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手的終極形態(tài)?這個估值1億美金的產品讓你忘記自己在用AI

1 評論 1000 瀏覽 1 收藏 21 分鐘

你以為 AI 助手就是 ChatGPT 式的問答機器人?Poke 的設計讓你重新定義“智能助理”:無需下載、無需學習、無需切換,只需像發(fā)短信一樣對話,它就能幫你處理日程、郵件、發(fā)票等瑣事。本文帶你拆解這款產品背后的技術邏輯與用戶體驗創(chuàng)新。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每天在十幾個不同的應用之間來回切換,查看郵件、確認日程、處理發(fā)票,忙得焦頭爛額卻感覺效率低下?你可能會想,既然AI已經這么先進了,為什么我的數(shù)字生活還是如此支離破碎?一家名為 Interaction 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或許找到了答案。他們剛剛發(fā)布的產品 Poke.com 徹底顛覆了我對 AI 助手的認知——它不是又一個需要下載的應用,而是直接生活在你的 iMessage 里,像朋友一樣通過簡單的文字對話幫你處理各種瑣事。這個想法聽起來簡單,但實際體驗卻讓我感到震撼。

當我得知 Poke.com 剛剛完成了由 General Catalyst 領投的 15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估值已達 1 億美元時,我開始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有趣的產品創(chuàng)意,而可能代表著整個 AI 助手行業(yè)的未來方向。參與投資的還包括 Village Global、Earlybird VC,以及來自 Dropbox、Vercel、Google、OpenAI 等公司的知名創(chuàng)始人和高管。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夏天的封閉測試中,數(shù)千名來自硅谷頂尖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投資人和技術專家每月與 Poke 交換了約 20 萬條消息,顯示出近乎完美的用戶留存率。這些數(shù)據(jù)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也許我們一直以來對 AI 助手的理解都是錯誤的。

AI 助手的根本問題

回想起來,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大多數(shù) AI 助手都存在一個致命缺陷:它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你的真實生活一無所知。無論是 ChatGPT、Claude 還是其他助手,它們只能基于你當下的提問給出回答,卻無法看到驅動你日常工作的那些真正重要的信息——你的郵件、日程變化、待處理的發(fā)票、需要回復的消息。這就像雇傭了一個只會坐在辦公室里等你提問的助理,而不是那種能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前提醒你的貼心助手。

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 ChatGPT 里詢問如何寫一封商務郵件,然后需要切換到郵件應用復制粘貼;或者讓 AI 助手幫我規(guī)劃日程,但它根本不知道我已有的安排。更糟糕的是,當我收到航班變更通知、發(fā)票到期提醒或會議重新安排請求時,這些 AI 助手完全察覺不到,我仍然需要手動處理每一件事。這種分割式的體驗不僅效率低下,還增加了認知負擔。我需要記住在哪個應用里做什么,管理多個登錄賬戶,學習不同的界面操作。

更讓人沮喪的是,即使這些 AI 助手給出了建議,它們也很少能直接幫你執(zhí)行行動。它們更像是一個只會說”你應該做什么”的顧問,而不是能夠”幫你做完”的執(zhí)行者。結果就是,你花費了時間與 AI 對話,最終還是要自己完成大部分工作。我開始思考:如果 AI 助手無法真正融入我的工作流程,無法看到我的完整生活圖景,那它們究竟能提供多少實際價值呢?

Poke 的創(chuàng)始人 Marvin von Hagen 對這個問題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說:”用戶不想要另一個應用。他們希望像發(fā)短信給伴侶、朋友和同事一樣與 AI 對話。”這句話擊中了要害。我們已經習慣了通過文字消息進行高效溝通,為什么要為了使用 AI 而改變這種自然的交互方式呢?為什么不讓 AI 適應我們,而不是讓我們適應 AI 呢?

