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終章是搭建生態(tài):流量已經無法再去爭搶,手段正在被大眾免疫
對于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一切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流量上,如今流量的獲取越發(fā)困難,構建一個良好的內容生態(tài)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作者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分享對于內容生態(tài)構建的一些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最終方向一定是在生態(tài)創(chuàng)業(yè)。或者說我們作為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最重要營造的是一個生態(tài)。
從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的角度上來說,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眼前的一切問題我們或許都可以把它歸結到流量問題上。但是相反的,流量往往是在某種生態(tài)里出現的。
簡單講個例子,如果僅僅只是一個線下門店匯集到的流量,一天不超過500個人,而一家大型商場每天的客流固定上萬人左右。
相對應的流量產生于相對于的生態(tài)當中,因此當我經歷了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周期之后,從一個割韭菜的鐮刀,到一個腳踏實地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毫無疑問我都失敗了。這兩次的失敗無疑都拿到了結果。但都沒有足夠長的生命周期。
當我在復盤兩次失敗的雷同之處的時候,我發(fā)現了很多的問題。很明顯的是無論是產品還是內容生產都是短周期性的,甚至某種意義上這種產品和內容根本就無法形成周期性。更不用說形成生態(tài)了。
在這個前提下,希望大家可以給自己一些耐心,帶著兩個問題往下看。
- 你是產于生態(tài)的形成還是在創(chuàng)造生態(tài)?
- 你現在的掙錢框架到底能支撐你走過幾年?
01 高手如云的當下,拼得過的不是技術了
我在這個行業(yè)里走過的3年里,無論是上班還是自由工作再或者創(chuàng)業(yè),無論那一個版塊,只有在市場藍海的時候做到過頭部,當時做拼夕夕的內容的時候,基本上某乎和頭條無論是搜索還是SEO關鍵詞排名,基本上我都是第一。但這有什么用呢?當時我和另外一個主管商量的做內容矩陣從而形成電商內容生態(tài)的時候。他果斷拒絕,因為當時他在某乎已經是同行都知道的萬粉大v了。
當時我因為是新手,我一直認為是我自己的判斷出現了失誤,我太好高騖遠了,但是現在看來,如果我們當時那么干了,今天為止我們至少不會為了獲客發(fā)愁,甚至是行業(yè)的知名度以及對用戶的信任累計。
后來,我轉了抖音內容,我在和粉絲交流的時候,甚至是一些行業(yè)的大佬交流的時候,我首先發(fā)現的問題是他們和過去的我一樣更多看重的是流量以及及時的轉化,從來不去布局內容生態(tài)。
甚至一些已經做內容做了幾十萬粉絲的人,在流量更迭,用戶經過市場教育之后,他們甚至把目標轉移向下沉市場,但根本的問題還是一個:沒有形成生態(tài)。
當下你放眼望去,那一個行業(yè)不是人才濟濟,那一個行業(yè)不是人滿為患,甚至其中不乏高手,同樣的創(chuàng)作內容,人家可能就是團隊,人家可以聘用優(yōu)秀的文案以及廣告人來降維打擊獲取流量。
但這一些在繁華褪去,用戶沖突消費之后,在審美更迭,在市場調整之后,內容將再次內卷,似乎只有生態(tài)在內容內卷這件事情上顯得獨樹一幟。
拼技術拼不過,拼人力拼不過,產品沒有競爭力,單單靠內容,內容也就那些,這個時候真正能解決內卷問題的是形成生態(tài)。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覺得說這是一個概念,但這個概念大到漫威影業(yè),小到販夫走卒都在讓很多人受益,只是很多人身處其中不自知而已。
接著往下看。
02 構建內容生態(tài)的戰(zhàn)略策劃
不瞞大家說對于構建內容生態(tài)這件事情上我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因為我當時做紙媒的時候,就構建夠一個內容生態(tài)。
這個生態(tài)是虛擬電商創(chuàng)業(yè)者的一個內容生態(tài),我用了三個賬號,分別用不同的三種人設來完成一個完整內容生態(tài)的構建。
事實上很成功的,因為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短期內和用戶建立起了信任,甚至遭到了同行的攻擊。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關于內容生態(tài)這一概念,我是在空穴來風,相反我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件事情,無論是否是內容創(chuàng)業(yè),生態(tài)的搭建一定是很重要的。
1. 生態(tài)的交互錨點
為什么找到交互錨點是構建內容生態(tài)的第一步呢?
