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思維:時代復雜多變,是時候提升你的戰(zhàn)略層次了
全局思維,是一切從系統(tǒng)整體及其全過程出發(fā)的思想和準則,從客觀整體的利益出發(f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問題、想辦法,做出決策。
上海的迪士尼樂園,我想很多人都已經去過。
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情形發(fā)生:你的小伙伴前一天去了迪士尼,當你第二天問他說:你有沒有去過玩過某個項目的時候?你得到的回答很有可能是小伙伴一臉的茫然。
他可能會問你,你說的那個是什么項目?這個項目是在哪個主題公園?我怎么好像完全沒看到過。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們知道迪士尼是一個占地面積非常大的項目,在其中有七大主題園區(qū),其中包括探險島、寶藏灣、明日世界等等這樣一些主題,而在每個主題園區(qū)中又包含了許多的游樂項目。
當早上迪士尼樂園大門打開后,很多小伙伴去玩的時候可能就直接沖進了某一個園區(qū),然后在那里排隊游玩。每個項目一般來說要排半個小時的時間,甚至有些時候會排一到兩個小時,很快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到了晚上的9點鐘放完煙花,也許你就離開迪士尼了。
按照這樣的玩法,確實有很多的項目是你未曾去過的,所以你根本不知道這些項目都是什么樣的內容,最終導致你對迪士尼的認知是局部的。
這就是我們在認知一個事物的過程當中,發(fā)生了我們只是身在其中,而沒有俯瞰全局的情況。就像那句古詩所說:“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
那同樣對于團隊管理來說也是如此,我們知道,管理其實是一個非常系統(tǒng)的工程,當你作為一個管理者,或者作為一名Leader,你怎樣能夠把所有的情況,變換成一個全局圖,做到了然于心呢?
這里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全局思維。
全局思維,是一切從系統(tǒng)整體及其全過程出發(fā)的思想和準則,從客觀整體的利益出發(f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問題、想辦法,做出決策。
全局思維的核心,是幫助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情況。要求人們無論干什么事都要立足整體,從整體與部分、整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來認識和把握整體。
只有保持全局思維,才能抓住整體,抓住要害,才能不失原則地采取靈活有效的方法處置事務。
這是你要掌握的一個基本思維,缺乏全局思維,管理團隊的時候,你可能會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楚,不知該如何做,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掌握全局思維,會讓你學會將視線從小的細節(jié)轉移到大局整體上,以此出發(fā),再去規(guī)劃細節(jié)的執(zhí)行和安排。這樣就能保證你的解決方案是從整體目標和利益出發(fā)的,具體的執(zhí)行過程也是為了整體目標的實現而設定的。
那我們看看正確的去玩迪士尼的方法應該是怎么樣?
我們應該做的是在入園之前,先拿一張迪士尼的導覽圖。
在這個導覽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迪士尼里面包括的七大主題園區(qū),每個主題園區(qū)的特點是什么?
而每個主題園區(qū)里面又包括了哪些經典好玩的項目,然后我就可以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去安排在這一天當中要去玩哪些項目,時間順序的安排又是什么樣的。
這樣當你一天玩好回來之后,你對整個迪士尼樂園的認知就是全面的。你可以告訴你的小伙伴,我是真的去過了,而且知道每一個園區(qū)里面大概的情況。雖然有一些項目是我沒有玩過的,但是我知道它們都是怎么回事。
同樣,對于團隊管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對于團隊管理,如果我們沒有一張導覽圖,也會出現“一葉障目”的情況。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即使你讀了很多的管理類書籍,每天也看了很多的公眾號推送的文章。
看的時候,你好像覺得“於我心有戚戚焉”,都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到了真正要在工作中去解決具體的和團隊管理相關的問題的時候,你卻顯得無計可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也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培養(yǎng)自己對團隊管理的全局意識,這樣你就可以判斷什么地方是什么情況,出了什么問題,如何去解決?
這樣的全局意識從哪里開始培養(yǎng)呢?
我送給你一張全局圖—團隊管理畫布:
在這張圖中,涵蓋了團隊管理中90%的內容,通過這張導覽圖能夠讓你清晰地認知到,我在做團隊管理的過程當中,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和模塊有哪一些?每個模塊出了問題,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
這樣,在你的心中就有了整個管理布局的全局信息。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能夠提升我們全局意識的,這張團隊管理畫布。
(1)團隊招募
團隊管理畫布的上部,要告訴大家的是,在團隊管理的招募過程當中,你應該關注哪些內容?你應該如何去吸引你的員工?在做員工的面試和認知的過程當中,在辨識員工的時候,你需要做哪些事情?
