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管理的敏捷方法論
編輯導語:敏捷管理是軟件項目應用中常見的管理方法,可以幫助公司設計和構建正確的產品,有助于軟件公司在整個開發(fā)過程中分析和改進產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產品管理的敏捷方法論,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敏捷方法論與產品管理
產品管理有許多不同的樣式,但是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介紹敏捷方法論,尤其是Scrum,它是專門用于軟件開發(fā)的敏捷變體。
Scrum是一個產品管理框架,使用大約七個人的團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Scrum為團隊成員,會議和規(guī)則提供了清晰的結構;這些團隊在稱為Sprint的一到兩周時間內工作,這些沖刺通常持續(xù)一到兩周左右,但永遠不會超過一個月,每個Sprint的目標是建立可交付的產品增量。
Scrum是一個管理過程,專注于使用增量和經驗方法進行軟件開發(fā)。強調管理和團隊,以及開放的溝通渠道;對于復雜的軟件開發(fā)項目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框架;而且,Scrum比喻是橄欖球,它使團隊能夠自我組織并快速做出改變。
但是在深入研究所有細節(jié)之前,讓我們定義產品管理。
1. 什么是產品管理?
產品管理是制造合適的產品,為合適的人解決合適的問題的過程;合適的人是客戶,客戶與業(yè)務和技術一起構成了產品管理流程的核心;在此過程中,愿景或想法成為有價值的產品。
項目經理是組織中非常重要的人——通常,您會在為客戶或企業(yè)對企業(yè)(B2B)使用構建軟件或產品的公司中找到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基本上是產品的首席執(zhí)行官,他們負責產品的戰(zhàn)略和路線圖,以及參與產品制造每個步驟的員工團隊;產品經理負責分析市場并觀察競爭情況,并根據(jù)他的評估制定初步的產品愿景。
項目經理負有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職責,必須具有出色的領導才能;他或她必須能夠彌合設計產品的許多不同團隊之間的鴻溝,從設計和工程到銷售和營銷。
讓我們想想蘋果公司,它有幾種產品,例如iPhone、iPad、iTunes、Apple TV等;這些產品中的每一個都有一名產品經理,負責指導產品流程從創(chuàng)建到完成。
對于iPhone,項目經理將擁有成千上萬的員工,包括許多初級項目經理,項目經理將直接向首席執(zhí)行官匯報;注意事項:史蒂夫·喬布斯最初是一名項目經理,許多項目經理晉升為公司中的最高執(zhí)行職務,包括首席執(zhí)行官。
讓我們在討論項目管理及其許多復雜性時使用一個示例。
公司A是一家技術公司,為服務行業(yè)構建軟件;他們的客戶X Hotels是高檔連鎖酒店,他們正在尋找一個新的軟件程序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酒店;公司A將使用產品管理來開發(fā)和生產該產品,項目經理從構思到最終完成都將看到產品——這稱為產品生命周期。
2.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有四個主要步驟。
步驟1:構思產品——這是團隊計劃,想象和創(chuàng)新的地方。
需要開發(fā)什么產品?產品管理團隊在此階段根據(jù)客戶和或公司的需求確定產品需求。
此時,可以確定主要技術參數(shù),并且可以開始初步設計工作。
對于我們的示例,我們了解到X Hotels需要一個新的軟件程序,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經營自己的酒店;這可能包括預訂,人力資源,設施以及酒店業(yè)的其他方面;在此階段討論所有這些請求,該團隊將與X溝通,并獲得他們希望其軟件能夠執(zhí)行的所有操作的列表;A會提出建議,但會清楚地了解客戶在軟件產品中的需求。
步驟2:設計產品——團隊將在這里定義,開發(fā),分析和測試產品。
在此階段,團隊將開始設計過程,該過程將從產品形式開始,發(fā)展到原型,最后是最終產品發(fā)布;設計過程可以使用多種工具,例如CAD,該工具允許進行混合建模、逆向工程、基于知識的工程、無損測試等;設計過程可能適用于許多不同的工程學科,例如機械、電氣、軟件、建筑、汽車等;對于X酒店,A將使用軟件開發(fā)過程,這將涉及軟件設計師和程序員。
步驟3:實現(xiàn)產品——在這里建造,制造,銷售和交付產品。
產品設計完成后,團隊將決定如何制造產品。這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具體取決于產品的類型和所需的工程。
對于X酒店,這意味著要接收軟件并投入使用,一旦交付發(fā)生,那并不是關系的結束;公司A仍將提供支持并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問題。
步驟4:服務——維護和支持產品的時間。
這是生命周期的最后一步,涉及其他團隊,例如客戶服務、技術支持和銷售,它還可能需要團隊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每個產品,無論是什么產品,都具有“壽命終止”的特征;無論產品是被扔掉還是變得無法使用,這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每個階段都需要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進行溝通和協(xié)作,沒有其他團隊的溝通和反饋,任何團隊都無法獨立工作,信息不斷在團隊之間以及不同人員和系統(tǒng)之間流動。
3. 敏捷從何而來?
