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與第三者的治理思考

3 評論 2752 瀏覽 11 收藏 10 分鐘

一次購買輪渡票的經歷,運用產品思維進行思考,其中涉及平臺與第三者的關系,如何治理第三者問題,是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2019年12月的一個周末,我和兩個高中同學去廈門旅行,去鼓浪嶼的路上,和出租車司機之間發(fā)生了一個事故。

這引發(fā)了我的較大興趣,我覺得對于在平臺型產品工作的我們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便將此事件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一、出租車司機的騙術

首先對鼓浪嶼的地理位置做一個簡單說明,鼓浪嶼是廈門島旁邊的一個小島,需要坐輪渡才能過去,如下圖:

我們需要從住處打車到輪渡中心——廈島輪渡,再從那里乘船過去,我們是在上午10點半打上出租車的,計劃坐出租車到輪渡中心現場買票,一上車司機便對我們說了四個信息:

  • 輪渡中心的票已經很緊俏,就剩下午3點以后的了。
  • 發(fā)船時間是固定的,一天就那么幾班。
  • 輪渡中心買票,晚上回來最晚的一班是5點。
  • 往返的船票價格是100塊。

說完四個信息后,就向我們建議:“你們可以不用去輪渡中心買票,去散客中心買,就在去輪渡中心的路上(潛臺詞:不繞路很近),價格158,還包含鼓浪嶼上的一張景點票,有專車送到輪渡中心,回來時24小時都有船可坐?!?/p>

老實說,這個價格還是蠻有吸引力的,我們可以獲得以下幾個收益:

  • 節(jié)約時間:外出旅行,時間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與買官方票相比,散客票可以去得更早,并且返程時間不受限制。
  • 價格相差不大:官方票往返100元,散客票158元,并且包括一個島上一個景點的門票。

作為理性人,應當選擇散客票,但我們害怕被騙,因為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信息不對稱。

我們所有的信息都來自于出租車司機,選擇散客票的前提是否正確,取決于出租車司機是誠實的。

二、面對官方公眾號的無奈

我們需要在極短的時間驗證出租車司機是否誠實,小紅書、窮游等平臺查攻略已經來不及、通過百度搜索好像也很難快速幫到我們。

因為小紅書、百度等上的內容是由第三方產出的,我們仍需要從海量內容中做搜索和判斷,這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

那么,唯一的方法便是去票務官方網站,我們便打開了經過認證的輪渡中心微信公眾號,不得不說:這些超級平臺真的已經和我們的衣食住行聯系太緊密了。

以下是我們在公眾號上查到的關鍵頁面:

這些信息和出租車司機說的近乎一致(除了時間,余票顯示有更早),于是,我們便跟著出租車司機來到買票點,但在買票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愉快,所以我們沒有買;并非覺得不劃算,依舊來到輪渡中心現場,一路上出租車司機仍在喋喋不休地推薦我們買散客票。

三、輪渡中心現場買票的故事

我們在現場買了票,買到票后才得知:

  • 門票50是往返價格,并非單程。
  • 返回時24小時都有船,20分鐘一班。
  • 余票充足,并非只有很晚的票。

當時的我們異常慶幸:慶幸三個人節(jié)約了300多塊錢,可以大吃一頓;慶幸沒有被欺騙到的成就感;慶幸我們依舊是智慧的。

四、復盤思考

我們三個都在互聯網行業(yè)從事產品工作,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很興奮地進行了復盤討論,因為我們始終堅信互聯網的價值正是解決真實世界中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這個問題中有四個關鍵角色:消費者、平臺方(微信)、商家(輪渡公司)、出租車司機。

問題的起因是信息不對稱,由于四方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在利益的激勵下,出租車司機對消費者進行了欺騙。處于信息弱勢的消費者通過平臺向商家求助,得到的信息依舊是不完備的,不完備點有如下幾點:

  • 沒有披露船票價格包含返程;
  • 沒有披露返程的發(fā)船時間及碼頭。

如果上述兩個信息披露完整,我想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會被欺騙到了。

商家之所以披露信息不完整,我們分析有兩個原因:

  • 存在利益關系,我們假設這是不存在的。
  • 專業(yè)化分工帶來的結果,輪渡公司擅長的是運輸,而不是互聯網的平臺運行機理。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在別人那里也許是霧里看花。

對于平臺來說,可以要求運輸票務品類必須披露往返、登船時間地點等信息,并管理好商家作弊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對于目前的微信來說有些困難,因為微信公眾號只是一個入口,這個賣票頁面是商家自己開發(fā)的小程序,所有數據也都存儲在商家的服務器。微信不是一個典型的交易平臺,很難解決此類問題,希望個人在微信期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五、結語

在以往的研究和實踐中,平臺治理關注的主要是商家,但經過這次親身實踐,我發(fā)現平臺治理面臨第三者問題。

第三者在平臺生態(tài)之外,它是一個外生變量,但會對平臺的健康運行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包含用戶對平臺的好感度、監(jiān)管部門對平臺的看法等,我們需要關注這些實際問題,并避免他們對平臺的網絡效應產生負面影響。

滴滴的交通安全治理就面臨非常典型的第三者問題,滴滴平臺連接著司機和乘客,理論上,滴滴的平臺治理策略僅需要考慮司機和乘客即可。但實際上,出現交通事故的起因以及受到傷害的角色大多是“行人、電動車駕駛者”,這些事故往往出現在路口、視線不好的道路處,突然沖出一個橫穿馬路闖紅燈的第三者,導致出現交通事故。

曾經有滴滴的朋友說過:“就算把我們的司機教育地再好,依舊很難解決三者的問題?!?/p>

目前來看,解決平臺治理的第三者問題,需要和政府部門的聯動,畢竟平臺治理只是社會治理的一部分。

和2個高中同學在廈門的旅行中,經歷了這樣一次有趣的經歷,進而引發(fā)了我們對平臺治理的思考,這次經歷讓我相信:

上帝就像一個調皮的精靈,早就將各種知識藏在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等著我們去一一找出來,我們應當在真實世界里找學問、做學問和用學問。

#專欄作家#

平章大人,公眾號:『平章大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92年生,東大經濟系研究生,原京東-平臺生態(tài)部,現騰訊-微信事業(yè)群普通基層員工,專注平臺生態(tài)和經濟學領域的研究。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個也算是平臺治理?
    每個人關注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才造成了信息的不平等,商家總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披露吧

    來自北京 回復
  2. ?? 已關注公號,學習受教

    來自內蒙古 回復
    1. 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