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層面分析貝殼找房APP

本文從6個層面分析了貝殼找房app,并對其功能設計、商業(yè)模式和運營策略進行了總結和思考。
一、產品信息
1. 產品名稱:貝殼找房
2. 產品介紹:貝殼是一款集租房、新房、二手房,買房賣房查房價找房的專業(yè)房產APP。
3. 產品體驗環(huán)境
- 版本:V1.3.0.1-V1.4.2
- 大?。?9.4MB
- 發(fā)布日期:2018/07/12
- 體驗設備:華為honor 8
- 體驗環(huán)境:Android 7.0,EMUI 5.0.1
- 體驗時間:2018/07/16-2018/07/24
- 體驗城市:廣州
二、行業(yè)分析
1.中國移動房產服務市場背景
2. 中國移動房產服務市場現狀
三、產品介紹
1.產品結構圖
2. 產品流程圖(以二手房為例)
3. 用戶分析
3.1用戶畫像
用戶年齡,20歲-29歲占8%,30歲-39歲占48%,40歲-49歲占36%,50歲以上占8%,這個不難理解,30歲以后,通常會有一定的積蓄,并且已經結婚或者正在策劃結婚,更有需求去買房子。而50歲以后生活趨于穩(wěn)定,不會有太大的動力去買房子。
用戶性別,目前來看男性占比遠高于女性,達到73%,比起鏈家系的其他app比例要高,這可能是因為貝殼用戶激增的契機是通過世界杯投放廣告,觀看世界杯的用戶群體男性比例遠高于女性的原因。
用戶地域,前五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天津,都是房價漲得快的城市,供不應求,要買房和關注房源的用戶自然多。
3.2核心用戶和主流用戶
- 核心用戶:經常上去咨詢房源的用戶;上去估價賣房的用戶
- 主流用戶:經常上去看房源的用戶;經常上去看百科問答的用戶
3.3用戶需求 kano分析
- 基本需求:瀏覽房源,聯系經紀人
- 期望需求:有大量真實房源;可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房源,推薦熟悉該小區(qū)該房源的經紀人
- 興奮需求:省時省力完成找房到買房整個環(huán)節(jié)
四、產品分析
1. 版本信息
①
- 版本:V1.4.2
- 大小:49.7MB
- 發(fā)布日期:2018/07/20
- 更新說明:首頁全新改版,效率更高;導航區(qū)擴展,服務找房新體驗;長春支持賣房功能
②
- 版本:V1.3.0.1
- 大?。?8.98MB
- 發(fā)布日期:2018/07/06
- 更新說明:首頁為你推薦飯館數量擴充;房源詳情頁經紀人展位優(yōu)化;長春上線在線咨詢經紀人功能;增加新房變價和開盤訂閱提醒;新房樓盤電話和IM策略全面升級;貝殼裝修正式上線
2.功能點分析
2.1 海量房源
貝殼作為一個平臺整合了鏈家等渠道的房源,鏈家將作為一個品牌入駐貝殼。在貝殼上線之前鏈家已經在布局,如鏈家在15年3月收購德祐地產打造成加盟店模式,后期又收購了百川中聯等。
現階段對比北京和廣州的房源,新房和二手房方面,貝殼和鏈家的房源量相似,租房方面,貝殼的房源量遠超過鏈家。這是因為貝殼找房首先做租賃平臺,今年4月27日貝殼租賃品質聯盟成立,平臺已經吸引超過500家品牌公寓入駐,后面會陸續(xù)開放二手房的平臺,而新房方面因為,新房的成交流程跟二手房租房的很不一樣。新房開放商通常需要營造信息不透明氛圍。
2.2 VR實景看房
VR實景看房是貝殼找房的亮點功能,打開VR房源,加載頁面顯示跟如視合作,加載需要一定時間,但在網絡環(huán)境良好的時候,等待的時間還是可以接受的,進去VR實景,房源很真實,操作很流暢,能夠輕松移動和上下樓層,點擊頂部標題可以下拉顯示房源的信息,點擊查看更多詳情會回到房源的詳情頁。右上角還有會有地圖顯示你在房源的什么位置;地圖里面還能點擊顯示房源的3D模型和戶型圖。點擊設置,可以打開標尺,會顯示目所及位置的寬度高度。