1970年之前,大多數(shù)產品管理都使用Waterfall方法。
然后,Winston Royce博士寫了一篇對順序開發(fā)至關重要的論文,并認為軟件不能以與汽車或機械相同的方式進行開發(fā),流水線不適用于軟件開發(fā)。
二、Waterfall產品管理方法論
軟件開發(fā)中使用的一種過時的方法,它使用順序設計的過程,其中的流程像瀑布一樣向下流動;該過程從構思概念開始,然后進行設計、開發(fā)、制造、生產、銷售和維護。
在裝配線上,必須先完成項目的每個部分,然后才能開始下一部分;想想正在建造的汽車,您先從機箱開始,然后添加電動機、門等;軟件開發(fā)無法正常工作。
在使用Agile之前,公司在開發(fā)軟件時會收集所有信息,然后進行設計,然后編寫代碼等;Royce認為溝通是關鍵,并且每個小組都必須了解其他小組正在開展的工作。
使用Waterfall方法,一個動作在下一動作之后發(fā)生;但是,這不適用于軟件開發(fā);Waterfall 意味著在設計和編碼發(fā)生之前就可以確定項目的每個需求,而這種情況很少發(fā)生。
您能想象將開發(fā)人員所需的一切告訴開發(fā)人員,等到該軟件啟動并運行以對其進行審查嗎?
產品開發(fā)人員將希望在整個過程中與開發(fā)團隊討論產品,以便可以識別任何錯誤或進行改進。
否則,開發(fā)過程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
使用敏捷,團隊可以迭代開會,這樣做可以簡化產品開發(fā)流程,并增強團隊中許多不同成員之間的溝通。
Waterfall方法將帶來什么樣的產品效益?在軟件開發(fā)之外,哪種產品將從敏捷方法學中受益?
1. 什么是敏捷產品管理?
敏捷產品管理是一種方法,專注于不斷改進產品,使用團隊并交付最高質量的產品,最著名的敏捷產品管理方法包括Scrum以及極限編程和精益。
所有這些方法都遵循“敏捷宣言”及其12條原則,將其重點放在人員,產品和溝通上,它們是在產品管理期間使用敏捷方法時必須使用的概念。
這是12條敏捷原則:
- 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盡早并持續(xù)交付有價值的軟件,以使客戶滿意。
- 即使在開發(fā)后期,也歡迎不斷變化的需求。敏捷流程利用變更來獲得客戶的競爭優(yōu)勢。
- 頻繁交付工作軟件,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而更傾向于縮短時間。
- 在整個項目中,業(yè)務人員和開發(fā)人員必須每天一起工作。
- 圍繞有上進心的人建立項目。給他們提供所需的環(huán)境和支持,并信任他們來完成工作。
- 向開發(fā)團隊內部傳達信息的最有效方法是面對面的對話。
- 工作軟件是進度的主要衡量標準。
- 敏捷過程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外援,開發(fā)人員和用戶應能夠無限期地保持恒定的步伐。
- 持續(xù)關注技術卓越和良好的設計可增強敏捷性。
- 化繁為簡。
- 最佳的體系結構,需求和設計來自自組織團隊。
- 團隊定期檢查如何提高效率,然后相應地調整其行為。
2. 價值敏捷路線圖
敏捷的價值路線圖是經理如何對項目進行高層次的了解,它分為幾個階段:
階段1:產品所有者/經理將確定產品的愿景。這將回答產品是什么,它將如何為公司提供幫助以及將由誰使用。產品的愿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階段2:在此階段,產品負責人/經理制定了產品路線圖,該路線圖是對產品要求的高層概述,以及必須在何時完成這些要求的時間表;此時產品經理可以確定需要完成的工作和順序的優(yōu)先級,從而有效地制定路線圖,路線圖應至少每年修訂一次或兩次。
階段3:在這個階段,產品經理創(chuàng)建發(fā)布計劃,這確定了產品的時間表以及何時發(fā)布產品或軟件;許多敏捷項目都有多個版本,最重要的功能先發(fā)布。
階段4:在此階段,項目經理和團隊計劃迭代(在Scrum中稱為sprint),并使用這些迭代來創(chuàng)建產品;每次迭代的開始都將進行計劃會議,這是團隊將決定該迭代需要哪些需求的地方。
階段5:在每次迭代(或沖刺)期間,團隊將舉行每日會議。每次會議不應超過15分鐘,以討論昨天發(fā)生的事情,當天應發(fā)生的事情以及出現(xiàn)的任何問題。
階段6:在此階段,團隊將進行審核;該檢查將在每次迭代或沖刺結束時進行。在這次審查中,團隊將討論在迭代過程中創(chuàng)建了什么工作產品。
階段7:在此階段,團隊將舉行迭代/沖刺回顧;這是團隊討論最后一次迭代/沖刺如何進行以及在下一次迭代/沖刺中可以進行哪些改進的時候,每個迭代/沖刺結束時都會進行回顧。
3. 敏捷項目管理角色
為了成功完成一個項目,它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
