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夜熙「變天」短視頻
在萬圣節(jié)前夕,IP名為“柳夜熙”的抖音賬號發(fā)布了一條視頻,主角柳夜熙以虛擬人物登場,和一眾真人呈現了一幕“捉妖”小故事,堪比特效電影的視覺在整個短視頻生態(tài)中脫穎而出,作為虛擬偶像的她一夜之間在抖音上“爆紅”。作者就此文分析了短視頻行業(yè)的虛擬偶像的現狀與未來前景,一起來了解一下。
將來回看,一夜爆紅的柳夜熙,將會成為短視頻生態(tài)變天的一個分水嶺。
柳夜熙的抖音粉絲已經突破400萬了,而“她”僅僅發(fā)了兩個短視頻,距離第一條視頻到目前也不過十天。
10月31日,萬圣節(jié)前夕,IP名為“柳夜熙”的抖音賬號發(fā)布了一條視頻,主角柳夜熙以虛擬人物登場,和一眾真人呈現了一幕“捉妖”小故事,堪比特效電影的視覺在整個短視頻生態(tài)中脫穎而出,一夜之間漲粉200多萬,諸多抖音大V在視頻下方評論:短視頻已經卷到這個程度的嗎?我不玩了你們玩吧。
這條目前點贊超過300萬的視頻下打了三個標簽,分別是“虛擬偶像”“元宇宙”“美妝”,概括了其要表達的重點,在人物簡介上也寫到:一個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
有專業(yè)人士分析,柳夜熙這種精度的虛擬人物的制作成本在50萬左右,每條視頻的制作周期長達一個月,而前期的籌備更是一項逾百萬的大工程。
顯而易見,“柳夜熙”是有備而來,而作為抖音史上漲粉最快的“柳夜熙現象”,其絕不會是曇花一現,借著元宇宙這場東風,注定會在短視頻生態(tài)掀起一場革命。
一、柳夜熙撬開了流量新密碼
短視頻生態(tài),很難出現意外了。
在柳夜熙現象出現之前,包括短視頻在內的網紅生態(tài),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橫空出世的國民級超級大V了,在存量時代,李子柒、李佳琦們不再遭遇挑戰(zhàn)者,大家都達成了一種默契,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深耕,井水不犯河水。
不再增長的總體流量,不斷進入的新玩家,讓IP這場游戲越來越難玩,在柳夜熙視頻下大量KOL關于內卷的感慨,某種意義上也成為了當下艱難生態(tài)的一種注腳,而他們對柳夜熙現象表現出來的焦慮,也流露出一種被“降維打擊”的無奈。
柳夜熙這種一個短視頻成本過百萬的投入,自短視頻誕生以來也是史無前例的,而它也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但這并不是一場偶然的意外,它背后的創(chuàng)壹視頻已成立三年半,孵化出“慧慧周 (1392萬粉絲) ”、“非非宇Fay (321萬粉絲) ”等以特效見長的抖音大號,而這次,更是一次蓄力已久的精心策劃。
創(chuàng)壹視頻旗下博主在元素上,柳夜熙古裝的國風造型,捉妖師的身份,都切中了當下國潮當道的趨勢。
在故事上,帶有懸疑和玄幻色彩的內容,也是當下95后和00后所追捧的內容形態(tài),且能為后續(xù)的情節(jié)埋下誘人的伏筆,十分利于吸粉。
在定位上,一個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也具備了充足的噱頭,甚至都為后續(xù)變現定下了方向,也讓故事看點之外,多了一層美妝的看點。
而以上這些,都還只能算是常規(guī)網紅素材的組合,真正產生杠桿作用的,還是虛擬偶像這個靠近元宇宙的概念,給網紅屬性的內容插上了流量的翅膀。
柳夜熙以數據佐證了虛擬偶像的商業(yè)價值,以恰當的時機踩中了這個風口,而虛擬偶像之所以能成為新的流量密碼,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
在網紅生態(tài)乃至整個娛樂圈都在不斷出現人設崩塌的今天,人們在面對偶像上也開始脫敏,互聯網傳播的便利和社交媒體的發(fā)達,給整個網紅偶像生態(tài)帶來了無數裂縫,甚至有人在知乎上提問:可以安利一個沒有黑料的愛豆嗎?