二手房的右下角是個經紀人圖標,可以電話咨詢,語音咨詢還有語音介紹的服務,這個是由合作平臺的專業(yè)經紀人團隊提供的;新房的右下角也是經紀人圖標但只可以點擊圖標打電話咨詢;只有部分城市的獨棟公寓租房有VR房源,右下角是品牌圖標,有語音介紹服務的功能。
這個功能首先可以幫助貝殼取得用戶信任和關注度,因為鏈家一直以真房源作為賣點,開放平臺后,很容易會引入假房源和低水平的經紀人VR可以增加用戶對平臺的信任,還能通過用戶操作行為自然篩選出質量好的房源。
其次買房是一個涉及到很多專業(yè)和流程很復雜的業(yè)務,所以雖然用戶已經在線上線下掌握了不少資訊,但是他們的決策周期通常都要有三個月,帶看房源也不是兩三套可以結束,而且現在大家買房越買越遠,約看房的成本越來越高,VR看房不能代替線下看房,但能夠減少客戶看房成本。
但是之前看過一篇用戶全流程體驗VR看房的報告,說到線上和線下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線上沒有體現周邊環(huán)境;二是因為貝殼是租賃平臺,更有可能存在線上信息與線下溝通信息不同步的問題。
找房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過程,如果說讓貝殼增加VR體現周邊環(huán)境的功能,有點強人所難了,因為周邊環(huán)境的情況是由很多因素組成,每個房客都會有側重點,要滿足所有用戶的要求人力和資金成本將會很大,但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滿足用戶的需求像是為獨棟公寓做點評功能,讓帶看的經紀人、租戶,和被帶看的用戶進行點評。
線上線下信息不同步的問題,需要加大平臺對于入駐品牌的準入門檻和培訓,加大對于房源信息的審核機制;給入駐品牌建立評分機制,把線上線下信息不同步作為一個維度標準等等。
現在VR房源的比例還是比較少,廣州2萬多套二手房只有7套是VR房源,租房暫時沒有VR房源,新房房源看了列表前190套房源有50套VR房源,新房一共936套房源,預估有26%VR房源(截止至2018/07/19)。雖然現階段VR房源比例還比較低,但是VR房源在不斷更新,每天會看到比例在上升。
聽說,鏈家如視已經耗資2億,耗時2年來做VR研發(fā),目前已進入規(guī)模化采集階段,每天可以拍攝10000套房源,年底將實現全國30多個城市、70萬套二手和租房房源及3500個新房樓盤的VR呈現。
2.3 搜索查找
貝殼找房把搜索功能單獨放出去tab,作為一級頁面,該頁面,其實就是把精準搜索和模糊搜索結合在同一個頁面,對應于有明確目的的用戶和沒有明確目的只有大概方向的用戶。首先可以看出貝殼房源量是很大的,所以提供多維度的搜索條件,讓搜索更精準。
把搜索頁面結合起來比起只有簡單一個搜索框,需要點擊下拉更換新房二手房類型的設計要出彩。但是直接把搜索放在一級頁面似乎有點太浪費,更建議把搜索和發(fā)現房源等功能結合,或者放置地圖找房功能,更多地曝光房源。
3. 與鏈家網對比分析
3.1 下載量
Android的下載量是豌豆莢、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華為應用商店等主流應用商店的下載量總和。鏈家已經運營了幾年了,Android總下載量達到1.5億,近一周,鏈家Android下載量,變化幅度較大,18號一天的下載就達到7日最高131萬,最低的時候只有6萬,這可能是運營推廣數據,并不是自然下載。
貝殼找房是今年才上線的所以Android總下載量只達到1600萬,但成績已經很好。近一周每日下載量平穩(wěn)達到每天15萬左右。
IOS方面貝殼找房總下載量低于Android,只有764萬, 但是近一周總下載量與Android相似有83萬,也遠超過鏈家IOS近一周將近37萬的下載量,可以看出IOS下載勢頭很好。
貝殼找房從6月14號世界杯開始之后日均下載量攀升,從原來萬級到十幾萬??磥碓谑澜绫稄V告對貝殼來說是一個明智的決策。
3.2 基本功能
