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問題,揭秘瑞幸咖啡的發(fā)展之道

1 評論 10104 瀏覽 18 收藏 20 分鐘

關于瑞幸咖啡,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問題想問:瑞幸咖啡怎么火起來的?已經實現(xiàn)盈利了嗎?跟星巴克相比怎么樣?未來如何發(fā)展……本文作者提出了關于瑞幸咖啡的7大問題并進行了分析總結,與大家分享 。

這兩年來,互聯(lián)網領域沒有第二家像瑞幸咖啡這樣,發(fā)展得那么快,一邊補貼虧錢一邊不僅不倒閉還能上市的公司了。

一、瑞幸咖啡還在虧嗎?

現(xiàn)在能看到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的數據,瑞幸咖啡整體凈虧損率已經一路下降至-34.5%,單就第三季度,收入增長很多,虧損下降,而且第一次做到了門店層面的盈利,說明瑞幸現(xiàn)在已經開始填坑了。

瑞幸咖啡在第三季度門店層面盈利了1.86億元,利潤率12.5%。門店層面盈利,通俗來講就是不計營銷廣告費用,單就咖啡本身,賣一杯咖啡的收入,減去制作咖啡的原材料成本,和門店的房租等成本,能夠賺錢了。第三季度,一杯咖啡的客單價上漲到了11塊3毛錢,成本是9塊7毛,這一塊六毛就是凈收入。

二、瑞幸咖啡是怎么火起來的?

瑞幸咖啡火起來,不外乎3個原因,開店開的穩(wěn),人群找得準,補貼砸得狠。

1. 開店開得穩(wěn)

從網上找了一張瑞幸咖啡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的開店數量,可以看到從2018年第三季度的1189家,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3680家,開店速度處于一個很快且穩(wěn)定的上漲趨勢,平均每天大約要開7家門店。

重點在于穩(wěn),因為門店對于咖啡來說是基礎,瑞幸咖啡開門店不像共享單車那樣這幾個月投放幾千幾萬輛車,接下來幾個月就停止投放數量負增長,而是持續(xù)不斷的開店,在開店的基礎上才能保證獲取到更多的目標人群。

他們的目標是2021年底達到一萬家門店,說明這個開店速度還得持續(xù)兩年。

2. 人群找得準

瑞幸咖啡的核心目標客戶群體,可以概括為價格敏感、對咖啡口味感知不大的普通上班族。

  • 價格敏感用戶,指的是家里沒有礦的人,比如我,平常不會在吃喝上花很多錢,能接受一杯咖啡10塊左右的價格;
  • 咖啡口味感知不大的人群特征,是平時不怎么喝咖啡,想提神了才喝咖啡,把咖啡的標簽遮住就喝不出區(qū)別的人;
  • 普通上班族,核心場景是在上班的時候,寫字樓周邊找咖啡店外帶或者外賣,不是像星巴克那樣點一杯咖啡坐一下午。

這個目標客戶群體找的很準,因為中國的咖啡市場是紅海,普通上班族是現(xiàn)在咖啡喝得少、以后最有可能被養(yǎng)成和咖啡用戶習慣的一群人。有個統(tǒng)計顯示,中國人均每天才喝0.003杯咖啡,最多的荷蘭達到了人均2.5杯。這個數據雖然不一定對,但中國是一個喝茶的國度,很多中國人不怎么喝咖啡是事實。

3. 砸錢砸得狠

瑞幸咖啡砸的錢體現(xiàn)在3方面,一是快速開店的成本,前面寫了;二是給用戶的補貼,體現(xiàn)在持續(xù)不斷的1.8折、2.8折券;三是各種營銷,廣告投放,明星代言的費用。

之前的互聯(lián)網公司們早已證明了,只要補貼到位,用戶自然就會源源不斷地過來。當然補貼沒了之后用戶還在不在就另說了。

開店是基礎,目標人群是核心,砸錢是快速發(fā)展的催化劑。瑞幸咖啡的目標人群除了喝咖啡的人之外,還擠占了原本喝速溶咖啡、奶茶、其他各種茶的市場,通過砸錢,開始培養(yǎng)這部分用戶喝咖啡的用戶習慣,這才是瑞幸咖啡銷量持續(xù)增長的關鍵所在。

三、瑞幸咖啡很難喝嗎?

