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2年了,怎么還有人說B端的產品體驗不重要?

7 評論 3340 瀏覽 7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B端的產品體驗對于產品和用戶都十分重要,互聯(lián)網人在設計產品時應注重產品的體驗感,才能更好地提升交互體驗和用戶體驗。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B端產品體驗的重要性等經驗方法,一起來學習一下。

去年,我曾發(fā)過一篇文章《B端產品人為什么總說“我不關注用戶體驗”》中提到一個觀點:只有關乎產品核心價值的用戶體驗,才是重要的。

但今天,我想修正下這個觀點。

我認為,B端的產品體驗非常重要,而且每一點都很重要,我們要盡可能做好。

為什么我會有如此改變,是因為在過去的一年,我進一步理解了B端產品對于客戶的價值和意義。

一、B端產品工具性,決定產品體驗的重要性

每一款產品都有它獨特的基因,產品的使用方式、目標客群,解決需求都是來自于產品的基因,而我們把這些基因叫做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幫助產品劃定邊界,決定產品該做什么、不做什么。

如果產品定位不清晰,這個邊界就可能很模糊。

而落實到工作中,產品就可能設計出與用戶價值無關的方案,浪費資源。

市面上把產品分為很多類型,如社交型產品——soul、內容型產品——小紅書、工具型產品——石墨文檔、企業(yè)服務型產品——企業(yè)微信等等。

但我認為,不管什么類型的產品,它的本質都應該是工具型產品。

工具存在的意義,是如何快速的解決問題,提高效率。

在這個前提下,B端產品工具性的屬性,比C端產品更重要。

所以,B端產品的產品設計核心,在于提高產品的工具性。

而提高工具性,首要是解決B端產品的產品體驗問題。

1. 體驗不好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

之前提出B端產品的核心流程的用戶體驗才重要的我,其實,是忽略了影響用戶決策的潛在感覺。

之前我參與過一款Saas產品,我們這款產品的宣傳詞是:簡單、好用、易上手。

但在功能都已經具備、銷售也不錯的情況下,退款率和續(xù)費率連年下跌。

這兩個數據的下跌,說明我們的產品即使能被銷售忽悠給客戶,客戶最終還是放棄了這款產品。

后來,我們反復調研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流失客戶對產品都并不認可我們的宣傳詞。

客戶的反饋是:產品并不簡單,也不好用,經常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也不知道功能怎么用,經常要咨詢客服,太麻煩了。

再后來,我們才明白,我們前期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源在優(yōu)化核心能力,但在某些功能的設計上并沒有從用戶角度出發(fā),最終導致有很多隱藏邏輯和奇怪的報錯,讓用戶覺得這款產品只是個半成品,從而造成客戶流失。

的確,產品部分功能的不順暢,即使核心流程很順暢,最終也可能會影響到客戶對產品的感覺。

而這個感覺反復發(fā)生,最終就會給客戶內心種下“產品很難用”心錨。

2. 體驗不好增加客戶的經營成本

上面說過,不論是B端還是C端的產品,它的本質都是工具。

工具的意義在于快速解決問題,“快速”很重要。

但這兩年B端業(yè)務的蓬勃發(fā)展,B端產品的面市確實“快速”了,但這些“快速”面試的產品,卻不能幫客戶“快速”地解決問題。

而不能“快速”,對企業(yè)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本。

試想下,如果一款產品需要經過培訓才能夠去使用,需要企業(yè)投入多少的培訓的人力成本。

如果一款產品的報錯,因為無法無法提供正確的反饋,讓用戶產生誤解,會給企業(yè)產生多少理解和溝通的成本。

3. 年輕人成為社會主力軍,體驗也成為是否選擇的決定因素

體驗對B端業(yè)務越來越重要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社會的主力軍。

這群80、90、00后的年輕人都是跟隨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

經過了多年C端產品的體驗升級,自然對產品體驗也有更高的要求。

而當這群年輕人成為領導層后,產品體驗的好壞,也會成為他們對這款產品是否好用的評判條件之一。

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yè)對產品體驗甚至視覺體驗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所以,產品體驗也終將成為企業(yè),是否選擇這款產品的決定性因素。

二、成為專業(yè)的交互設計者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但是在“授人以漁”能夠有效,是這個人真的想成為“漁民”。

同樣,在成為合格的交互設計者之前,首先的明確,你真的想成為優(yōu)秀的交互設計者。

1. 觀點比方法更重要

交互設計師是專業(yè)的崗位,但只有一些大廠有專門設置這些崗位,很多公司其實并沒有這個崗位。

所以,在大多數公司,交互設計的工作,通常是由UI設計師和產品人來共同承擔的。

可即使公司有專門的交互設計崗,產品其實也不能忽略這部分工作。

因為產品的工作是權衡和決策。

如果我們不懂交互,把交互的決策權放出去,常常會導致為了追求更好交互,而造成損失產品價值的決策(在這點上,我是吃過虧的)。

并且,我一貫的態(tài)度是:做產品如果是可以自己決策的事情,就不能依賴他人。

在方案上如此,在交互設計上,也該如此。

2.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建立觀點之后,如何提升自己的交互感呢?

