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水木投資唐彬森:基數概率決定企業(yè)終局

2 評論 5460 瀏覽 10 收藏 15 分鐘

當我們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如果老是沒結果,或許就要想想驅動自己做的這些經驗,是否是錯誤的;當你真正找到規(guī)律后,產品會出現一個驚人的變化。

唐彬森先生在研究生期間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2008年,將開心農場游戲推廣到20多個國家,影響海外5億人口;2015年,自研游戲《列王的紛爭》突破發(fā)達國家市場,成為中國游戲國際化歷史流水最高的游戲。

如今,他所創(chuàng)辦的智明星通已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yè)國際化過程的一家標桿企業(yè),但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他為此也交過幾筆昂貴的學費。

孝昌水木投資創(chuàng)始人、智明星通CEO 唐彬森先生

這一期,捕Sir就與你分享一篇唐彬森先生的文章,文中他真誠地講述了自己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犯過的錯與得出的經驗總結,或許他的分享能啟發(fā)你少走一些彎路。

基數概率

一個帥哥在大學期間找到美女概率和他帥不帥關系不大,如果他在北航再帥也沒用,因為男女生比例就是 7 :1。有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曾提醒我們,看待任何事都不要忘了基數概率

我為什么講這個?是因為我們曾因忽視基數概率而交了一筆學費。2004 年的時候,我們去國外參加程序設計比賽,一上去,就擊敗很多大公司和世界一流大學,當時就賺了25萬,自認為很厲害。這樣一個厲害團隊做了一個心理測試項目,肯定能賺錢啊。與之對應的是,能力也不好,學歷也不高的一幫銷售,做了SP(服務提供商)行業(yè)。你覺得這兩個團隊哪個將會更有錢?

我相信很多人心里已經有答案了,肯定是做SP的這幫人。當時2008年最掙錢的就是SP,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你再厲害,你做的行業(yè)不好,你基數概率不行,你的終局就不會太好。

我們在一個大趨勢下,只能順著趨勢走,誰都不能改變這個趨勢。你要思考一件事,是形勢比人強,還是人比形勢強?什么叫形勢?這個行業(yè)到底好不好?如果說這個行業(yè)之前沒人掙到錢,或者就連最厲害的公司也只是掙很少的錢,你跳進來想改造這個行業(yè),我認為這非常難。

我們當時做心理測試的時候,就有好多人給我們建議,讓我們轉做游戲,我們不敢做。為什么?我想心理測試這個行業(yè)再爛,我也是全國第一名,全國網站都用我們的服務,而游戲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行業(yè)競爭激烈且殘酷,可能沒有什么機會留給我們了。

在我們做心理測試窮得快不行的時候,還是去做游戲試了一下,發(fā)現實際情況跟想象完全不一樣。2008年,我們成功將開心農場游戲推廣到全球20多個國家,影響了海外5億人口。從此我知道:好行業(yè)跟差行業(yè)是不一樣的,好行業(yè)里,無論你做一百名、二十名還是第十名,都比一個爛行業(yè)里做第一名要強。

我還記得,當初在我們還做心理測試項目的時候,就有一個投資人要投我們1000萬,因為他覺得我們這幫年輕人很有激情,做這個行業(yè)可以?,F在,我想想多虧他沒投,如果投了,可能讓中國少賺十億美金外匯,我們毀在心理測試行業(yè),他的錢也沒了。所以我覺得:投資人有時不投一個項目,往往比投這個項目,更能讓團隊看清楚自己的問題

酒店模式與賭場模式

由于我們是轉型到游戲行業(yè)的,這當中也交了不少學費。比如,當我們將開心農場做到一千萬用戶時,我們發(fā)現自己的收入卻很少,也就三四百萬美金。而我看到德州撲克那時也就十幾萬日活躍量,收入居然能做到和我們一樣多。我之前一直天真地以為我們用戶是不具備付費能力的,德州撲克的用戶就是喜歡付費的。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一個新聞,說澳門三家賭場收入又創(chuàng)造新高,三家賭場的收入規(guī)模、利潤規(guī)模等于阿里加騰訊,等于中國整個酒店行業(yè)的收入規(guī)模。我突然明白了,原來我們以前開心農場做的模式是酒店的模式,不是賭場的模式。

什么意思呢?

