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談一談對2020旅游業(yè)一些基本面的理解
編輯導語:疫情對旅游業(yè)的影響是全球范圍內的,時間也從春節(jié)延續(xù)到了7月。雖然過去的5月1日和端午假期有些景區(qū)和酒店都有一定程度的訂單“爆發(fā)”,但疫情對旅游業(yè)的影響應該是常態(tài)和長期的,如此長的周期和影響范圍,一定會影響用戶的消費行為和習慣,還會倒逼行業(yè)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接下來,作者為我們分享了這幾個月的觀察以及對旅游接下來發(fā)展基本面的一些理解。
一、輕戶外和旅行的結合
因為國內游還沒有放開,很多旅行社主動被動都把目光轉向城市周邊,關于戶外、露營、徒步、登山、房車、野餐、騎行的產品開始被挖掘和開發(fā),確實這一類的產品契合了政策需要和眼下用戶的消費需求。
輕戶外是一個前幾年就開始被重視和提及的市場,攜程在很早的時候就布局了主題游,其中就包含徒步登山、騎行露營這樣的產品。
但前幾年包括現在這依然是一個不斷增量的小眾市場,都知道方向但不知道趨勢紅利具體什么時候來。
今年很多的供給大量加入,用戶得到不斷的教育和普及,可能會是戶外和旅行結合的起點。
二、旅拍主題受歡迎,無人機和單反成標配
抖音、短視頻、5G等硬件和軟件的不斷成熟,方便了每個人的表達。
很多的旅行用戶邊走邊拍,邊剪邊發(fā),尤其不少女生的手機里都有剪映等視頻軟件,這對旅行社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zhàn)。機會在于早期做的好的會享受到一些產品紅利,挑戰(zhàn)在于今天很多司機和領隊并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今天無論我們如何探討趨勢,傳統(tǒng)旅游仍然占據著今天的主流。
司機和領隊在現有的旅游從業(yè)環(huán)境里的平均技能和素質普遍還不高,領隊無趣、司機油條是很多人對這個群體的普遍印象。而今天,如果一個領隊會使用先進的無人機,會使用單反相機,會幫助客人找角度拍照,會帶領游客了解目的的自然與文化,將會大大的受到歡迎。
這次成都旅行社的朋友幫我安排的司機就自帶了無人機和單反,對川西沿途線路和旅游資源也非常了解和熟悉。根據路況、天氣及時做恰當的行程調整,帶領我們發(fā)現了很多相對小眾又貼近當地的有意思的體驗。
比如去當地藏族寺廟、去相對安全的無人區(qū)、來到藏族人自己的牛場、到藏族人家里喝一碗牦牛酸奶……
但今天這樣的司機和領隊是稀缺的,除了技能的欠缺更多的還有素質和認知。
三、旅游從業(yè)者的另一個機會
不做微商、不靠賣貨、堅持行業(yè)的旅游人到底能不能擁有體面的生活?
今天小視頻、抖音、公眾號、微信都給能夠真正做好一件事的人提供了機會,在川西、云南、新疆和西藏等旅游目的上不少的司機、領隊、導游都成為了各自領域里的“小網紅”,通過互聯網能夠找到足夠的存在感和好生活。
他們活躍在頭條、抖音、公眾號里,憑借對目的地的了解獲得不錯的平臺流量。一個人做了3年5年10年的旅游,積累了一定的客戶和資源,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優(yōu)勢獲得了信賴和認可,這些都給體面地擁有一份好生活提供了可能。
在今天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一個人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專業(yè)一年做到百萬以上的營收,得到二三十萬左右的年收入且不斷積累和良性循環(huán),這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職業(yè)選擇。
因為成本低、接團少、個人背書反而能夠獲得更多地推薦。甚至有不少的“網紅領隊”開始接團反交給旅行社。從旅行社、公司里等著被派團到主動分配自己接不過來的團給旅行社,巨大轉變的背后,是互聯網提供給每個人的機會。
讓用戶知道我,讓用戶喜歡我,不需要做攻略,不擔心被套路,旅游的個體機會正在崛起。
這次同行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
四、可復制的美好旅行體驗
很多人覺得旅行是非標、無法衡量、不可控制的, 但無法衡量就無法復制,也難以規(guī)?;耐茝V。所以好評只能靠隨機,轉發(fā)只能是運氣。
但運營的角度其實不是這樣的。
好的旅行產品有什么標準?好的旅行是一場獲得:
- 可能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草原、沙漠、湖泊、雪山、森林…
- 可能是對于一個陌生地方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獲得文化知識的擴充。
- 可能是收獲了一場區(qū)別于每天重復生活的別樣體驗
- 可能在旅行中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靈感和信心
- 可能看到了同齡人的不一樣,獲得眼界和新知
- 還可能是旅行結束時認識的新朋友
上海一位旅行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幫我做了補充,原話是這樣,“用戶支付的不只是商品本身價值,還有商品對應的階級的身份認同”,這句話背后能做的事有很多。
為什么同樣的目的地去1次可以勝過去10次?
