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五個小風口及其邏輯,預測第六個小風口

在此文之前,作者寫了一篇2017年的五個小風口,即《當下被 VC 追捧的五個公司,及其所代表的五種投資方向?》,頗受追捧;而在今天這篇文章里,作者將繼續(xù)對五個小風口的觀點進行一些補充,然后再來講講預測風口的一些邏輯。
我在發(fā)了《當下被 VC 追捧的五個公司,及其所代表的五種投資方向?》這篇文章以后,據(jù)說其中有些公司的估值翻了一倍,有些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微信被加爆,有些投資人毅然決然地飛去了深圳(KTV、充電寶等項目多在深圳)……
也有很多人給了我“很好”的建議,包括:
- 可以給創(chuàng)業(yè)公司做市值管理了… (歡迎聯(lián)系我?。?/li>
- 應該把五個風口分成五篇來寫啊… (下次我吸取教訓)
- 可以賣文章里提到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的聯(lián)系方式啊… (我怎么沒想到呢)
但是,最近更多人見面問我的問題是:
“除了你寫的那五個,最近又有啥新的風口嗎?”
這個問題真是愁死人,畢竟風口不像胡子,每天都能長出來點。去年全年的風口就是直播和自行車,今年剛三月就能出來五個小風口,我覺得已經很了不起了。
當然,我自己也在總結,這五個小風口是怎么來的,是否有可能在出現(xiàn)之前做預測?或者說,如果有第六個小風口,會出現(xiàn)在哪里?
今天這篇文章里,我會首先對五個小風口的觀點進行一些補充,然后再來講講預測風口的一些邏輯。
首先對五個小風口的觀點進行一些補充
1、喜茶、奈雪的茶、1點點奶茶
消費升級我覺得更多要關注的是消費人群和消費行為習慣,而不是消費水平本身。
我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美國文章中寫日本的消費人群,發(fā)現(xiàn)由于日本經濟多年來的蕭條,日本年輕人已經成為了儲蓄大戶,并且以追求最高性價比為榮。
這里有個有趣的例子,就是無印良品在日本誕生的時候,本身這個品牌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志的好產品”,即這個產品在其包裝和設計上都沒有品牌形象的突出或露出,所以人們可以沒有負擔的把其作為追求性價比的選擇(就像穿校服一樣)。
但反過來,由于經濟水平發(fā)展的差異性,在國內無印良品發(fā)展出了一條獨特的品牌道路,這就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基于此,我甚至在想,勤儉節(jié)約愛存錢真的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標簽嗎?也許只是消費行為之于經濟條件有一定滯后性罷了。因為之前的每代人都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長大,所以在經濟上充滿了不安全感,就會把儲蓄當做第一選擇。
但之后的 90 后、95 后、甚至 00 后,也許會讓“中國人”變得不那么“勤儉節(jié)約”,而且是 in a good way。
2、便利蜂
在上篇文章中沒有提到的一點是,如果把手機看做所有應用的分發(fā)入口,那么便利店則是所有線下產品的入口和終端。
所以,橫向對比下,便利店就是線下版本的手機(或 APP Store),那么假設未來幾年是屬于消費升級和品牌崛起的,誰能把握住終端,自然就能把控產品。
比如很久之前的屈臣氏就開始做各種自有產品,從這點上來說,便利店生態(tài)還是線下業(yè)態(tài)的一個異常重要的布局。畢竟如果做到了大眾認可的且遍布廣泛的便利店,那么什么產品能夠被選中、被大眾所熟知,就都歸于便利店的話語體系內了。
3、友唱、咖啡零點吧、超級猩猩、五個橙子等等
目前在這個領域競爭最激烈的有兩個品類,一個是 KTV,一個是 充電寶。
KTV 除了背靠友寶的友唱,還有背靠唱吧的咪噠,等等很多家。
充電寶 除了 Anker、來電科技,還有王剛和金沙江投資的小電。
這兩個方向也是我目前比較認可的,為什么呢?
因為我覺得大多時候,市場中是不存在中間態(tài)的。對于這類的線下業(yè)態(tài)來說,要么就是拼剛需、要么就是拼體驗。
KTV 類產品是體驗的極致化,而充電寶類產品是剛需的極致化。(而且但凡追求體驗,就一定不是剛需,大家可以自行理解下這句話。)
而在體驗與剛需中,我覺得最后獲勝的還是剛需。而且充電寶是有規(guī)模效應的產品,使用場景和場所也都更多。我試用了下 Anker 的產品,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至少我的 100 元押金是暫時不打算退了。
當然,據(jù)說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家做充電寶租賃的公司出來融資,這個沒有太高產品門檻的市場最終會如何演變呢?渠道壁壘會多強的左右市場呢?