首先要建立成長閉環(huán),前期可以報一些線上課程,先初步建立自己的交互感,讓自己先有這個意識。

其次,就是實踐,在實踐中應用自己所學習的內容。

個人認為,B端業(yè)務的復雜性常常會高于C端業(yè)務。

因為B端業(yè)務常常需要在多個角色,不同的場景之間來回切換,我們需要把自己轉變?yōu)閷I(yè)人士(如財務、HR等),并在復雜的場景下,去體驗產品。

而要提升交互感,我們可以先從現(xiàn)有產品,嘗試去梳理那些難以理解的功能、不好的反饋。

然后思考如何優(yōu)化,然后再體驗、再優(yōu)化,如此反復。

最后,要嘗試多發(fā)起交互方案的探討。

我們要多與產品團隊或業(yè)務方去交流方案的合理性、跟交互設計師去探討交互的一致性、跟競品去對比方案的優(yōu)劣勢。

在碰撞的過程中,能夠抱有提升產品交互的觀點,我們就會逐漸的去找到讓產品用起來更順暢的方案。

并最終從而提煉出,屬于我們的自己的交互感。

3. 多設計中級功能

為中級用戶設計——《About Face 4 交互設計精髓》

所有的產品大致都可以分為三類用戶群體:初級用戶、中級用戶、高級用戶。

而這三類用戶在一款產品中,在健康發(fā)展的情況下,大多數是成正態(tài)分布的。

其中,中級用戶是最多的,初級用戶和高級用戶反而是較少的。

因為當我們大部分用戶進入產品后,在度過初期的學習門檻后,就會成為中級用戶,可是中級用戶卻很少成為高級用戶。

也因此,中級用戶是產品的核心群體和商業(yè)化的核心來源。

而所謂中級功能,就是滿足中級用戶需求的功能。

合格的中級功能,應該是用戶一旦學會,就無需再次學習的功能。

例如自行車的駕駛,對沒學過的人來說,前期學習的門檻確實較高。

但只要我們一旦學會之后,就再也不會忘記騎車的方式和感覺。

即使再多年不騎車,只要我們重新拿到一輛自行車,我們就基本可以很順暢的騎在路上。

所以自行車,就是一款合格的,為中級用戶設計的產品。

而我們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也要多嘗試為中級用戶去設計:

  • 思考如何降低新用戶的使用門檻,讓新用戶快速過渡為中級用戶;
  • 同時,也要適當放棄高級用戶的功能,不要帶入自己專業(yè)角度的業(yè)務理解,因為沒多少中級用戶會進階成為高級用戶;
  • 我們的交互設計要盡可能把精力放在在中級用戶身上,思考中級用戶是如何使用產品的,并將產品資源更多地投入到中級功能上。

三、寫在最后

其實我一直在做B端的業(yè)務,但之前我的潛意識之中,也對產品體驗存在質疑。

但去年開始,我們整體業(yè)務開始追求用戶交互體驗之后。

我們發(fā)現(xiàn)受到了客戶許多正面的反饋:簡單好用,界面清爽,使用舒服。

不僅如此,產品體驗的提升,也間接提高了銷售和客服的工作效率,讓他們不再忙于解答客戶基礎的問題,而能夠投入到對整個業(yè)務有價值的事情上。

也因此,讓我們產品真的邁上了新臺階。

所以,我才會通過整篇文章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交互設計的重要性。

在文章地最后,分享幾個實用的交互網站:

  1. 有贊:https://design.youzan.com/
  2. 字節(jié):https://arco.design/docs/spec/introduce
  3. 騰訊:https://cdc.tencent.com/tag/
  4. 螞蟻:https://ant.design/docs/spec/introduce-cn

個人覺得上面的的網站對初學者真的非常友好。

如上面字節(jié)的網站,除了一些實用的交互方案之外,還有說明產品整體的交互原則,讓我們能夠順暢地理解這些大廠如此設計的初衷。

以上就是我文章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到大家一點啟發(fā),感謝大家的閱讀。

#專欄作家#

豆奶,公眾號:成為陳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企業(yè)服務的Saas產品經理,要做個努力生活的產品人。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沒有交互線上課程推薦?

    來自江西 回復
  2. 實操中會發(fā)現(xiàn)其實根本沒有多少研發(fā)資源來支持體驗上的升級,日常其實都是在做功能優(yōu)化

    來自陜西 回復
    1. 我有經歷過這個階段,我說一下我們是怎么做的吧。
      首先,先從自身改變,在產品內部要達成一致的共識,必須大家都認可體驗對業(yè)務提升的重要性。
      其次,在需求設計階段,我們就會把體驗考慮進去,然后產品內部評審也會專門加入關于體驗的評審。
      最后,在研發(fā)評審階段,產品每個人在評審每個需求時,都需要反復、多次強調體驗對業(yè)務的重要性,若非實現(xiàn)不了,都會追求體驗的最佳化。

      前兩步最重要,因為若領導缺少對于體驗的認知,其實會比較難貫徹下去。
      最后一步最難,因為我們一直追求功能優(yōu)先的開發(fā)方式,造就了研發(fā)對體驗不重視。

      其實一個階段我們持續(xù)宣貫了差不多三個多月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研發(fā)才擁有初步的用戶體驗的意識,并且會認可我們提出可能會實現(xiàn)會難一些但體驗更好的方案。

      來自廣東 回復
  3.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產品需要不斷的練內功來提升用戶提的體驗度,這是一個很長并且重要的過程。

    來自廣東 回復
  4. 不管在哪一端,產品體驗都不容忽視,畢竟很多時候賣的其實就是一種體驗

    來自云南 回復
  5. 先是能用,再到好用

    來自廣東 回復
  6. 交互體驗確實對產品很有幫助,可以先把一些基礎性的問題解決,后續(xù)就可以把時間和金錢花在刀刃上,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產品。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