Poke 的創(chuàng)新突破

Poke 的解決方案簡單得令人震驚,卻又巧妙得讓人拍案叫絕。它不是要求你下載另一個應用,而是直接生活在你的 iMessage 里,就像你的聯(lián)系人列表中多了一個特別聰明的朋友。這個”朋友”能夠連接你的郵件、日歷和文件,然后主動發(fā)現(xiàn)那些需要你注意的事情,通過簡短的消息提醒你,并提供一鍵操作的解決方案。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你正在開會,手機收到一條來自 Poke 的消息:”你下午3點的會議改到明天了,要確認新時間嗎?”你只需輕點一下就能確認,整個過程不到5秒鐘?;蛘撸?#8221;ACME公司的發(fā)票周五到期,現(xiàn)在付款嗎?”同樣是一鍵操作就能完成。這種體驗讓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做”無縫集成”。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Poke 不僅僅是響應式的,它還是預測性的。它會主動監(jiān)控你所有連接賬戶中的可操作信號,然后在合適的時機用簡潔的消息提醒你。這就像有一個真正的私人助理在后臺默默工作,只在你需要做決定或采取行動時才打擾你。而且,你可以像與真人對話一樣與它交流,用自然語言表達你的需求和指令。

從技術角度來看,Poke 解決了一個長期困擾 AI 助手的核心問題:上下文缺失。通過直接訪問你的郵件、日歷和文件系統(tǒng),它擁有了理解你真實需求所必需的完整信息。當你的航班時間發(fā)生變化時,它不僅知道這個變化,還知道這會如何影響你的其他安排,并能主動提出相應的調整建議。這種基于真實數(shù)據(jù)的智能決策,是傳統(tǒng) AI 助手無法做到的。

創(chuàng)始人團隊的背景也讓我對這個產品更有信心。Marvin von Hagen 和 Felix Schlegel 從中學時期的編程競賽開始就是合作伙伴,他們曾經共同創(chuàng)立了 TUM Boring,領導65人的團隊建造了一臺12米長、22噸重的隧道掘進機,并贏得了埃隆·馬斯克2021年的 Not-a-Boring 競賽。這樣的工程背景讓他們在處理復雜的系統(tǒng)集成問題時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同時,von Hagen 在MIT期間專注于AI安全研究,對提示注入攻擊等風險有著深入的理解,這對于構建一個可信任的AI助手至關重要。

團隊的其他成員也來自Jane Street、Citadel、Apple、Tesla等頂尖公司,他們在構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系統(tǒng)方面有著豐富經驗。更重要的是,據(jù)創(chuàng)始人介紹,他們的團隊成員都在使用自己開發(fā)的產品,這種”吃自己的狗糧”的做法往往能確保產品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用戶體驗的革命性變化

在了解了 Poke 的早期數(shù)據(jù)后,我更加相信這代表著用戶體驗的一次重大飛躍。在夏季的封閉測試中,數(shù)千名來自 Dropbox、Google、OpenAI、General Catalyst、Cognition、Figma、Anthropic 和 Founders Fund 等頂尖公司的用戶與 Poke 交換了超過75萬條消息,顯示出接近完美的用戶留存率。這個數(shù)據(jù)讓我震驚,因為個人助理產品通常很難維持高用戶粘性。

更有趣的是,General Catalyst 的投資總監(jiān) Yuri Sagalov 描述他們使用 Poke 的體驗時說:”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一種用戶體驗,感覺就像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隱藏的秘密。Marvin 和 Felix 就做到了這一點。在 iMessage 中與 Poke 交互的體驗是神奇的。這就像在你每天都在使用的界面中有了最好的助手陪伴。它會浮現(xiàn)重要的郵件,代表你執(zhí)行操作,并在提供幫助時不斷給你驚喜和愉悅。”