酒店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按時間收費,按服務收費。你為什么選酒店,因為酒店的服務好。大家去賭場買籌碼花5-10萬塊錢,去澳門的人最少也得花上千塊。但我們花這些錢不會覺得錢是交給賭場的,也不會覺得這些錢最后是輸掉的,就像股民把錢投到股市里,他覺得他是來掙錢的,其他人都不要攔著他買股票,這種一夜暴富的欲望是攔不住的。

如果一個買賣是靠服務掙錢,賺的就是人在理性當中的錢,比如你去選酒店時還需要比價,這個酒店便宜一點,就選它了。你去澳門的時候會比價嗎?不會,你考慮的是充一萬好,還是充五千好?肯定是充一萬,因為你認為自己是去掙錢的。

我們游戲行業(yè)掙錢的公司靠的就是人性,通過將人性當中仇恨、炫耀、競爭在游戲的設計中都調動起來。所以我經常問團隊,你這個游戲是什么模式,是酒店模式還是KTV模式,還是賭場模式。KTV模式是比酒店好一點,但比賭場要差一點。

互聯網冪定律

如今,有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都會面臨大公司的挑戰(zhàn),我們后來在海外做YAC殺毒軟件時,其實一直在與大公司競爭。后來,我們發(fā)現大公司的最大問題是決策,大公司高管考慮問題,和CEO考慮的是不一樣的,高管考慮更多的是自己的KPI,CEO考慮更多的是公司戰(zhàn)略。

此外,大公司的高管解決問題時,往往想的是利用公司資源,而不是產品。很多大公司的高管,他們做的很多事情都趨于短線價值的,從公司要資源,給領導做 PPT,不考慮長期價值。

我以前去過以色列,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國土面積不大,但比周圍那些有資源、有石油的國家都更掙錢。后來,我查到在經濟學領域有個術語叫「資源詛咒」。

這個術語專指有資源的國家,往往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就不好,像俄羅斯、巴西、阿拉伯,他們掙錢太容易。這很像一個大公司的高管,比如遇到要提高產品流量的問題,他們通常是申請一筆預算,然后去投百度,不愿意苦哈哈地做產品。

所以我當時和團隊講,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就只給你們十萬塊錢去做,錢少反而能刺激團隊創(chuàng)造力的爆發(fā)。一個團隊或一個人,只有在資源緊缺時,才能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力,如果你的資源太多,大家想的事情都是如何花錢辦事。雷軍當時和林斌做小米的時候,他和林斌說小米要做營銷但沒預算,這就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文化。

創(chuàng)業(yè)需要單點突破,尤其是在初創(chuàng)期的時候,這也是符合互聯網冪定律的。比如,一個人有三億的資產,但他的日資產增值系數只有1.1,還有一個人是十萬塊錢資產,但是他的日資產增值系數是1.2,最后還是那個1.2的人最厲害。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在這樣的時代,如果你把日增值系數做好,別看我們短期很慢,長期來講我們一定是能超過前面公司的。我們創(chuàng)業(yè)就是白手起家的,我也經常和團隊說,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因為沒錢做起來,最后都是敗于有錢。

在做這個系數的過程中,你要堅持單點突破:

  1. 你要相信這個點背后的價值很大,背后能延伸出來很多東西;
  2. 你敢于在這個點上堅決投,這時候你會遇到很多東西,你能不能放棄其它的,就只在這點上堅持投入;
  3. 你知道這個點里還有什么東西可以挖的,可以繼續(xù)做深的。

