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儀表盤要做的是業(yè)務洞察,而不是羅列展示!

0 評論 753 瀏覽 2 收藏 7 分鐘

在數據驅動決策的時代,BI儀表盤成為了企業(yè)管理和決策的重要工具。然而,很多人對BI儀表盤的理解存在誤區(qū),認為它只是簡單地將數據展示出來。這篇文章將帶你重新認識BI儀表盤的真正價值和設計目的,探討如何通過BI儀表盤實現(xiàn)業(yè)務洞察,而不是陷入數據堆積的陷阱。

談到BI儀表盤,大家總會想起那些五花八門的圖表、各種各樣的數字、復雜的展示界面??雌饋砀叽笊?,卻往往讓人一頭霧水。到底它是做什么的?很多人會認為,BI儀表盤不就是把數據展示出來,大家看一看,做做決策嗎?可實際情況是,這樣的BI儀表盤,或許正是浪費了你手中最寶貴的數據資源。

所以你有沒有想過,BI儀表盤究竟應該實現(xiàn)什么目標?

大部分企業(yè)設計BI儀表盤的初衷無非是為了展示數據,讓管理層能夠一眼看到公司的“健康狀態(tài)”。可實際情況卻是,很多儀表盤成了“擺設”,它們不是去解答問題、推動業(yè)務,而是單純地把數據堆砌在屏幕上。

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你的BI儀表盤看起來數據非常繁多,卻沒法有效帶動決策?這其實是一個大問題。

仔細想想,你真的需要這些“數字堆積”嗎?

每次走進辦公室,BI儀表盤上的各種圖表就如同畫作般五顏六色,看起來確實挺吸引眼球。但是,你真的理解這些數據嗎?你能不能意識到數據堆積如山,不代表有價值。領導看儀表盤,可能就像去一個豪華的餐廳菜單,上面列著上百種美食,琳瑯滿目讓你無從點餐,最后很可能會選擇空腹離開。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人無法理解BI儀表盤并非是為了展示所有數據,而是為了幫助我們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出真正值得關注的點。那為什么這么多儀表盤都忽略了這一點呢?是因為過于追求“看起來好”,卻忘記了真正的業(yè)務目標。

我覺得可以思考下我們需要看到什么?

想象一下,BI儀表盤中的一串數據,你的眼睛立刻掃過,但它給你帶來的感受是什么?感知不到問題,反而讓你覺得“信息過載”,更焦慮。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數據的問題,而是數據背后的洞察不足。

舉個例子,假設你看到的只是“銷售額、活躍用戶數、轉化率”,這些數據非?!俺R?guī)”,它們是企業(yè)管理的標準指標,但是它們并沒有幫助你解決真正的問題。問題在哪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也不清楚,對于你接下來該如何調整方向、如何進行決策,沒有任何指引。

BI系統(tǒng)整個市場建設路幾十年,但BI儀表盤的真正價值很少被人看見,要么對其期望過高,要么白白浪費工具,我們需要清楚知道做BI并非是展示這些基礎數據,而是能幫助你看到數據背后的趨勢和問題,它是數據分析領域最普適、典型的項目。

每個BI儀表盤背后,應該有一個鮮明的目的:洞察。而這種洞察,往往來源于數據之間的聯(lián)系,來源于數據反映出的趨勢、變化和潛在的問題。如果你的儀表盤僅僅展示了數據,卻沒有給出“深層次”的洞察,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呢?

每當你看著這些數字,是否能第一時間感知到企業(yè)運營中的瓶頸?是否能立刻意識到哪些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正在“失控”?BI儀表盤最強大的功能,正是能夠通過趨勢變化、對比分析、異常監(jiān)測等方式,幫助你發(fā)現(xiàn)潛在問題,并讓你看到應該怎么做。而這些,恰恰是很多儀表盤所缺失的部分。

另外,必須要提看得懂的數據,才有價值。

BI儀表盤的設計,從來都不是為了炫技,而是要把復雜的數據通過簡潔、清晰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讓每一位決策者都能迅速抓住關鍵問題。你可以展示無數的細節(jié),但如果這些細節(jié)沒有層次、沒有重點,那么看得再多也沒有意義。不是所有的數據都值得展示,而是要從眾多數據中挑選出那些能夠揭示問題、引發(fā)思考的“關鍵點”。

那么,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站在數據看板前,看到一堆混亂的數據和圖表時,你是否能夠一眼看到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最需要調整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證明你的BI儀表盤,正處于“信息雜亂”的狀態(tài)。

因此,BI儀表盤的真正意義,不在展示,而在幫助洞察。

BI儀表盤,它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將數據展示給你,而在于將業(yè)務洞察呈現(xiàn)給你。它應該幫助你從復雜的數字背后發(fā)現(xiàn)本質,揭示潛在問題,幫助你做出明智決策,最終推動業(yè)務的持續(xù)發(fā)展。

所以,別再讓那些滿屏的數據讓你迷失了方向。真正的BI儀表盤,不是為了展示數據,而是為了幫你實現(xiàn)業(yè)務的深刻洞察,幫助你看到問題,找到答案。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風姑娘的數字視角】,微信公眾號:【風姑娘的數字視角】,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