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紅產品讀懂產品創(chuàng)新
編輯導語: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網紅商品,它比傳統的一些商品要更加吸引人,能抓住用戶的眼球,帶有創(chuàng)新色彩;比如一個簡單的水杯,加上一些獨特的設計和造型,比如可以測量此時杯中水的溫度,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本文作者從網紅產品里讀懂產品創(chuàng)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今天,“網紅”現象層出不窮,網紅KOL、網紅店、網紅景點還有各式各樣的網紅產品。
相信每個企業(yè)、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能成為“網紅”。
那究竟什么樣的產品才能成為網紅產品?
網紅的本質是具備“自傳播”效應——也就是用戶自驅的愿意跟朋友圈、身邊的人分享、傳播自己體驗、使用過的產品或服務,而不是靠利益引誘。
什么樣的產品容易激發(fā)起用戶分享傳播的欲望呢?
能顛覆用戶認知,讓ta驚嘆的產品,其實就是“創(chuàng)新”產品——所謂的創(chuàng)新其實就是對用戶一貫認知的顛覆,產生認知沖突。
通過對網紅產品的分析,提煉了幾種常見的產品創(chuàng)新思路:
一、特征組合
認知心理學中有一個特征分析理論:人已有的知識經驗中的客觀事物,是以各種基本特征的方式存儲在記憶中的;例如,老虎證券的logo,只取了老虎的尾巴,但人們一看便能想象到老虎,因為它具有老虎典型的特征:黃色斑紋。
再比如同一個字,寫成不同的字體,我們仍然能認識,也是因為記住了這個字的典型特征。
人的這種特征分析記憶的能力,常常被用在一些產品的創(chuàng)新上,可以通過在一個產品中,組合兩個以上事物的特征,合成一個新興事物。
例如下面這個換鞋凳,將馬鞍的形狀、鞍袋等特征與凳子實用性結合,組成了創(chuàng)意網紅換鞋凳。
再如下面這個將羊駝的外形特征與按摩枕功能結合,組合成了暖心又暖背的創(chuàng)意按摩枕
再如這個暖風機,其實只是取了恐龍脊背的特征元素,再通過卡通化,讓人一看便能識別是可愛的小恐龍暖風機。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提取不同事物的典型特征,將特征組合到實用型的產品中,從而實現產品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
二、功能組合
一物多用通常能增強產品在用戶心中的價值感和獲得感,給用戶帶來驚喜。
例如,充電寶+暖手寶+化妝鏡的組合:
再如,化妝鏡+收納盒的組合:
再如,小風扇+充電寶+手電筒:
不過,功能組合中,不論幾個功能組合,一定只能有1個最核心的功能,其它功能只是附加功能;如果核心功能超過1個,擾亂了產品的用戶心智,不利于用戶做出購買選擇。
三、認知反差
人的新鮮感通常來自兩種:
- 從未見過的事物;
- 對記憶中形成反差的事物。
要完全創(chuàng)造發(fā)明一種全新的事物是很困難的,而且新事物是否能被人接受也存在不確定性
但創(chuàng)造出與記憶中形成反差的事物,相對還是容易的,可以嘗試從體積、材質等維度進行反差設計。
例如,下面這個中華香煙的抱枕,就是利用體積反差,把小的事物變大:
再如,這款網紅水桶水杯,就是把大的事物變?。?/p>
除了體積反差以外,材質反差也是常用的方式,例如下面這個玻璃花瓶,其實就是把常規(guī)認知中用藤蔓、竹等編織的花籃用玻璃材質實現。
通過認知反差創(chuàng)新的本質都是為了打破常規(guī)認知,與用戶歷史認知形成沖突,以此抓住用戶眼球,增強記憶。
四、主觀補全
在格式塔心理學中有一個叫“錯覺輪廓”的理論(又叫主觀輪廓),即人們可以識別物體,即使它們有部分缺失;我們的大腦將我們所看到的東西與記憶中的熟悉模式相匹配,并填補空白。
例如下圖,雖然在圖形中缺少了一些邊緣,但我們仍然可以“看見”邊緣,在大腦中把它填補到一起,能看出是一只熊貓。
這種心理反應,也常常應用于產品設計當中,刺激用戶的視覺感受。
例如下面這個思考者人物擺件,雖然缺少了上半身,但我們仍然能看出是一個思考者的人像。
再如這個毛氈戳戳樂,雖然只有一個頭和屁股,但是我們大腦會認為這是一只扭過頭來的小柯基。
所以在產品設計中,需要給用戶的大腦一些發(fā)揮的空間,刺激用戶對產品的興趣和記憶。
以上就是總結出來的幾個常見的產品創(chuàng)新方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打造出具有網紅潛力的,有競爭力的產品。
#專欄作家#
菜花,公眾號:菜花分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通過將心理學與產品設計結合,做打動人“心”的產品。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