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客戶數(shù)量,正在毀掉90%的私域

0 評論 319 瀏覽 0 收藏 7 分鐘

在私域流量運營中,許多企業(yè)或個人陷入了盲目追求用戶數(shù)量的誤區(qū),卻忽視了用戶質量的重要性。本文將深入剖析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問題,揭示“流量≠留量,好友≠客戶”的殘酷現(xiàn)實,并提出用戶篩選的三大規(guī)則:需求密度、支付力和信任度。

為什么你每天發(fā)10條朋友圈,1000好友卻帶不來100塊收入?

我告訴你為什么?四個字

流量≠留量,好友≠客戶

這是私域里最殘忍的潛規(guī)則,這四個字理解不深建議不要做私域

越貪婪追求用戶數(shù)量的人,越容易陷入流量陷阱

那有的朋友會說了:何老師,瑞幸完美日記不都這么做的嗎?

如果你有他們的內容力和資本,我絕對建議你這么做

但是其實大家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私域玩家

所以踏踏實實記住:

對于大多數(shù)私域來說,當你試圖把每個用戶都捧成上帝

結局往往是——你跪著,用戶走了,錢也沒了

你以為在養(yǎng)魚塘,其實養(yǎng)了一池子蝌蚪

關注我,私域路上少踩坑~

一、為什么篩用戶=篩錢?

1.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

人這輩子最大的幻覺,就是覺得自己能服務所有人

算筆賬:假設你每天花2小時維護客戶

300人時人均可以獲得4分鐘,3000人時只剩24秒

24秒能建立信任?還是制造厭惡?

所以先接受一個事實:普通人的黃金服務臨界點就是300人

超出這個數(shù),你輸出的不是價值,是垃圾

因為私域的本質是“注意力爭奪戰(zhàn)”

當你在低價值用戶身上消耗能量

就注定無法把頂級資源留給真正值得的人

2.流量越多=賺錢越難

私域不是裝人的池子,是存信任的銀行

瘋狂加人的本質,就相當于往金庫里塞廢紙

沒有篩選的流量涌入我們的私域是致命打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之前你只用招一個人服務好你5000人的私域

現(xiàn)在你突然來了2w的新增流量

你要不要招人?你要不要考慮給這些人做首單讓利轉化?要不要做活動拉留存?

這些都是顯性的成本增加!

更可怕的是,伴隨大量垃圾流量進入

你的私域體系混亂度暴增,你會發(fā)現(xiàn)你之前有效的手段現(xiàn)在都沒效了

然后你各種嘗試新的打法新的測試

最終把老客戶也搞得體驗不佳選擇離開,根本不會買的新客也一頓差評

但其實根本原因不是你的運營思路出錯,只是因為人不對

結果,時間精力金錢成本暴增,業(yè)績增長不達預期甚至下滑

這時候私域就開始“虧錢了”

二、用戶篩選的三大規(guī)則

第一標準:需求密度

首先我們要搞懂一件事情

用戶在我們私域付費的本質是因為我們解決了她的需求

但是你能想象一個沒有需求的人進入你私域

你還花了很長時間在跟蹤他試圖和她建聯(lián)嘛

所以我們要看一個重要的指標“需求密度”

怎么理解呢?比如一個人加上你微信

在1個小時內多次主動和你講他的需求并表達迫切想解決的態(tài)度

這種客戶的質量【付費意愿】

一定大于上來之后啥也不說或者說:我先了解了解的客戶

這個就是需求密度指標

單位時間內用戶表達想解決需求的頻率和意愿度強弱

一個最快速幫我們判斷是不是我們目標用戶的方法

所以私域一定不要把“加好友”當成終點

而是把需求探測作為起點

第二標準:支付力

付費,永遠是判斷用戶質量的第一標準

一個連錢都不愿意花的用戶那就說明他對我們的價值是不認可的

這樣的一個用戶值得我們花時間嗎?不值得

所以在私域一定要設置付費篩選的機制

哪怕是一個9.919.9的體驗產品呢

這也是最快幫我們剔除掉羊毛黨的方式

愿意付費后,就要判斷在我們私域付費多少了

花錢越多肯定代表質量越好

這就是帕累托法則講的20%的用戶貢獻了80%的銷售

所以支付力很重要

不僅重要在這個單個客戶身上

往長遠去看,消費力圈層效應決定了她的身邊擁有大量潛在人群

這句話你細品

第三標準:信任度

所有生意成交的底層都是一個——信任

對于私域來說更是如此

大部分私域總是通過內容 ,通過溝通

試圖去說服客戶教育客戶,但是最后發(fā)現(xiàn)往往往往吃力不討好

記?。河肋h不要教育用戶,而是要吸引和你同頻的人

通過我們的產品和人設去篩選真正認同我們的人

1個信任我們的鐵粉>100個泛粉用戶

而且我們要的高質量用戶增長的源頭,其實都在這些信任我們的用戶身上

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

買的多,事少,愿意理解包容我們,還會主動幫我們推薦客戶

去吧,找到他們

所以,大部分私域如果想賺錢一定要明白

用戶質量決定我們私域的賺錢天花板

服務的深度決定你的護城河

篩選不是拋棄用戶,是幫對的人找到對的歸宿

最后和大家共勉:寧做100人的國王,不當10000人的保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私域何老師】,微信公眾號:【用戶之道】,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