綜合來說,貝殼找房和鏈家app功能重合率很高,頁面相似甚至一樣,現階段貝殼找房只有已經上線的VR房源跟鏈家有區(qū)別,但是后面貝殼將會陸續(xù)上線其他附加功能,如裝修等。
3.3 部分功能對比分析
3.3.1 房源推薦
首頁房源推薦體現在房源專題和猜你喜歡兩個個模塊,房源專題內容和形式跟鏈家一樣。猜你喜歡二手房推薦了40套房源,新房推薦了8套房源,租房推薦了30套房源。鏈家二手房和新房推薦了8套,租房推薦了20套。同一用戶推薦的房源庫應該是一樣的,因為兩個平臺推薦的房源幾乎一樣,而展示樣式,二手房和新房跟鏈家一致,租房稍有不同,多了個優(yōu)惠信息。
貝殼頁面更新房源沒有更新,但是像鏈家,頁面更新的時候,結果也會有一定的變化。
3.3.2 地圖找房
鏈家也有這個功能,與鏈家比較,貝殼的地圖找房功能曝光位置稍弱,可以通過首頁中間的附近地圖可以點擊進去,然后二手房,新房,租房列表頁分別可以進入對應的地圖找房頁面,可是入口的圖標和位置不一致。而鏈家除了以上的入口外,在首頁第一屏的宮格里面也有入口。
地圖找房基本功能跟鏈家一樣,可以基于城區(qū),商圈,小區(qū)分別找二手房,新房和租房。二手房有地鐵找房畫圈找房兩種方式,新房和租房只有地鐵找房一種方式。在地圖上同時還能搜索和篩選。地圖找房,交互挺順暢的,移動地圖房源加載順暢,速度較快。點擊地圖上的小區(qū)之后,房源列表彈出半屏,往上滑列表從半屏變?yōu)槿?,這個交互做得挺好。
地鐵找房,用戶可以通過地鐵線路或者地鐵站點找房。但交互上稍有缺陷,點擊小區(qū)之后會彈出房源列表的半屏內容,但是點擊返回鍵,并不是半屏內容收起,而是退出地鐵找房功能回到地圖上。
如果遇到房源密集的地域,用戶只能在半屏上移動地圖選擇其他小區(qū),或者移動地圖找到空白位置點擊,退出半屏繼續(xù)尋找,這個交互是不合理的。建議當用戶移動地圖的時候就把房源列表收起來,或者給房源列表加上隱藏的按鈕。
與鏈家不同的是在新房模塊貝殼有個幫我找房的功能。點擊進去,用戶填寫你的預算、戶型、區(qū)域、特殊要求,點擊提交就可以了,但有一個不太人性化的問題是,聯系方式默認顯示了當前賬號的電話號碼,而且號碼是不能修改的。
3.3.3 房屋預估
鏈家和貝殼功能一樣。
房屋評估有兩個入口,第一個入口在首頁宮格,第二個入口是在賣房板塊-點擊房屋估價。
相較于鏈家,貝殼的估價放在更顯眼的位置,比較之后覺得貝殼的功能頁面更簡潔,更能突出重點,流程更簡單。
貝殼功能流程只需要兩步,鏈家需要三步。
輸入信息的頁面,鏈家需要多輸入樓棟,建筑年代,建筑類型,房源特色,后面三個其實元素通常樓盤字典對應的小區(qū)信息里面有,按理來說不需要填,而且像類型和年代普通用戶是很難填寫的,對比分別在貝殼和鏈家輸入同樣信息,得到的結果完全一樣,都是758萬,可以看出鏈家要多填的四個信息對于系統判斷房價的影響并不大,所以倒不如刪掉不那么重要的元素,像貝殼那樣。
結果頁面,貝殼比起鏈家多了房源分析的部分,可以看出分析的語言是匹配好的,但是內容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還增加了歷史均價的部分,并把訂閱估值按鈕放在圖表下面,比鏈家直接一整塊只顯示訂閱估值效果要好。
貝殼估值的價格還是很準確的,看介紹,房源估價功能融合了神經網絡,gbdt,hedonic,隨機森林等多種算法,對海量房源真實成交數據進行建模,進而對房屋市場價值進行預估。
橫向對比其他平臺,友商里面只有搜房網有房源估價的功能,但是比較了下沒有貝殼這么準確。還有個專業(yè)做房價數據的網站叫房價網,里面計算出來的價格跟鏈家相似,比較準。
可以看出這個估價功能是有一定的技術壁壘的,有噱頭。
3.3.4 貝殼指數
鏈家和貝殼功能頁面一樣。
廣州沒有房價頻道,只是在首頁顯示了廣州全市的房價均價和昨日鏈家成交量。
點開了杭州的房價頻道,排版簡潔,兩個圖表。一個是普遍都有的價格走勢,一個是供需趨勢。價格走勢圖比較了全市掛牌均價和全市參考均價,用鏈家的數據和全市的數據作比較只能體現鏈家的數據可信度,好奇為什么不像其他平臺那樣顯示均價和成交套數,供需趨勢圖這個挺新穎,但沒看到這個表的價值,因為帶看次數和新增房源不是供需關系,帶看次數肯定遠大于新增房源。
