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作效能的7個方法,與你分享
在平時的工作中,總有一些人能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任務,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文章總結了7個提高效能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01
你有沒有偶爾感覺到工作量太多,事情總是做不完?又或者是被某項任務或項目逼得你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你發(fā)現(xiàn)公司總是有那么一兩位同事總是能按時間表完成任務,他們總是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做一些重要卻不急的事。
你經常好奇到底這些人是怎么運用時間,感覺他們好像一天擁有超過24小時。
到底這些高效率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02
其實每個行業(yè)都有高效率的員工。他們不但能把事情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還能夠確保工作質量;甚至他們可能經常提前完成工作。
以下是這些超高效員工常用的方法,當中一定會有你能用得上的方法。
1. 制定有彈性的目標
平時你是怎么利用你的周末?有沒有發(fā)現(xiàn)到了晚上,一整天快結束了,你好像什么都沒完成。
你嘗試在某個周末,早上一起床就拿張紙把今天你想要做的事情列出來。
然后一整天就按照這張紙上的任務,一件一件完成,完成后,就在紙上刪掉。你可以在紙上添加任務,刪除任務。
到了晚上,你再看看這張紙。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天你完成了不少事情。有規(guī)劃,有記錄,你能夠快速回想起一天具體的工作量。
可能都是小事,但是你會有一份成就感,覺得一天過得很充實。
在有目標的情況下,我們能更聚焦精力在完成事情。缺乏目標,我們可能就無所事事的做一些有的沒的事情,最后把時間給“浪費”了。
時間從來不是我們能控制和管理的,不管我們有沒有規(guī)劃如何使用它,它依然會往前走。
有目標很重要,但有彈性的目標對我們效率更有幫助。
有些人不喜歡規(guī)劃目標是因為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他們認為目標一旦設了就不能改。其實不是的,我們應該隨時可以調整我們的目標。調整不是因為我們沒想好,而是我們按照現(xiàn)狀給目標做了相應的調整。如果沒想好目標就定下來,我們往往會浪費更多時間。
我們制定目標時,它都是確定的。確定不代表不能改,我們要用有彈性的心態(tài)對待它。
例如公司要推出一個線上學習平臺來給員工學習提供便利。這個目標是否確定的,但是什么時候上線可以有彈性,看具體情況而定。
2. 行為一致
就拿剛才的線上學習平臺項目。
假設原計劃是今年1月份上線。但是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導致項目無法按原計劃上線,必須要延后。
高效的員工說一就是一,不會輕易改變目標。即使最后項目因為其他因素而不能上線,他們依然會把該準備的事情按原計劃完成。
他們會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
如果我們在工作中給自己找“借口”延后,次數(shù)多了就會成為你的工作習慣。一旦延后,你也許就不會充分的利用好時間。
盡力做到言行一致,說好什么時間完成就什么時間完成。當你養(yǎng)成這個習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做到言行一致(時間管理上),并沒有我們原本想象中難。
當同事知道我們是言行一致了,他們也會被我們影響,從而更愿意配合我們的時間表。
3. 擁有知識和技術專長
沒有什么東西比缺乏知識或專業(yè)知識能夠更快地扼殺了生產力。
當我們知道要完成任務自己需要做什么和如何做,我們就不需要為了速度犧牲質量。
我們可以做得又好又快。
相反的,如果不清楚自己應該做什么或需要尋找協(xié)助時,我們的效率就可能受影響。
4. 結果導向
大多數(shù)人都愿意為承擔實現(xiàn)目標的責任,按照合理的節(jié)奏去取得理想中的結果。
有少數(shù)人極為期望能夠更短、更快地實現(xiàn)目標,多付出努力。
這些人充滿競爭力,他們不僅與同事競爭,還與自己競爭。他們樂于創(chuàng)造新的表現(xiàn)記錄,然后打破自身的最佳記錄。他們的結果導向個性讓他們的焦點是放在結果上,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為了結果,他們愿意絞盡腦汁、想盡辦法。
5. 預測和解決問題
效率超常的人都是絕佳的問題解決者。他們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他們同樣也傾向于預測障礙,提前解決問題,因此可以避免他人會遇到的一些問題。他們的工作習慣能幫助他們減少過多時間浪費在解決問題上。
社會心理學家稱此為心理對照,即思考你想要獲得什么,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你可以獲得,這有助于人們取得目標。
6. 積極主動
對很多人來說,完成一項任務最困難的是開始。
效率超常的人著手都很快,他們從來都不會等到被告知才去做。他們善于提前規(guī)劃好工作,甚至提前開始做。
他們之所以能夠有時間提前做因為他們的工作習慣會讓他們避開被“截止日期”追趕。
7. 具備合作性
在現(xiàn)今復雜的組織中,很少有事情可以由個體單獨完成。每一件事都高度共存的。因此協(xié)調和協(xié)作能力成為企業(yè)里搶手的能力之一。
效率超常的人通常都極具合作精神,能夠與他人很好地共事。他們清楚要完成任務需要各方的配合與支持。他們知道誰能夠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做出貢獻和如何激勵這些人愿意配合。
缺乏協(xié)調和協(xié)作能力可能對完成任務產生額外的時間。
03
如果我們希望成為更有效率的自己,不妨看看以上這七種方法,問問自己是否有可以提升的地方。
也許開始改變習慣的確是不容易,也許要持久維持做以上其中一項會很難。
試問是否想把自己變成一個更高效的人?
如果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再容易的事情也不見得我們能完成。
難不代表不能,容易也不代表能。相反的,如果這對我們意義重大,那再難的事情也會被克服。
#專欄作家#
蕭理查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互聯(lián)網營銷、社交電商。擅長人才管理及發(fā)展、溝通技巧、營銷思維和行為模型。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