為什么單點突破的意義比你做好多個業(yè)務有價值?其實,我們在做完開心農場后,還做了很多新游戲。當我們抽掉一些人做新游戲,新游戲的一年收入加在一起,還抵不上我把這些人放在這個游戲做一個活動帶來的價值大。

互聯網這個行業(yè)是符合冪定律的,你把系數提升一點點,比拆出來再做一個系數帶來變化要大,這就是單點突破。你做很多東西,很多業(yè)務堆在一起,還不如把這些業(yè)務的能力放在一個點上,專門提升這一點。

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分享兩個故事:

故事一:有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寫了一本很好的書,書名叫《思考,快與慢》,書中描述當初德國炸英國的場景,有些地方炸得很密集,有些沒炸,你是不是覺得沒被炸的地方可能有德國間諜?

故事二:以色列有十個飛行大隊經常去轟炸埃及,炸完后只有一個飛行大隊幸存,你覺得幸存的這個飛行大隊有沒什么成功經驗?還有個故事更直觀,如果你在婦產科醫(yī)院門口看到,這家醫(yī)院上周生了十個男一個女,你會不會覺得這家醫(yī)院生男孩的多?

這其實都是概率問題,但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在這些事情上研究,就犯了經驗錯誤。很多事情發(fā)生可能就是沒有規(guī)律的,不要一遇到事情就想總結規(guī)律。人類在認知上有個毛病,喜歡動不動就總結,因為我們總想把事情簡單化。其實,很多事情的發(fā)生就是概率使然。

當初,我們做產品也犯過很多錯誤。舉個例子,一個產品的排版,我們當初也會為此糾結很久,因為每個團隊,每個人過去都有各自經歷,這個經歷會讓他有經驗主義,非要按照某個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做,這是最可怕的。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東西是基本規(guī)律,什么叫規(guī)律?規(guī)律就是你執(zhí)行后一定會浮現出來的東西,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如果你真正找到了規(guī)律,能發(fā)現產品會迎來一個指數級的增長。

我記得,當年我們做心理測試網站時,為了證明產品是不錯的,就找了很多數據來證明自己有增長,這就是自欺欺人。你真正按照規(guī)律去辦事的話,最后收獲到的會是一個快速增長的結果;當你來回折騰,看不到明顯變化時,你要想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是不是過去的經驗導致自己陷入到了一個坑里。

我們最早做殺毒軟件時,曾自認為用戶在乎云端引擎、云查殺、速度快。直到有一次,我讓用戶來對比兩個殺毒軟件,他試用了一下選出了一個殺毒軟件,我就問他為什么覺得這個殺毒軟件好?他說,這個掃完后再掃一下,又發(fā)現有新病毒,這就是好殺毒軟件,這不是我們能想到的。

所以,當我們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如果老是沒結果,或許就要想想驅動自己做的這些經驗,是否是錯誤的;當你真正找到規(guī)律后,產品會出現一個驚人的變化。

 

本文素材來源創(chuàng)新工場

作者:唐彬森,孝昌水木投資創(chuàng)始人、智明星通CEO

整編:John潘

本文由 @捕手志(ID:ibushouzhi) 整編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從互聯網跳出來,看好消費品,梳理不同行會也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搜到的這篇。跟我思考過程幾乎一樣,消費品存在一個雙指數:一個是新媒體指數型傳播、一個是指數型裂變變現新渠道;對應傳統的中心化傳播、中心化渠道。
    早年做APP的時候,高增長靠的就是這個雙指數,傳播、裂變,就是用戶口碑拉新
    過了幾年,互聯網的標品被巨頭做完,剩下的非標品,很難在運營到這個雙指數

    然后消費品,是很像純APP產品的一種標品

    我看好新人群的一個行業(yè),有品類,沒品牌

    來自重慶 回復
  2. 說得很在理,之前只明白要專注在一項工作中?,F在越做路越狹窄,才覺悟到不僅沒了熱情,是整個行業(yè)里的人都在浮躁。
    目前正在尋找新的方向,再努力專注一把。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