,各種花里胡哨的產品是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卻寥寥無幾。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ToG產品才能在這個市場中獨占鰲頭,成為銷售的佼佼者呢?
我梳理了下我公司過去幾年賣得好的爆款產品,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十二個字:政策撐腰、硬件為王、價格親民。
一、政策撐腰
ToG這行,政策無疑是一塊極具吸引力的金字招牌。一旦政策出臺,各級單位就如同聽到了發(fā)令槍響,必須緊跟步伐,該買的買,該建的建,跟著政策方向做的產品自然就火了起來。
雖然很多政策不會明確要求一定要建設什么系統(tǒng),采購什么裝備,但會有具體的業(yè)務規(guī)范和技術指引,想達標?嘿嘿,不買產品怎么行!
背后的邏輯也很簡單,大部分的政策文件也不是單位領導關起門來閉著眼睛能定出來的,很多都是邀請行業(yè)內的頭部幾家企業(yè)一起參與討論,共同出謀劃策。你想,做企業(yè)的,能不往里面塞點自家產品的參數(shù)嗎?要不企業(yè)咋活呢?
當然了,政策制定起來很容易,各級單位要執(zhí)行起來卻異常難。不管什么政策發(fā)布出來,總會有一些下面的聲音罵政策制定者“傻”,完全不了解基層的情況,不考慮實現(xiàn)的可行性。所以,總會有一些單位就是不執(zhí)行,找各種理由拖延達不成要求。
這時候,就得靠明確的績效考核或驗收標準來治他們了!完不成任務?扣績效!發(fā)通報!沒獎金!績效一扣,聲譽受損,獎金泡湯,看誰還敢不重視!
所以,迎合政策文件推出來的產品,只要不偏離政策要求,基本上都能輕松俘獲一大批客戶的心。銷售賣起來完全不費力,因為客戶落實政策要求對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不得不買。
二、硬件為王
首先,硬件看得見、摸得著,客戶買的安心。
一方面,要是你帶著個設備去見客戶,他們看一看,摸一摸,心里就有底了。買了來,大家都看得到,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要是軟件系統(tǒng),自己看不懂,總是擔心會被“坑”。
另一方面,硬件設備擺出來更氣派,顯得家底更殷實。迎接領導參觀考察的時候更有排面,看著小巧、輕便、硬核、有質感、有科技范的設備,這才叫高科技,這才叫花錢花到位。
其次,硬件設備更安全,客戶買的放心。
政府部門采購產品最看重的不是產品功能,而是數(shù)據(jù)安全和系統(tǒng)穩(wěn)定。硬件產品在設計和生產時,可以更容易地考慮到這些安全因素,如采用加密技術、物理隔離等措施。而軟件產品則需要通過復雜的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這些安全需求。
加上硬件設備一般都可以單獨使用,不需要去對接其他的系統(tǒng),相對軟件來講,也沒有那么多繁瑣的對接工作和由此帶來的數(shù)據(jù)安全隱患。
再次,硬件設備容易標準化,一次性投入,長期收益。
相比軟件來講,客戶對于硬件設備很少會提出改進的需求,就算提了,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硬件改造成本大、周期長、費用高,咱們還是算了吧?!笨蛻粢裁靼子布膭拥碾y度大,所以不會像軟件那樣認為我們是在忽悠他。
同時,硬件設備一旦定型生產出來,就成了個“模子”產品,不僅交付快,后續(xù)的運維成本也低。
而且啊,因為產品是相對標準的設備,所以需要每個單位甚至人手一臺才能滿足需求。這樣的話,客戶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做集中大批量采購了。就算買的不好,也不擔心別人說閑話,畢竟東西擺在那里。
最后,設備好賣背后還有一套“銷售模式”在起作用
對于做全國市場的廠家來進,產品要快速銷售出去,必然需要依賴代理商,一層一層的推向客戶。硬件設備這個東西相比軟件,代理商更容易打款壓貨,畢竟錢花了好歹買回來一個看得到的東西。而軟件系統(tǒng)呢?可能就是一個光盤或賬號密碼,總感覺太虛,也不太可能去壓貨。
正因為有代理模式的存在,代理商壓了一堆硬件設備,就一定會想盡辦法賣給客戶,這也促進了設備的銷量。而軟件系統(tǒng),基本上是賣一套找廠家采購一套或者自己找個團隊開發(fā)一套。
軟件系統(tǒng)太難標準化,這也是代理商不愿意壓貨的另一個原因,萬一客戶有點需求的改動,自己不會改找廠家又太麻煩。加上軟件更新迭代的太快,過個半年可能版本都升級了好幾個,就更沒有必要壓貨。
還有,現(xiàn)在做一套軟件的門檻其實很低,隨便找個研發(fā)團隊或科技公司,都可以做的出來。而硬件設備要自己去做的成本就太高了,基本上也不會為了有限的銷量去自行生產或找代工廠。
也正是因為硬件設備的研發(fā)成本更高,客戶提出定制化需求少,產品更新迭代慢,反而成了代理商眼里的“香餑餑”為其走俏市場打開了銷路!
