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交互設計師,都應該嘗試的低保真原型測試

4 評論 17643 瀏覽 81 收藏 11 分鐘

即便你是一名如此經(jīng)驗豐富、作品驚艷、才思敏捷、手法高超、聲名顯赫、有強大號召力……的設計師,如果你還未親手嘗試過低保真原型測試,我依舊會推薦此方法。

什么是低保真原型測試

  • 低保真:線框圖
  • 低保真原型:可交互的線框圖
  • 低保真原型測試:用可交互的線框圖做的用戶測試

說詳細一點點,就是交互設計師在線框圖階段就可以完成的用戶測試。如果你覺得這么早做用戶測試代價太大,那么我可以告訴你,對于輕量產(chǎn)品來說,從靜態(tài)線框圖到完成低保真原型測試報告,只需2人天時間(下文會有解釋)。

所需步驟

1、列出需要測試的任務

2、可以完成任務的低保真原型(只需要任務部分能走通就好)

3、找到至少五名合適的用戶(下文會解釋這個數(shù)字的依據(jù))

4、讓用戶在低保真原型上完成列出的測試任務

為何需要

首先,低保真原型測試對設計菜鳥來說,絕對是快速提升設計能力、加強對用戶的認知,并且建立別人對自己作品信心的葵花寶典。

然而,即便你是一名如此經(jīng)驗豐富、作品驚艷、才思敏捷、手法高超、聲名顯赫、有強大號召力……的設計師,如果你還未親手嘗試過低保真原型測試,我依舊會推薦此方法。

為了填補一切設計理念的漏洞

幾乎一切設計理念都有個共通的毛病——太寬泛了。就和做菜一樣,“為食客而做菜”和“為用戶而設計”、“少放點鹽”和“慎用色彩”,是一樣一樣的。一兩句話概括出的理念,既沒有辦法給出使用場景,也沒辦法交代度量范圍,需要說者和聽客擁有很高的共識基礎。

有一句名言無人不知,“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真實的用戶數(shù)據(jù)能讓一切設計理念蒼白無力。

為了獲知難以察覺的細節(jié)問題

我以前實習的時候,有兩個星期每天回復用戶反饋,基本上能回復的都仔細看過并回復了。那兩個禮拜下來,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設計師糾結的問題跟用戶反饋的問題相差好遠豪言。

設計師們喜歡糾結一個產(chǎn)品的整體設計框架、哪種布局看起來更舒服、如何讓功能模塊看起來更像是完成那個功能的東西、怎樣才能讓界面看起來又簡潔又能符合用戶預期……

用戶們煩惱的是“找不到搜索按鈕了”、“找不到上次的瀏覽頁面了”、“會不會浪費我的手機流量下載東西”……

設計師有風格和品位上的追求無可厚非,但是很多用戶真正關心的問題,不是依靠自身糾結和會議討論能夠發(fā)現(xiàn)的。只有梳理清楚場景、觀察用戶身臨其境的體驗,才能夠發(fā)現(xiàn)真正的威脅到產(chǎn)品可用性的地雷。

為了說服別人你的設計是可信的

對于設計新人來說,尤其是在畫圖技巧欠佳的情況下,尤其尤其是在與自以為對設計了如指掌的外行合作時,想要避免別人對自己方案的指手畫腳非常困難?;叵肫鹞以趯W校時做的那些商業(yè)小項目,十幾二十個方案、持續(xù)好幾天的爭論、領導的拍腦瓜idea,也只有在那個時期才能夠享受其樂趣。

只考慮設計本身,能支撐其可信度的有三點:設計理念、同類產(chǎn)品和用戶數(shù)據(jù)。第一點對外行難以奏效,第二點如果遇到差異很大的同類產(chǎn)品容易犯方案選擇困難癥,只有第三點是最牢靠的。

如果你在線框圖階段就做了用戶測試,那么當你遇上第N次有人提出“那個地方的設計看起來有點奇怪,為什么不學X產(chǎn)品”時,你也許可以一句話反駁“在用戶測試中這一部分沒有任何問題的,用戶還反饋說挺喜歡這個設計的”。

極致的創(chuàng)新需要極致的保守相伴

我在英國學習人機交互(Human Center Interaction)時曾經(jīng)迷茫,這個成長了半個世紀的學術領域,不顧外界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的腥風血雨和飛天巨豬,至今還維持自己如此研究性和保守性,不覺得孤獨嗎?與互聯(lián)網(wǎng)設計界的浮夸、刺激、眾星捧月相比,不覺得自己太過拘謹、缺乏創(chuàng)新嗎?