很多人說瑞幸咖啡很難喝,不如星巴克。

不過咖啡口味這個東西,怎么說呢,沒有絕對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而且美式、拿鐵、以及加了焦糖的拿鐵也都不一樣,很難放一起比。

我個人認為瑞幸咖啡確實難喝。我喝得比較多的是拿鐵,我覺得星巴克的口味雖說不是最好的一檔,但也算是不錯的。瑞幸的拿鐵有一股比較淡但又奇怪的酸澀味在里面,屬于一口就能喝出差別的那種。就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咖啡品牌中,我的感覺星巴克中上,瑞幸的口味是最差的。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我這種喝拿鐵的人,在咖啡的鄙視鏈里是處于低端的,一些比較專業(yè)的評測都是拿美式或者濃縮比的。

之前杭州有個咖啡口味的盲測,各個品牌的拿鐵遮住標簽,盲喝比口味。結果是肯德基的咖啡第一,星巴克倒數第二,瑞幸咖啡倒數第一。當然這種評測肯定有主觀性,不過結合這種評測和大眾的反饋來看,更多人認為瑞幸咖啡的口味不咋地。

事實上,難不難喝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夸大了咖啡口味的影響。瑞幸咖啡沒必要像網紅咖啡館那樣追求極致的口味,他的核心場景:上班、提神,對口味的要求并沒有那沒高,用戶反而對便利度和價格的要求更高。所以即使難喝,只要便宜又方便,不會影響大部分用戶的選擇。

四、瑞幸咖啡真的對星巴克有威脅嗎?

這是很多人對咖啡行業(yè)關注最多的一個問題,然而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對門店的定位完全不同。星巴克開創(chuàng)了第三空間的理論,旨在通過門店的環(huán)境和氛圍打造,讓客戶在星巴克成為家和公司之外的第三個空間。說人話就是點一杯咖啡可以坐一個下午,所以星巴克的門店至少面積大,座位多,翻臺率非常低,平攤到一杯咖啡的價格自然也比較高。

星巴克一杯咖啡賣30到40塊錢,有相當一部分是門店自身的成本。雖然現(xiàn)在星巴克也在做專星送,不過門店的成本也是得分攤進去的。星巴克面向人群更多是經常喝咖啡的人群,那些不怎么喝咖啡的人,誰會沒事干去咖啡店坐著呢。

除了星巴克外,COSTA、咖啡陪你、動物園咖啡等咖啡連鎖品牌,走得都是這個路子。

瑞幸咖啡主打的自提外賣的場景,他們的門店超級小,有的門店只有一個吧臺,甚至不能被稱作“店”。所以瑞幸的門店雖然多,但單個門店的成本低。瑞幸是在星巴克等連鎖店的包圍下,通過不同的門店模式,打開了一個咖啡自提外賣的新市場。

還有一點,瑞幸咖啡的門店都采取互聯(lián)網模式的自動化管理,用戶線上自助點餐,供應鏈也是純線上化調配,不像加盟的模式,這會大大減小瑞幸門店的管理和人力成本。因此對應到一杯咖啡的價格也低。瑞幸咖啡用券后不到15塊錢,和星巴克差了兩倍。

既然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定位不一樣,那么瑞幸咖啡的競爭對手應該是誰?我根據我多年喝咖啡的經驗,總結出了目前咖啡市場各類玩家的整體情況,包括目標人群、口味、價格等多方面因素:

從中可以看到,是肯德基麥當勞,以及便利店的咖啡,才是瑞幸咖啡的最大競爭者。他們的目標用戶、核心場景、價格,與瑞幸咖啡的定位非常類似,都是針對上班族的自提,價格也都較低。

