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迪在京東外賣售出5000萬杯了?2.9的咖啡到底靠什么賺錢?
截至5月12日,庫迪咖啡在京東外賣的銷量已經(jīng)突破5000萬單,2.9元一杯的咖啡更是引發(fā)了消費者的瘋狂搶購。然而,這種看似賠本賺吆喝的低價策略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商業(yè)邏輯和盈利模式?本文將深入剖析庫迪咖啡如何通過供應鏈優(yōu)化、規(guī)模效應以及獨特的聯(lián)營模式實現(xiàn)成本控制和盈利,同時探討其低價策略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與風險。
最近庫迪咖啡在京東外賣上賣瘋了!截至 5 月 12 日銷量已經(jīng)突破 5000 萬單。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很多人居然花 2.9 元就喝到了庫迪,甚至有 “羊毛黨” 靠平臺券直接一分錢薅到。咱就是說,一杯奶茶錢能喝一周咖啡,庫迪這是要把咖啡價格 “打骨折” 嗎?為何有資本持續(xù)加碼?這場看似瘋狂的商業(yè)游戲,到底是賠本賺吆喝,還是藏著啥賺錢的門道?今天咱就掰開揉碎了聊聊。
一、用補貼 + 流量,把銷量 “砸” 上天
先說說這波銷量起飛的導火索 ——京東外賣的百億補貼。
最近京東狠砸真金白銀,又是發(fā)大額消費券,又是搞 “一件直降”,庫迪順勢推出 2.9 元、3.9 元的超低價套餐,直接把價格打到了 “地板價”。
你想啊,便利店買瓶可樂都得 3 塊錢,現(xiàn)在能喝到現(xiàn)磨咖啡,這羊毛誰能忍住不薅?尤其是下沉市場的大爺大媽、學生黨,對價格敏感得很,一看這么便宜,直接一冰箱一冰箱地往家囤。
而且京東外賣這次簡直成了庫迪的 “流量神器”。京東自帶 1.4 億用戶基數(shù),再加上下沉市場的物流網(wǎng)鋪得賊開,很多三四線城市的用戶第一次知道 “原來身邊還有庫迪”。
數(shù)據(jù)顯示,好多門店接入京東外賣后,日均單量從原來的 100 單直接蹦到 800 單,70% 的訂單都來自京東。有老板開玩笑說:“以前門店冷冷清清,現(xiàn)在靠京東外賣直接起死回生,打印機出單都快冒火星子了?!?/p>
二、要想成本低,供應鏈你得玩得溜
有人問:2.9 元一杯咖啡,連咖啡豆錢都不夠吧?
庫迪難道是 “活雷鋒”?拉倒吧,商業(yè)世界哪有做慈善的,秘訣就藏在他們的供應鏈和規(guī)模效應里。
1. 自建供應鏈:從源頭把成本 “砍” 到極致
庫迪早就在安徽馬鞍山搞了個全球供應鏈基地,咖啡豆烘焙、糖漿生產(chǎn)、杯子制造全自己干,相當于把 “咖啡工廠” 開到了自家后院。以前靠進口的意大利法布芮糖漿,一瓶賣 170 多塊,現(xiàn)在自己生產(chǎn),成本直接砍到個位數(shù),這差距簡直離譜!
咖啡豆更是靠大宗采購和產(chǎn)地直采,量大價優(yōu),議價權(quán)牢牢握在手里。說白了,別人是 “中間商賺差價”,庫迪直接把中間商踢出去,自己當 “批發(fā)商”,成本能不低嗎?
2. 小店 +“傻瓜式” 操作:省租金、省人工,啥都省
現(xiàn)在庫迪開店,專挑 “小而美” 的地兒,甚至直接在商場、便利店搞 “店中店”,租金比傳統(tǒng)咖啡店低 50% 以上,寸土寸金的地段也能省下一大筆錢。
而且店里設備全是智能化的,店員上崗前根本不用學啥拉花、拼配技巧,對著二維碼掃一下,系統(tǒng)直接告訴你 “先加多少奶,再放多少粉”,全程 “傻瓜式操作”。人力成本降下來了,培訓成本也省了,就連新手店員都能分分鐘上手,效率直接拉滿。
3. 門店暴增:規(guī)模效應= 攤薄成本
截至 2025 年 2 月,庫迪全球門店已經(jīng)破萬,達到 10045 家,目標年底前開到 5 萬家。這么多門店,供應鏈基地的產(chǎn)能利用率直接拉滿,原來分攤到每杯咖啡上的設備折舊、廠房租金,隨著銷量暴增,直接被 “攤薄” 到可以忽略不計。
舉個例子,以前供應鏈基地一年產(chǎn)能 4.5 萬噸,只供應 1 萬家店,現(xiàn)在供應 5 萬家店,單杯的固定成本直接砍到原來的 1/5,這就是規(guī)模的力量!
三、不靠賣咖啡賺錢?人玩的是 “服務費抽成”
你以為庫迪靠賣 2.9 元的咖啡賺錢?
錯了!