作為品牌方而言,也苦愛豆塌房久矣,但我們都知道,只要是人都會有缺陷,這似乎是個無解的問題。
柳夜熙設計圖而虛擬偶像則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粉絲需要的是“人格化”,至于是不是真人,其實沒那么重要,無數動漫和小說電影經典人物早已佐證這一點。
而在元宇宙概念興起的今天,在虛擬和現實邊界不斷模糊的當下,虛擬偶像終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二、短視頻生態(tài)的蝴蝶效應
李子柒在前,柳夜熙在后,資本會選擇誰?
一個柳夜熙自然改變不了什么,但無數個“柳夜熙”呢?
如同前文所言,在流量無限內卷的今天,柳夜熙開辟了一條新的通路,而這條路恰好又具備極高的門檻,屬于草根完全玩不起的方式,這不就是天然屬于資本的領域嗎?
其實柳夜熙并不是首創(chuàng),且不說洛天依和初音這種古早的二次元虛擬偶像,就說2018年誕生的國外虛擬網紅Lil Miquela,在Instagram上已擁有300多萬粉絲,并且成功實現了商業(yè)價值變現,與Chanel、Supreme、CalvinKlein等大牌都曾合作拍過廣告,年入近億,還與知名女歌手蕾哈娜一同入選《時代雜志》“年度網絡最具影響力人士榜單”。
國外虛擬網紅Lil Miquela在技術層面上,柳夜熙也不過是電影工業(yè)特效在短視頻領域的降維打擊,并無太高技術門檻,普通特效團隊也能制作。
在市場領域,金典、花西子、屈臣氏等品牌也都推出了自身的虛擬人物形象。
也就是,虛擬偶像已經隱隱具備了相應的完備土壤,而柳夜熙不過是打響了這關鍵的一槍,它的爆紅,更像是一陣強心劑注入了生態(tài),在民族自豪感高漲的今天,戳中了Z時代的G點。
而在她爆紅的前夕,在網紅經濟中打轉的資本也頻頻陷入瓶頸。
李子柒事件的廣泛傳播,又一次將網紅和資本的矛盾暴露在公眾面前,雙方還處于僵持的雙輸局面,而被打上資本標簽的MCN機構微念,在輿論中也徹底處于被批判的被動地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新一輪融資的領投方字節(jié)跳動也悄然退出了牌桌。
微念的被動,進一步讓資本看到了在網紅經濟中的風險。
李子柒起訴微念聯想到更早之前網紅經濟第一股如涵的黯然退市,也更加佐證了這個商業(yè)模式本身所存在的天然缺陷。
至少在目前來看,網紅和資本相愛相殺的宿命已然成為一個結構性的問題,短期內無解。所以,在高門檻的新流量密碼、逐漸成熟的生態(tài)土壤、網紅經濟的天然缺陷這三大砝碼加注下,資本下注虛擬偶像幾乎已成定勢。
據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了解,從資本到MCN機構到特效制作團隊到品牌方,都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想要啟動虛擬偶像計劃。
“現在其實就是比團隊綜合能力了,魄力、資金實力、內容能力、執(zhí)行力,大家都在搶時間卡位,有人還在觀望,有人已經沖到前面了?!?/strong>某MCN機構負責人如此說道。
三、短視頻里的虛擬偶像,商業(yè)價值幾何?