后來真正工作起來才發(fā)現(xiàn),極致保守才是通往極致創(chuàng)新的道路。不論被如何渲染,我都很難相信蘋果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完全歸功于喬布斯的獨裁,如果每次革新都需要如此魔幻,那么人類歷史很難再出創(chuàng)新了。

一個大膽的設計方案必然是要受到質(zhì)疑的。如果沒有一個喬布斯來推進這個方案,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最保守的方法證明它,而低保真原型測試是線框圖階段性價比最高的驗證方法了。

代價

任何沒有走過的路看起來都很遠,如果你還是顧慮低保真原型測試代價太高,那么我可以告訴你,對于輕量產(chǎn)品來說,從靜態(tài)線框圖到寫出低保真原型測試報告,只需要2人天的時間。

這2人天的時間包括:

  • 梳理場景并列出需要測試的任務(2個小時)
  • 將線框圖改成能夠剛好完成測試任務的低保真原型(用對方法的話,半天至一天即可完成)
  • 至少五次耗時20分鐘以內(nèi)的用戶測試、處理用戶數(shù)據(jù)并寫報告(半天)。

除此之外,可能尋找至少五個合適且不知情的用戶也有一定難度。

收獲

低保真原型測試的性價比極高,所以在這2人天的時間內(nèi),你可以得到不少東西:

1. 趁機把場景和任務梳理得更加清晰,對以后的設計更有幫助

2. 有機會順便找用戶做個訪談和調(diào)研,更了解用戶,同樣有利于以后的設計

3. 可以真正知道自己設計的優(yōu)點和不足

4. 可以避免未來長達數(shù)天甚至數(shù)周的方案爭論

5. 可以讓看起來不靠譜的創(chuàng)新方案有了更多實施的可能性

6. 可以順便做一個高大上的設計報告,刷一刷存在感

如何做低保真原型測試

這篇文章里我只會給出最基本的低保真原型測試方法,對一些提升點、爭論點和不同類型的測試方法,我可能會在以后集合起來另寫一篇。

1. 確定主要使用場景并且畫出基本的線框圖

這個步驟應該大部分交互設計師都會。

2. 列出主要場景中的幾條需要測試的任務

例如對于百度和谷歌這樣的搜索引擎來說,可以測試的任務有“快速進入一個知名度非常高的網(wǎng)站(如亞馬遜)”、“找到一個知名度一般的網(wǎng)站(如某中等規(guī)模公司的官網(wǎng))”、“搜索特定語言的網(wǎng)站”……

3. 制作低保真原型

將線框圖做成可交互的,只需保證列出的任務能夠走通即可,完全不能進行任何任務之外的操作都沒問題。

4. 找到至少五名測試用戶

設計界權威尼爾森(Jakob Nielsen )早在2000年就用實驗《Why You Only Need to Test with 5 Users》論證過,并不是測試用戶越多,發(fā)現(xiàn)的可用性問題就越多。測試用戶的人數(shù)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即便再增加測試用戶,也不會發(fā)現(xiàn)更多可用性問題了。

他建議,只需要五名用戶,就足夠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可用性問題了。

測試用戶數(shù)量(橫軸)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數(shù)量(縱軸)之間的關系

5. 測試并記錄

將之前列出的任務清單和低保真原型交給測試用戶,讓他們在盡可能沒有任何外界幫助的情況下,在低保真原型上按順序完成列出的所有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人(可以是設計師本人)在旁觀察,記錄期間出現(xiàn)的所有問題。

6. 統(tǒng)計問題

將測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所有問題一條一條記錄下來(可以用Excle等表格工具),并給每一條一個嚴重程度評分。

7. 修改方案(準備下一輪測試)

按照嚴重程度一條一條在低保真原型上解決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果有些問題過于嚴重、解決方案不確定,可以進行下一輪測試。

關于低保真原型測試,你還可以考慮的問題(這里就不詳細說明了):

  1. 在開始任務前讓用戶填寫背景信息問卷
  2. 在任務完成后讓用戶填寫滿意度問卷
  3. 在任務過程中盡量不要與用戶進行過多的交流
  4. 鼓勵用戶在完成任務時多說話……

作者:Z Yuhan

來源:體驗進階公眾號

本文由 @Z Yuhan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請問,在尋找5個合格的測試用戶方面,有什么建議?

    來自上海 回復
    1. 具有代表性的用戶(盡量能夠代表真實的目標用戶)、不要選擇對產(chǎn)品熟悉的同部門用戶

      回復
  2. 有沒有截圖說明一下

    來自吉林 回復
  3. 有沒有截圖說明一下啦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