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何時以及如何創(chuàng)建顧客體驗地圖?
導讀:體驗地圖結合了兩種強大的工具——講故事和可視化——幫助團隊理解和解決顧客的需求。雖然根據場景和業(yè)務目標不同,顧客體驗地圖會采取多種形式,但是通常會包含某些通用元素,并遵循一些基本的指導原則。本文主要詳細解釋了顧客體驗地圖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與大家分享。
01 什么是顧客體驗地圖?
顧客體驗地圖(Customer Journey Map)最基本的形式,是把一系列用戶目標和操作整合成時間軸框架,然后將用戶的想法和情感充實到框架中,形成敘事。
最后,這種敘述被濃縮成一種可視化的形式,通過畫面或者圖形,來解釋一系列從用戶角度所觀察到的,與系統(tǒng)、服務、產品、品牌,跨越時間和渠道所發(fā)生的互動。這個故事將以用戶的角度講出,用來為設計過程提供信息洞察。
體驗地圖結合了兩種強大的手段:敘事性(storytelling)和可視化(visualization)。
這兩種手段是傳遞信息的有效機制,能夠以令人難忘的、簡潔的方式,形成共同的視角。在大多數公司組織中,KPI 往往被拆分到各個部門,因此碎片化的理解長期存在,因為許多組織從未從用戶的角度將整個體驗拼湊在一起。
這種共同的視角是體驗地圖的一個關鍵目標,因為沒有它,就不可能對如何改善顧客體驗達成一致意見。
體驗地圖繪制的是全方位的顧客體驗,這是將不同的數據點整合在一起并可視化的過程,可以讓公司組織內部不同部門的利益相關者聚集在一起,促進協作和改進。
02 解構顧客體驗地圖
盡管體驗地圖根據使用特定環(huán)境而有所不同,但它們往往遵循一個通用模型,其中包括用戶描述區(qū)域、體驗描述區(qū)域和在整個過程中學習到的洞察。參見下面的圖表注釋。
- 區(qū)域A: ①角色(“誰”)和 ②要觀察的場景(“是什么”)。
- 區(qū)域B:地圖的核心是視覺化體驗。③是分割的體驗階段,用戶在整個過程中的 ④行為、⑤想法 和 ⑥情感體驗可以通過引用或研究視頻來補充。
- 區(qū)域C:輸出應該根據映射支持的業(yè)務目標而變化,但是它可以描述所發(fā)現的洞察和痛點,和 ⑦可能的改進機會點,以及 ⑧內部責任人。
03 為什么要有顧客體驗地圖?什么時候需要?
- 體驗地圖應該始終支持已知的業(yè)務目標。與業(yè)務目標不一致的地圖不會產生有效的洞察。目標可以是外部問題,比如了解特定角色的購買行為,或者是內部問題,比如解決顧客體驗中某些部分缺乏責任人的問題。下面列出了一些可以應用體驗地圖的潛在業(yè)務目標。
- 將公司的視角由內而外轉變?yōu)橛赏舛鴥?/strong>。如果一個組織允許內部流程和系統(tǒng)驅動影響顧客體驗的決策,那么體驗地圖可以通過重新關注顧客的想法、行為和情感,幫助轉變該組織的文化。體驗地圖揭示了公司組織通常知之甚少的真實人類體驗。
- 打破隔閡,創(chuàng)建一個共享的、組織層面的視角。體驗地圖創(chuàng)建了整個顧客旅程的視角,成為跨部門對話和協作的工具。體驗地圖可能是構建公司層面的顧客體驗投資計劃的第一步,因為它有助于回答“我們從哪里開始?”
- 將關鍵觸點的所有權分配給內部部門。通常情況下,顧客旅程中存在的不一致和問題區(qū)域僅僅是因為這部分沒有內部團隊負責。體驗地圖可以圍繞需要解決的關鍵接觸點,與不同部門或小組創(chuàng)建清晰的責任關系。
- 定位目標顧客。體驗地圖可以幫助團隊專注于特定的角色或顧客,理解多個角色體驗的不同或相似之處,優(yōu)先考慮高價值的角色,或探索針對新類型顧客的方法。
- 理解定量數據。如果你通過分析或其他定量數據,意識到某些特定的事情正在發(fā)生——比如在線銷售正趨于平穩(wěn),或者在線工具未得到充分利用——體驗地圖可以幫助你找出原因。
04 顧客體驗地圖的關鍵元素
雖然體驗地圖可以(也應該)采取多種形式,但通常包括某些關鍵元素:
- 觀點(Point of view)。首先,選擇故事的“演員”(用戶角色)。這張體驗地圖是關于誰的?例如,一所大學可以選擇學生或教師,兩者都會導致非常不同的體驗過程。如果角色確實存在,“演員”應該與角色保持一致。作為指南,在創(chuàng)建基本的體驗地圖時,每個地圖應該使用同一個用戶視角,以便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清晰的敘述。
- 場景(Scenario)。接下來,確定地圖要繪制的特定體驗。這可能是一個已經存在的旅程,地圖將揭示當前體驗中的積極和消極時刻;或者是一個“未來”的體驗,繪制者可以為一個還不存在的產品或服務設計一個旅程。在體驗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用戶的目標。體驗地圖最適合描述一系列事件的場景,例如購買行為或旅游行程。
- 行為、心態(tài)和情感(Actions, mindsets, and emotions)。地圖敘事的核心是用戶在體驗過程中所做的、所想的和所感受到的。這些數據點應該建立在定性研究的基礎上,例如實地研究、背景調查和日記研究。表示的粒度可以根據地圖的用途而變化。比如,是要評估或設計一個購買流程,還是一個包含購買在內的完整銷售系統(tǒng)?
