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送禮”功能,微信淘寶到底有啥不同?

7 評論 4567 瀏覽 13 收藏 16 分鐘

自從上個月微信上線送禮物功能,淘寶、抖音等都開始上線了類似功能,到底是為了搶占市場還是避免紅包事件重演?這篇文章,我們看看作者給到哪些不一樣的分析。

12月的時候,微信上線了“送禮”功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幾乎互聯(lián)網(wǎng)圈都在體驗、討論、分享這一新動作。

僅僅過了一個月,淘寶宣布已面向所有用戶上線新功能“送禮”。

抖音緊隨其后,上線送禮物系統(tǒng)、“隨心送”功能。

再緊接著,東方甄選App也上線了“送禮”功能。

在社交APP打響送禮第一炮后,千萬個電商APP紛紛響應。

那么,都是“送禮”功能,他們到底有啥不同?

一、淘寶送禮功能體驗

先來看看淘寶的送禮功能體驗。

在淘寶App內,支持該功能的商品商詳頁底部都增加了一個“送禮”按鈕。根據(jù)平臺介紹,目前僅部分商品支持該功能。

從價格體驗上,當前恰逢天貓年貨節(jié)大促,如果送禮的商品參與了年貨節(jié)大促活動,則可享受85折直降優(yōu)惠。也就是說原價100元直接買這個商品,如果是送禮物,只需花85元。

在價格上,送禮價格更低,更加貼心。也算是通過促銷優(yōu)惠借機推廣新功能。

從流程體驗上,送禮方在點擊商詳頁底部的“送禮”按鈕后,依然需要正常完成下單支付。與正常下單頁面最大的不同是,他無需填寫收貨地址,并可填寫禮物贈言。

購買成功后,可自定義四位數(shù)安全口令,并將安全口令與淘口令轉發(fā)給他人,即為送出禮物。分享給他人的方式包括圖片、鏈接、微信、淘寶好友分享等,基本上跟分享商品一致。

對于送禮方而言,到這里流程就結束了,后續(xù)可在訂單詳情查看最新進展,包括朋友是否收下禮物,安全口令等,但不能進行訂單的售后操作。

在24小時內,收禮方需復制淘口令,回到淘寶App內打開鏈接。在淘寶app內,可先看到是哪位朋友送的什么禮物,并可查看到禮物贈言。點擊收下禮物后,再選擇收貨地址,并輸入安全口令,才算收下禮物。

收下禮物后,有一行小字值得關注”你已經(jīng)與xx成為好友,可設置備注”。

如果選擇查看禮物,則跳轉到的訂單詳情頁,此處與正常訂單的詳情頁類似,可操作售后等。最大的不同,就是會顯示是誰送的禮物。

而送禮方,也會同步收到一條淘寶消息通知——xx已經(jīng)收下禮物。也可以在訂單詳情頁看到是誰收了禮物。

在24小時內,送禮方可在訂單列表看到訂單,但是不可操作退貨,只能等待收禮方收下禮物。而收禮方“收下禮物”后,可選擇退貨,如果售后成功,會提示錢款已經(jīng)退回朋友賬戶,也就是退回送禮方賬戶。如果收禮方在24小時內未接收禮物,則禮物失效,訂單關閉,系統(tǒng)自動退款。

也就是說,在淘寶送禮功能中,送禮方主要是買東西,分享給朋友,確保朋友可以收到禮物,而非其他人收到。而收禮方既可以決策是否收下禮物,也可以決策如何收(選規(guī)格、選地址),還可以決策如何處置禮物(售后)。

與此同時,東方甄選App也上線了“送禮”功能,在價格上,會員送禮可享會員價。

在功能體驗上,除了單獨送給一位好友的“單人禮包”模式,還可以選擇“多人禮包”和“抽獎禮包”的送禮方式。

禮包支持一份禮物中包含多個商品。多人禮包支持一次性給多個朋友送禮。抽獎禮包則是設置抽獎人數(shù),每個人可隨機抽取禮包中的一個商品。

這兩個玩法與之前提到的微信送禮下一步功能預測不謀而合。多人禮包和抽獎禮包在私域運營中還是非常有用的。

二、淘寶、微信送禮功能對比

在體驗上,淘寶的體驗明顯不如微信。

首先,淘寶的淘口令,需要用戶復制后,在淘寶APP中打開鏈接,才能繼續(xù)完成選擇收貨地址等操作。而微信則是直接打開鏈接。在操作麻煩度上,二者天差地別。

不過這也沒辦法,在微信站內,微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就是社交巨頭的話語權。也是我們在《微信送禮物,下一步是什么》一文中提到的微信玩送禮功能的一大顯著優(yōu)勢。

