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模式引爆即時零售,700萬夫妻老婆店或將成為 “秘密武器”?
2025年的中國即時零售江湖,硝煙從未散去,但戰(zhàn)場已悄然轉移。曾幾何時,倉店一體、前店后倉、前置倉、無人倉輪番登場,商家燒錢補貼卷價格的戲碼屢見不鮮,而如今,這場戰(zhàn)役的主角卻換成了街邊巷尾的夫妻老婆店和傳統便利店。很多品牌方已不再執(zhí)著于自建前置倉或招商加盟,反而將目光投向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螞蟻雄兵”,一場以“調改”為核心的即時零售新玩法正在改寫行業(yè)規(guī)則。
一、從“收割”到“共生”:品牌方的戰(zhàn)略轉向
曾主導市場的互聯網巨頭們,一度以摧枯拉朽之勢沖擊線下實體。社區(qū)團購搶走了菜市場的客流,外賣平臺擠壓了小餐館的利潤,而即時零售的興起,更是讓傳統便利店陷入“被革命”的恐慌。然而,這場看似一邊倒的戰(zhàn)爭,卻在2025年迎來轉折。
劉老實在與很多很多前置倉品牌創(chuàng)始人溝通時發(fā)現,這些老板大都已經意識到,與其與700萬家夫妻店正面廝殺,不如將其轉化為盟友。
這背后的邏輯并不復雜:夫妻店扎根社區(qū)數十年,熟悉居民需求,擁有天然的地理和信任優(yōu)勢,但其短板同樣明顯——選品粗放、庫存管理混亂、缺乏數字化能力。若能將品牌方的供應鏈、運營技術和營銷扶持注入這些“毛細血管”,便能以極低成本實現規(guī)模化擴張。正如一位即時零售平臺創(chuàng)始人坦言:“我們不是在替代夫妻店,而是幫他們武裝到牙齒,打一場現代化戰(zhàn)爭。”
這種轉變的典型案例,是紅牛集團推出的“店中店”模式。品牌方免費為夫妻店搭建線上店鋪,無需進貨壓款,只需共享線下空間,便能銷售高利潤商品。一家河北的夫妻店老板算過一筆賬:接入平臺后,線上訂單占比從零躍升至40%,而成本幾乎為零,“相當于白撿了一個線上超市”。這種“輕資產、強賦能”的策略,迅速在低線城市鋪開,成為品牌方滲透下沉市場的利器。
二、調改:即時零售的“手術刀”
“調改”一詞,本是傳統商超行業(yè)的老概念,2024年因胖東來改造永輝、步步高而重新走紅。2025年,這把“手術刀”被品牌方握在手中,對準了夫妻店的經營痛點。
第一刀,精準切入選品環(huán)節(jié)
傳統的夫妻老婆店和部分傳統便利店,貨架上常常堆滿了諸如方便面、礦泉水這類低毛利商品。究其原因,店主們大多憑借經驗“拍腦袋進貨”,缺乏對市場趨勢和消費者偏好的精準洞察。而品牌方擁有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能力,能針對這些小店的實際情況,精準推薦高利潤的網紅商品和本地化爆款。
以深圳一家夫妻老婆店為例,在品牌方的幫助下,引入了自嗨鍋這一網紅商品。此前,小店主要銷售常見的快消品,利潤微薄。自嗨鍋上架后,單件利潤較以往普通商品暴漲了25 倍。再看武漢的某家便利店,品牌方依據平臺積累的數據,為其分析周邊消費者對鮮食的需求,助力便利店調整鮮食結構。調整后,該便利店的線上訂單量大幅增長,漲幅高達 90%。品牌方通過這種 “數據選品” 方式,不僅提升了小店的客單價,更重要的是,讓小店徹底擺脫了過去盲目進貨的困境,能夠更精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第二刀,著力重構庫存管理體系
傳統夫妻老婆店和部分傳統便利店,長期依賴手工賬本記錄庫存,管理效率低下,且難以應對商品種類增加帶來的挑戰(zhàn)。品牌方為解決這一難題,引入智能系統,將復雜的庫位管理變得簡單易懂,甚至游戲化。店主們只需通過手機掃碼,就能輕松完成商品入庫、揀貨和盤點等一系列操作。
在武漢經營便利店的李星對此深有體會。在品牌方引入智能系統前,他的店鋪商品種類有限,僅有2000 個 SKU,且?guī)齑婀芾砘靵y,庫存準確率僅為 45%。引入系統后,店鋪的 SKU 數量激增至 5000 個,卻依然能高效運轉,庫存準確率更是提升至 90%。通過數字化工具的普及,品牌方幫助夫妻老婆店和傳統便利店跨越了從 “手工賬本時代” 到 “AI 時代” 的巨大鴻溝,實現了庫存管理的高效化和精準化,極大提升了店鋪運營效率和抗風險能力。
第三刀,精準打通流量脈絡
品牌方為小店搭建線上店鋪后,便著手通過統一且專業(yè)的線上運營和私域運營策略,將這些小店巧妙納入即時零售平臺的龐大流量池。要知道,夫妻老婆店或傳統便利店,大多經營者長期扎根于線下實體經營,深受傳統經營思維的禁錮,對網絡運營可謂一竅不通,更無從談起構建網絡運營思維。在以往,他們僅依靠線下門店的自然流量,客源范圍極為有限,難以實現業(yè)績的大幅增長。
河南即時零售品牌酒呼喚就是這種玩法的高手,他們通過幫助傳統煙酒店上翻線上,吸引了更多90后、00后網上消費主力人群,讓店家的生意從輻射周邊500米到輻射周邊3-5公里,在即不影響原有線下生意的基礎上,通過目標人群的定位和選品,讓這些店家有了更多線上訂單。
