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對增長的新認識

3 評論 11344 瀏覽 27 收藏 8 分鐘

編輯導語:做增長,最簡單的兩件事就是新增、留存,也是不可少的兩件事;但是本文作者經(jīng)過一年的經(jīng)驗和思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只是手段而已,作者認為想要提升留存不止這兩種手段,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距離上一次的分享已經(jīng)有一年時間了,我不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人,但我會盡量克服自己的懶惰,接下來會繼續(xù)分享做增長的案例和在增長上的一些理解。

另外,公眾號的消息功能弊端很多,我能看到有些關注我的人給我發(fā)消息,但因為查看不及時,很多已經(jīng)不能回復了甚至有些消息內容也無法查看,只能統(tǒng)一說一句抱歉了。今后會盡量每天都打開后臺,及時查看的。

和一年前相比,現(xiàn)在對增長的理解,我增添了很多內容。

這些內容是能夠幫助一個增長的實操者,更準確的制定策略,更快速的拿到效果。

雖然增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快速做測試的實踐學科;但是如果在全面的對用戶的了解和扎實的產品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策略嘗試,還是會大大降低試錯率。

一年前我認為增長只需要做兩件事,一個是新增,另一個是留存;之前的分享基本上涵蓋了新增的方式,渠道價值判斷,新用戶轉化和留存,促活方式等。

留存是最難的課題,也是在增長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雖然這部分還沒開始分享,但那時我認為做好留存就是需要做好push和活動。

現(xiàn)在回想下,覺得這兩塊也只是手段而已,手段做的再好都無法避免快速到達瓶頸。

Push的點擊率,紅點的點擊率基本是恒定的,通過push帶來的用戶一定也是有限的;同樣,活動的參與率、分享率、同比和環(huán)比差別也都不會不大,何況大部分參與活動的用戶已經(jīng)是活躍用戶了。

所以,想要提升留存,一定不止這兩種手段。

那接著來聊聊我對增長的新認識。

我將這兩三年來對增長的實踐和思考繪制成了上面的圖譜。

這是我認為包含了增長的全部內容,當然這是目前的認知,通過不斷的實踐應該還會有新的內容加入。

我認為增長應該包含兩種類型和四大塊內容。

分別是產品體量的增長,包含增長設計和增長優(yōu)化兩大塊內容;另一種是戰(zhàn)略型的增長,包含功能場景和賽道場景兩大塊。

?一、產品體量的增長

先說產品體量上的增長,需要從兩個方面去實現(xiàn)。一個是增長設計,這是以傳播為目的,通過對產品功能上的設計達到用戶體量上的增長。比如,巧妙的分享功能的設計,用戶主頁留腳印的設計,會呼吸的朋友圈分享圖標的設計,以及類似螞蟻森林的產品功能,等等。

另一方面是增長優(yōu)化。這是以提效為目的的策略優(yōu)化。比如,push的提效,對用戶行為的提效,以提升轉化率為目的的策略制定,等等。

(這兩塊的內容在上一篇《對于創(chuàng)業(yè),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中也有詳細的描述)

二、戰(zhàn)略型增長

另一種增長是戰(zhàn)略型增長,也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開發(fā)新的功能點;另一方面是開辟新賽道——微博當年的二次崛起就是一次很好的戰(zhàn)略型增長的案例。

我很希望自己能有這種增長上的實戰(zhàn),但可惜的是這種機遇可遇不可求,而往往遇到的時候職位權限不夠根本做不了任何嘗試。

所以,這一部分都只是我的學習和理解。

事實上,戰(zhàn)略型增長離我們并不遠,我們常常聽到的某產品遇到了增長的瓶頸,基本都是時候需要去思考戰(zhàn)略型增長了。

比如,現(xiàn)在被短視頻擠壓下的傳統(tǒng)泛娛樂型產品。

在殘酷的競爭下,面對快速下降日活量,大部分的產品都會匆忙選擇上線短視頻功能;并不是說上線短視頻功能不對,而是應該花點時間先去調研和分析下,新功能對原產品的主用戶群是不是合適的真需求。

你的用戶是真的缺少一個短視頻的工具而離開你的嗎?你為你的用戶運營的短視頻內容和抖音快手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呢?這個功能是在給你的產品做加分,還是在消耗原本來體驗你價值主張的用戶呢?

在這個圖譜中,左邊兩列是增長包含的兩種類型和四大塊內容,中間部分是每塊內容下的細分落地項;其中每兩行可以成為一個體系,分別包含在這塊內容下應該去思考,分析和測試的內容,以及產出的功能和策略。

最右邊的一列是支持增長所需要的能力,將效果好的活動產品化的能力,建立數(shù)據(jù)模型實時分析的能力,進行快速A/B test的能力,以及用戶調研和觀察分析的能力。

接下來的分享,我還是會按照日常碰到的課題進行,比如,找到AHA moment就夠了嗎?

分享對產品來說不僅僅是用戶的活躍,更深的價值是用戶之間關系鏈的體現(xiàn),該如何設計好分享呢?其中會穿插的聯(lián)系到圖譜。

圖譜是我近一年的思考和總結,只是一個做增長的思路和能力體系,并不像AARRR模型是一種執(zhí)行的list;但我認為還是能夠起到一定幫助的,所以分享給大家。

 

作者:瑞寧Rita,微信公眾號:喋喋不休小姐

本文由@瑞寧Rita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O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分析很全面,期待繼續(xù)更新

    來自浙江 回復
  2. 你好~感覺你這篇文章很好,我想轉載到我們公司的內網(wǎng)供大家學習,可以嗎?會注明出處~

    來自北京 回復
  3. 大神你好~感覺你這篇文章很好,我想轉載到我們公司的內網(wǎng)供大家學習,可以嗎?會注明出處~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