當然,淘寶官方也反饋稱,送禮功能是支持在微信、釘釘?shù)華pp上直接送禮的,比如說接收方可在微信APP內直接點開淘口令,喚起H5界面,直接操作就可收下禮物。但是,我們也知道,微信APP內打開淘寶H5頁面,體驗也一般,加載速度慢,操作不方便等。

其次,收禮方除了打開鏈接選擇收貨地址,還要填寫安全碼。這相當于多了一個步驟。那為啥要多做這一個步驟來影響用戶體驗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送出去的禮物,被其他人冒領了。

那為啥會出現(xiàn)冒領的場景呢?

其實還是上面的原因,微信送禮是直接把禮物發(fā)到對方的聊天框,這中間沒有額外鏈接,也不能轉發(fā)轉贈,接收方是十分明確的。而淘寶是通過淘口令分享鏈接,這中間沒有社交載體的銜接。也就是說,只要獲取到了淘口令,本質上都可以復制后在淘寶APP中打開,這是存在安全隱患的。

因此,安全碼步驟還是十分有必要的,雖然他還是顯著影響了用戶體驗。

有失也必定會有得,淘口令+安全碼的模式,對比微信而言,則打破了社交關系限制。

在微信,如果要送禮物,雙方必須是微信好友關系。但是淘口令+安全碼,則可以通過微信、釘釘、內容平臺粉絲私信、短信等各種渠道,送給一切想送的人,沒有任何限制。淘寶的限制明顯更小。

(不過,這個限制放開似乎也意義不大,畢竟給陌生人送禮有點違背送禮物這個事情的底層邏輯,而且送禮方始終要把安全碼告訴收禮方,如果連微信好友都不是,那告訴安全碼又是一個額外成本。)

除了收禮方的限制,在禮物上,淘寶限制也更小。

一方面,微信不支持贈送原價超過1萬元的商品,而淘寶則沒有這種限制,基本可以覆蓋淘寶主要商品池。

另一方面,淘寶的海量商品始終是對送禮本身最大的支持,你總不能送別人個不合心意的禮物吧,而淘寶基本上沒有挑不到的東西。這比微信小店的體驗要好的多得多。

這也是對比社交平臺,電商平臺做送禮功能的最大優(yōu)勢。

三、為什么大家都開始“送禮”了

那么,為啥大家都開始“送禮”了呢?

首先,我覺得最基本的,最樸素的原因,就是功能上的補齊,這更多是一個防御手段。

像淘寶、抖音這些電商平臺,擁有海量購物需求用戶。勢必要考慮到,萬一這個功能火了,自己平臺用戶也想送禮,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平臺沒有這個功能,怎么辦?

所以,最起碼還是要讓用戶覺得自身APP功能和服務是最齊全的,讓用戶大可放心。

有數(shù)據(jù)顯示,自從12月,微信小店開啟“送禮物”功能內測后,涉及微信小店概念的股票股價大漲,與微信電商深度綁定的微盟集團股價一度暴漲超50%,眾多A股上市公司也發(fā)出相關公告,蹭一波熱點。東方甄選上線送禮后,第二天漲超6%。股價的變化,反映了圍觀者的態(tài)度。

外界紛紛認為微信或將再次復制2014年“微信紅包”奇襲支付寶的奇跡,借助社交的力量,讓此前相對弱勢的微信電商快速爆發(fā)。

2014年,也就是十年前,微信在春節(jié)前推出微信紅包一戰(zhàn)成名。如今微信如法炮制,在春節(jié)前上線“送禮物”功能,若推廣開來則有可能打開微信電商新格局。

