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消費金融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0 評論 2835 瀏覽 5 收藏 13 分鐘

我們常說風險越高的資產,可提供更高的收益,然而這一說法其實較為理想化,有時候,更高的風險可能導致更加不確定的結果。那么,如何更好地理解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本文作者嘗試做了總結與分析,一起來看一下。

01

關于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圖示,那是一條傾斜向上的曲線,它表明了風險和收益之間的正相關關系。風險越高的資產看上去總是能夠提供更高的收益,不然,誰冒險呢??????????????????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但遺憾的是,這個曲線是過分美化了的。它降維了,霍華德·馬克斯給出了一個引入不確定性的風險收益曲線。它是這樣的:???????????????????????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這意味著,??更高的風險導致更加不確定的結果,收益期望會更高,但損失的可能性也更大。風險就是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經營就是平衡損失的可能性和收益期望。這就話已經很精準了,無需解釋。????????????????????

那風險來自什么?

過去幾年,大家都看到了,地產行業(yè)在去杠桿的過程中很多公司爆雷了,很多曾經非常輝煌的公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就是因為他們在巨大的慣性里面控制不住自己的瘋狂擴張,反而是那些能夠克制自己擴張欲望的公司,能夠在一片爆雷市場里面收獲剩下來的蛋糕。

銀行也是一樣。前段時間的硅谷銀行的爆雷,本質上也是對金融創(chuàng)新的過度追求,過度激進,讓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也以大家意想不到的速度坍塌了。

金融行業(yè)和地產行業(yè)特別像,保守的公司最后會蠶食掉那些非常激進而犯錯的公司剩下的市場。它們本質上都是一個懲罰激進者的行業(yè)。

信貸風險管理本質上也是如此。???????風險來自激進,激進放貸就是冒更大的風險博更高的收益。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02

信貸領域,要談風險,必談信用評分。

關于信用評分,有一系列曲線,包括風險和評分的關系、評分的分布、評分與響應的關系、評分與盈利水平的關系等等,如下是其圖示。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它表明,評分越高的用戶風險越低,但評分呈現(xiàn)的是中間多兩頭少的近似正態(tài)分布,且評分高的用戶響應率低(優(yōu)質用戶總是更少地成為機構的生息資產),三者結合,使得評分與盈利水平的關系并不是一條單增的曲線,而是一條先增后減的曲線。????????

高風險的用戶總是使你虧錢,因為違約率太高,加之催收成本又大;低風險的用戶更傾向于把信貸產品當支付工具,并不怎么習慣分期還款,或者根本不使用信貸產品,徒占資金,當然了你可以掙個通道費;只有中間風險的用戶,既有足夠高的活躍率,又不至于履約能力太差,這才是盈利的主要來源。??????????

風險經營,或者說風控的關鍵,當然是開發(fā)越來越準的信用評分。至于如何開發(fā)信用評分,至于其他的評分,此前都寫過專題文章,不加贅述。??????????????

信用評分并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我們今天只關注收益和風險。?????????

如果我們要畫出收益的概率分布,它應該是這樣的:超高收益的概率低,中等收益的概率高,極低收益甚至是虧損的概率低,如下圖所示。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投資也好,經營企業(yè)也好,長期來看平均而言,你可以掙到一個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利潤,獲得超額收益是很困難的,為了獲得超額收益,反過來你就可能出現(xiàn)損失。

對于這樣的收益風險曲線,要放大收益,無外乎幾種曲線變形,變高瘦、變矮胖、平移,以及正偏。對應的,風險經營無非就是通過某些方式達成其中某種變換。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如果我們選擇更保守地放貸,那在市場環(huán)境優(yōu)良時我們就會落于人后,沒能獲得超高收益,而在市場環(huán)境惡劣時我們會跑在人前,風險損失會更小。最近幾年隨著行業(yè)被強監(jiān)管,對現(xiàn)有的持牌機構卻是長期利好,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如果我們選擇更激進地放貸,那在市場環(huán)境優(yōu)良時我們就會直接起飛,快速地掙到大錢,而在市場環(huán)境惡劣時我們也可能會死得很慘,風險損失會很大,一旦年化利率和催收被強監(jiān)管,結果可能會血本無歸。舉例來說,過去幾年“714高炮”時期,多放少拒提高定價,你的賬上輕輕松松滾出幾十倍的錢,但后來,有很多老板都被抓了。