三、價格親民
說到這,產品的定價可真是個技術活,得像走鋼絲一樣,既要保持平衡又不能失足跌落。
定價過高吧,就像是在山頂揮舞紅旗,競爭對手們聞著味兒就過來了,一時間硝煙四起,價格戰(zhàn)打得火熱,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誰也別想輕松撈錢。
定價過低也不行,那就像是白菜價甩賣,雖然一開始可能銷量不錯,但長遠來看,利潤空間被壓榨得所剩無幾,連代理商們都沒了積極性。
從我們過去幾年銷售額破千萬的產品來看,基本上產品的市場價都不超過10萬。不管你做的系統(tǒng)功能多么復雜,技術含量多高,以我們做的JCY行業(yè)來分析,客戶的預算有限,能夠承受的產品價格線就是10萬左右。
一旦定價沖破10萬大關,那些區(qū)縣級的客戶們在掏腰包時可得好好琢磨一番了。要知道,他們一整年的信息化建設經(jīng)費不過才百萬出頭,這錢得精打細算地花。
隨便搞個辦公室翻新、設備升級啥的,大幾十萬就輕松飛走了。剩下那三四十萬,可以用來淘點新的信息化寶貝,同時得雨露均沾地照顧到單位里那十來個部門。三年輪著寵幸一番,每個部門最后能分到用于開展業(yè)務的銀子,也就那么十幾二十萬。
另外,產品的定價低于10萬,以單個系統(tǒng)來說,利潤空間相對不高,本地的代理商自己去做開發(fā)或找人外包去做,其實都不劃算,不如代理廠家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惡性競爭和增加了對代理商的掌控力。
要是產品價格過高,那些仿制品、山寨貨可就會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他們可不管你花了多少研發(fā)成本、用了多少高新技術,他們只關心怎么能以更低的價格做出看起來差不多的東西。這樣一來,你的產品銷售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甚至有可能被這些仿制品擠出市場。
當然,10萬這個定價不一定適用其他行業(yè)。不過,每個行業(yè)一定是會有一個合適的產品價格,能夠滿足到絕大多數(shù)客戶的“消費”能力。
最后的話
總結一下,如果一個產品符合政策要求的建設方向,并且是一款硬件裝備,價格上還是大多數(shù)客戶能夠承受的范圍,那么,這樣的產品就一定能夠賣得風生水起!
本文由@武林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想請教一下博主,ToG的一些政策和行業(yè)調研,除了跟客戶了解以外,還有哪些渠道?真心求教,感謝
還可以有的渠道:1、標訊:看最新哪些項目中標的比較多,特別是標訊的招標方案。2、找銷售聊:很多銷售在和客戶的溝通中會收集到不少有效的信息,特別是一些政策文件和競品的資料。3、搜狗微信:搜索客戶的案例。
博主說的在理,像我們做的車載盒子就是一款領導特別喜歡的產品,單臺定價不能超過1500,不然會打破平衡
請教下打破什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