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o C轉到To B產品,需要轉變的幾個思維方式
編輯導語:從To C到To?B,產品經理需要更多的方法論,以及業(yè)務知識的滲透和理解,由于現在C端業(yè)務比較飽和,很多企業(yè)都開始發(fā)展B端業(yè)務,所以一些產品經理也需要進行轉型;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從To C轉到To B產品的幾個思維方式,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018年初,我從C端互聯網轉型到SaaS領域。起初,我抱著這樣的想法:雖然采買軟件是企業(yè)行為,但是使用手機端的都是單個個體,我按照以前的toC思路和方法做事情,應該不會有問題。
直到有一天,我打電話做用戶調研,有一位客戶王醫(yī)生情緒非常激動,說之前反饋的那些問題你為什么沒有改進,xx產品免費版的都支持了,再這樣下去,我就換其他廠商了。我有點懵:這些用戶怎么能這么強勢?
后來在工作過程中慢慢發(fā)現,toC和toB產品不一樣的還真多。
一、從洞察人性到洞察業(yè)務流程
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話,互聯網產品想要火,利用好人性就行。
我一開始也抱著這樣的想法,覺得只要洞察人性,就可以做好產品;但是越做越發(fā)現,“人性”和SaaS產品沒太大關系。
面向企業(yè)的SaaS軟件是讓企業(yè)中的不同個體角色,各司其職,幫助企業(yè)完成一個整體目標,這個目標可能就個體而言是反人性的。
為了準確、高效地幫助企業(yè)實現目標,就得深入了解企業(yè)的業(yè)務流程,實現流程鏈路上的功能覆蓋,同時把業(yè)務流程中的各個參與角色納入進來;因此,設計toB產品,必須根植于行業(yè)。
雖然理解兩者的差異,但是實踐中不可避免會按照toC產品思路的慣性做事情;比如說邀請他們自己活得激勵的“推薦有禮”功能——現在幾乎每個App都有這個功能;我本來滿心希望這個功能能成為公司SaaS線上營銷的”開局者“,并提供給推薦人實打實的現金紅包獎勵;結果上線之后,數據很慘淡,只有銷售同志們把它當做成單工具。
后來我反思了一下,推薦有禮失敗的主要原因是:B端的使用人和決策人不是同一個,必須精確地觸達決策人,才能保證這個機制的有效性。
二、讓大部分人滿意到讓客戶滿意
開頭提到的客戶王醫(yī)生,雖然給我提了那么多意見,但是我在排需求優(yōu)先級的時候,并沒有以他的情緒作為衡量標準;本質上,我還是以需求的適用人群多寡作為核心的判斷標準,從根本來說還是toC端的思路——我們產品讓大多數人滿意就好了。
隨著對SaaS服務理解的加深,我逐漸發(fā)現以前的思維方式必須更新了;絕大多數的C端互聯網產品,產品本身都是免費給用戶使用,這也導致C端用戶對于產品功能的影響力是很小的;而SaaS服務的對象多是付費用戶,我們稱之為“客戶”,在很多方面不同于C端用戶。
- 客戶有償購買了我們的軟件服務,如果提供服務有問題,可能會有違約風險。如果功能包含在合同條款中,一定要按期實現;
- 我們有些客戶是行業(yè)標桿客戶,如果服務不好流失了,其負面影響遠超過C端產品的某個核心用戶。即使標桿客戶的需求很個性化,也要想辦法盡量滿足;
- 我們的客戶大部分是通過銷售地推來的,獲客及實施成本極高,一旦流失,成功召回的可能性很低。提升續(xù)費率,減少客戶流失,是SaaS公司最核心的命題;
基于以上原因,做SaaS產品,要秉持服務好每個客戶的信念,最大程度上快速響應、解決問題。
三、讓更多人參與到讓更多角色參與
C端產品,往往能提煉出一類用戶畫像,設計功能就按照這個用戶畫像走就好了;而企業(yè)服務產品,往往需要多個角色來參與。
以診療過程為例,往往需要客服、咨詢師、醫(yī)生、護士等角色的參與;這些角色的個人特性不同、職責分工不同,因此關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在設計產品時,盡可能把這些角色都納入進來,讓他們在軟件中完成協同。
基于以上原因,在SaaS的用戶分析中,用戶角色非常重要。同樣地,當各個角色納入進來之后,用戶分層也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說,普通員工,數量最龐大,對應的功能要做全、做穩(wěn),保障他們正常完成工作;而高層管理人員,人數雖少,軟件使用的頻次也不高,但是他們是決策者,能夠直接決定軟件是否購買和續(xù)費的;針對這些人群的功能規(guī)劃要遵循簡而精,側重解決其管理效率的問題。
四、C端移動端定位 VS?SaaS的移動端定位
近10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爆發(fā),人們使用手機端上網的時間已經超過了PC端;然而在SaaS行業(yè)比較特殊,因為對于日常辦公場景,使用PC端的用戶占絕大部分;因此,很多SaaS廠商都是以電腦端的開發(fā)為重心,移動端只是一些錦上添花的功能。
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邊有一個極端的觀點:SaaS產品根本就不需要移動端,只做好電腦端就可以了。
作為SaaS移動端產品的負責人,我來到公司之后,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提升移動產品線的地位?
我曾經嘗試過把電腦端的新功能搬過來、嘗試把老功能做交互改造使其更易于移動端操作,但是收效甚微;直到有天,我在分析數據發(fā)現,App的考勤打卡數據異常亮眼,好多客戶都在用,而這個功能的基礎是LBS定位,只有移動端才有可能實現。
這一發(fā)現為我打開了思路:有一些辦公場景,移動端是有天然優(yōu)勢的,移動端能做PC端做不到的事情。
于是我把移動端特有的屬性及其可以支持的功能梳理出來。從這些角度出發(fā),結合客戶的需求逐步規(guī)劃移動端的功能;比如任務推送、醫(yī)生社區(qū)等等,這些功能用戶不斷積累,最終逐步提升移動產品在公司的戰(zhàn)略地位。
同時,移動端是SaaS積累私域流量的最佳陣地;在移動端提供優(yōu)質的社區(qū)內容或者個人專業(yè)工具,即使企業(yè)不再為SaaS軟件付費,其員工也不會立馬卸載App;這樣,公司通過其他手段,讓客戶再次付費。
本文由 @女俠的產品江湖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fā)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yè)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tǒng)。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huán)系統(tǒng)。覆蓋企業(yè)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yè)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汽車
2C類產品大都和社交娛樂有關,大多數免費使用,目的是盡可能多的占領用戶時間;而2B類工具是效率工具,可以免費也可以付費,核心就是讓付費用戶覺得有幫助。
正確的廢話
SaaS產品移動端的思考很受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