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品經(jīng)理還在學提示詞?“上下文工程”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0 評論 2223 瀏覽 15 收藏 10 分鐘

別再沉迷“魔法提示詞”了——真正決定AI輸出質量的,是你為它搭建的“信息房間”。本文把近期AI圈熱議的“上下文工程”翻譯成大白話:與其反復打磨一句話,不如像總設計師那樣,把用戶畫像、規(guī)則、工具、實時數(shù)據(jù)一并打包,做成AI一眼就能看懂的“項目文件夾”。

你有沒有感覺,跟AI對話就像在拆盲盒?順的時候,它引經(jīng)據(jù)典,驚才絕艷;擰巴的時候,它胡說八道,讓你血壓飆升。

你把這歸咎于自己的提示詞寫得不夠好,于是,你像個煉丹師,反復調整“咒語”,希望能煉出“仙丹”。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可能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努力?

問題的根源,或許根本不在于你那句“咒語”,而在于AI所處的那個空空如也的“毛坯房”。如果你只給AI一句指令,卻沒給它地圖、工具箱和背景資料,那它再聰明,也只能在黑暗中亂撞。

忘掉網(wǎng)上那些“魔法提示詞”吧,今天我們來聊點更有用的東西——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

從“提詞師”到“總設計師”:上下文工程到底是什么?

假設你要請一位世界頂級的建筑大師為你設計房子。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就像你對大師說:“我想要個漂亮的房子?!?這句話就是你的提示。如果你說得更具體,比如“我想要個帶有落地窗和開放式廚房的現(xiàn)代簡約風別墅”,大師就越可能理解你的意圖。

在這個過程中,你像個“提詞師”,試圖用最精妙的語言來影響大師的創(chuàng)作。

但這遠遠不夠。

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則完全是另一套玩法。你不再只是“說”,而是直接遞給大師一個項目文件夾。

這個文件夾里可能裝著:

  • 你的家庭成員構成和生活習慣(用戶畫像)
  • 當?shù)氐慕ㄖㄒ?guī)和氣候報告(規(guī)則與約束)
  • 你收藏的各種建筑風格照片(成功案例)
  • 一塊已經(jīng)完成地質勘探的土地,附帶詳細的土壤報告(實時數(shù)據(jù))
  • 一支頂級施工隊的聯(lián)系方式和報價單(可用的工具/API)

現(xiàn)在你覺得,哪種方式能讓大師的作品,更接近你的夢想之家?答案不言而喻。

上下文工程,就是為AI精心設計并搭建這個“項目文件夾”的藝術和科學。

它是一門系統(tǒng)性的學科,專注于為AI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一切背景信息、規(guī)則、工具和實時數(shù)據(jù),并以一種最利于它理解的結構化方式呈現(xiàn)出來。

它的焦點,不再是那個孤立的“提示”,而是AI做出響應前,其所處的整個信息環(huán)境——也就是“上下文(Context)”。

上下文工程的8大構成要素

提示工程 vs 上下文工程

很多人會誤以為,上下文工程只是提示工程的“豪華升級版”。這種理解,好比說建筑學只是“砌磚Plus”,完全忽視了其核心的質變。

提示工程,是“點的藝術”。它的核心在于“遣詞造句”,目標是優(yōu)化那個單一的、發(fā)送給AI的指令字符串。

上下文工程,是“面的系統(tǒng)”。它的核心在于“信息架構”,目標是設計一個能動態(tài)供給信息的系統(tǒng)。

打個更形象的比方:提示工程師像是在教一個演員說好某句關鍵臺詞;而上下文工程師則是在為這位演員搭建整個舞臺、編寫整部劇本,并隨時通過提詞器給出最新的指示。最終讓演員一舉成名的,究竟是那句臺詞本身,還是整個舞臺和劇本所賦予的能量?

微軟CEO納德拉在闡述其Copilot產品的理念時,反復強調一個詞:“grounding”(接地氣)。

他指出,AI助手的價值,取決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你當前的上下文——你正在寫的郵件、你正在分析的報表、你即將參加的會議。

這種“接地氣”的能力,本質上就是上下文工程的勝利。它將AI從一個“什么都略懂,但什么都不真懂”的“懂王”,變成了一個能融入你工作流的“博士生私人助理”。

為什么說,未來屬于上下文工程師?

如果說提示工程是AI時代的“入場券”,那么上下文工程就是“頭等艙的機票”。后者之所以重要得多,原因有三:

首先,AI的瓶頸已從“智商”轉向“信息”。

隨著Gork 4、Gemini等模型的迭代,大型語言模型的通用推理能力已達到驚人高度。

很多時候,AI犯錯不再因為它“笨”,而是因為它“不知道”。好比一位再聰明的大偵探,沒有線索也破不了案。

AI應用的失敗,正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為“上下文失敗”(Context Failure)。未來,決定一個AI應用是“神器”還是“雞肋”的,不再是模型本身,而是它能接觸到的上下文的質量和廣度。

其次,上下文窗口的“軍備競賽”,為上下文工程鋪平了跑道。

早期的模型只能處理幾千個詞的上下文,像一條只有幾分鐘記憶的金魚。而現(xiàn)在,我們有了能處理超過一百萬個詞(相當于一部《紅樓夢》的體量)的上下文窗口。

這在技術上為構建復雜、有狀態(tài)、能長期記憶的AI應用打開了閘門。暴增的上下文窗口,就是為上下文工程師準備的廣闊舞臺。

最后,真實世界的商業(yè)應用,需要的是“系統(tǒng)”而非“技巧”。

一個有趣的聊天機器人,或許能通過精妙的提示實現(xiàn)。但一個能處理銀行風控、審核企業(yè)法務合同、管理供應鏈數(shù)據(jù)的企業(yè)級AI,絕不可能只靠幾個提示詞就穩(wěn)定運行。它需要一個嚴謹、可靠、可擴展的系統(tǒng)來持續(xù)供給和管理上下文。

那些率先掌握上下文工程能力的企業(yè),將構建起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正如Y Combinator的掌門人、著名投資人丹尼爾·格羅斯所觀察到的,真正有價值的AI代理(Agent),其核心競爭力都在于它們如何與外部世界的數(shù)據(jù)和工具進行交互——這正是上下文工程的用武之地。

你的位置在哪里?

對“提示詞”的迷戀正在退潮,而對“上下文”的深刻理解正在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

這也不僅僅是工程師和產品經(jīng)理需要關心的事情。無論你是市場營銷人員、內容創(chuàng)作者、金融分析師還是律師,你與AI協(xié)作的深度和廣度,都將取決于你為其提供上下文的能力。

所以,下回再碰到AI“犯傻”的時候,別再執(zhí)著于修改那句“咒語”了。

試著退后一步,問問自己:

  • 我為它搭建了一個怎樣的“房間”?
  • 這個房間里,有它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和工具嗎?
  • 我是否用最清晰的結構,把這些東西交給了它?

當你開始像一位“首席設計師”一樣思考,而不是一個“提詞師”時,你就已經(jīng)走在99%的人前面了。

作者:賽先聲;公眾號:奇點漫游者

本文由 @賽先聲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