在這種關鍵時刻,淘寶、抖音、東方甄選紛紛跟進,看似是全新的春節(jié)“送禮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但也有可能成為當年“紅包大戰(zhàn)”的翻版。

這也是在當前存量競爭時代,任何新產(chǎn)品、新功能的推出,都會被迅速模仿與跟進的原因。大家都怕一步慢、步步慢;一步輸、步步輸。

其次,春節(jié)這樣的節(jié)假日“送禮”,依然是中國人,是用戶,實實在在的需求。只要滿足了用戶需求,就必定有助于平臺銷售的增長。

送禮功能既能夠滿足用戶在節(jié)日、紀念日等特殊場合的送禮需求,也能借助社交關系鏈,實現(xiàn)禮物的贈送和接收,增強用戶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

雖然微信、淘寶、東方甄選在功能體驗上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實現(xiàn)商品的銷售和推廣,進而推動電商業(yè)務的快速增長。社交電商相比傳統(tǒng)電商的一個顯著優(yōu)勢,就是通過用戶自身擴散,直接降低用戶流量成本。

大家都希望通過社交化的消費模式,創(chuàng)造新的購物的驅動力。

再有,平臺利用自身優(yōu)勢開疆擴土、攻城略地,始終是互聯(lián)網(wǎng)永恒的主題。

站在微信的角度,微信的基本盤是社交,在社交網(wǎng)中,一個商品與一張圖片、一個表情包、一個商品、一篇公眾號文章、一個視頻號視頻是沒有區(qū)別的,他都是一個社交工具。

用戶有分享圖片、視頻,產(chǎn)生溝通、聊天的需求。自然也會有分享商品、購物、贈送的需求。

既然微信擁有這么大的用戶群體,為什么不滿足這些用戶的需求,讓社交APP更加堅不可摧的同時,還能增加電商部分的收益呢?

所以,微信想要引入電商,通過“送禮”功能,把電商商品交易融入到社交關系網(wǎng)中,豐富社交工具網(wǎng)的同時,打開了電商的新大門。

(據(jù)說,現(xiàn)在微信小店的注冊量激增,甚至需要排隊)

而對于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他的基本盤就是電商。在電商這個商城中,有無數(shù)琳瑯滿目的商品,不同的用戶都可以進入這個商城,挑選、比較、嘗試,最終成交。

但是,在這個商城中,如果是家人朋友一起逛商城,一起購物,那無形中就會帶動商品的交易,促進商城規(guī)模的增長。

上文中,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淘寶就收禮方收下禮物時,默認會建立收禮方和送禮方的好友關系,也就是二者在淘寶app內成為了好友。后續(xù)送禮方會收到收禮方已經(jīng)收禮的信息,收禮方也會被引導去感謝收禮方。

同時,在訂單詳情頁中,無論是收禮方被告知送禮方是誰,還是送禮方被告知收禮方是誰,后面都有一個顯眼的”聯(lián)系他”標識,而這個聯(lián)系就是在淘寶app內聊天。

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綁定””聯(lián)系”,淘寶想讓好友之間在自己app內進行聊天、互動、分享的意圖,昭然若揭。

所以,淘寶想要引入社交,通過商品建立起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網(wǎng),然后通過社交關系網(wǎng)促進電商的交易。

一個是從社交關系網(wǎng)進入電商,一個是從電商商城進入社交關系網(wǎng)。

雖然他們的出發(fā)點和底層邏輯不同,但是目標都是一致的——從自己的基本盤出發(fā),再搶占新的城池。

最終實現(xiàn)的都是社交+電商。

(不是社交電商,也不是電商社交,而是社交+電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作者【產(chǎn)品小球】,微信公眾號:【產(chǎn)品小球】,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也太好了??

    來自江蘇 回復
    1. 感謝,可以關注“產(chǎn)品小球”,多多交流

      來自廣東 回復
  2. 額,為啥不要

    來自廣東 回復
  3. 某寶的需要多一步輸入口令,就是天然的缺陷,用一次我就想吐槽

    來自廣東 回復
    1. 確實很不方便

      來自廣東 回復
  4. 干貨滿滿,文末有一個地方可能是筆誤“收禮方也會被引導去感謝收禮方”

    來自香港 回復
    1. 確實筆誤了,感謝指出!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