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層面的產品化發(fā)展

不管是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還是傳統(tǒng)行業(yè)的產品,從用戶層面來講,分以下四個不同的階段,在產品發(fā)展的過程中,處于不同的階段,所面對的和采取的也是不同的。當然,在不同的階段,用戶的構成也是不同的。
吸引用戶
不管是新型的產品事物,還是已經存在于市場上的產品事物,在創(chuàng)立投放市場之初,都希望在短時間內讓用戶知道,借助營銷、推廣等方式,讓用戶知道。
此時的用戶構成大多分為兩類:嘗鮮者和產品的頂端用戶。嘗鮮者一般是認同產品所帶來的概念和新鮮感,對產品的忠誠度較低,但有較高的傳播性;產品的頂端用戶是認同產品的理念,認可產品,對產品的忠誠度較高,并且在產品的不斷更新迭代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傳播性上,頂級用戶要弱于嘗鮮者的傳播。
此階段的產品推廣,要偏重獨特性和極客性,以宣傳產品理念和企業(yè)文化為主。通過對產品理念的傳播,去影響嘗鮮者和初期產品的用戶。
在此階段的企業(yè),更像是修煉內功,修煉企業(yè)自身和產品本身,快速迭代,同時積累口碑。
此階段的產品失的原因,主要是產品在定位上發(fā)生了偏差,特別是在快速迭代中,盲目聽信產品頂端用戶所帶來的反饋,而忽視嘗鮮者的反饋。
獲取用戶
如果產品能到此階段,那恭喜你,你的產品至少在市場上已經站住了,也有了初級的擁躉,但究竟能占多久,那就要看這一階段的情況了。
此時的產品,已經基本完善,也走上了正規(guī)的迭代當中,產品已經穩(wěn)定,此時需要的是通過反饋的方式,去“購買”用戶。這階段也是“燒錢大戰(zhàn)”的主要發(fā)生階段。
此時用戶的構成,或者說吸引來的用戶,分成兩種:僵尸和活躍粉。“僵尸”級的用戶也可稱作低頻用戶,此類用戶,主要是為了獲取優(yōu)惠而來,一般看哪個優(yōu)惠力度大,用哪款產品,同時在產品使用頻率上,屬于低頻用戶,對產品所帶來的服務,沒有長久的使用性。更多的是“被消費”,也就是為了優(yōu)惠而使用,對于這類用戶,對產品的忠誠度較低,發(fā)展成本較高,使用頻率底,屬于“垃圾用戶”;活躍粉是認可產品,認可產品所帶來的服務,具有較高的忠誠度和使用的活躍性,傳播性和影響力,都屬于較高級別,屬于“優(yōu)質用戶”。對于兩種用戶的構成,僵尸用戶占比要高于活躍粉。
由于此階段產品一般在進行“燒錢大戰(zhàn)”,其他的產品迭代方面,基本屬于停滯狀態(tài),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沒錢了。
轉化用戶
能夠走到這一段的產品大多數(shù)有兩種:背靠大樹性和九死一生型。背靠大樹是指,借助企業(yè)的平臺,已經有了一大批的用戶,只需要將用戶引導過來即可。九死一生型是指抗過了“燒錢大戰(zhàn)”之后,留存下來的。
對于背靠大樹型的產品或服務,它們具有龐大的用戶群,穩(wěn)定的平臺,他們一般只要是站在了這個平臺上,就可以了。但事實卻非如此,除了少數(shù)的幾款產品,借助公司的平臺,存活的很好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待死或已死狀態(tài)。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沒有抓住一點,那就是該產品或服務,在整個大平臺中的作用和積累的用戶群的特點。
九死一生型,它們已經積累的足夠的用戶,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他們能夠走到這一步,是應得的,因為他們足夠不容易。
關于這個階段的用戶構成,有兩類:群眾和士兵。群眾的特點是:對 產品無好感,也無惡感,使用頻率中等,不會在意價格,更多的看重服務;士兵的特點:對產品有極高的忠誠度,使用頻率較高,有一定的產品的傳播性。兩類用戶的占比是士兵占比高于群眾。
但現(xiàn)實的是,從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來看,處于整個市場頂端的,大多是背靠大樹型的,而曇花一現(xiàn)的,大多是九死一生型的。
改變用戶
作為用戶層面的最高層,有些產品,從一下生,就走到了這里,比如iPhone,但更多是,看似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卻發(fā)現(xiàn),離真相還很遙遠。
就筆者看來,真正能夠改變用戶的產品或服務,有幾個特點:用戶對產品理念的深刻認同、用戶思維的顛覆、一點運氣。
然而,當產品真的走到這一步后,會發(fā)現(xiàn),用戶的構成,又變成了嘗鮮者和產品的頂端用戶兩類。嘗鮮者是受到了傳播的影響,嘗試體驗服務,看重的是吸引他的新奇點和傳播,對產品的忠誠度較低,傳播性較高;產品的頂端用戶,已經體驗了不止一代的產品或服務,對產品和服務認可,對企業(yè)的文化和產品理念認可,在傳播性和影響力上較高,占比方面,產品的頂端用戶要比嘗鮮者高。
其實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產品不管出于用戶層面的哪一個階段,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核心用戶,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和選擇,很大程度上,是對服務的認可和選擇,同時也有隨大流的成分在。產品是解決用戶需求的載體,有些需求,被叫做了痛點,解決它,對用戶來講,感受不到解決痛點帶來的價值,認為那是應該的。有些需求,被叫做盲點,用戶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卻可以感知它的變化,當感知到變化時,產品已經改變了用戶。
本文為作者@時鳳衛(wèi) 投稿發(fā)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