很簡單,如果我們從歷史角度去看的時候,你會發(fā)現很多文明爆發(fā)的時候時代,往往都是基于一個交互的錨點。
大運河作為一個交互的錨點在隋朝之后的很多年里都作為了南北方經濟體交互的動脈,甚至在后來清朝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影視劇里,無論是李衛(wèi)當官還是紀曉嵐,或者是劉墉。在這條河的沿岸都留下了自己的政績,也為后來人所稱道。
同樣的,如果我們從經濟去看的時候你會發(fā)現,工業(yè)的革新讓人類進入了新的紀元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商業(yè)生態(tài),如果沒有工業(yè)的革新,那么我們今天可能還是無法用上智能手機。而圍繞智能手機,近10年幾乎都左右著經濟發(fā)展。
這是宏觀角度,我們再從微觀角度去理解。當一個人找到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yè)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未來一定能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而當一個人一旦學壞了,這個時候無論是多么殷實的家底短短幾年就能敗光。
因此,有了這個錨點,無論是從宏觀還是微觀,對于我們構建生態(tài)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2. 生態(tài)的形成
就像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我們是長江黃河流域的人類文明,正是因為有了水才有了植被,有了植被就有肥沃的田地和植被,于是人們可以依著河畔建立家園,這才有了后來的一切。
再或者有養(yǎng)魚的朋友都知道,魚缸對于魚來說就是一種生態(tài)。
首先是水過濾系統,再就是水溫以及水草,能養(yǎng)好魚一定是還原了河流的生態(tài)。
那么我們構建自己的內容生態(tài)同樣如此,我們先要找到一個錨點,當我們找到這個錨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圈出來一塊藍圖,緊接著我們就可以讓這個生態(tài)在一種有約束的狀態(tài)下自由形成。
比如說衣食住行,比如說娛樂,比如說技能,產品,服務等等。因為存在的足夠久所有生意才足夠的好。這就是生態(tài)帶來的,并非產品,并非服務。大家有看過穿越小說或者是穿越劇的人都清楚。人類可以從發(fā)展當中改造足夠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態(tài)。
同樣民間有一句話叫做窮不過三代,原因同樣如此,如果前兩代人困苦的一生不能給第三代留下足夠的經驗,只是教孩子繼續(xù)和他們一般,這不是為人父母的天性。
在于生態(tài)的形成上,我用一個具象的說法來讓大家理解。
比如說,你要做一個旅游內容的生態(tài)的形成我們先來找到錨點。自駕游,騎行,團建。這其中任選一個。我們所選擇的這三種錨點所代表的的是不同的三種群體。一種是企業(yè),一種是家庭,一種是個人。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是在一個生態(tài)發(fā)展的交互當中,我們只不過選擇一個錨點而已。
當我們找到這個錨點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招商以及服務板塊,招商通過內容可以做到,服務的話只需要套模板就可以。而在生態(tài)的形成過程當中,你就會發(fā)現,當你找準企業(yè)的時候,企業(yè)的特性更適合團隊性。本身具有團隊性的服務的時候,你只需要做好場地以及維護好客戶,而面對家庭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做服務不僅要好,而且要全。在面對個人的時候,這個時候相對的自由度反而成了更好的服務。甚至優(yōu)質的社交都可以是服務的亮點之一。
這是本身你要去做的事情,我們來看看生態(tài)。首先你從內容出發(fā),找到了用戶。而且用戶在生態(tài)當中固定的交互錨點,那么如果你的野心是做一家互聯網+的旅游公司,這個時候能支撐你做到這個事情的不是你有多么厲害超越同行的服務,更不是你的內容比之同行有多么的出眾,而是你在一開始努力的時候,相比你的同行而言你構建了內容生態(tài)。
這種生態(tài)會讓這家公司維持很多年。因為當這個生態(tài)形成的時候,整個生意都形成了閉環(huán)。
3. 生態(tài)不可能短期內形成
很多人選擇內容創(chuàng)業(yè),或者說創(chuàng)業(yè),其實只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就好比做短視頻創(chuàng)業(yè),無非就是為了更快的引流掙錢。但這種方式只能存在一時。
好比被人民網點名的透透糖,在大眾,尤其女性群體當中有一定公眾知名度的人。她就是因為沒有做生態(tài)的規(guī)劃,甚至就是為了在短期內達到利益最大化。所以才有后來的爆雷。
即便如大家所說,她已經掙到錢了,但是這個行業(yè)以后再也和她無關了。因為沒有生態(tài)的支持,至于她的私域,說直白一些,能成為她用戶的人,就是標準的韭菜,在一個信息紛雜的時代里無法左右自己的人,總是會被割的。
因此生態(tài)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就算我當時也是花了接近半年的時間才讓三個人設有所關聯,可那個時候我一天的創(chuàng)作量非常大,不但要保證質還要保證量。
再比如抖音培訓,電商培訓,以及項目培訓之類的。我接觸過的80%以上的同行,思考仍舊停留在做內容,高頻收割,低客單收割,高客單收割。
聊一個直接的問題:我們創(chuàng)業(yè)是為了解決三個月的問題,還是解決30年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么我在開始的時候告訴大家要帶著兩個問題來看的原因。
的確透透糖之流掙到錢了,甚至已經足夠她幸福過完一生了。但人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這不叫積累財富,你以為這叫財富嗎?