我認為 Poke 成功的關鍵在于它消除了使用 AI 助手的”激活能量”。傳統(tǒng)的AI助手需要你記住打開特定應用,輸入詳細的背景信息,然后還要自己執(zhí)行建議的操作。而 Poke 的工作方式更像是你大腦的延伸——它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簡潔地向你報告,并提供即時的解決方案。這種體驗讓使用AI助手變得像收發(fā)短信一樣自然。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看,Poke 的genius之處在于它選擇了最小的界面復雜度。沒有復雜的GUI,沒有需要學習的新交互模式,就是簡單的文字對話。但在這種簡單的表面下,隱藏著復雜的智能系統(tǒng),能夠理解上下文、預測需求、執(zhí)行操作。這種”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理念,讓我想起了蘋果產品的設計哲學。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是,根據(jù)創(chuàng)始人的描述,Poke 具有真正的對話特性,包括已讀回執(zhí)、輸入指示器、可以像真人一樣被打斷,以及比其他AI系統(tǒng)更人性化的行為。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jié),卻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當AI助手的行為更像真人時,用戶更容易建立信任關系,也更愿意長期使用。

技術架構的深度思考

從技術實現(xiàn)的角度來看,Poke 面臨的挑戰(zhàn)遠比表面看起來復雜。要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預測性助手,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如何安全地訪問和整合多個數(shù)據(jù)源、如何準確理解用戶意圖、如何在合適的時機提供合適的建議、如何確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在數(shù)據(jù)安全方面,Poke 采用了SOC 2 Type II和CASA Tier 2標準,并定期進行第三方滲透測試。這對于處理用戶敏感信息(郵件、日歷、文件)的產品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所有對郵件、日歷和文件的訪問都是基于用戶授權的,所有操作都需要在對話中獲得明確批準。這種設計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也給了用戶對AI行為的完全控制權。

從AI技術角度看,Poke需要處理的不僅僅是自然語言理解,還包括多模態(tài)信息融合、時序預測、行為規(guī)劃等復雜任務。它需要能夠從郵件中提取結構化信息,理解日程的優(yōu)先級和依賴關系,預測用戶的行為模式,并在數(shù)百種可能的行動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這種多領域的AI能力整合,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Poke的創(chuàng)始人在采訪中提到,他們最初的想法是構建一個以郵件為中心的產品,但在與用戶交流后發(fā)現(xiàn),人們真正想要的不是另一個需要學習的界面,而是像高管助理那樣的服務體驗。這種基于用戶真實需求的產品調整,體現(xiàn)了他們對技術與人性的深度理解。

他們還提到,很多測試用戶開始用 Poke 替代他們的 ChatGPT 使用,甚至用于他們最初沒有設計的任務。這說明當AI助手具備了真實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后,它的應用場景會自然擴展,而不需要強制推廣。這種有機增長的模式,往往是優(yōu)秀產品的標志。

對AI助手行業(yè)的深遠影響

我認為 Poke 的出現(xiàn)可能會引發(fā)整個AI助手行業(yè)的重新思考。當前的AI助手大多遵循”提問-回答”的模式,用戶需要主動詢問才能獲得幫助。但 Poke 證明了另一種可能性:AI助手可以是主動的、預測性的,甚至是不顯眼的。它不需要用戶改變行為習慣,而是融入用戶現(xiàn)有的工作流程。

這種變化可能會影響科技巨頭們的AI戰(zhàn)略。目前,蘋果的Siri、谷歌的助手、亞馬遜的Alexa都試圖成為獨立的AI平臺,擁有自己的界面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但如果用戶更喜歡在現(xiàn)有應用中獲得AI能力,而不是切換到專門的AI應用,那么這些公司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產品策略。

對于企業(yè)軟件市場來說,Poke 的成功可能會啟發(fā)更多”隱形AI”的應用。與其開發(fā)獨立的AI工具,企業(yè)軟件公司可能會選擇將AI能力直接嵌入到員工已經使用的溝通工具中,比如Slack、Microsoft Teams或企業(yè)微信。這種集成方式能夠降低員工的學習成本,提高AI工具的采用率。