這是第一個關于搭班子的模塊。
(2)團隊目標和激勵
第二個大的模塊涉及到我們作為一個團隊的管理者,如何去有效的激勵我們的員工,讓員工為著我們的團隊目標而不斷的努力。
在激勵的過程當中,要區(qū)分不同員工的類型,有些員工屬于自驅型的。在他的內心當中,對于團隊目標和愿景有著認同感。還有一類人,他對公司的未來發(fā)展其實不感興趣,他只關心自己今天的狀態(tài)。
所以在這塊內容當中,我們需要關注的就是類似OKR這樣的一些管理方法,怎么樣能夠讓我們目標一致,讓大家協同去完成我們的任務。
(3)團隊文化
對于整個團隊的表現的好壞,文化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會覺得文化是不是一種很虛的東西,但其實我們知道,每一個偉大的公司,最后成就他們的一定是背后的文化。
文化其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應該怎么樣去認識它?它形成的階段到底是怎么樣的?我們應該如何打造自己的文化價值觀體系?文化怎么樣能夠成為不像口號或貼在墻上的標語一樣,能夠最終的滲入到我們組織內部當中,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言行舉止。
(4)領導風格
同時對于一個團隊的表現好壞,我們還要關注的內容是,你作為一名Leader,你的表現應該是怎么樣?我們知道對于不同的Leader來說,哪怕你是同樣一個球隊同樣的隊伍,由不同的教練來領導,它的成績就會截然不同。
所以作為管理者,你的表現風格應該是怎么樣?你應該怎么樣去提升你自己的領導力?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
這是你需要去關注的。
運用好全局思維的意義在于
1. 迅速抓住問題本質,提升解決效率
全局思維要求我們去站在系統(tǒng)的角度,思考問題產生的背后原因。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已經站在了問題的最高點,對整體有了精準的把握。
微軟有一道招聘題目:怎樣為比爾蓋茨設計浴室?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明白這個問題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用意?
微軟的一位管理層就說過,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想好一個主題。一般可以從兩個方向出發(fā):一個是設計出符合比爾蓋茨需求的浴室;還有一個方向是,你覺得適合比爾蓋茨,但是他本人可能沒有想到的設計。
其實這道題并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實際上它是在考察一個人的思維能力。
2. 對產品或項目進行優(yōu)化
通過更深入地了解問題的本質所在,使得我們更加清楚地知道我們做設計一個產品,或者執(zhí)行一個項目的最終目的是什么,那么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方案是完全為著我們的產品和項目的最終期望出發(fā)的。
當產品或是項目有缺陷的部分,由于我們已經很清楚我們的目的,就能很快找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或問題所在。這樣就能發(fā)現產品的薄弱之處,發(fā)現項目偏離軌道的環(huán)節(jié)。
3. 更有效地處理復雜問題
有時候,為了快點解決一個問題的急迫,會讓我們思考問題時習慣性地只從眼前出發(fā),最終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但是全局思維要求必須擯棄這種習慣,這就要求我們長遠地考慮問題。即使是面對復雜的問題,也可以快速地找到關鍵點,大幅提升效率。
系統(tǒng)思考也能夠保證我們的解決方案不偏離問題的初衷,那么接下來的每一個解決步驟都是有效的,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做無用功。
4. 改變思考,溝通和行動的方式
從小的思維習慣開始改正,會對未來產生巨大影響。
通過全局思維的訓練,以往的單點式思考模式就不再成立,思考方式會更加立體化,考慮的內容會更加全面,從眼界狹窄到高戰(zhàn)略層次轉變。
時代變得越加復雜,挑戰(zhàn)也變得越發(fā)艱難,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問題都不會是單純涉及一個領域的。全局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這樣的世界,了解到我們需要獲得什么樣的幫助,做什么樣的準備。這樣我們和其他人協作的時候,溝通會更加順暢明了,每一步都是在向前推進的。
而對于管理者來說,更加需要了解這樣的系統(tǒng)思考方式,來幫助組織將任務和目標細分,增強實踐效果。為了讓團隊去朝著一個方向出發(fā),需要管理者組織好各種各樣的員工,將個體的工作整合到一個整體中。
如何培養(yǎng)全局思維來解決問題呢?
1. 給自己設定更高的要求和目標
每當跨越過一個高度的目標之后,你就會可以習慣思考如何一小步一小步地實現設定的目標,來為之后更大的目標鋪平前方的道路。
2. 給自己充足的思考時間
短時間的思考可能也會想出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但是并不會一直如此。長期來看,充足的思考時間可以鍛煉自己想出一個更完善的解決方案,也會節(jié)省調整和糾錯的時間。
3. 偶爾挑戰(zhàn)一下權威
越復雜的問題有時候越需要打破常規(guī)的思考模式。
亞里士多德的“從高處下降,重的物體一定比輕的物體先落地”理論一直延續(xù)了快2000年,直到伽利略用反復的實驗被推翻了。
哥白尼打破了地心說,愛因斯坦打破牛頓經典力學….
權威有的時候是可以被推翻的,你需要足夠堅定的內心和合適的思考方法。
4. 記錄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好的創(chuàng)意稍縱即逝,需要把它們記錄存儲下來,預備將來可能的不時之需。也許有些想法會不切實際,但是你可能只是缺少實現條件。
過段時間整理一些這些創(chuàng)意,你可能會有新的聯想,這都可能幫助你解決眼下的麻煩。
5. 設置時間指標
一味的陷入思考也是不可行的,缺少時間節(jié)點,會讓你的效率降低。給自己一個deadline,給自己一點壓力,逼迫自己在限定時間想出答案。
其實,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局限于在職場的管理。在任何時候,你的思維格局,都應該先有整體,再有局部。先俯瞰全局,再探究局部。
全局思維的方式,使得你隨時保持方位感,不會迷失,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在需要深入研究的局部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專欄作家#
倪云華,公眾號:倪云華新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十年跨國管理咨詢顧問,曾服務普華永道、IBM全球咨詢服務部,為華為、海爾、騰訊等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多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管理顧問。著有《共享經濟大趨勢》。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有點東西
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