- 觸點和渠道(Touchpoints and channels)。地圖應該將接觸點(地圖中的參與者實際與公司交互的時間)和渠道(溝通或服務交付的方式,如網站或實體商店)與用戶目標和操作對應。這些元素值得特別強調,因為它們往往是品牌不一致性和不連貫體驗被發(fā)現的地方。
- 洞察和負責人(Insights and ownership)。整個地圖繪制過程的目的是發(fā)現用戶體驗中的差距(這在全渠道體驗中尤其常見),然后采取行動優(yōu)化體驗。洞察和負責人是經常被忽視的兩個關鍵元素。任何來自體驗地圖的發(fā)現和洞察都應該明確列出。如果可行,還可以為地圖的不同部分分配負責人,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誰負責顧客旅程的哪個方面。沒有責任人,任何人都沒有責任或權力去改變任何事情。
即使包含了上述所有關鍵元素,任意兩張體驗地圖可能看起來完全不同,但它們都非常適合所設計的環(huán)境。在決定包含哪些元素時,需要在范圍、焦點和廣度與深度之間進行權衡。要對這些權衡做出明智的決定,請考慮以下因素:
- 為了講述完整的故事,需要多大程度的細節(jié)?
- 為了提供最真實的敘述,還需要哪些元素(如設備、渠道、意外的內容)?
- 這個體驗地圖的目的是診斷當前體驗的問題還是設計新的體驗?
- 外部行動(顧客方面)和內部行動(組織方面)之間如何平衡?
- 誰將使用這張體驗地圖?
05 創(chuàng)建成功的體驗地圖的規(guī)則
成功的體驗地圖不僅僅需要包含“正確”的元素。創(chuàng)建體驗地圖應該是一個協作過程,有明確的目標,并從研究中構建。它需要艱苦的工作才能保持正軌,使組織內部各部門認同其中的洞察。以下是一些提示:
確定“為什么”和“是什么”。首先,確定體驗地圖將支持的業(yè)務目標。在開始之前,請確保這些基本關鍵問題有明確的答案:
- 這個體驗地圖支持什么業(yè)務目標?
- 誰會使用它?
- 它是關于誰的,它涉及到什么體驗?
- 如何分享?
1. 以事實為基礎
體驗地圖應該產生真實的敘述,而不是虛構的童話故事。從收集任何現有的研究開始,但還需要額外的研究來填補空白。這是一個定性的研究過程。雖然定量數據有助于支持或驗證(或有助于說服那些將定性數據視為“模糊”的利益相關者),但僅憑定量數據無法構建故事。
2. 與他人合作
體驗地圖的繪制活動(而不是輸出本身)通常是過程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所以要讓其他人參與進來。拉開帷幕,邀請不同部門的利益相關者參與數據的編制和地圖的繪制。
3. 不要跳到可視化
想創(chuàng)造一幅有美感的圖形的誘惑,會導致一幅漂亮但是有缺陷的體驗地圖。在開始創(chuàng)建可視化之前,請確保數據的合成是完整的,并且被充分理解。
4. 讓其他人參與到最終產品中來
不要指望通過簡單發(fā)送一個可愛的電子郵件圖片,就能獲得“認同”并培養(yǎng)大家對你的體驗地圖的興趣。讓它成為一個生動的交互式文檔,人們可以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在會議和部門對話中講出你繪制的故事,讓別人相信并開始引用??梢詣?chuàng)建一個體驗地圖陳列室,讓所有人都可以來了解地圖繪制過程。
原文作者:By Kate Kaplan on July 31, 2016
原文鏈接:When and How to Create Customer Journey Maps
譯者:馬振江,;公眾號:CJM Studio
本文由 @CJM Studio 翻譯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這種類似于用戶故事,確實,有了這個 可以幫助測試人員在UAT階段測試業(yè)務系統(tǒng)完整流程,避免業(yè)務斷層
非常具體的介紹。
角度新穎
寫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