與肯德基們相比,瑞幸咖啡是比較有優(yōu)勢的,體現(xiàn)在門店和品牌這兩方面。

首先門店,比起肯德基麥當勞,瑞幸咖啡門店多,而且都開在寫字樓附近??系禄湲攧诖蟛糠侄奸_在商圈,寫字樓的門店密度不可能有瑞幸那么大。比起便利店,雖說便利店到處都有,但便利店各家品牌不一樣,能賣現(xiàn)磨咖啡的便利店其實不多。你不知道你公司樓下的便利店能不能賣咖啡。在杭州,據我所知只有全家有湃客咖啡,其他都沒有。

然后是品牌,瑞幸咖啡的品牌通過先發(fā)優(yōu)勢,早已讓人們知道他們是賣咖啡的。而很多人不知道肯德基麥當勞和便利店有咖啡,會以為這些賣的都是速溶咖啡,畢竟肯德基們的主營業(yè)務不在這。

對比一些私營的咖啡館,瑞幸和他們的差別就更大了。私營咖啡館大多都是沖著口味或者店面環(huán)境開的,是星巴克的競爭對手。門店位置多半也不是寫字樓,滿足上班族的場景只能通過美團餓了么平臺點他們的外賣(其實咖啡外賣會影響口感的)。而且私營非規(guī)模化的模式,決定了價格不可能便宜。

能形成競爭關系的還有自動咖啡機,在一些公司里會有。這種咖啡機做出來的咖啡味道更差,原材料也不一定新鮮,除了價格更便宜也沒啥好的。瑞幸現(xiàn)在也剛入局了無人咖啡機。

整體來看,瑞幸咖啡幾乎自成一個獨立的市場,并沒有和星巴克等任何咖啡店形成正面競爭。瑞幸除了味道差,在門店模式和布局上,比起競爭對手們都有一定的優(yōu)勢。

五、瑞幸的門店能一直開下去嗎?

門店數量是瑞幸咖啡發(fā)展的基礎。如果說瑞幸的市場定位是他能發(fā)展至今的優(yōu)勢,那開門店的數量和速度,則是瑞幸今后能否持續(xù)做大的關鍵。瑞幸的萬店戰(zhàn)略,是截止2021年底開一萬家門店,那么瑞幸的門店能一直開下去嗎?

一個門店只能覆蓋周邊幾公里的范圍,想要獲取更多用戶,只能靠不斷地開門店。從這一點上看,瑞幸咖啡并不是一個互聯(lián)網公司,而是實體產業(yè)。

我一直認為,互聯(lián)網的補貼模式不適合實體產業(yè)?;ヂ?lián)網補貼燒錢的邏輯,是因為互聯(lián)網的邊際成本很小。理論上,一個APP,服務1個人和一千萬人,成本是一樣的,所以需要通過燒錢搶到更高的用戶份額。

比如滴滴,作為一個純線上的打車平臺,要擴張市場份額,只有運營成本而沒有實體成本,所以用戶越多,平均每個用戶的成本就越低,滴滴自然會通過瘋狂補貼來搶占用戶。

實體產業(yè)的不同在于,流量入口在線下,需要通過線下門店這類服務的實體才能獲取用戶。門店的擴張過程中,成本是按正比遞增的,也就是說市場份額越大,平均每個用戶的成本并不一定會低。實體產業(yè)如果用互聯(lián)網的補貼模式,用不好就會滿地雞毛,共享單車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共享單車的單車是流量入口,每一輛車都有實體成本。共享單車想要獲取更多的用戶,只有不斷地投放更多的單車,這樣雖然用戶多了,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更何況共享單車連盈利模式都沒找到。最終成本不斷增高,收入卻沒有增加,于是就一地雞毛了。

瑞幸咖啡和共享單車類似,不斷開新的門店,意味著實體成本不斷增長。目前瑞幸的虧損中,快速擴張的開店占了一部分,未來某一天總得盈利,盈利意味著得控制成本,因此到時候門店擴張速度肯定會放緩。不過相對好的一點是瑞幸咖啡的門店成本不高,不會虧的那么厲害。

六、瑞幸咖啡以后會漲價嗎?

