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做產品經理的第一章:關于原型、流程圖和開發(fā)文檔的思考

0 評論 1989 瀏覽 8 收藏 9 分鐘

不少同學在轉型產品經理時,都想要先學會原型和流程圖的繪制。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轉型的經歷,以及對這些內容的經驗和看法,供大家參考。

哈嘍,大家好啊,今天給大家分享轉行做產品經理的經驗~

首先,本人是從技術轉產品的,現在已經做了將近兩年的產品了,之前從技術轉行做產品的時候,真的是一頭霧水,所有只要包含產品知識就一個不落,嗶哩嗶哩的視頻看了一個又一個,各種平臺的原型繪制工具一個接一個的學習,真正工作之后,才發(fā)現我學習的那些時間好像對我的產品工作并沒有實際的用處,這些也只能算是最基礎的基本知識。

真正工作之后發(fā)現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幾點是:

  1. 溝通能力(把需求描述清楚)
  2. 邏輯思維能力(當掌握一個需求時,腦子里需要立刻繪制出大概的方向)
  3. 產品規(guī)劃能力(草稿(僅自己觀看)->流程圖->原型圖->開發(fā)文檔)

針對產品規(guī)劃能力,技術是最直觀看到的,以下對產品規(guī)劃能力的各個步驟做了明確的說明。

一、流程圖

  1. 自頂向下分層展開繪制:從整體到局部,逐步細化流程圖的各個部分。
  2. 合理進行編號:確保流程圖中各個元素都有唯一的標識符,便于理解和追蹤。
  3. 父圖與子圖的平衡:確保父圖和子圖之間的邏輯關系清晰,層次分明。
  4. 遵循從上至下、從左至右的順序:這樣可以提高流程圖的邏輯性和可讀性。
  5. 使用標準的流程圖元素:包括開始/結束符號、節(jié)點、判定、子流程等。
  6. 避免流程箭頭回調:確保流程按照線性方式前進,需要重新調用某一步驟時,應通過判斷符號實現。
  7. 保持符號大小一致:同一流程圖內,符號大小需要保持一致,連接線不能交叉或無故彎曲。
  8. 單一入口和單一出口:每個流程圖應有唯一的入口和出口,避免多入口或多出口導致邏輯混亂。

繪制流程圖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包括

  1. 開始和結束符號的使用:每個流程圖應有一個開始符號和一個結束符號,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省略,但建議保留以增加清晰度。
  2. 判斷符號的使用:菱形代表判斷,必須要有“是和否”兩種處理結果,且判斷符號的上下端流入流出一般用“是”,左右端流入流出用“否”。
  3. 保持流程圖的時序性:流程圖應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確保邏輯清晰。
  4. 避免不必要的彎曲和交叉:連接線應盡量保持直線,避免交叉或不必要的彎曲,以保持圖形的整潔和清晰。
  5. 優(yōu)化和迭代:流程圖應便于修改和優(yōu)化,每個版本的流程圖變化應有記錄和分析,以便追蹤優(yōu)化過程。

通過遵循這些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可以確保繪制的流程圖既專業(yè)又易于理解。

二、原型圖

1. 認定目標,先學會畫畫

轉行什么最難?起步最難。

多數同學知道了產品經理這個崗位,能指揮人、不要編程、錢多多,一擁而上,覺得自己適合做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但是,熱度過了以后,發(fā)現工作經理、項目經驗基本沒有,最后被現實無情的打臉。

起步最基本的有2個工作,畫原型、寫PRD。這兩個卡死90%的沒有轉行成功的人。

市面上有很多的工具,用什么,哪個好,這些統統沒啥用。就用axure,這個你會用了,其他的你都會用。為啥呢?只要你會用畫圖、畫方框,就能設計一個非常簡陋的頁面出來,丑沒關系!沒設計靈感,沒關系!

不會畫的,把你的手機打開,隨便打開一個APP應用,用線條模仿畫出來,這樣你就算是動起來了。

畫多少個頁面,或是圖形算是達標,我建議畫至少20個頁面,而且僅僅針對于一個APP,畫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什么問題,不用管,也不要去深入思考,一心一意的做完20個頁面。

這個20個頁面就是你的基礎,以后所有的原型都將是這里開始的。

推薦:微信、網易新聞、知乎

2. 完善邏輯,實現頁面跳轉

頁面當中有很多的按鈕,點擊后能跳轉到另外一個頁面,我們接下來就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將頁面進行串聯,實現邏輯跳轉。

這里要實現跳轉過去,以及跳轉會來,即:跳轉、返回,要保證可以在頁面中自由的切換,不會遇到死路。

當我們把這20個頁面全部串起來的時候,第二步就完成了。

怎么樣,很簡單的吧!這里主要為了鍛煉一個人的思維邏輯,確保邏輯完善。

3. 學會思考,在原型中標注

翻回來,這20個頁面畫完以后,你要把每個頁面中的元素,信息全部在圖的右側記錄下來,并做好邏輯的解釋。

比如,提交按鈕:點擊后跳轉到“提交成功頁面”
頭像:顯示用戶的個人頭像

每一個元素,都要記錄和解釋;每一個按鈕的跳轉都要說明位置。

三、開發(fā)文檔

  1. 單一職責原則:一個類或模塊應該只有一個職責,確保代碼的可維護性、可擴展性和可測試性。職責單一的類更容易理解和修改,代碼的修改范圍更明確,利于功能的擴展和重用。
  2. 開放-封閉原則:提倡對擴展開放,對修改封閉,通過抽象化和多態(tài)等方法,降低引入新錯誤的風險,提高代碼的可維護性和可復用性。
  3. 邊界清晰性原則:確保產品原型的使用場景和目標明確,避免因設計不當導致的需求變更和開發(fā)延誤
  4. 以用戶為中心:產品設計應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關注用戶場景和問題,避免過度功能化和復雜化,確保產品的穩(wěn)定性和實用性。
  5. 具體實施這些原則的方法包括
  6. 提高代碼的可維護性:通過職責單一的原則,確保每個類或模塊只負責一項具體功能,降低代碼的復雜度,便于維護和修改。
  7. 增強代碼的可擴展性:通過開放-封閉原則,利用抽象化和多態(tài)等機制,確保系統在需要新增功能時能夠方便地擴展,而不必修改現有代碼。
  8. 明確產品原型的使用場景:在繪制產品原型時,確保使用場景和目標清晰,避免因設計不當導致的需求變更和開發(fā)延誤。
  9. 注重用戶反饋和數據驅動:通過用戶反饋和數據統計,不斷優(yōu)化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確保產品的穩(wěn)定性和實用性。

本文由 @產品經理張媛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