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增長65%,AI融入視頻社交再出海,智能對話如何玩出“新花樣”?
在社交賽道逐漸飽和的當下,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實現差異競爭成為關鍵。近期,兩款視頻社交出海應用Jimo和Smira憑借將AI融入社交玩法,實現了月收入的顯著增長。Jimo通過AI角色對話結合視頻社交,讓用戶感受真實與虛擬的雙重體驗;Smira則打造了一個“星球社區(qū)”,通過個性化AI互動增強用戶沉浸感。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兩款應用如何巧妙融合AI與社交功能,為用戶帶來全新體驗,并探討AI在社交領域的未來潛力。
社交賽道逐漸趨于飽和狀態(tài),對于近期才入局的開發(fā)者來說,創(chuàng)新就成為了必要課題。似乎只有跳出固有思維,力求差異競爭,增強用戶體驗,才能讓社交應用在市場上立足。在此過程中,AI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隨著技術的升級,除了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外,還能精準推薦好友及感興趣的內容,自動響應對話,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交互體驗和深度探索欲。
近期,我們發(fā)現了兩款視頻社交出海應用,都將AI玩法融入了其中,來增強智能程度和趣味性。一款是Jimo,2024年8月上線,目前總下載量15.7萬,今年4月較3月收入增長13.3%,很好地將視頻和AI角色對話結合在了一起,讓用戶可以在同一款應用中感受真實和虛擬的雙重體驗。
另一款是Smira,2024年10月上線,至今下載量約26萬,月收入增長64.5%,將整個社交應用打造成了一個“星球社區(qū)”,同樣也加入了個性化的AI互動玩法,幫助用戶快速進入設定并沉浸于此。
(Smira自上線以來,全商店下載量,圖源:點點數據)
風口之下,越來越多的泛娛樂應用都在積極擁抱AI,想要通過嵌入相關功能,來創(chuàng)造出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傳統(tǒng)的智能匹配,像“客服”一樣機械的對話雖然提升了交友效率,但隨著同質化內容增加,已越來越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如何才能將AI融入社交,又不顯得違和呢?從這兩款應用中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AI輔助社交,用顏值激發(fā)探索欲?
“做一款創(chuàng)新的社交應用,將先進的AI技術與多元的社交功能結合起來?!盝imo在產品上線初期,就給出了這樣的定位。簡單從應用內容設定來看,二者的占比大概是社交占2/3,AI占1/3,功能使用,表面上看也是較為獨立的。
Jimo中有三大主要模塊。一個是主頁,主要用來發(fā)現其他好友,進行快速的陌生人社交。而與很多同類應用不同的是,在推薦的好友列表中,Jimo并沒有顯示過多的用戶信息,只有姓名、照片、狀態(tài)和熱度值。狀態(tài)可以自由設定,如在線、繁忙等等。
其余的更多用戶個人信息則需要點進其個人主頁才能看到,如自我介紹、日常的生活照片、視頻,以及關注了哪些人和個人粉絲有哪些等等。整體呈現出一種從廣泛了解到深入互動,由淺入深的遞進關系,從一張自拍照入手,給予用戶憑借“眼緣”發(fā)現想要深度交友后的好奇欲和探索欲,而這種欲望正是能夠增強用戶粘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從個人主頁上,用戶之間也可以直接發(fā)起私信,進入視頻聊天等等。
第二大模塊則是社交應用中常見的社區(qū),在這里用戶可以像發(fā)送“朋友圈”一樣,用圖文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陌生用戶之間能夠通過點贊、評論、關注等方式進行互動,促進陌生人向熟人之間的快速轉變。
第三大模塊,也是Jimo區(qū)別于其他社交應用的一大主要創(chuàng)新點,AI虛擬對話。而這個對話并不是如今風靡的AI社交類型,與各種不同類型的虛擬角色進行交流,而是更偏向于自我的向內溝通。
Jimo將AI對話大體分為了兩種,一種是AI向導,是模擬場景而展開的對話。支持用戶通過文字或語音設定一個場景,并提出對應問題。例如,“自己是個內向的人,在商場偶然碰到認識但不太熟的鄰居,應該說些什么呢?”AI也會根據這一場景給出相應的回答建議。為了契合應用的屬性,也有用戶將這一功能當作自己的“另一張嘴”,通過詢問AI如何回復其他用戶的聊天內容,將AI作為“情感導師”一樣的角色,來促進好友關系的快速升溫。