有沒有商業(yè)價值和是不是真人無關,流量和影響力才是一切。
壹創(chuàng)視頻創(chuàng)始人梁子康已透露,“柳夜熙”已經被品牌方盯上,目前已有不少品牌找上門來合作,包括美妝護膚、食品日化、互聯網科技公司等。
也就是說,如果“柳夜熙”愿意,它可以創(chuàng)造短視頻最短的變現路徑,不過這么大投入下,“柳夜熙”肯定不在于短期的變現,梁子康表示,起碼要沉淀兩三個月,等賬號進入穩(wěn)定期后再考慮商業(yè)合作。
市場的雙邊反應都在佐證柳夜熙的商業(yè)價值,唯一不確定的就是這里面存在多大的空間。
抖音話題#挑戰(zhàn)柳夜熙仿妝#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70.3%,預計今年將超過62億元,這看起來好像并不特別誘人。
但另外一組數據或許能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2020年,虛擬偶像帶動周邊市場規(guī)模為645.6億元,預計今年將超過千億,這也給了“柳夜熙們”更高的商業(yè)天花板。
有分析認為,虛擬偶像在直播帶貨上有天然劣勢,不夠真實生動,不能直接展示其帶貨商品的功用與品質。
這樣理解其商業(yè)價值其實過于狹隘了,作為全球最大的IP運營商,迪士尼幾乎所有的人格化IP都是虛擬偶像,這毫不影響其商業(yè)價值的變現。
網紅帶貨,本質上也是其流量與影響力的作用,前者決定覆蓋面,后者決定轉化率,網紅用人設的信用為品牌背書,大家信任的也是這個人設IP,而未必是背后那個真實的人本身,因為真實的他(她)其實大家并不了解,也并不真正關心。
這也意味著,今天的IP經濟,本質上是IP與消費者的關系,IP是不是由真人承載,并不影響粉絲對其的情感投入,尤其對Z世代而言,二次元文化的深入滲透,就已經證明了他們對于抽象人物的認知和認可度。
IP經濟的內核依然是內容價值,所以虛擬偶像具備多大的商業(yè)價值,其關鍵并不完全取決于特效或者技術的差距,而更多在于其人設所具備的可塑性、層次感和魅力值,這些才會和粉絲建立真正的情感連接,或者說,占領用戶心智。
從B站到愛奇藝,從《虛擬人成材計劃》到《跨次元新星》,視頻內容平臺們已經開始進行虛擬偶像的布局,再到這次柳夜熙背后的短視頻玩家,大家都知道這是未來方向,只是不知道,誰會真正第一腳踩中行業(yè)爆發(fā)的前夕,柳夜熙的爆紅,無疑也給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虛擬人成材計劃》劇照站在內容角度出發(fā),偶像演員不過是角色的載體,而虛擬偶像就是角色本身,這二者相較,究竟誰更真實誰更虛幻?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真人偶像會衰老,而虛擬偶像則可以永遠年輕,或者,按照粉絲期望的方式成長。
我們僅僅只是站在元宇宙的門口,就已經開始想象其將來所構建的龐大商業(yè)大廈,而我們的想象力還不足以想象其未來形態(tài),在那個新世界中,虛擬偶像必然會是重要的一份子,我們如今對它的理解還停留在真實世界的基礎之上,在現實和虛擬不換模糊的未來,它也必將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回到當下的短視頻領域,能夠確定無疑的一件事就是,隨著柳夜熙的出現,這個產業(yè)生態(tài)已經開始“變天”!
作者:壹叔團隊;公眾號:壹娛觀察
本文由 @壹娛觀察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我知道早期的虛擬偶像是初音,鏡音雙子等角色,并且擁有一大批的粉絲,廠商也會不定期地開演唱會,制作相關周邊吧,感覺得叫他們虛擬歌姬(?)。畢竟咱們國內還有洛天依。虛擬偶像之所以受人追捧,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粉絲追了不翻車哈哈哈哈
我了解到的最早的虛擬偶像是在日本的御宅文化,虛擬歌姬啥的,一般都是靠直播商演賺錢,沒想到如今得益于短視頻的發(fā)展,虛擬人物有了新的發(fā)展方向,還挺神奇的
柳夜熙的出現,是短視頻領域發(fā)展的一個新風口,打破了短視頻平臺現狀,未來會有更多“柳夜熙”涌入其中的。
虛擬人物前期投入比較高、制作周期較長,但是發(fā)出來之后很新奇,抓住了人們的眼球,是一個不錯的反應。
虛擬偶像可以永遠年輕,永不塌房,柳夜熙的出現,將會帶來更多柳夜熙
虛擬偶像的爆火不是巧合,而是一定時間的積累加上一個合適的契機。
柳夜熙這種精度的虛擬人物的制作成本在50萬左右,每條視頻的制作周期長達一個月,而前期的籌備更是一項逾百萬的大工程。但是確實吸引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