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C端產品,B端產品經理有什么不同?

0 評論 10528 瀏覽 68 收藏 8 分鐘

編輯導語:無論是B端產品經理還是C端產品經理,你負責的產品變了,關注的點變了,設計的出發(fā)點也自然變了。C端產品經理,B端產品經理我們已經聽的夠多了,那么這二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前段有朋友和我聊起,想從C端產品經理轉型B端,因為B端相對會更有經驗沉淀。于是我們聊起TOB和TOC的工作差別,也分享到這里,幫助大家了解下To B產品經理的工作方法。

一、從產品的客戶角度來說

B端客戶背后代表的是一個企業(yè)或組織。

企業(yè)的根本訴求是追求盈利,降本提效。相比于C端消費者的感性需求(比如娛樂、虛榮等),B端客戶需要的是相對理性的盈利或降本。

而企業(yè)可以簡單分為大B、小B。

典型的大B如阿里、騰訊、華為為移動、電信、上市公司提供云服務,大B企業(yè)數量通常不會成規(guī)模,但客單價高、需求定制程度高;而小B商家,如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上的中小賣家,規(guī)模小甚至部分只有幾個人,這類企業(yè)數量成規(guī)模,甚至可到百萬級別,需求會相對通用化。

雖然【客戶】是一個企業(yè),但【用戶】卻是具體的人。

但在B端場景里,人的訴求會相對理性,核心是為工作角色負責,如財務、HR、數據分析師、運營、管理者,他們的目標是通過產品更高效地完成特定工作。

再進一步細分用戶的話,可以用技能熟練度劃分。新人運營和資深運營對產品的訴求有所不同,前者希望傻瓜方便,后者希望更靈活強大。

所以,B端產品用戶 需要刻畫客戶規(guī)模-用戶角色-用戶成熟度,這些決定產品的真正目標用戶群體,而不像C端用年齡、性別、地域來定位用戶。

二、從解決客戶的問題領域來看

B端通常從兩個維度劃分,一個是垂直行業(yè),例如電商、物流供應鏈、餐飲外賣、酒店等。

各個行業(yè)的商業(yè)模式不同,例如電商對消費者轉化、營銷十分看重,物流供應鏈對于進銷存、周轉速度更看重,餐飲外賣對騎手管理、配送時效會有特殊關注。

B端產品經理的經驗沉淀,部分就在于此。長期浸潤在一個行業(yè)的產品經理,對于行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競爭對手玩法、商業(yè)模式洞察的理解會逐漸加深,在這個基礎上的產品解決方案才能更加一針見血。

另一個是垂直領域,例如數據分析、HR、CRM、營銷、客服等。每個領域同樣有各自方法論和經驗沉淀,B端產品經理必須能掌握這些方法論。

通常來看,B端產品會針對某個行業(yè)做全領域的解決方案,例如淘寶是解決電商行業(yè)中包括營銷、CRM、客服、數據等多領域方案;也可以針對某個領域做全行業(yè)方案,例如金蝶或釘釘,在財務、HR、企業(yè)通訊領域做到全行業(yè)拓展。

于產品經理個人發(fā)展而言,還是要找準賽道并積累沉淀,才能形成個人競爭力。

三、從設計具體解決方案看,B端產品同樣有其特殊要求

B端產品架構設計很關鍵,一旦確定,一段時間內都會保持穩(wěn)定。曾經有個廣為人知的例子,在C端產品中如果最終要造一輛汽車,可以先造1個滑板—單車—三輪車—汽車。

可是,在B端這一套并不可行??蛻舻钠髽I(yè)經營有確定性流程,經不起1天1個樣子的變化適應。

如果要造1個汽車,B端產品需要先將汽車框架搭出來,先做一輛最低配能跑的汽車。后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無非是在這個框架下不斷完善各項配置,最終成為1輛優(yōu)秀的汽車。

而搭建框架就是為產品做架構設計,這需要產品經理對行業(yè)本質、發(fā)展態(tài)勢、方法經驗有足夠認識,才能設計出直達本質問題、并兼容未來的框架。

例如電商領域的 人、貨、場框架的提出,本質是看到任何交易都是特定消費者在特定場景實現特定貨品交易。

未來,無論是00后用戶崛起、直播短視頻興起、線下零售數字化、跨境/嚴選貨品受關注,不過是人、場、貨三個要素的變化而已,大的核心邏輯框架并未改變。

除此之外,一些具體產品設計細節(jié)上,B端還需要考慮這些特殊方面:

  1. 每一次新版本升級都要充分考慮對用戶經營鏈路的影響,并設計應對方案。例如數據產品中會有個別指標要調整統(tǒng)計口徑,可是一旦調整,用戶的歷史數據就不再有可比性,將難以分析業(yè)務實際增速有多少。因此,產品經理就要考慮是否要用最新口徑去回滾歷史數據,以方便用戶做比較;
  2. B端產品通常會涉及不同版本劃分,各項功能應該如何劃分到不同版本中,產品經理要從目標客戶群體、商業(yè)利益等視角做出判斷;
  3. 即使同一個企業(yè)里,不同用戶角色的賬號權限也是不同的。例如客服人員流動性通常較大,需要控制這類角色訪問核心數據;財務數據是企業(yè)十分機密的數據,也只能控制財務角色訪問;
  4. 某一個B端產品通常是服務于企業(yè)的特定流程;
  5. 如何讓不同系統(tǒng)間實現無縫協(xié)作,也是產品經理要去考慮的問題。不能僅僅是聚焦在單點流程優(yōu)化,而要看到企業(yè)全局運作,并主動協(xié)同其他產品開放互通。因此,產品的開放性設計不容忽視;
  6. 最后一點也容易被人忽略,B端產品往往涉及不少數據查詢,接口查詢效率是影響用戶體驗的一個要點,試想用戶使用產品是希望能快速解決工作問題,如果長時間加載甚至返回報錯,這對用戶體驗是致命的影響。

以上是一些個人做TO B產品以來的思考,歡迎大家分享交流~

 

本文由 @XCXC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