正確的賺錢方式藏在“服務費抽成”里,這招簡直太聰明了。
1. 階梯式抽成:加盟商賺得越多,庫迪賺得越多
庫迪和加盟商玩的是 “聯(lián)營模式”,不收加盟費,但是要從加盟商的毛利里抽成。具體怎么抽呢?毛利 2 萬以內(nèi)不抽,2 萬 – 3 萬抽 10%,3 萬 – 4 萬抽 15%,4 萬 – 8 萬抽 25%。
比如,一家店每天賣 800 杯,毛利能到 4 萬多,庫迪直接抽 1 萬多服務費。這種模式下,加盟商為了多賺錢,拼命提升銷量和毛利,庫迪跟著 “躺賺”,相當于把雙方的利益綁在了一起,加盟商越努力,庫迪越賺錢,簡直是 “雙贏”。
2. 平臺補貼當 “助攻”:加盟商低價賣也能賺
有人擔心:賣這么便宜,加盟商不得虧錢?放心,庫迪和京東外賣把補貼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一杯生椰拿鐵在京東外賣賣 5.9 元,加盟商實際到手能有 9.2 元,再加上庫迪的補貼,到手差不多 10 元,單杯毛利能到 45%。平臺承擔了 60% 的補貼成本,加盟商低價賣不僅不虧,反而比平時賺得更穩(wěn),這生意誰不愿意干?
3. “咖啡 + 便利店” 模式:靠副業(yè)賺得盆滿缽滿
庫迪現(xiàn)在不滿足于只賣咖啡,玩起了 “咖啡 + 便利店” 的混搭。店里除了咖啡,還有冰淇淋、蛋撻、烤腸,甚至中式面點、便當這些鮮食。你想想,來買咖啡的人順手帶個早餐、午餐,客單價直接提升,毛利率也跟著漲。尤其是便利店店型,咖啡成了引流品,靠零售產(chǎn)品賺利潤,這招 “醉翁之意不在酒”,簡直高!
四、低價是 “雙刃劍”
庫迪這波操作,本質(zhì)上是“用低價換市場”,先把用戶和門店規(guī)模搞起來,再慢慢算賬。
數(shù)據(jù)顯示,下沉市場訂單量周增 200%,地級市覆蓋率從 30% 漲到 65%,效果確實猛。但低價策略也是把 “雙刃劍”,背后藏著不少風險。
1. 補貼無底洞:現(xiàn)金流能扛住嗎?
庫迪計劃把補貼政策延長到 2026 年,單杯最高補貼 14 元,要是真開到 5 萬家店,一年補貼可能超過 50 億元。雖說現(xiàn)在有京東等平臺分攤成本,但長期燒錢,現(xiàn)金流能不能扛???這對庫迪的融資能力和資金鏈管理是個大考驗。
2. 用戶留存難題:補貼一停,人就跑了?
靠低價吸引來的用戶,很多都是 “羊毛黨”,對價格敏感得很。數(shù)據(jù)顯示,庫迪用戶留存率只有 20%,而瑞幸能到 45%。等哪天補貼退坡,這些用戶還會不會回來?庫迪得想想辦法,靠產(chǎn)品品質(zhì)、會員體系或者增值服務把用戶 “鎖住”,不然辛苦薅來的用戶全跑了,那就白忙活了。
3. 監(jiān)管風險:低價賣會不會被認定 “惡意競爭”?
最近已經(jīng)有地方市場監(jiān)管局盯上庫迪了,懷疑他們 “低于成本價銷售”,涉嫌不正當競爭。要是被認定違規(guī),罰款事小,品牌信譽受損事大。庫迪得小心平衡價格和成本,別踩了監(jiān)管紅線。
結(jié)語:低價不是目的,效率才是核心競爭力
看完庫迪的操作,不得不說,商業(yè)世界真的沒有 “賠錢的買賣”。
2.9 元的咖啡背后,是供應鏈的 “硬功夫”、模式設計的 “巧心思”,還有對規(guī)模效應的 “極致追求”。庫迪用低價撕開市場缺口,靠效率控制成本,本質(zhì)上是在打一場 “效率戰(zhàn)爭”。
但話說回來,低價只能是短期策略,長期還得靠用戶復購和品牌價值。就像當年的瑞幸,靠補貼起家,最后還是靠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和用戶體驗站穩(wěn)了腳跟。庫迪能不能復制傳奇,甚至青出于藍,關(guān)鍵看能不能在擴張中守住品質(zhì)底線,把低價吸引來的用戶變成 “忠實粉絲”。
對于咱們消費者來說,管他背后怎么博弈,只要能喝到便宜又好喝的咖啡,就是硬道理。不過也得提醒一句:薅羊毛雖爽,可別貪杯哦!
本文由 @加薪在這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還有2塊9的咖啡,趕緊共享一下
打開京東外賣
庫迪咖啡不收取加盟商的加盟費,而是通過向加盟商銷售原物料和收取服務費來盈利。這種模式將品牌方與加盟商的利益緊密綁定,加盟商為了提高銷量和毛利,會積極拓展業(yè)務,從而帶動庫迪咖啡的供應鏈銷售和服務費收入。
一家店每天賣 800 杯,毛利能到 4 萬多??,庫迪直接抽 1 萬多服務費
800杯是單天,而毛利是按月算的吧,這樣算40000/800/3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