這些團隊由許多員工組成,將分為以下五個小組之一:
- 開發(fā)團隊:這些是創(chuàng)造產品的人,這可能包括程序員、設計師,或在開發(fā)過程中起作用的其他任何人。
- 產品負責人:產品負責人是充當客戶、公司、團隊和任何利益相關者的中間人的人;產品負責人是產品的老板,他是客戶需求的專家,產品負責人每天與開發(fā)團隊合作;在某些方法中,產品所有者可以稱為客戶代表。
- 敏捷大師:該人負責支持開發(fā)團隊,解決問題和清除障礙,并保持敏捷過程的一致性;在Scrum中,此人稱為Scrum管理員,也稱為項目協(xié)調人。
- 利益相關者:這些人對項目有任何興趣,他們對產品不承擔任何責任;但他們確實提供了一些意見,并對成功的產品有既得利益,這些利益相關者可以來自其他部門甚至其他公司。
- 敏捷導師:該人員具有敏捷項目的經驗,并且精通敏捷方法;導師經常向團隊提供反饋或建議,并幫助他們在更高水平上發(fā)揮作用。
敏捷產品管理工件:
當您處于項目中時,如何衡量進度?在敏捷方法中,有六個主要工件用于跟蹤項目進度。
- 產品愿景聲明:這是描述產品的使命聲明或摘要。它基本上是電梯的間距,并且必須能夠清楚地說明產品的愿景和目標。
- 產品待辦事項列表:這是項目所需內容的列表,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第一個需求將形成產品積壓。
- 產品路線圖:這是產品需求的高級視圖,以及完成這些需求的大概時間表。
- 發(fā)布計劃:這是發(fā)布新開發(fā)的軟件的時間表。
- 迭代/沖刺積壓:當前迭代或沖刺中使用的所有信息。
- 增量:每次迭代或沖刺結束時產品的功能。
4. 敏捷項目管理階段
每個項目都有階段,敏捷項目有七個產品開發(fā)階段。以下是七個階段的列表:
- 項目計劃:此階段是項目的初步計劃,這涉及為產品創(chuàng)建愿景以及產品路線圖,計劃階段可能只需要一天。
- 發(fā)布計劃:此階段涉及計劃要發(fā)布的每組產品功能以及發(fā)布時間,這些日期是必需的,以便團隊能夠調動即將發(fā)布的日期;對于敏捷項目,一次只需要計劃一個發(fā)布。
- 迭代/沖刺:這是團隊創(chuàng)建新產品功能時的較短時間,通常為兩周。這些時間可以短至一周,也可以長達四周;無論長度如何,每次迭代/沖刺都應相同。
- 迭代/沖刺計劃:這是在每次迭代/沖刺開始時召開的會議,目標在此確定;還確定了滿足該目標所需的任何需求,以及完成該需求所需的各個任務。
- 每日敏捷會議:這是每天舉行15至30分鐘的會議,討論前一天發(fā)生的事情以及當天必須完成的事情;另外,任何問題都將在本次會議上討論。
- 評審:這是每次迭代/每次沖刺結束時舉行的會議,由產品負責人主持。會議的目的是展示在沖刺期間完成的產品功能。
- 回顧:這是在每次迭代/沖刺結束時舉行的會議,團隊討論在沖刺期間有效的方法和無效的方法,以及可以做哪些改進。
5. 為什么要敏捷?
敏捷方法學通常是確定項目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的進展方式的最佳方法,使用迭代或節(jié)奏(也稱為sprint),團隊必須產生可能是可移植的功能。
使用Waterfall方法,團隊只有一次機會可以正確地完成每個項目方面的任務;使用敏捷方法,團隊可以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與其他團隊成員不斷地重新訪問項目的各個方面。
有了Agile,團隊就可以在每次迭代或沖刺時停止并重新評估,這使他們有時間進行新的想法或變更,甚至可以將其引導到一個全新的方向——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成本和縮短上市時間。
敏捷幫助企業(yè)為客戶打造最佳產品,它使他們能夠不斷地計劃和重新計劃項目,以優(yōu)化其價值,從而使他們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敏捷使產品的市場保持相關性,并確保該產品最終不會被閑置且永遠不會發(fā)布。
6. 什么是Scrum?
與敏捷一樣,Scrum是迭代和增量的,并提供了靈活而全面的產品開發(fā)策略。
Scrum團隊作為一個單元一起工作,以實現(xiàn)一個共同的目標;它允許團隊進行自我組織,并鼓勵與團隊成員的密切溝通;它強調面對面的溝通,并在同一地點工作。
Scrum的主要原則之一是——客戶可以在生產過程中的任何時候改變想法;此外,任何問題或挑戰(zhàn)都可以迅速得到解決。
Scrum使用一種經驗方法,著重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團隊的生產能力,并在出現(xiàn)問題或變化時能夠做出響應。
作者:PM癮君子,微信公號/知乎專欄:創(chuàng)新禪
本文由 @PM癮君子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