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互聯(lián)網產品必備的六個階段

0 評論 6675 瀏覽 29 收藏 10 分鐘

一個成功互聯(lián)網產品必備的六個階段:功能、內容、更多、品牌、生態(tài)、標準,六個階段不一定按照順序來發(fā)展,也有可能到了一定階段會回到前面的階段開始再來,并不是說沒走過這六個階段的產品不是好產品,但是走過這六個階段的產品必定是個成功的產品。

這里談談一個成功的產品必走的六個階段(功能、內容、更多、品牌、生態(tài)、標準),具體如下:

  • 第一階段:功能,產品能夠做什么或能夠提供什么功效。
  • 第二階段:內容,使用功能時,用戶留下的一些內容。
  • 第三階段:更多,基于核心功能下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或者服務,相當于核心功能的延申。
  • 第四階段:品牌,是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是品質優(yōu)異的核心體現,簡單來說就是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
  • 第五階段:生態(tài),把產品涉及到的所有群體全部服務好,打造出一整套的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 第六階段:標準,定義一個行業(yè)或者產品的標準,來分出好與不好。

注意:六個階段不一定按照順序來發(fā)展,也有可能到了一定階段會回到前面的階段開始再來,并不是說沒走過這六個階段的產品不是好產品,但是走過這六個階段的產品必定是個成功的產品。

第一階段:功能

功能可以說是解決用戶需求的工具吧,一個產品起初的功能不需要太多,主要能符合自己產品的定位,解決目標用戶的核心痛點就行。

就拿馬蜂窩來說:馬蜂窩最早的定位是UGC旅行社交平臺。

所以最初馬蜂窩給予用戶的功能就有發(fā)布,回復基礎的社交功能,解決用戶。

  1. 用戶通過分享旅行游記、攻略以及提問解答,滿足用戶社交需求。
  2. 想要旅游的用戶可以通過其它用戶發(fā)的攻略找到自己想要的攻略。

因為是旅行攻略社交平臺的緣故,馬蜂窩前期沒有宣傳,沒有運營,全靠用戶口碑,就使馬蜂窩用戶數量慢慢積累,逐漸壯大。

所以產品在初期第一階段的功能最主要能完全解決用戶的核心痛點,并不需要多。

第二階段:內容

在內容這階段,馬蜂窩可是利用的很好,因為馬蜂窩起初就是UGC旅行社交平臺,用戶使用馬蜂窩發(fā)布的功能分享出自己內容資源,馬蜂窩把積累的內容數據結構化,并提出了以目的地為中心,提供目的地的游記、問答、攻略、社區(qū),把信息集中起來。

這里就又回到了第一階段,利用用戶輸出的的內容推出目的地功能。在這個階段螞蜂窩激活用戶達5500萬人,其中移動端用戶比重較大,達4500萬人左右;游記總量已達百萬量級。

所以說六個階段不是固定的,也是上上下下不斷調整。

第三階段:更多

這里理解就是把信息資源重組,然后聚合。

簡單來說把獲取到的資源信息進行整理,然后在核心功能上延申,推出更多的服務。

就拿馬蜂窩來說,起初做的是一個UGC旅行社交平臺,因為移動互聯(lián)網二點發(fā)展,推出移動端,提供攻略,游記等功能;之后把積累的內容數據結構化,并提出了以目的地功能(將游記,問答,攻略,社區(qū)的信息集中起來),用戶量逐漸壯大;擁有了流量然后嘗試了商業(yè),吸入一些商家入駐,慢慢推出機票,旅行產品,酒店等等功能,用戶目標也多了。

簡單來說,更多就是迭代優(yōu)化,利用資源去迭代發(fā)展。

第四階段:品牌

品牌概念是指能夠吸引消費者,并且建立品牌忠誠度,進而為客戶創(chuàng)造品牌優(yōu)勢地位的觀念。

就是用戶為什么會選擇你的產品而不是別人的產品。

拿啤酒行業(yè)的“Heineken(喜力)”來說,1864年,杰勒德在阿姆斯特丹開辦了他的家族第一家啤酒廠,雖然他可以在19世紀60年代將自己的品牌帶入市場,但他選擇了等待,他想把喜力變成優(yōu)質品牌,而不是犧牲質量,他的耐心和決心得到了回報,現在啤酒在196個國家銷售。

了解客戶的需求和行為,這正是喜力成為全球品牌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另一種啤酒。在不了解客戶的行為可能會導致災難,用戶的購買行為可能受到他們的信仰和態(tài)度的影響,所以創(chuàng)建品牌時要知道是什么促使用戶做出選擇。

再說說馬蜂窩旅游,從最開始定位的主打旅行攻略,延申到后來的自由行,慢慢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當用戶想要出去旅行卻不知道去哪時,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去查查攻略看哪好玩,這時就會想到馬蜂窩旅行,因為品牌的原因讓許多人會覺得馬蜂窩的旅游攻略很好。像出行的話,就會想到飛豬呀,因為飛豬注重的是出行服務,又因為是阿里旗下的,會讓人在交易時覺得安全可靠。

其實在功能、內容和更多這三個階段前就決定了品牌定位,即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

有了品牌還會有另外一個好處:品牌溢價。

就是同樣的產品,貼上品牌的標簽,就能多賣更多的錢,企業(yè)有更多的利潤。

第五階段:生態(tài)

生態(tài)就是在基于已有的品牌和業(yè)務,打造自己的封閉系統(tǒng),平衡生態(tài)中各個群體的利益,在建立護城河的同時,卷入更多的社會資源。

拿現在的馬蜂窩來說,主要的利益群體:

  1. 內容用戶(發(fā)布內容的旅游達人/網紅)
  2. 消費者
  3. 商家(旅行社,酒店,機票,火車票等等)

針對這三個群體如何做的:

  1. 發(fā)布功能可以讓旅游達人分享自己的游記從而吸引其它用戶成為自己的粉絲,滿足榮譽感,還能給一些商家的旅行產品進行推薦,更好服務消費者。
  2. 消費者在平臺就能制定或者選擇不同的旅游項目。
  3. 商家可以在平臺銷售。(比如酒店和票類的線上預定,旅行社推出的旅行項目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時刻維護好每個用戶的體驗,學會制定規(guī)則,不嚴重傷害某一類群體,平衡好買賣雙方的利益。

第六階段:標準

定義一個行業(yè),定義一個產業(yè)。比如蘋果定義了iOS系統(tǒng)的標準,Google定義了安卓的標準。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的產品的旅游攻略里面包含了如何到達,交通,景點,美食,住宿,娛樂,購物推薦等信息服務,而其它產品的旅游攻略只有景點介紹,那么因為你攻略的詳細,那么就會成為一個好攻略的標準。

能做標準的企業(yè),對產業(yè)鏈是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總結

六段論給出了一個完整產品發(fā)展的幾個階段,實操性很強,簡單來說就是做出功能解決問題,通過后續(xù)的到的內容和問題進行迭代優(yōu)化,從而推出一些延展性的功能。前三個階段的發(fā)展定義產品的品牌,擁有了品牌就開始維護產品的生態(tài)。最后做到可以制定行業(yè)的標準那么就是一款很成功的產品了,階段越靠后,商業(yè)變現越容易,雖然大多數產品過不了前三個階段。

 

本文由 @咩咩咩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