我用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明,我最高效的時候一個月能掙10w,你敢信,我才初二的文化水平,我會的無非就是寫作,聊天而已。但當我很快的掙到這個錢的時候,我發(fā)現我完全守不住這些錢。因為我既沒有構建屬于自己的生態(tài),也不擁有可持續(xù)性產品,可當我想掙100w的時候,我發(fā)現我已經在法律的邊緣游走了。
接著往下看。
03 內容生態(tài)的從0~1
當我去看過往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的時候,第一次我拿到結果是因為信息差,第二次我拿到結果是因為存量增長以及裂變轉化,第三次是因為我開始利他。但我想了又想之后發(fā)現,下一波,正如我所經歷的這些一樣,人人都在經歷著,但真正能拿到結果的已經不再是信息差,不再是認知差,而是生態(tài)的比拼。
從現在開始去看下一個5年更重要,不要等元宇宙。而是應該先種樹,等風來。
那么內容如何從0~1完成生態(tài)化。上面給你講了大概的雛形和理論,相信很多短期主義的人甚至都不屑接受,但如果你還能看到這里,首先我要感謝你的耐心。
1. 找到你的“錨點”
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信息當中,正如我此刻的痛苦一樣。我無法教育用戶,但市場可以,甚至市場已經在教育用戶了,無論是天價的學費,是私董會亦或者是各類付費社群。
這些都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在這個事情上找到屬于你自己的“錨點”。
你也許就是對煙火人間喜愛,那么你的錨點就是煙火人間,如果你就是對商業(yè)感興趣,那么你就持續(xù)地創(chuàng)業(yè),成功和失敗都是你的內容。也許你就是對運動感興趣,那么你努力把運動做好。
在這里我反而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很多問題當你縱觀一生去看的時候,過往簡直漏洞百出,但人生總是要有遺憾的,如果你的人生的遺憾只有一件事情的話,那么你的人生本身就不平庸,比如很多年后你會親口告訴你的孩子,當初你就是選擇了你不感興趣的時候,才落得如此一生。正如我父親經常對我所說的一樣。
找到你的人生錨點,把它歸類到某一種內容上去。
2. 為3個月以后的自己負責
爭搶流量真的是一個值得討論的事情嗎?在一個成熟平臺,流量到底是增長還是存量?
我們做內容可以講究效率速率,甚至是成本降低到只花了5分鐘的時間,但請各位為三個月以后的自己負責,因為內容生態(tài)形成不僅僅需要時間,還需要周期。
好的內容放在一個公域平臺不會沉沒的,或許10年前會,但現在絕對不會。因此存量才是下一步流量競爭的核心。你能給用戶帶來什么。用戶就選擇留在誰那兒,你給用戶什么,用戶就決定留存在誰那兒。
就比如說最近的東方甄選的贗品,他們會掙錢,但他們無法生存下來,我講過,可以模仿形但內里要自己成長總結,新東方快30年的用戶信任底蘊和文化積累底蘊不是網紅和鐮刀甚至是資本可以做到的。
你今天講3招如何讓一個人暴富,3個月以后你還是孑然一身的時候,你就是信用欺詐。有些東西并不是單一通過金錢來衡量的,這是一個少數人才能明白的東西。能讓我不自卑的從來不是來源我有多少錢,而是我的無知。說實話我最自卑的時候是我一個月掙了10w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真的放下了良心,甚至還有一些為了利欲沖昏了頭腦的感覺。但事后我的自卑無限放大。當然關于生存我仍舊尊重。
但人生還是很漫長。很多事情3個月以后看,你就發(fā)現很多問題了。
3. 輸入和輸出的大綱
在這塊我會給你一張詳細的圖,這張圖應該的作用我先說說我自己的案例,我是一個初二都沒有畢業(yè)的人,我寫過500w字的小說只掙了1800。
我人生里的9~17歲在用盡各種知識和方法以及技巧來讓我一個人在他鄉(xiāng)謹慎的存在著。17~21歲的三年里,我在工廠,餐廳,甚至是大馬路上的長椅上頂著小雨在選擇著自己人生的道路,同時也被各種人生吸引著,走到今天我能依仗的不是我明天就能去割韭菜。能做銷售,也能當一個管理者,而是我輸入和輸出的能力,正是用了那么長的時間和人生的痛苦,我才有足夠的信心以貧寒之身講述”高雅“之詞。
在內容生態(tài)的從0~1的路上,沒有太多精彩,有的只是孜孜不倦的輸入和輸出。正確的輸入可以讓你作為內容生態(tài)的創(chuàng)建者完整,而不是參與到別人的內容生態(tài)建造的過程中,正確的輸入能夠給你內容生態(tài)起到的作用也許不是今天就引流成功,但是可以讓你在往后的多年里不再回顧你搭建起來的生態(tài)某一種是腐朽的。
