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乎、百度知道、網易云課堂為例:分析產品定位在功能設計中的體現
目前線上的問答平臺以知乎、百度知道、網易云課堂-討論為主,本文就著重分析這三個產品的產品定位在功能設計中的體現,一起來看看~
目的
通過對比不同定位產品的設計區(qū)別,加深對問答相關設計的理解。
測試環(huán)境
產品定位分析
1. 產品介紹
2. 用戶分析
(數據來自百度指數,其中由于無法細致分析到網易云課堂-討論功能的用戶數據,故考慮以網易云課堂用戶作為替代)
- 從年齡分布來看,三者的主要用戶均集中在30-39歲,且差距不大,其中以百度知道領先,依次到知乎、網易云課堂。另知乎、網易云課堂用戶分布更為接近,偏年輕化,百度知道則偏高齡化一些。
- 從性別分布來看,三者的男性用戶居多,比例大約為1.86-3:1其中網易云課堂的男女比例更大些。
綜上,可以推測三者的目標用戶、用戶特征、使用場景可能如下:
3. 結論
綜上可以看出,知乎、百度知道、網易云課堂-討論雖然都以問答互動為基礎,但在產品定位、用戶特征上各不相同:知乎更看重于高質量的內容分享,交流;百度知道更看重于高效率的答疑解惑;網易云課堂-討論更看重于課程下交流。
產品信息框架對比
總體來看,知乎區(qū)分了基礎問答、Live(個人實時問答)、圓桌(邀請1位主持人和4位以上有多年行業(yè)經驗的嘉賓共同發(fā)表見解,解構行業(yè),分享他探索與洞察)、付費咨詢幾種方式,結合了多種線下討論交流的場景,對問答的互動模式進行了拓展。知乎鼓勵用戶進行提問,幫助用戶獲得更專業(yè)的解答,提供多種提問方式,以幫助用戶獲得更快、更專業(yè)的解答。
百度知道除基礎問答外,同時以芝麻團(由有共同專長、共同興趣的芝麻組成的團隊)、芝麻將(由熱門用戶組成,官方直接領導的管理團隊)、排行榜等方式激勵用戶、增加用戶粘性,以等你來回答鼓勵用戶回答問題。知道更鼓勵用戶解答互助,體現在首頁、查看問題詳情等多個位置,均有去回答入口,以積分,芝麻團任務等形式激勵用戶進行回答。
網易云課堂討論模塊作為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不像前兩者有眾多豐富的問答形式和激勵手段,其更注重于課程學習中的問題交流,提供基礎的問答功能,輔以章節(jié)定位、討論區(qū)劃分,以幫助用戶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討論。
但反觀網易云課堂-討論模塊運營現狀,免費課程下學員提問居多,而很少見到教師、學員回復,收費課程下,教師的回答率又和收費價格、教師等因素掛鉤,學員回復數量仍然不高。
初步來看,其原因可能在于:
- 提問時間不一;
- 提問內容質量不一,消耗用戶解答耐心;
- 解答收益僅在于可間接影響課程口碑,僅作為課程運營手段之一,激勵性不高。
對于以上問題,借鑒競品方案:
- 知乎通過Live實時問答方式將用戶聚集起來,提高了問答效率。
- 百度知道、知乎主要通過問答懸賞、邀請回答、增加去回答引導(如提問后/查看他人問題時,展示去回答引導)三種方式立即用戶參與,同時通過懸賞也把握了一定的內容質量。
對于如何提升用戶參與率的建議如下:
- 考慮進行問題懸賞,如:學員小A學習中發(fā)現實操效果和視頻演示不同,覺得很著急想知道原因,于是發(fā)起一個的懸賞問答,很快獲得了學友的解答。
- 考慮增加去回答引導,鼓勵用戶回答他人問題,提升問題被回答效率。
- 其中實時問答一般需要參與問答人數較多,而如問答較多時,教師可以選擇增加一門直播課/統(tǒng)一解答等的方式進行實時解答,故不建議增加實時問答。
- 其中基于網易云課堂是對課程下學習內容進行提問,一般有具體的提問對象,即授課教師,邀請回答顯得較為次要,其次邀請回答雖可與學友互動結合,但同時依賴于學友相關模塊的運營,不建議增加問答邀請。
產品具體功能對比分析
1.?我要提問
從功能來看,都有問題標題、問題詳情,但從細節(jié)看,知乎、百度知道的問答標題均支持相似問題推薦,以盡量避免問題重復,網易云課堂則沒有該功能,究其原因,可能是網易云課堂為針對具體章節(jié)內容進行討論,章節(jié)下內容已有一定針對性,問題數量一般不多,且相似問題本身推薦算法在該場景下精確度有限。
知乎、網易云課堂的問題詳情支持富文本編輯,百度知道僅支持圖文描述。
- 從定位來看,知乎需要獲得高質量回答,同樣對問題也有高要求,問題描述詳實也是對回答質量的一種保障。
