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微視頻,晚起趕上早班車

0 評論 1577 瀏覽 0 收藏 6 分鐘

[核心提示] 微視沒有帶來太多的心意,倒是可以增加點微博內容的花樣,對于騰訊這類大公司,這更像是一筆未來的投資,雖然起得晚,卻也趕上了早班車。

9?月?28?日,騰訊正式上線了自家的短視頻應用——微視,拍攝時間為 8 秒??傮w上來看和國外的 Vine 與國內的玩拍沒有本質差別,其在界面設計上將「原創(chuàng)」和「轉發(fā)」內容分離,倒是值得現有移動社交應用學習。在國內流量告急和網友普遍缺乏創(chuàng)意的情況下,對于騰訊這類大公司,這更像是一筆未來的投資,雖然起得晚,卻也趕上了早班車。

中規(guī)中矩的產品

官方介紹該產品花費了大半年時間開發(fā),不知微視頻技術是否真有如此高的門欄,遺憾的是微視并沒帶來眼前一亮的功能。

和 Vine 類似,微視在主界面上提供了「主頁」、「動態(tài)」、「拍攝」、「發(fā)現」以及「我」這些常規(guī)選項,不同的是其將菜單欄放在了底部,而玩拍則選擇了側邊欄以及和側滑更換主題。?

在內容分類上微視也選擇了國內群眾喜聞樂見的「美女」、「搞笑」、「創(chuàng)意」和「名人」等標簽,名人運營更是其重點,剛上線,我們就能看到何炅、海清、曲婉婷等幾十位娛樂明星?;蛟S是為了防止重口難調,延參法師也出現在了推薦訂閱名單中。明星營銷大概是新浪起了個頭,但是尚雯婕這句「微視實在是太好玩了,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棺屓擞X得做作。

微視雖然不夠亮眼,但其將用戶原創(chuàng)和轉發(fā)內容分離,值得現有的移動社交應用學習。社交應用普遍存在原創(chuàng)內容較少,轉發(fā)泛濫的問題。無論是人人網還是新浪微博,刷新時間軸后,更新內容主要是各種分享,其中沒有任何評論的直接轉發(fā)占大多數,進入某用戶主頁后,同樣的問題出現在其時間軸上。非原創(chuàng)內容泛濫無疑會導致用戶粘性下降,網頁端的社交網絡經歷過撒網期后,注意到該問題,在新浪和騰訊微博上我們已經看到了明確的區(qū)分,想必移動端也即將跟上潮流。?

?

微視默認的自動播放讓人不解,對于中國的網絡環(huán)境,這無疑成為了用戶急忙退出的理由,雖然在設置頁面提供了「僅在WIFI下自動播放」和「禁止自動播放」的選項,但初始頁面并沒有告知,而且無自動匹配顯得不夠人性化。

起得晚,卻趕上了早班車?

年初發(fā)布的微視頻 Vine 在上個月宣布已獲得 ?4,000 萬名的用戶,國內的玩拍 4 月份上線,并且為配合宅男的需求組織了「chinajoy」和「為女神加油」活動。微視則晚了半年多。AVOS 隨后又發(fā)布了 MixBit ,更是將微視頻的創(chuàng)意門欄拉高了一個臺階,將微視甩得更遠。

選擇在九月底發(fā)布,顯然是為了趕上十一長假這趟班車,在假期里用戶有更多無聊的時間可以用來捉摸微視頻,此外,假期也是娛樂節(jié)目的黃金檔,《中國好聲音》更是將哈林和汪峰組的半決賽以及總決賽設在十一。我們還沒看到微視關于假期和娛樂檔的運營方案,希望不是為了防止加班而在十一匆忙推出的。

真正讓微視沒有被拉下的原因在于,就目前而言微視頻的生意才剛剛開始,國外先鋒 Vine 和 Instagram 都沒能獨立運營下去,分別被 Twitter 和 Facebook 收購,至于盈利模式也不夠清晰,至今我們也沒有看到廣告的跡象,對于背后有騰訊撐腰的微視還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在國內,流量一直是困擾視頻應用的主要原因,這個由運營商決定的因素把大家拉回了同一起跑線,此外,背后強大的 QQ 和微信用戶群讓微視有時間慢慢等待用戶使用習慣養(yǎng)成。

短期來看,微視最大的價值在于為騰訊微博提供了一個新的玩法。目前其只能分享到騰訊自家產品中,而新浪早已推出過相同的應用「秒拍」,并在新浪微博內開放拍攝入口。在微視頻的未來還不夠明朗之時,微視頻被當做一個防御措施,能加入一種新玩法并導入一些流量倒也不錯。

本文來自:極客公園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