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直播類APP請謹慎!難逾越的3座大山或致再現硅谷悲劇

獨立直播平臺的日子不好過了,因為微博和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來了。
這并不是一句說笑,至少互聯網過去10年的發(fā)展歷史,已經給出了很多相似,比如視頻網站、團購網站、O2O大戰(zhàn),都是從最開始的野蠻獨立創(chuàng)業(yè)生長階段,進入到最終的平臺收割,活下來的鳳毛麟角。
直播行業(yè)正在發(fā)生的那些“爭斗”
直播行業(yè)正在上演歷史相同的橋段,熱錢涌入、直播創(chuàng)業(yè)如雨后春筍,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大平臺更早進入戰(zhàn)局:
微博直播產品“一直播”上周正式上線,兩個話題性活動“賈乃亮宋仲基對話”和“宋仲基粉絲見面會”,前者獲得點贊3714萬,觀看人次731.8萬 同時最高在線人數1827382人,后者1100萬人次觀看,點贊數更是高達2900萬。而騰訊方面,則有坊間傳聞放棄投資映客,并于這周正是推出自己的直播產品NOW,加速直播領域布局的野心不言而喻。
有同學要說了,任何一個領域都會有大玩家進入,也有活下來的垂直公司,哪有那么可怕。我們先來看看硅谷直播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悲?。?/p>
被稱為手機直播鼻祖的是2015年初成立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Meerkat”,在硅谷做的風生水起。Meerkat沒有自身注冊入口,用戶只能通過Twitter賬號登錄,而且一切分享是通過Twitter來進行。
被搶了風頭的Twitter很快開始封殺,禁止Meerkat抓取用戶信息和好友關系鏈,屏蔽Meerkat直播鏈接,扶植剛剛收購的視頻直播應用Periscope。去年5月,Meerkat還想抱住另一條“社交大腿”Facebook。但Facebook隨即在8月開始內測Facebook live,做視頻直播的意圖再明顯不過。Meerkat App上新用戶零增長,最終于今年3月選擇關閉。
國內同樣如此,微博和微信,就是Facebook和Twitter扮演的角色。
我們再看一下目前直播行業(yè)的賽道:體育賽事和現場演出、秀場直播、游戲電競直播、素人直播和二次元直播。目前市場上比較火熱的多是秀場和游戲直播,而在賽事和演出方面,360.com/tag/aiqiyi” target=”_blank”>愛奇藝、優(yōu)酷等視頻網站會相對有競爭優(yōu)勢。
直播類APP想轉型?這三座大山太難逾越
當然我們不否認垂直的直播領域會出現優(yōu)秀的公司,比如在PC時代成功上市的9158和YY,他們也能賺很多錢。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夠誕生航母級平臺的賽道,則是全民視頻直播的“生活秀+社交”模式。雖然不少直播類APP,如映客、斗魚等都在朝這方面轉型,但并不具備轉型成功的基因:
一、政策層面
比起文字和圖片,直播的實時性更加不可控,政府已經加強這方面的監(jiān)管力度,不久前叫停的一批網站就是信號。尤其想做社交直播平臺,涉黃只是危機的小部分,更加危險的是觸碰政策高壓線,如果把控不好,將帶來毀滅性傷害。比如視頻創(chuàng)業(yè)大潮時期領先者是56網,但由于觸碰高壓線被關停一個月,錯過發(fā)展良機,被土豆等視頻網站迅速超越。
二、競爭層面
上面已經提到過,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微博和微信都在加大這方面的布局,基于不的平臺屬性,熟人關系的直播將會由騰訊把持,而明星和網紅直播則會是微博的天下:微博過去價值被低估,這幾年用戶數和收入穩(wěn)步迅猛增長,并建立了從內容傳播、粉絲匯聚到影響力變現的成熟體系,主播的變現形式和上升通道更多樣和全面,能夠迅速分走現有獨立直播APP的用戶。
這就好像跨境電商領域,最初無數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但最后商品、交易和用戶都會被京東國際和天貓國際收走,因為他們在業(yè)態(tài)上有規(guī)模效應,生長出跨境業(yè)務順理成章。
除了社交平臺的加入,掌握硬件終端及分發(fā)渠道的小米、360、優(yōu)酷等也都在切入社交直播領域。再加上市面上已經300多家直播APP的競爭環(huán)境,獨立類直播APP很快就會面臨一輪大洗牌。
三、產品層面
第一點社交關系沉淀?,F在獨立直播app上依然是強秀場展示模式,社交關系屬性比較弱也缺乏沉淀,比較依賴微博及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
第二是連貫性的內容生產:Meerkat失敗的除了遭遇Facebook、Twitter的競爭,還有另一重要原因:雖然不缺消費在線視頻的受眾、視頻觀看人次也仍在增加,但缺乏連貫性生產內容的直播用戶。目前獨立直播app上依然主要是才藝為主的泛秀場直播,離普通人的“全民直播”還比較遠,如何吸引范圍更廣的財經、體育、醫(yī)療、教育等領域人士加入,并讓他們進行連貫性、獨家內容生產是個巨大挑戰(zhàn)。
第三是直播場景拓展:社交媒體的引爆通常需要話題性的事件,這意味著直播平臺的基礎場景需要足夠清晰和廣泛,能夠覆蓋到這些事件的發(fā)生人群。只有自己面對的基礎場景足夠大,平臺才有機會做大。平臺大了后自然會添加其它的場景和功能,也會整合其它聚焦其它場景的玩家。
第四是商業(yè)模式拓展:幾乎所有直播平臺的變現還是依賴于用戶向主播饋贈的虛擬禮物,這些禮物的價格往往從幾分錢到上萬元不等。相對于那些只靠少數土壕大額砸出的場子,那些與現實生活更加貼近的平臺(多數人小額、少數人大額、極少數人超大額)顯然更加健康,也更加具有潛在的廣告價值。
結語:難做大的APP平臺,投資需謹慎
在未來直播平臺的商業(yè)模式中,廣告和實物電商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付費和會員也將成為趨勢,來自虛擬禮物的收入占比會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獨立直播app需要搭建更多的收入體系。
所以獨立直播APP如映客等,如果想成長為與微博、微信抗衡的社交平臺,依然有許多環(huán)節(jié)需要完善。如果節(jié)奏不對或者出現戰(zhàn)略性失誤,雖然依然能夠借助視頻網紅經濟紅利成為一家還不錯的公司,但將缺乏持續(xù)高速增長的動力,很難成為航母級的平臺,最終直播盛宴還是會被微博和微信這樣的社交平臺收割。
作者@微文
來源@品途商業(yè)評論
鏈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70476.html
說得很有道理,具體能不能分享一點獨立平臺直播APP要怎么分布,才能與微博一直播這樣的大平臺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