4. 把生產優(yōu)質內容當成日常,然后好好生活
很多東西都源于生活,這一點我可以用實際案例來告訴你,我天生對文字和情感敏感,或者說我對人敏感,但我近兩年失去了這個能力,我的創(chuàng)作也因此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無論是割韭菜還是做優(yōu)質內容都一樣。
可能很虛,但真是這樣。當你能洞察餐飲行業(yè)的生活的時候,你就明白餐飲行業(yè)的商業(yè)邏輯,當你能洞察打工人的生活的時候,你同樣能夠明白如何通過工作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從量到質,從質到生態(tài),從生態(tài)到一個體系。如果你做任何的一個內容創(chuàng)業(yè)超過5年,你割韭菜就會如我一般,無文章可寫,無營銷可做,沒錢可賺。不信你可以看看那些講副業(yè),買項目的公眾號和抖音號,我們且期待后事如何,但如果你從現在開始過好你生活的每天,無論你是個人還是企業(yè),好好做內容,做優(yōu)質內容,不要去關心今天文章能夠爆火,不去關心今天的視頻是否有100w播放。
一兩年以后,這些人沒有韭菜可割的時候,你就出彩了,因為你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帶給用戶好處的事情。
舉個例子,如果我寫產品經理是抱著引流割韭菜的想法,我就會故事,我就會講我如何成功,我是用了什么快速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平臺會在一段時間里封禁我的賬號,雖然我擁有了一批用戶,但這些用戶是什么人,我給你拆解一下。
- 利己主義
- 投機者
- 短期主義
- 沒有耐心
- 不會付出什么,但想擁有的比你想割他韭菜的心思還多。
擁有了這些人,就會形成一個什么樣的生態(tài)呢?
- 所有價值都將歪曲。(不掙錢為什么要做?你生存不下去了,為什么還不騙人?你什么都沒有,還裝什么?不能讓我掙100w的產品算什么有價值?這么好做你為什么做?)
- 在內容上(3天如何,這個項目三個月拯救了他抵押的房子,一個月速成內容生態(tài)。一周讓你晉升主管。學會這個讓你的工資翻十倍)
- 生態(tài)上(無法保證交付,無法運營用戶,無法構成基礎生態(tài)。無法保證用戶留存。生存周期極短)
與虎謀皮終飽虎腹。內容生產者如果不明確自己的內容的影響力最終會帶來什么,那么最后自己就會被內容產生的影響力反噬。如果你只有2000粉絲,你割韭菜沒有問題,因為最多會有10個人找你麻煩,這10個人也不會怎么著你,但如果你有10w的時候,就有可能有1000個人找你麻煩,1000個人找一個人的麻煩,而且口供相對統一的時候,這就是證據。而且證據的搜集都十分容易。學過法律的同學應該非常清楚。
04 總結
我不是第一個提出生態(tài)概念的人,但我在我3年的職業(yè)生涯里,我苦苦掙扎在割韭菜和做事業(yè)這兩者之間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停滯在了生態(tài)上。我已經走過一段足夠清晰的路。
無論是作為鐮刀還是作為一個精致利己的商人,又或者是一個盲打莽撞的創(chuàng)業(yè)者。我沉浸在短期內容帶來的愉悅的時候,到現在為止我截然一身,留下的只有一篇篇營銷文。當然好的是我擁有一個快2w粉絲的內容基礎盤。這將是我再次出發(fā)的起點,如果我用之前的方式的話,可能賬號早就封禁了,可能我還是無法在內容生態(tài)當中找到自己的錨點。至于產品和服務,我還是那句話,能夠復制的在任何行業(yè)都沒有競爭力。
以上就是我對于內容生態(tài)的構建所有的理論和布局戰(zhàn)略以及來自于經歷了周期的經驗復盤和對下一波生存走向的思考。
我可以接受在貧苦當中寂寂無名5年甚至10年,但我想可以換來一個安安穩(wěn)穩(wěn)的未來50年。
謀定而后動,動則如水,涓涓細流,匯入江河。我已經在解決三個月就暴富的問題上花了太多時間,接下來真的要學習那些成功的人在解決后半生的問題上做足夠充分的規(guī)劃了。希望大家可以共勉。
以上,感謝閱讀。
作者:趙越;公眾號:干點實事
本文由@趙越工作室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很喜歡“把生產優(yōu)質內容當作日常然后好好生活”這個觀點,富足的內心生產的東西更豐滿
是的
學到了,如果圖里的字體能更清晰就好了,有些字看不懂是什么
哈哈哈。我爭取下次把字寫清楚
踏踏實實的走每一步,年輕的時候就該多多積累,你也才21歲吧,很年輕!文章也很棒!
現在25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