我覺得這會是今年最有可能產生惡戰(zhàn)的風口。
4、千聊、荔枝微課、一塊聽聽
知識付費解決的是焦慮感,這應該是可以下個定論了。這類的公司都是在這個上面做文章,給能提供知識產品化的人和焦慮的人搭建橋梁做一個工具。
那既然焦慮是因,就要看這些產品如何真正解決焦慮感。
目前大多知識付費產品解決焦慮感的方式是在前期做心理營銷,讓人覺得買了課自己就會變得更好、并且比別人強,所以焦慮感的解決是在產生購買行為這個瞬間釋放的。
但這個解決方式治標不治本,并非是可持續(xù)的。所以我認為知識付費產品會越來越像教育的方向轉移。
即,有量化的結果可評判、有明確的時間點可追蹤、有直接的好處可獲得(哪怕只是談資)。
5、天天狼人殺、狼人殺、玩吧
類似 Marco Polo、Monkey、Houseparty 等模式,我覺得在國內是很難做起來的,所以包括杭州的某家類 Monkey 產品的公司,我個人也是不看好。
但是,視頻社交這個方向我從去年開始就是極度看好的。(基于此我還認為去年最可惜的錯過風口的一家公司叫做——探探,但這里就不細聊了,只希望他們今年產品更新的速度能夠跟上,應該還是有機會。)
我認為,狼人殺只是視頻社交領域中的一款最先出現(xiàn)的產品,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游戲出現(xiàn),你說這些“游戲”一定能變成社交平臺嗎?我覺得不一定。但是這些游戲會成為成功的游戲嗎?我覺得會。
畢竟王者榮耀也沒有真的成為一個廣義上的社交平臺,但如果你有機會能投到這樣的一個公司,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下一個小風口在哪?
最后,回頭來看,這些風口出現(xiàn)的原因和邏輯是什么呢?對我們預測下個風口有什么啟發(fā)呢?
我覺得這里有三條線索:
第一,移動端的大平臺機會太少了,大家轉而去尋找線下的機會,于是有了消費升級、便利店、迷你 KTV 等投資標的。
也所以,但凡有個平臺級機會的產品出現(xiàn),都會很快被熱錢烘托起來。比如很早前的 ofo、Mobike (最近 Bluegogo 的發(fā)展似乎不錯,有機會的話我去找李剛同學取取經,相信會是一個很精彩的轉型加后發(fā)制人的故事),再比如去年接連拿到數(shù)輪融資的二手票務平臺牛魔王。
我不覺得牛魔王的發(fā)展速度和數(shù)據(jù)能撐得起其快速融資的節(jié)奏,但我覺得二手票務平臺這個定位是可以的。
所以,從這里來看,大平臺的機會已經很少,但凡有平臺級機會的產品出現(xiàn)就更容易成為風口,而容易做的、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平臺大都沒有機會了,后續(xù)會出現(xiàn)的可能會是很多二手類型的平臺、或非標品的平臺。
不負責任的舉例來說,比如就可能包括中老年人的社交平臺、垂直人群的短視頻平臺、黃金產品等金融交易平臺、自由職業(yè)者平臺等等。
第二,基于大平臺之上的附能產品。
既然第一條里我們說到了創(chuàng)造平臺的機會已經不多了,那么比如千聊等這類產品就是完全基于一個大平臺之上做文章。
目前最大的平臺自然是微信,微信的用戶量之大已經讓其價值凌駕于 iOS 或安卓之上,所以基于微信平臺而誕生的產品可能會繼續(xù)出現(xiàn)小風口。
更多的人可以把使用場景和微信結合起來去搜尋一些方向。(比如拼多多我覺得也是基于微信群生態(tài)而崛起的)
第三,平臺隨技術而來,而另一個坐標軸是內容的載體,比如文字、語音、視頻。文字和語音目前都已經非常成熟,而視頻的機會還有很多。
比如之前提到的視頻社交是否還有新產品出現(xiàn)?比如短視頻領域是否還有新的玩法和機會?比如各種視頻節(jié)目是否還有出現(xiàn)大 IP 的可能?
我總是和別人講,未來三年以內,整個電視行業(yè)都會以驚人的速度萎縮。道理很簡單,就是越來越多的人不看電視了。平臺轉移了、人們的時間轉移了、廣告主自然就會隨之轉移,那么沒有金主了、舊平臺的人才也就會隨之轉移。
電視行業(yè)目前為止仍然是最大的廣告主投放渠道,隨著電視行業(yè)的衰退,互聯(lián)網行業(yè)至少從盈利上來講,會有新一波的高潮。
所以,最后,謹慎看好說自己要做視頻社交的陌陌。
(作者未持有任何相關股票)
相關閱讀
#專欄作家#
曲凱,微信公眾號:42章經(ID:MyFortyTw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歸創(chuàng)投人。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對職業(yè)規(guī)劃,互聯(lián)網產品、創(chuàng)業(yè)、投資等領域有自己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