從投資角度看,General Catalyst領投這輪融資并給出1億美元的估值,表明專業(yè)投資機構對這種新型AI助手模式的高度認可??紤]到Poke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這個估值主要基于對其潛在市場價值和技術能力的判斷。如果Poke能夠成功擴展到更大的用戶群體,并保持當前的用戶粘性,它很可能會在下一輪融資中獲得更高的估值。

我也注意到,Poke 的定價策略很有意思。他們提到價格”根據(jù)用戶需求而變化”,甚至將”學生折扣”做到極致。這種個性化定價模式可能會成為AI助手行業(yè)的新趨勢,因為不同用戶對AI服務的需求和價值感知確實存在很大差異。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Poke代表了AI技術從”工具”向”伙伴”的轉變。傳統(tǒng)的AI工具需要用戶學習如何使用,而Poke這樣的AI伙伴則需要學習如何適應用戶。這種轉變可能會重塑人機交互的基本模式,讓AI技術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面臨的挑戰(zhàn)和未來前景

當然,Poke也面臨著不少挑戰(zhàn)。首先是規(guī)模化的技術挑戰(zhàn)。當用戶數(shù)量從幾千人擴展到幾百萬人時,系統(tǒng)需要處理的數(shù)據(jù)量和交互復雜度將呈指數(shù)級增長。如何在保持響應速度的同時確保準確性,這需要在AI算法、系統(tǒng)架構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持續(xù)優(yōu)化。

隱私和安全也是長期挑戰(zhàn)。雖然Poke已經采用了行業(yè)最高標準的安全措施,但處理用戶的郵件、日程和文件等敏感信息始終存在風險。隨著數(shù)據(jù)保護法規(guī)的日益嚴格,Poke需要不斷升級其安全體系,并保持透明的數(shù)據(jù)使用政策。

另一個潛在風險是平臺依賴。目前Poke主要依賴于iMessage平臺,雖然也支持短信和WhatsApp,但如果蘋果改變其消息平臺的政策或API,可能會對Poke的服務產生影響。這種平臺風險需要通過技術多樣化和與平臺提供商的良好關系來緩解。

從競爭角度看,一旦Poke證明了這種模式的成功,必然會有大量模仿者涌入市場??萍季揞^們也可能推出類似的產品,利用他們在用戶基礎和技術資源方面的優(yōu)勢。Poke需要在競爭加劇之前建立起足夠的技術護城河和用戶忠誠度。

但我認為Poke的前景依然光明。他們選擇的賽道——讓AI助手真正融入用戶的日常生活——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如果他們能夠成功解決規(guī)?;魬?zhàn),并保持產品的獨特性和用戶體驗優(yōu)勢,很可能成為AI助手領域的重要玩家。

從創(chuàng)始人團隊在采訪中的表述來看,他們對產品的未來有著清晰的愿景:”不太久的將來,我希望人們甚至不會再思考’使用AI’這件事——他們只是在與Poke發(fā)短信,而它會自然而然地工作。”這種讓AI”消失”在用戶體驗中的理念,正是我認為AI技術應該發(fā)展的方向。

我也很期待看到Poke如何利用這輪1500萬美元的融資。根據(jù)他們的計劃,資金將用于團隊擴張、安全系統(tǒng)加固,以及構建與現(xiàn)代工作和生活工具的更深度集成。如果他們能夠成功執(zhí)行這些計劃,Poke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從一個有趣的實驗產品發(fā)展為主流的AI助手解決方案。

我相信Poke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創(chuàng)新,更是對AI技術應該如何服務于人類的深度思考。在AI能力日益強大的今天,如何讓這些能力真正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而不是增加額外的負擔,這是整個行業(yè)都需要思考的問題。Poke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最好的AI助手應該是那個你幾乎感覺不到它存在,但它確實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的助手。這種理念值得更多AI產品學習和借鑒。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深思圈】,微信公眾號:【深思圈】,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好,沒搜到這個產品,這個產品全稱是啥呢

    來自安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