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GTM中,AI最無法替代的工作是?
在產品推向市場(Go-to-Market, GTM)的過程中,跨部門協(xié)作是成功的關鍵。本文深入探討了GTM中各部門的分工、項目負責人的角色、協(xié)作中常見的矛盾,以及提升協(xié)作效率的方法。
產品推向市場(Go-to-Market, GTM)從來都不是一個部門能Solo完成的工作,需要研發(fā)、產品、營銷、銷售等團隊的協(xié)作。
如何管理和激勵跨部門團隊實現(xiàn)目標?
這個難題AI也謙虛地說“我并不擅長”??。
今天的文章從下面幾個角度聊聊GTM中的跨部門協(xié)作:
1. GTM 中各部門的分工。
2. 誰是GTM項目負責人?
3. 協(xié)作中常常出現(xiàn)這些矛盾…
4. 如何提升協(xié)作效率?
1. GTM跨團隊分工
GTM在過去,大約等同于產品上市(Product launch)。
隨著產品驅動型PLG商業(yè)模式(多用于B2B SaaS、AI大模型及agent、智能硬件等)的迅猛發(fā)展,Go-to-Market的定義已經從市場分析就開始,并延展到大規(guī)模擴張初期。我簡單畫了示意圖如下。
很多3C企業(yè)也將現(xiàn)有產品推向新市場((比如出海、下沉城市等)用GTM體系化思維來管理。
因此,跨部門項目管理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只有協(xié)作,才有可能實現(xiàn)1+1>3,才有可能抓住時機,為客戶提供價值,并獲取利潤。
我整理了一份“大而全”的分工表,如下??
每家公司人員配置不同,產品特色不同,無需滿配。
比如初創(chuàng)公司的研發(fā)、產品、銷售有可能都是創(chuàng)始人自己;也有的公司規(guī)模已經很大,但沒有專職的產品營銷部門;而軟件公司并沒有生產、供應鏈、經營運營部門等。
不過,圖中有個最關鍵的崗位,GTM負責人,是需要專門招一個?還是又一個CEO工程?或者產品營銷負責人或產品總監(jiān)來兼任?
2. 誰是GTM項目的負責人
初創(chuàng)企業(yè),產品GTM就是全部,那么負責人自然是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那時候也不在乎誰是CEO)。
通常只有一個產品、一個 ICP 。在PMF未驗證,產品沒有規(guī)模化之前,CEO就是新產品推向市場的第一負責人。
但是一旦企業(yè)有一定的規(guī)模,就需要有專門的人負責GTM。
中等規(guī)模的公司(尤其是在 B2B SaaS 領域) 產品經理、產品市場經理等來負責。
具體取決于團隊的角色、領導者的成熟度、工作量等。如果是研發(fā)出身的產品經理,對產品Roadmap管理非常擅長,在跨部門團隊有來自市場、銷售成員,作為Leader是個好選擇。
同樣,如果是產品市場經理來負責GTM,那么在產品性能、技術路線、上市節(jié)奏等需要和產品、研發(fā)團隊更多的溝通。
大型企業(yè)通常將 GTM 所有權下放給GM 或產品副總裁。這些組織在各個細分市場運營多個 GTM,營銷、研發(fā)、銷售、產品分工協(xié)作。
如果一家企業(yè)GTM沒有明確的負責人,沒有統(tǒng)一的目標,或者沒有形成協(xié)同工作的機制,那么無論產品或團隊多么強大,GTM 都可能會遇到困難。
3. 跨部門合作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
不過,即便分工明確,也有項目負責人,跨部門的虛擬項目團隊溝通起來依然非常難。
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場,再加上本部門工作繁重,各自專業(yè)領域不同,非常容易出現(xiàn)甩鍋、推卸責任的情況。
最常見的問題是:
- 產品與研發(fā):需求經常變,研發(fā)的節(jié)奏被打亂,天天加班。產品團隊嫌研發(fā)的速度更不上,UI設計不好看,競爭對手哪哪都好….兩個部門刀光劍影的場景可以腦補。
- 銷售與產品:銷售抱怨產品不好賣,性能不如對手,價格還高,產品上市太慢了。產品部門覺得銷售根本不懂產品,只會賣低價,自己懶還怪產品不好…
- 營銷與銷售:這兩者的矛盾主要出在線索跟進和轉化上。銷售認為市場部門花了那么多錢,線索質量還不好。市場部門認為銷售部門不配合,辛辛苦苦找來的線索因為跟進不到位而浪費。
- 營銷與產品:營銷團隊認為產品性能優(yōu)勢不明顯,沒有帶來差異化價值,沒辦法提煉定位,產品故事不好講。產品部門認為搞宣傳是營銷部的本職,技術的問題就是很難講清楚。
GTM核心團隊與財務、生產、供應鏈、客戶成功等部門協(xié)同也不容易。比如財務部門對研發(fā)、獲客成本的嚴格管控讓團隊成員也覺得不舒服等等。
不知道你所在公司有沒有這樣或那樣的協(xié)作難題?