除了門店,另外一個影響市場份額的因素就是價格。

各類優(yōu)惠券扣減后的價格一直是瑞幸咖啡的優(yōu)勢。我經常覺得瑞幸咖啡難喝,但一旦拿到一張1.8折或者2.8折券時,我會突然覺得這次這杯瑞幸咖啡還挺好喝的。那么瑞幸價格的優(yōu)勢會一直保持下去嗎?

目前各家咖啡的客單價,星巴克、costa這類連鎖咖啡館都是35-40這個范圍,肯德基、麥當勞、全家湃客大致是15-20這個范圍。瑞幸咖啡比肯德基這一檔還便宜幾塊錢,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平均售價是11.3元,前兩個季度甚至是10元以下。

同期的利潤率是12.5%。這個利潤率雖然已經是瑞幸咖啡的新高,但是在咖啡行業(yè)中還是不算高。我查了一下星巴克的利潤率,2019年第四季度大致是16%左右(數據來源于百度)。如果瑞幸咖啡想要達到星巴克的16%左右的利潤率,那客單價大致得漲到15塊錢左右。15塊比現(xiàn)在會有微漲,但還是屬于最便宜的一檔。按照瑞幸2019年來客單價不斷提升的趨勢,我覺得接下來應該還會繼續(xù)漲價(其實漲價就是減少低折扣優(yōu)惠券),減少補貼,提高利潤率。

假如瑞幸接下來最低只有4.8折的券,每杯咖啡12-15塊錢左右,那個時候用戶會因為漲價流失嗎?我個人認為,可能一部分平時不喝咖啡,只是被1.8折券吸引過來的用戶會流失,重新喝起奶茶、速溶咖啡。而平時在喝咖啡,或者已經被培養(yǎng)出喝咖啡習慣的用戶不會流失,畢竟就算漲到15塊錢,還是行業(yè)內的最低價。

七、瑞幸咖啡還能火幾年?

整體分析下來,瑞幸并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只依靠燒錢補貼吃棗藥丸。瑞幸咖啡目前的問題是通過補貼持續(xù)開門店的成本比較高,而他的目標人群定位、門店模式和價格在行業(yè)內都是有一定優(yōu)勢或者沒有正面競爭的,口味稍差但是影響不大。

瑞幸咖啡現(xiàn)在還持續(xù)在虧損,虧損主要在開門店和營銷推廣費用上,而門店層面的收入在持續(xù)增長。瑞幸咖啡如果想要很快開始盈利,事實上不難,只要做到漲價和放緩開門店速度就可以。放緩開門店減少在門店成本上的持續(xù)虧損,新用戶獲取速度放緩,但老用戶依舊能維持,畢竟現(xiàn)有的門店又不會關;漲價到15塊一杯,提升利潤率,價格在咖啡行業(yè)中依舊是最低的一檔。

至于漲價后有多少用戶會留在瑞幸,這是唯一不確定的地方。瑞幸對用戶的補貼是一個策略,在中國人很少喝咖啡的背景下,希望有更多之前和速溶咖啡、奶茶的用戶,會通過補貼而養(yǎng)成用戶習慣,等未來價格上漲之后,這些用戶能繼續(xù)留在瑞幸。這部分用戶越多,未來瑞幸的基本盤就越大,盈利自然就不在話下。

所以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瑞幸咖啡的,等補貼過后,未來還是可以成為一個經營穩(wěn)定的連鎖咖啡館。更何況,瑞幸咖啡是上市公司,2019一年股票漲了很多,資本看好不是沒有道理。

#專欄作家#

潘帕斯雄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進擊、踩坑中的產品狗一枚,關注互聯(lián)網,寫過小說,看過哲學。簡書:潘帕斯雄鷹。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藍海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