一般意義上的激進是通過高定價去覆蓋更下沉客群,從而實現(xiàn)用戶規(guī)模的增長,另一種增長就是提高存量用戶的活躍和單價。提高活躍和單價最有效的辦法是提高額度。但不管如何,提高額度會增大損失的可能性,一個原因是好壞用戶的額度使用是不對等的,另一個原因是過度提前消費總是對人性的某種考驗,而考驗人性本身就是在冒險。

一個科學地提額,會使得收益曲線左右不均等變化。取得高收益的可能性會增大,損失的可能性也增大,但前者會大于后者,整體收益期望變大,如下圖。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掙更多錢的可能性變大,不代表我們就要去做。因為可能性不是確定性,期望不代表結果。有時候,我們需要走得更穩(wěn),行穩(wěn)才能致遠。于是,我們可能會降額,可能會清退用戶,可能會踏踏實實地經營偏優(yōu)質資產,然后等風來,等市場將那些野蠻擴張的企業(yè)打敗,等天上把餡餅掉在你的手上。

此時,收益曲線左右非等比壓縮,右側壓縮得小,左側壓縮得大,整體收益期望會變小,如下圖。其實,現(xiàn)在買房就應該以這個為預期,買房應該盡量規(guī)避大宗資產貶值的風險,而不是期望獲得不現(xiàn)實的回報。?????????????????????????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你會說,那我們有沒有辦法做到曲線平移呢,這樣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獲得更高收益嗎?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我們做策略優(yōu)化永恒的兩個目標:在相同的通過率下面降低風險,或者在相同的風險下提高通過率。的確這就是可以達成曲線向右平移的路徑,如果你的策略優(yōu)化真的絕對有效的話。因為有時候,很多時候,你的優(yōu)化只是表面上的優(yōu)化。該問題在《關于那個新老策略模型孰好孰劣的問題》中進行了探討。

實際上準確上來說,在相同的風險下提高通過率,并不能降低風險損失的可能性。只能說它具備了降低風險的能力,但卻在保留風險水平的情況下博取更大的收益。???

即便策略優(yōu)化達成得很完美,收益曲線也不是平移那么絕對。在達成這兩個目標的過程中,要么會投入更多的數(shù)據成本,要么會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要么是提高策略模型人員的風控水平,要么就是在相同的人力下壓榨他們的剩余價值。在一種優(yōu)化中,總是增加了某個方面的付出,才達成了一個更大的收獲。于是,收益曲線改為如下所示會更為準確。???????????????????

關于風險經營我所理解的奧秘

因為你的風控水平提升了,在市場獎勵你時,你取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變大了,在市場懲罰你時,損失的可能性變小了,但前者的程度比后者大,因為成本增大了你損失項。

前面說的激進放貸,就跟激進投資一樣,其實非常常見。貸款的易得性、經濟向好、市場消費需求旺盛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你看不到風險,或者你覺得能在風險來襲時及時抽身。但最終往往是風險規(guī)避不足。

我們沒有人會認為中彩票的人是投資大師,也不會認為《狂飆》里的刀哥是風險經營大師,但卻有很多人認為在貸款平臺從事超36%年化利率博取高回報的人是風控大師。

專欄作家

雷帥,微信公眾號:雷帥快與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風控算法工程師,懂點風控、懂點業(yè)務、懂點人生。始終相信經驗讓工作更簡單,繼而發(fā)現(xiàn)風控讓人生更自由。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