過去我在產品營銷工作中,幾乎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在開會中度過,既要抓項目進度,又要反饋來自用戶、合作反饋的信息,還要協(xié)調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甩鍋等問題。
雖然大家都知道合作才會高效,但專業(yè)領域也不同,考核機制不一樣的團隊在一起工作,有沒有什么好的竅門可以少開會、少爭執(zhí)、多干實事?
4. 如何提升跨部門協(xié)作效率?
每家公司情況不同,如果非要有一套有效的方法,也許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入手:
1. 明確的GTM目標
所有GTM的團隊成員都要明白三個問題:產品是要賣給誰?能解決客戶什么需求?客戶為什么要選擇我們?
在這個基礎上,定利潤指標,并拆解到具體的時間點和銷量、金額。
比如什么時間上市?什么時間實現(xiàn)盈虧平衡?再往下拆解就是銷售額、用戶數(shù)量….
GTM負責人把這些任務整理成“行動手冊”,清清楚楚寫明咱們這次GTM任務是啥,核心目標是啥,有哪些具體的可以量化的成果,比如ARR(每年訂閱總金額)、CAC(獲客成本)、NPS(客戶口碑推薦)、銷售線索轉化率…
這份手冊得讓市場、銷售、產品、技術、運營、財務等等所有團隊都看得明白并且深入理解。
2. GTM敏捷團隊(Agile Team)
傳統(tǒng)的跨部門合作從上至下溝通模式。比如GTM負責人需要和產品部門負責人溝通,由負責人再和團隊相關人員溝通。
也就是任務都是要部門領導來下達,如果GTM負責人直接找某團隊的某成員,往往被拒絕,理由是“你要先跟我老板說”。
敏捷團隊借用了研發(fā)中敏捷開發(fā)的含義,在GTM組隊的時候,就要求每個部門派出專人負責項目,這個聯(lián)絡人再與所代表的團隊溝通協(xié)同。另外,在敏捷小組之間,每個人都可以和其他的跨部門團隊溝通,而不需要再通過GTM負責人。
這樣的溝通機制,不但能激勵“聯(lián)絡人”的工作熱情,更能夠提升溝通的效率。對于產品上市速度、客戶反饋的迅速行動以及產品迭代等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3. 設立GTM決策委員會
即便是目標統(tǒng)一、溝通高效,產品在推向市場時一樣還是會面臨很多卡點。
比如價格,當產品部門、銷售部門各執(zhí)一詞的時候,誰來拍版決策? PMF不符合,需要調整產品研發(fā)方向,又是誰來判斷? 產品遲遲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下一步何去何從?
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個決策委員會來判斷,成員可以由公司內部的CEO、CFO等組成,有的公司還有董事會、也可以是外部的專家顧問團隊、更可以邀請首批種子用戶參與決策。
不過,這有個前提是GTM敏捷小組需要定期與決策委員會溝通項目進度,面臨的困難以及下一步的計劃。便于決策委員會結合內外部的情況做綜合判斷。
4. 善用工具來提升效率
文檔共享、項目管理工具能有效提升項目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
比如項目文檔云,便于團隊存儲和訪問重要信息、項目更新和相關資料 。里面包含產品信息、競爭情報和市場研究數(shù)據(jù) 等等,可以用BI數(shù)據(jù)可視化平臺構建共享儀表板(Dashboard)。
這種數(shù)據(jù)驅動的透明化實踐能夠促進團隊基于統(tǒng)一數(shù)據(jù)做出決策。
項目管理工具能夠集中管理任務、跟蹤項目進度并明確分配職責。選用具備設置里程碑、時間跟蹤以及精細化用戶角色權限等功能的工具,從而有效提升項目管理效率。
另外SCRM和CRM系統(tǒng)可以讓線索-商機-轉化的路徑更加清晰,對于潛在用戶的管理、客戶運營等都非常有幫助。
5. 每周、每月、每季度定期溝通機制
跨部門溝通,總開會讓人煩惱,但是也不能不開會,那就想想如何讓會議的效率更高。
最好在項目啟動期就制定會議機制,把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溝通頻率確定下來。
比如每周一下午敏捷小組30分鐘進展更新;每周四和周五是小組之前的會議,其他時間不開會。每兩周一次產品培訓;每月最后一周下周計劃;每季度第二周,上季度項目進展匯報…
確定時間的好處是每個組員都能提前準備內容,在開會的時候既能分享面板數(shù)據(jù),又能有針對性的討論,另外爭議問題坦誠溝通,這些也許都能推進跨部門協(xié)作的效率。
說了這么多,核心是:產品GTM想成功,跨部門團隊部門合作是關鍵。
未來產品GTM,更加強調敏捷性、數(shù)據(jù)驅動決策以及持續(xù)適應市場變化。
AI也逐漸參與到市場分析、產品開發(fā)、內容營銷等領域 ,幫助我們提高效率。不過通過協(xié)同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這是人類獨有的能力。
通過合作,更深入地與用戶互動,更高效推出產品,并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Hanni】,微信公眾號:【時光筆記簿】,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