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產品經理必懂的產品思維
編輯導語:產品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是進一步把問題解決方案產品化的過程。對于產品經理來說,產品思維必不可少且及其重要。那么產品經理有哪些必懂的產品思維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分析總結。
入門互聯網產品經理、產品運營首先要懂得產品思維——產品思維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對于產品經理、產品運營,要看清產品的本質,就要培養(yǎng)產品思維。當然,培養(yǎng)產品思維并非一蹴而就,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運用產品方法論去實操分析產品,可以快速提升思維能力。
本文主要介紹常見的幾種產品思維方法論,在分析產品過程中,大家可以有意識運用方法論,才能融會貫通。
一、萬事萬物皆產品
只要是人類參與的事物,必有其目的,也一定有其受眾。人們會提前預測可能影響事物的因素,或規(guī)避,或利用,提前規(guī)劃和設計,從而達到更好的目的。
任何事物(產品)的發(fā)展都會經歷四個過程:緣起(導入期)、發(fā)生(成長期)、發(fā)展(成熟期)、消亡(衰退期)。
- 導入期:是事物(產品)發(fā)展的種子時期,產品處于探索期,市場還不太明朗,多會經歷不斷快速試錯驗證產品方案,可稱為產品從0到0.1的過程;
- 成長期:是事物(產品)快速成長的時期,產品逐漸完善,產品初步驗證,市場逐漸明朗,可稱為產品從0.1到1的過程;
- 成熟期:是事物(產品)逐漸成熟的時期,用戶活躍度最高,尋找合適的商業(yè)變現,市場競爭加劇,可稱為產品從1到100的過程;
- 衰退期:是事物(產品)逐漸衰退消亡的時期,新產品或替代品出現,用戶習慣發(fā)生大革新,用戶逐漸流失。
影響事物發(fā)展的因素有:目的和目標、受眾(用戶)、外部環(huán)境(市場)、方向和路徑、成本、受益、風險、機會。
同理,產品經理做產品設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產品分析,并非上來就是產品功能設計。
產品分析的常用方法是分析產品的目標、產品的用戶群體、產品的外部市場環(huán)境、產品的設計方向、產品研發(fā)及推廣的成本、產品的收益、產品的風險點、產品的機遇。
二、用戶思維(以用戶為中心)
用戶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針對客戶的各種個性化、細分化需求,提供各種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做到“用戶至上”,做到“顧客就是上帝”。
產品是什么:本質就是為了解決某類用戶某種特定痛點。
這里介紹下黑盒子模型,互聯網產品可以理解為一個黑盒子,而通過這個黑盒子,用戶可以從哭臉變?yōu)樾δ?,同時又可以產生一部分錢。
所謂的互聯網產品是一種可以給用戶帶來微笑和金錢的黑盒子,由此可見,產品的核心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當然是要以用戶為中心。
產品經理分析需求的核心方法論是:產品需求分析從用戶角色、用戶場景(痛點)、用戶需求、解決方案分析。
其中,用戶角色就是相關問題的人;用戶場景(痛點)就是在某時間、某地點、某環(huán)境下出現了某種問題;用戶需求就是要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是產品根據用戶需求所提出的功能方案。
分析用戶角色、場景、需求、解決方案,本質是為了更全面、準備的定位問題,解決問題。
三、同理心(換位思考)
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真的是用戶嗎?產品的想法真的代表用戶的需求嗎?
為了更好的理解用戶需求,切忌空想,產品要具備同理心,要變成真正的用戶。
產品調研過程中,要切身站在需求方、用戶的立場思考問題,去感受需求背后的原因,這樣才有助于產品方案設計,避免產品并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
知名游戲制作人姚曉光在騰訊一門經典課《像蘑菇一樣思考》中講述了一個小故事:
一個病人他每天什么都不做,打著一把傘躲在角落里,所有醫(yī)生都覺得這個人沒救了。
一天,有一位心理專家站在他身邊,什么都不說,拿著一把傘跟著他一樣蹲在那里。
堅持一個星期后,病人終于向專家身邊湊了湊,說了一句話,難道你也是蘑菇?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要扎根蘑菇群,了解蘑菇的生存法則。就像心理醫(yī)生潛入病人生活一樣,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后,可以用用戶的方式來思考,才能迅速理解問題所在。
四、需求來源于用戶,但不止于用戶
常言道:需求來源于用戶,但不止于用戶。因為有的用戶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這就亟需產品經理、產品運營以更大的格局來挖掘需求。
互聯網巨頭騰訊的經營理念是一切以用戶的價值為依歸,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用戶展開的,真正實現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
給大家介紹懂用戶四步法:用戶定義——接近用戶——理解用戶——變成用戶。
1. 定義用戶
策劃一款產品,我們首先要做得就是定義用戶。
我們的目標用戶是誰?我們的產品服務于誰?目標用戶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的喜好是什么?在什么樣的場景下會使用產品?
2. 接近用戶
真正懂用戶、理解用戶,光靠憑空想象是不行的,得真刀真槍去接近用戶。
常見的接近用戶的方法有:用戶訪談、回復發(fā)帖、閱讀反饋、問卷調研、走進場景、觀察用戶行為、分析用戶數據等等。
3. 理解用戶
接近用戶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用戶,當你面對海量用戶時,你要變換不同身份、角度、環(huán)境、場景,理解各種用戶群的使用場景和需求。
4. 變成用戶
把思維改變成用戶模式,或者自己本身就是產品的忠實用戶,這是做任何產品的最佳狀態(tài),這需要洞察人性,以己推人。
真正好的產品經理,能夠讓自己變成一個產品外行。
怎樣才能變成產品外行呢?
你要放下腦袋里裝下的所有事兒,想象自己是一個很初級的用戶,什么都不懂的用戶來使用產品,這是非常難的一個功底。因為產品經理們總是太專家了,會把事情想的很復雜,把功能做得很高級,但是這些功能可能并非用戶真實所需。
五、迭代思維
產品迭代是一個長期過程,產品設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不斷試錯,驗證想法。
迭代并不是先草草地做個MVP上線再說,有什么問題通過迭代解決。而是MVP發(fā)布后想盡一切辦法收集用戶的反饋,歡迎用戶的吐槽,驗證產品對用戶需求滿足的情況。
如發(fā)現滿足不夠到位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迭代,然后再驗證再迭代。
每經歷一次迭代都要想辦法去掉損害用戶體驗的功能,加強用戶體驗好的功能。當用戶需求發(fā)生變化后,迅速反應,加緊迭代。迭代是一種成長型思維而非固定思維。
六、總結
總而言之,產品經理、產品運營并不是普通用戶,而是要以更大的格局來挖掘用戶需求。
學習產品必懂的產品思維方法論,有助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體系構建。相信會讓你受益終生。
#專欄作家#
Rain,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的那點事兒。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電商高級產品經理,先后負責商品、訂單、店鋪、營銷組件、社交電商體系構建等產品設計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維護。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產品思維培養(yǎng)起來
互聯網崗位求職攻略、免費直播課、大廠內推、名企校招經驗分享、筆試/面試題目拆解、產品/運營提升類干貨等內容。歡迎關注作者公眾號:產品經理的那點事兒。
很明確
有點東西
一名處于成熟到衰退期間的產品。一直在想不做產品,還能做點什么,但發(fā)現自己除了做產品什么都不會了。
??????很有用
是的
學習了
沙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