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增地址>功能,分析下京東與淘寶的剁手模式

一個團隊的態(tài)度,不能因為功能小,用戶不在乎就可以不爭取。
雙十一又快到了,電商們又在絞盡腦汁的想著讓你花式剁手,怎么能讓你剁的爽一直以來是他們的服務宗旨,閑話不能扯太多,我們通過<新增地址>這個功能來分析下京東與淘寶的剁手模式!
1 使用場景分析
先來分析下新增地址這個功能的使用場景,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兩種:
- 正常購物流程下,在下單以后付款以前,我們需要確認地址時,比如我要給好基友買條內褲,此時要新增他的收貨地址;
- 我通過個人中心里管理自己的收貨地址時,需要新增地址。
為了讓大家了解整個流程的始終,這里從立即購買開始到新增地址整個流程展示了出來,下圖所示。
當然我們分析的重點不是這個流程(這個流程是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新增地址的來龍去脈),但是從這個流程當中可以發(fā)現:京東在購買到付款的環(huán)節(jié)中,明顯因為新增地址的優(yōu)化,使得用戶減少了很多操作,而這些操作步驟確實是沒有必要的。
京東在這點做的比較好。從用戶使用場景分析,在下單后新增地址,這里要對用戶的行為做一個預判,大多數用戶的需求是會把新增的地址作為新的郵寄地址,新增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用新地址,所以在新增地址后,京東讓用戶直接選擇新的地址作為郵寄地址;而淘寶呢,保存新增地址后還得返回到地址管理頁,選擇剛才新增的地址,再返回到訂單頁面,不管是從操作上還是認知上都增加了負荷。
2 交互細節(jié)分析
為什么我要說交互細節(jié)而不是產品細節(jié),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對比你會發(fā)現,其實頁面基本都一樣,只是在交互細節(jié)上做了很多優(yōu)化。先上個圖看下:
街道信息合并
從對比中可以發(fā)現,其新增頁面包含的內容都有【收貨人】、【聯系電話】、【所在地區(qū)】、【街道或區(qū)域】、【詳細地址】、【默認地址設置】主要功能。不同的是:京東把街道(幾環(huán))信息放在了所在地區(qū)內選擇,這樣從頁面流程上來看,京東比淘寶少了一個步驟,但是內容卻沒有變化。
這個功能的整合其實還是從用戶的使用行為以及功能本身的屬性去分析,從屬性上來看,這幾個信息都是可以選擇的固定類型的地址,用戶在使用時,放在一起選擇更能提高用戶操作的連貫性以及使用效率。從這樣一個細小的整合,其實能看出京東這個版塊的交互和產品還是蠻用心的,真的是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對于淘寶京東這樣龐大的平臺而言,既要做好整體性,又能顧及到每個point,這個手我愿意剁!
導入收件人
或許大家注意到了頁面中【收件人】與【聯系電話】的不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分析的點。
淘寶是比較直觀的方式,手動輸入收件人,聯系電話可以從通訊錄中導入;京東則是通過一次性導入,把收件人的姓名與電話同時導入;其實從邏輯上考慮,能從通訊錄中導入的電話,大部分都是有姓名的,所以從這一點考慮,京東的這個小功能的確很體貼。
寫到這里的時候,想到另外一種場景,就是很多用戶其實不喜歡寫真實姓名,所以這樣的導入可能有的用戶還會刪除再重新輸入一次,但是這部分用戶畢竟還是基數比較少的,我覺的能讓大多數用戶提升效率這個功能就可以上。
地區(qū)的選擇
對于新增地址這個看似“小功能”而言,地址的選擇當然是最核心的,能讓用戶快速而高效的選擇地址是對該功能優(yōu)化的主要任務。
淘寶在選擇地址的交互中,相對比較保守,使用的是滾輪選擇器。當然滾輪選擇器的優(yōu)點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要找到重慶,需要滑動一次,然后再精確定位,基本上用戶視野能看到的城市只有三個,所以需要上下多次滑動才能鎖定目標省份。同樣對于城市與地區(qū)的選擇也是一樣的道理。再者,這種控件的缺點就是最多也只能展示三組內容,放在這里其實操作效率很低。
京東則是自己寫的一組控件,雖然也是通過上下滑動選取目標省份,但是每次能顯示8行,而且京東把常用的省份排在了前面,基本不用怎么滑動就可以快速找到目標省份。這個控件的優(yōu)點讓用戶的任務流逐步進行,用戶每次只能操作當前任務,自動卻換下一個任務,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見即所得,相比滾輪選擇器而言,減少了很多操作與視覺上的干擾。
此外,淘寶和京東都是使用半屏蒙版的方式讓用戶操作,這樣的好處就是用戶導向得到了很好的提示,用戶從任務開始到任務結束都有一個意識:自己是從哪里來。關于京東的操作流程可以看下面動畫演示。
動畫效果來自作者:HelloYeah
3 ?總結
其實比起產品分析、競品分析,這種小功能的研究也會讓你有所收獲,任何一個功能的出現,背后都是經過很多的思考與舍棄。
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因為這種細節(jié)才體現了一個產品,一個團隊的態(tài)度,不能因為功能小,用戶不在乎就可以不爭取。誰又會知道京東會因【新增地址】的優(yōu)化為他在雙十一戰(zhàn)爭中贏取多少用戶口碑呢~商業(yè)與用戶體驗絕不是對立的兩面,好的商業(yè)模式需要用戶體驗的支持,同樣,離開商業(yè)模式的用戶體驗又會被多少人認可呢!
#專欄作家#
Zander,微信公共號:ZANDERUI,簡書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自定義交互設計獅,偽極客。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666,同樣做電商的產品。前一段時間在給線下店優(yōu)化【新增地址】的時候也發(fā)現了這個細節(jié)。
作者眼光很細致,這些小地方簡直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