三、免費模式:一場“先養(yǎng)魚后捕魚”的博弈
與傳統加盟模式不同,2025年的品牌方選擇“先免費、后分成”的策略。他們不再收取加盟費,甚至免費提供首批貨品,待小店通過即時零售實現盈利后,再按比例抽取運營費并要求店家持續(xù)從自己那里采購補充貨品。這種“放水養(yǎng)魚”的邏輯,本質是將風險從店主轉移至品牌方,同時綁定長期利益。
河北一家便利店老板的經歷頗具代表性,一家品牌方為其免費上線5萬元共計1000款商品,初期零成本試錯,三個月后線上日均訂單突破200單,品牌方隨即要求補貨并收取5%以上的流水傭金。“以前怕壓貨不敢試新品,現在相當于有人兜底,賣不動就下架,賣得好再進貨”,他如此總結。這種模式下,品牌方看似“吃虧”,實則通過規(guī)?;少弶旱凸湷杀荆購男〉暝隽恐蟹指?,形成雙贏局面。
四、品牌方的三大護城河
能在這場游戲中勝出的玩家,無一例外手握三張王牌:
其一,供應鏈的“降維打擊”
在即時零售的場景下,選品和供應鏈至關重要。這些玩家能夠針對目標用戶的消費需求,結合即時零售的應用場景,精準把控商品的特性、市場競爭情況、利潤空間和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他們會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消費群體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商品進行供應。例如,在一些繁華的商業(yè)區(qū),會重點供應快餐、咖啡等即時消費性商品;而在居民區(qū),則會增加生鮮、日用品等品類的供應。同時,強大的供應鏈保障了商品的及時供應和品質穩(wěn)定,確保小店不會出現缺貨的情況。
其二,運營的“精細外科手術”
從店鋪的搭建上線到后續(xù)的持續(xù)優(yōu)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專業(yè)的運營團隊來把控。他們負責建設價格體系,制定合理的價格策略,既要保證小店的利潤空間,又要具有市場競爭力。在營銷活動方面,會精心規(guī)劃、推廣與執(zhí)行各類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下單。私域建設與運營也是他們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通過建立粉絲群、會員制度等方式,增強消費者的粘性和忠誠度。同時,他們還會進行數字化分析與復盤,收集用戶意見并及時反饋,與商家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協調,不斷優(yōu)化店鋪的運營效果。
其三,品牌的“心智占領”
品牌方能夠通過統一的品牌視覺形象、品牌故事和營銷策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獨特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形象的塑造對于吸引消費者至關重要。這些即時零售玩家會為合作的小店打造統一的店面形象,包括招牌、裝修風格等,讓消費者在視覺上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時,他們會講述品牌的故事,傳達品牌的價值觀和理念,增強消費者的認同感。通過各種營銷推廣和宣傳活動,如線上廣告、社交媒體推廣等,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品牌的口碑傳播與信任建設。
五、即時零售終局的“附近革命”
即時零售的終極戰(zhàn)場,或許不在倉儲或流量,而在重新定義“附近”。當品牌方通過調改將夫妻店變成“數字化前哨”,當消費者習慣30分鐘送達的確定性服務,這場變革便不再是簡單的渠道升級,而是一場重構社區(qū)商業(yè)生態(tài)的革命。
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未來即時零售的擴展可能不再是吸引更多小白加盟某品牌的前置倉,而是幫助數以百萬的夫妻老婆店或傳統便利店進行線上運營,這些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小店,正在成為品牌方扎根社區(qū)的“神經末梢”,而它們的生命力,或許正源自那份始終未變的煙火氣——畢竟,再快的配送速度,也替代不了老板娘遞來一包煙時的那句“今天這么晚下班啊”。
撰文:劉老實 排版:柯不楠 校對:十 三
公眾號:即時劉說
本文由 @即時劉說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