另一種則是AI助手,用戶可以選擇當前的心情和等級程度,AI則會根據結果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例如,如果用戶當下處于高度恐懼狀態(tài),AI則會建議其深呼吸、冥想或者聽音樂來放松。
整體來看,Jimo中關于AI的內容,實用性和自我調節(jié)屬性更強一些,而其社交模塊的娛樂屬性更加突出。兩項功能看似獨立,但實則也有著深層次的聯系。通過AI的自我輔助調節(jié),幫助用戶更好地去進行社交;社交中遇到的難題也可以反過來“求助”AI,二者內在也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
“星球”社區(qū)探險,AI風格隨心換
與Jimo中社交與AI功能較為獨立不同的是,Smira的AI功能是融合進社交內容當中的。從icon開始,就通過一個星球的形象將其社區(qū)文化“刻進用戶DNA”當中。
Smira從內到外都被包裝成了一個“外星球”,每位用戶都是踏上星球之旅的“宇航員”,風格設計上科技與可愛并存,這種具有故事性的創(chuàng)意可以很容易讓用戶擁有沉浸的感覺。
進入應用當中,用戶可以選擇自己的“星球”并對其進行裝扮,裝扮的內容會直接顯示在與好友的聊天界面上,有點類似于“皮膚”一樣的存在,甚至可以設定背景音樂。讓用戶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揮的同時,也滿足了其個性化需求。
與Jimo類似的是,Smira也有好友推薦和社區(qū)“朋友圈”內容。不過,設計上更具趣味性和活潑感。比如,在進入社區(qū)之前,會有一個“宇航員”形象的圖文引導,“去看看其他星球上都發(fā)生了什么新鮮事情吧!”這樣便能自然而然地去讓用戶去發(fā)現更多好友。社區(qū)的圖文內容也會被分為最新、熱度最高和關注內容三大類,給予用戶更廣泛的選擇權。
Smira的AI角色也都是基于“星球”元素,可以理解為與一個虛擬的天體AI角色對話,其設定為“在星球上用戶可信賴的伙伴”。AI角色支持用戶隨意切換對話風格,如表達愛意的、幽默詼諧的、專業(yè)理性的等等。無論是想傾訴秘密還是答疑解惑,都可以隨時與它開啟對話。而這一功能并不是單獨的一個模塊,而是嵌入在了主頁當中,與整個“星球”形成較好的契合感。不過,想要與AI對話,也是有一定門檻的,需要消耗500個鉆石(應用內貨幣)。
綜合來看,Smira和Jimo兩款應用雖然在大體的設計上都具有社交、社區(qū)和AI對話三大項,但細分功能卻有著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風格元素設計和AI玩法上,Smira的故事場景感會更強一些,AI在其中作為一種情感輔助,幫助用戶打開個人的內心世界。而Jimo中的AI則更偏向實用性的工具,能夠為用戶提供日常的生活建議并解決實際問題。由此可見,即使都是融入AI角色對話,但其內核也能做出創(chuàng)新,打出差異。
拓展變現渠道,增加“鉆石”使用場景
insightrackr數據顯示,Jimo自上線以來,iOS端下載量在去年12月達到峰值,其用戶主要集中在印度、意大利和美國地區(qū)。Smira則是印度、美國、土耳其和埃及地區(qū)用戶占比較高。
雖然僅對比兩款初期的社交應用并不太具有代表性,但單從用戶重合的區(qū)域來看,印度和美國對AI融入社交的接受度是比較高的。特別是美國,相比于其他市場,當地本身社交和AI行業(yè)均比較成熟,市場飽和程度較高,用戶急需有新意的內容為用戶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
社交應用融入AI功能之后,也為其商業(yè)變現拓寬了渠道。正如Smira中與AI對話同樣需要“鉆石”一樣,“鉆石”被賦予的意義不再是傳統(tǒng)視頻社交當中的購買虛擬禮物打賞,而是能夠被拓展至更多場景當中。
點點數據顯示,當前,兩款應用的內購形式均為購買鉆石或Coins作為應用內貨幣,價格從0.99美元到99.99美元不等,設有多個梯度區(qū)間,可用于用戶間的互動和AI對話當中。
雖然目前收入數據放在整個社交賽道上并不算太亮眼,但對于一個尚處于初期發(fā)展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來說,能夠將AI和社交兩大正值火熱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已經突破了同質化的第一步,為市場打開了新思路。
結語
在社交應用中巧妙地將AI玩法融入進去,而又不顯得突兀,甚至還能為用戶帶來不一樣的社交體驗,開辟更多變現路徑,無疑是對這一領域的一次深刻變革。雖然如今在競爭激烈的社交賽道中,已經不具備先發(fā)優(yōu)勢,但似乎也迎來了新一輪的AI創(chuàng)新機遇。
作者丨子墨 編輯丨火狐貍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揚帆出?!?,微信公眾號:【揚帆出海】,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