- 其次百度知道更看重高效率的問題解答,通過簡答的圖文描述可以幫助用戶更快的提問、查看問題,同樣符合產品定位。
- 而對于網易云課堂,用戶可能學習一些實操性課程,課程中的疑問用圖文描述可能無法表達,需要錄屏。其次用戶表達數學、物理等公式時也需要一定的富文本編輯功能,另外網易云課堂還提供代碼語言的輸入,可能與平臺諸多編程課程有關,以上場景可能是網易云課堂使用富文本編輯的原因。
知乎、百度知道還共同有標簽歸類,網易云課堂則需要選擇章節(jié)進行提問,由于知乎、百度知道為問答型社區(qū),后者則基于課程學習進行問答,以上方式符合各自定位。
其中百度還提供了收到答案后短信通知、答題懸賞的功能,短信通知方式可幫助用戶更及時獲得反饋,參與問答互動。而懸賞方式可以激勵用戶回答,符合百度更快獲得答案的定位。而網易云課堂在更高效問答上可借鑒價值在于:考慮答題懸賞,激勵用戶回答問題。
2.?問答詳情
分享:可以幫助用戶更自由的進行問題傳播,幫助問題進行傳播,同時可將問答分享作為平臺宣傳的途徑之一。
邀請問答:知乎、百度知道提問覆蓋范圍較大,提問者一般也沒有較為明確的提問對象,知乎更依賴與邀請作答的方式向回答者發(fā)出邀請,百度知道除邀請外還支持懸賞作答以吸引用戶作答,而網易云課堂基于課程內容進行提問,一般的提問對象均為授課老師,故未提供邀請作答方式。
3. 問題列表-全部問題
(1)知乎
知乎不同于百度,可通過搜索是用戶獲得所需答案,以積分方式提升用戶參與率,知乎更類似于一種信息分享平臺,需要優(yōu)質內容吸引用戶,提升留存,故首頁的問答展示就十分重要?;诟哔|量內容分享、交流的定位,知乎在首頁、發(fā)現模塊的問題列表為按熱度排序,并基于興趣進行推薦,另外展示主體主要為問題標題、回答內容及配圖。
精彩的回答加問題可幫助產品更好抓住用戶,同時提供快捷的贊同、踩、查看全文等操作也可以看出知乎鼓勵用戶對回答進行互動、交流。
(2)百度知道
排序:除問題列表熱門提問、神討論外,其他問題列表基本以時間倒序排列,鼓勵用戶查看最新的問題,并進行解答。而百度知道基本依賴于搜索、分類幫助用戶,找到感興趣的問題和答案。
展示:百度知道的問題列表也主要展示問題標題,所屬標簽、回答數量和提問時間距離現在的時間間隔,其目的可能在于,通過百度搜索問題時,標題為最主要部分,為提高匹配度,鼓勵用戶增強對標題的重視度,故強化標題,弱化問題描述的呈現。
(3)網易云課堂-討論
網易云課堂-討論則相對簡單,不提供個人中心下的討論模塊,僅通過課程下討論查看。討論列表根據時間倒序排列、展示發(fā)帖者、帖子主題、發(fā)帖時間、查看人數、評論數、點贊數、置頂/老師參與/精華標簽,更聚焦于某個主題的溝通,鼓勵用戶根據主題進行討論,同時區(qū)分老師答疑區(qū)、綜合討論區(qū),鼓勵用戶區(qū)分老師答疑及學員溝通。
但實際運營數據來看,用戶較少對兩個區(qū)域進行區(qū)分,基本都在綜合討論區(qū)進行討論、交流。且討論基本僅在提問者與教師之間有交流,其他學員很少參與。
(4)對比分析
可以看出,按時間倒序排列可以幫助用戶發(fā)現最新問題,鼓勵用戶解答,提升問答互動的效率。知乎按熱度排序方式可以向用戶推薦更多好玩的問答,吸引用戶,百度知道熱門提問列表整體仍以時間倒序排列,其他影響因素可能為瀏覽數、話題熱門度等。
知乎、百度知道使用了話題、標簽等方式對問題進行分類,以匹配用戶興趣。但對于網易云課堂,基于課程學習的特性,則采用來自課程/章節(jié)的方式進行分類,方便用戶針對所學章節(jié)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
知乎更重視通過優(yōu)質的內容及問題吸引用戶,百度和網易云課堂則選擇鼓勵用戶通過問題進行溝通、交互,基于以上區(qū)別,知乎全部問題列表展示回答者信息、回答內容,而百度知道、網易云課堂則展示回答數、提問時間則顯得比較好理解。
網易云課堂建立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鼓勵用戶通過問答進行互動,則提問者信息的展示也顯得較為重要。
查看人數信息,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問答的熱度,輔助老師等回答者判斷是否是常見問題,但考慮到灌水內容等非常規(guī)內容,基于目前已有關注問題操作,則查看人數數據不如關注數來的更有說服力一些。可參考知乎,以問題的關注數作為問題熱度的判定標準之一。
