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產品框架3C方法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算起來接觸產品的時間不算長,從最初僵硬克制自己去思考寫下點東西,到如今的習慣性、主動表達,相信這是一個不錯的轉變。2016丙申猴年是踏進PM大門的第二個年頭,內心明顯躁動,卻多了一些期許,而隱約有一絲憂患。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時間的敬畏!
如果產品經理只是把一些想法、流程、原型、概念拿出來攪一攪,豈不是顯得我們的工作很簡單,甚至有些LOW,而事實上這就是大多數(shù)產品經理給團隊的最初/最后印象。復雜的產品設計需要一個跨學科的團隊協(xié)作,為了達到高效的合作,大家必須遵循結構化的產品過程。即使是再小的產品過程,當團隊規(guī)模有限,每個人都可能需要充當好幾種角色,在正確的時間解決正確的問題,往往成為成功的關鍵所在。
記得IA一書中的一句話:好的研究就是提出對的問題,選擇對的問題需要對更寬廣的環(huán)境建立一個概念性的架構。不妨將這句話換一種解讀的方式,創(chuàng)造好的產品需要對更普遍的需求建立一個概念性的框架。
如何構思產品框架?一個高、大、上的問題,很裝X!
當產品還只是個想法的時候,做好研究是很關鍵的。如何設計產品的框架呢?面對一個概念性的想法,如何拉近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
如果真的去細數(shù)這一年(未來一年)的產品細節(jié),大多數(shù)事情集中在落地環(huán)節(jié),傾向于執(zhí)行層面,鮮有機會接觸產品上層設計,壓根不回去想構建產品框架之類的“夢幻”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產品工作有限、對產品的理解不足,也還是硬著頭皮嘗試搭建屬于我自己的從0到1構思產品框架設計模型。
做產品以來,我一直試圖尋求一種終極的產品框架設計模型,或者說一個范式的產品解決方案,將感性的產品構思遷移過渡為理性的分析思考的思維模式。這一次就試著借助高中數(shù)學中的“集合理論”(高考第一題必考),其實集合理論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shù)——韋恩圖(Venn Diagram)。我覺得,集合是一種極盡純粹的表達方式,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借助集合幫助我們理解、加深感受。
如果產品思維過程引入“韋恩圖”理念,以更加理性、直觀的方式定義產品,還原產品思維過程不再是空談。
如果暫時忽略不相干因素,任何產品都能夠抽象為三個維度:情境、內容、用戶,是產品過程的全部。人們總是愿意看見自己想看的,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F(xiàn)實不會因為忽略而消失,因此需要客觀對待每一個用戶故事。
以下是我個人嘗試杜撰的一個三維產品框架的方法論【3C產品框架,Context、Content、Consumer的簡稱】,本文內容是《三維產品框架概念設計》的總綱,后面分篇詳述三個維度的產品過程:
第一維度:情境(Context)
產品經理提到的一個高頻用于——場景,而我更喜歡稱之為——情境。忽略客觀情境就如同忽略用戶一樣尷尬,完美可用的產品,無法滿足符合具體的用戶需求需求、情感,是活不了多久的,用戶遲早會拋棄你。
有情感交流的用戶場景,任何行為、思考都不可能置身于內在情感、外在環(huán)境之上,人為情感和客觀環(huán)境必然是共生共存的,而寄生于現(xiàn)實情境之中才有存在的意義。再次將視野拉回現(xiàn)實,現(xiàn)實的情境指的就是——商業(yè)目標、資金、政治環(huán)境、文化、技術、人力資源…
一切產品所需,而產品構思過程、產品細節(jié)都映射著產品情境(PC,Product Context)。
第二維度:內容(Content)
有人會問,內容是什么?內容即產品上的東西,這個產品可能是WEB\APP等一切產品相關的東西,甚至包括未來的東西。這個關于內容的說法顯得很寬泛,甚至有些故弄玄虛。
產品為用戶帶來什么價值?幫助用戶解決了什么問題?滿足了用戶怎樣的需求?不論工具或內容型產品都必須承載一定的用戶訴求,而具體的產品就一定要賦予用戶服務或者價值內容。如何表達內容呢?這本身就是符合信息架構的訴求,也凸顯了IA存在的意義。內容類型、內容對象、內容結構、內容數(shù)據(jù)量、內容周期宏觀上決定了產品的形態(tài)和框架結構。
我深知,內容才是產品的核心壁壘,擁有的未來價值。
第三維度:用戶(Consumer)
用戶是產品的直接、間接使用者,無論產品經理怎么規(guī)劃、怎么設計,他們才是產品最終的設計師。用戶即產品,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如果忽略用戶額感受,設計的產品讓用戶感到困惑,最終的代價很昂貴、也很尷尬。
除了需要精準把握產品的關聯(lián)情景、價值性的內容,重視視覺層面的表達、用戶使用心理變化、關注用戶體驗。了解目標用戶,觀察用戶行為,提供更好的用戶觸達內容的功能途徑,了解用戶的所思所想,體察用戶心理變化,挖掘用戶的價值需求。
用戶是產品的最終歸宿,如果產品經理不了解自己產品的受眾,那用戶又該怎么對待產品呢?
基于個人的產品經歷和思考,甚至有那么點個人情結之類的東西,當然,也借鑒了不少信息架構(IA)、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3C產品框架(三維產品框架概念設計)是以個人經驗/實踐思考總結的產品方法論,是一個個人色彩比較重的概念,并不一定適合TA人,更不是什么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構思產品框架的參考,探尋更多的產品可能性。
【1+1>2】的產品時代已經日顯下行趨勢,取而代之的是【1+1=2】的產品時代逐漸凸顯。理性逐漸上位,人們似乎變得更加客觀。廣義而言,產品框架3C方法論(三維產品框架概念設計)是一個產品新人對產品的嘗試,下面我將通過三篇文章分別和大家探討3C產品框架(Context、Content、Consumer)。
最后
產品經理的工作日趨理性,那份細膩、溫柔也就顯得更有價值、可貴。有理有據(jù)、有情有愛才是真產品!產品可以是性感的、矯情的,但構思產品的思維過程該有的客觀顯然是不可或缺的。
沒有卯足勁思考,缺乏有力論據(jù),只是強加概念的產品是危險的!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還成立嗎?YES!只是此產品已非彼產品!產品經理是做啥的?做事的同時,加點思考,讓事情看起來有點意思,不至于那么無趣。
驀然回首時,只愿不悔當初,不愧初心!
Note:寫于2016年2月22日元宵節(jié),整理于2017年7月30日三伏天。
#專欄作家#
王偉,@簡書-互聯(lián)網產品小王。一個會講故事的產品人,喜歡做菜、樂于家務、懂生活的工科男,將理想照進現(xiàn)實的布道者。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看完了。跟沒說一樣。
抱歉,年輕時不懂事,表達淺顯了。
NB中帶著些許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