旅行的本質是體驗,如果用量化的思維來理解旅行就是維度和深度的不同區(qū)分,一場旅行的質量如何,最后就是深度和維度下的綜合得分。
五、好產品擁有產品紅利
什么是產品紅利?
產品紅利是短暫的供需不平衡,只要有產品就有流量。
互聯網+旅游已經這么多年,接下來不應該只是在線旅游。互聯網提高的是效率但一直的應用是在價值傳遞,也就是如何售賣。
關于如何生產和如何運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幾乎可以理解為尚未起步,比如如何量化的控制旅行體驗,如何制造傳播,如何精細化推送和差別運營,大量的旅行社在今天還是粗糙的。以為自己足夠好很可能是因為沒有見過更好。
上周我參加了一次上海的周邊線路,旅行社的組織讓我感到無趣和缺少價值。但在這個旅行社經營者的認識里,這個產品的質量極高,他很滿意,這不是簡單的能力問題,更多的是意識問題。
旅游行業(yè)的人做不好未來旅游,也許是這個道理。
六、國內好產品被加速發(fā)現
國內優(yōu)質旅行資源會被加速挖掘,很多人出不了國,無論主動和被動都要多一些目光給國內。這個時候旅行軟件和硬件都很不錯的目的地會受到歡迎,比如新疆、西藏和四川這些具有異域風情同時文化和自然資源都很豐富的地方。
我們這個國家地大物博,歷史悠久,自然文化資源多彩,旅行的體驗感和收獲并不疏于國外,如我之前提到的新疆。
這是市場倒逼的被迫結果,但這是一個好結果。
七、跟團游仍然被需要
自由行和自駕游確實會不斷增長,跟團游受到一定的沖擊,但兩者差距的背后原因遠遠不只是旅行形式。
人們旅行其實不會拘泥于選擇哪種出行形式,而在于產品和服務的設計有沒有很好的滿足體驗,一切對跟團游的誤解都來源于現有跟團游的產品設計和服務體驗沒有擊中用戶的需求。
一個自由行的用戶如果依靠攻略得到的目的地認識是相對片面的,攻略是游客寫的,游客是只去過目的地一次的。她以為她玩的好,其實找到合適的跟團游體驗會更好。
想想如果你要去歐洲旅行,從簽證到機票、從酒店到交通、從景點門票到當地玩樂,如果完全自由行,第一次去歐洲得花多少時間去研究才能保證一場還不錯的旅行,才能知道怎么樣是最節(jié)省時間的、酒店訂哪個最方便、體驗有哪個不可錯過、景點怎樣不用排隊……
一個去過多次歐洲的人我覺得都很難保證說把歐洲玩的深度,何況一個未曾到訪只靠攻略和百度的用戶。
一座建筑、一條河流、一座山脈、一片磚瓦,文化、歷史、地理、習俗……
經人解讀和引領后的娓娓道來,和“自由行”的擦身而過,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驗。
八、總結
疫情對全球旅游的影響和打擊是長期的,旅行行業(yè)和消費市場真正想要恢復到2019的景氣可能要等到2021。
壓力之下,有的人會換行。但這個時代仍然給不放棄、不焦急的、認真堅持一個專業(yè)的人提供了體面生活的小機會。
這是我對未來旅游基本面的一些理解,希望對你有用。
#專欄作家#
許義,公眾號:Travel 星辰大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長期關注新旅游創(chuàng)業(yè)、旅游互聯網,對旅游產品設計、流程管理、旅行社經營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觀察。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旅游滿足了用戶精神放松、游玩娛樂和階層認同的需求,用戶的需求會一直存在,旅游便不會消亡,而是會以一種更美好的方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只是經濟下行,旅行作為非必要支出,整體的消費份額可能會減少。
更多的旅游從業(yè)者需要成為品牌本身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好的旅行除了以上的標準,對每個人而言,對外的價值是獲得來自階級的身份認同,
對內可能是包含了足以沉淀這次旅行的回憶和記錄,誰都想有抖音中美好的視頻用來作為回憶和證明,
但門檻過高阻攔了一大部分人;
這個時候如果導游不僅能介紹不同文化以及當地人的真實樣貌,還能將這一段做成圖片、視頻,
那一定更凸顯這個產品的附加價值
有道理
自由行有跟團游無法獲得的意外感和規(guī)劃感,選擇跟團游更多是為了方便
而且導游過于了解當地的人文,未必能站在游客的角度去看待一場旅行
區(qū)分目的地,有的目的地,非常適合跟團,如果自由行覺得玩得好,很可能不知道跟團可以玩的更好。
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