關于網易云課堂的置頂/精華、老師參與的標簽,從實際運營數據來看來看,課程中,一般老師可以會幾個代表性的問題/重要通知進行置頂,而精華則較為少見,且未提供篩選條件,精華標簽使用度不高。而從用戶使用場景來看學員查看問題時,對有老師參與的問題,一般覺得回答更為可靠,更有查看欲望。
4.?回答列表
(1)知乎
知乎提供默認排序、按時間倒序兩種方式。
默認排序:
知乎排序算法的影響因素包括:贊同數、用戶權重、是否匿名、是否被折疊。
用戶權重:當用戶在某個領域好回答越多時,用戶在該領域下的投票權重就越大,回答的排序也越高。
基于這種算法的有點是:可抑制爭議性較強的回答、鼓勵普通用戶答題、專業(yè)領域下的大V作用更加明顯、答案更符合知乎調性,滿足了知乎大眾用戶的口味,但反過來又傷害了小眾專業(yè)內容的用戶。
按時間倒序:
根據用戶訪談,用戶選擇按時間倒序的場景可能是:看到關注的問題后,查看了所有答案后并沒有看到有效答案或希望看到更多有趣的答案,于是關注問題,并常上線查看問題最新的答案。
(2)百度知道
采納的答案置頂,其他答案根據權重進行排序,影響權重因素可能有:文字長度、點贊數、踩數、內容重復度等。采納的答案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不一定是最優(yōu)答案。但符合百度知道快速滿足提問者需求的定位。
(3)網易云課堂-討論
除置頂帖外,其他內容根據時間倒序排列。基于網易云課堂-討論模塊交流、討論的定位,以時間倒序的方式可以幫助用戶更好了解問題討論的過程,也符合其定位。
5.回復列表
(1)知乎
可對回答進行評論(二次回復),對評論進行回復對話(多級回復)。
在評論部分,知乎仍然重視評論內容的質量,抽取了部分評論為精選評論,對評論的排序也不僅僅是根據推薦數排序,可能的影響因素有:推薦數、用戶權重、是否被推薦等。同時提供對話功能,與評論內容展示在同一層級,同時提供專門的查看對話界面,支持用戶根據時間順序查看對話全過程。
(2)百度知道
分為對回答評論(二次回復),對評論進行回復(多級回復)。
評論根據點贊數排序,點贊多的在前。同時提供回復功能,按時間倒序排列展示回復內容。
(3)網易云課堂-討論
支持評論(二次回復),同時支持對評論進行評論(多級回復)。
均根據時間倒序排列,方便用戶了解討論全過程。
(4)分析
前三者均支持對答案內容進行評論(二級回復),同時支持對答案進行評論(多級回復),用戶可在二級回復中表達疑問、感受等,同時支持對多級回復,方便用戶間討論。
其排序方式與展示層級有關,合并到產品交互分析模塊進行。
產品交互分析
(1)知乎
展示層級:問題列表-問答詳情-查看二級回復/多級回復-查看對話列表。
知乎的二級回復/多級回復,展示在同一層級,且根據熱度進行排序,不便于用戶理解對話內容,而提供獨立的對話彈窗,支持根據時間順序了解多級回復,則彌補了以上的不足點。
(2)百度知道
展示層級:問題列表-問答詳情-查看二級評論/多級評論。
百度知道同樣需要點擊評論展開評論列表,評論列表中可以直接看到二級、多級回復,通過縮進方式進行區(qū)分,同時多級回復內容根據時間倒序排列,便于用戶查看對話全內容。
(3)網易云課堂-討論
展示層級:討論列表-討論詳情/回答詳情/二級回復/多級回復。
網易云課堂在問題詳情頁則默認展示二級回復、多級回復,可點擊評論收起。這種展示方式便于用戶快速查看討論內容,適合于課程下的問答討論這樣回答內容不會太多,需要針對問題展開討論的場景。
(4)對比分析
知乎評論內容基本為對回答的個人感受,討論,內容較少,回答作者可能與評論用戶展開閑聊。評論內容對于其他用戶來說并不是查看重點,優(yōu)質回答才是知乎的運營重心,故評論列表層級較深也可以理解。
百度知道主要通過問答連接提問者與回答者,為幫助提問者更快解決問題,則查看更多回答,且提問者如有疑問可以對問題進行追問則顯得較為重要。而第三者對回答的評論,則顯得較為次要,默認折疊,也可以理解。
網易云課堂中,從現有運營情況看,學員常對課程中學習的疑問進行提問,回復數量不多,且有老師參與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全部展開可幫助用戶快速查看到討論的全內容,并抓住老師回復內容。
本文由 @OK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分析的很細致很到位 頂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