個人覺得這個頁面有點嘩眾取寵,為了新穎而新穎,兩個圖表用其他平臺采集不到的成交數據數據做比較,但是這兩個圖表并沒有反映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但不得不說里面的數據很真實,也可以看出鏈家有海量的數據,收集了很多平臺沒有收集到的數據。
另外鏈家的小區(qū)均價也是有指導性作用,價格比較準,變化穩(wěn)定,不會像安居客那樣每天都不一樣,經常大起大落。但是鏈家的小區(qū)售價會比在售房源均價稍低而且有時會低10%-20%。是不是小區(qū)均價的邏輯需要繼續(xù)優(yōu)化。
3.3.5 房產知識
一個h5,鏈家和貝殼內容一樣。
五、商業(yè)模式
貝殼找房定位于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服務平臺,致力于聚合和賦能全行業(yè)的優(yōu)質服務者,打造一個開放合作的行業(yè)生態(tài),為消費者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房,家裝和社區(qū)服務等全方位的居住服務。鏈家網將會以品牌的形式入駐貝殼找房,區(qū)別于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貝殼是以共享真房源跟海量信息和賦能優(yōu)勢,吸引中介公司和經紀人入駐。
1. 成本結構:
- 人工費用:操作成本(如平臺管控),處于各地的資訊團隊;
- 拓展B端:前期讓利中介公司(墊資假一賠十,設立真房源保障基金),扶植中介公司和經紀人(如果一個城市沒有符合標準的入駐公司,貝殼會考慮讓內部經紀人脫離出去,貝殼給予扶植的資金);
- 產品與系統開發(fā)費用:產品開發(fā)及平臺建設維護費用;VR房源采集;
- 廣告費用:?貝殼當務之急是提升平臺流量,所以會重金推廣,如社交軟件推廣,網站推廣,線下推廣(世界杯廣告,地鐵站海報)等。
- 付給經紀人傭金:ACN合作網絡,保證不同經紀人只要在交易中有貢獻,都會獲得相應業(yè)績,而不是以前那樣只有最后成單的經紀人能夠得到傭金。
2. 業(yè)務模式及利潤來源:
貝殼相當于一個B2B平臺,平臺給商家?guī)砹髁?、促進成交,以成交和服務進行收費。如提供VR房源服務,數據信息(樓盤字典)服務,鏈家系統的操作系統等等。
六、運營策略
1.設立品質租賃平臺,開放真房源數據,全面覆蓋個人及機構化運營的租賃房源,還設立了真房源門檻。
用戶心儀的房子都已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全流程動態(tài)篩選,以確保貝殼平臺所有房源真實存在、真實價格、真實在租,并且運營主體真實,使用真實圖片。
目前,平臺已吸引超過500家品牌公寓入駐,品質聯盟啟動,優(yōu)客逸家?、龍湖冠寓、自如、魔方、美麗屋、You+、樂乎、同創(chuàng)、城家、灣流等10家品牌公寓成為首批聯盟成員。
2.VR加持用戶體驗,以VR為賣點。這是VR技術第一次大規(guī)模運用在C端app上,帶來了不少的關注度。
3.廣告
現階段貝殼的當務之急是獲取流量,增加曝光。貝殼斥巨資在世界杯投廣告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由下面的需求圖譜可知,世界杯期間,貝殼找房的來源相關詞,相關性強的有“貝殼找房和鏈家的關系”“斗魚”“優(yōu)酷”“世界杯”“qq郵箱”“百度”“貝殼找房的百度百科”。
“貝殼找房和鏈家的關系”“貝殼找房的百度百科”“百度”是因為貝殼來自于鏈家而且貝殼app與鏈家app頁面展現同質化帶來流量;“優(yōu)酷”“世界杯”很明顯是因為貝殼在世界杯上投了廣告;而“斗魚”可能是因為百度上關于斗魚的報道頁面都會有貝殼廣告的原因;至于“qq郵箱”暫時沒找到兩者之間的關聯。
另一方面,貝殼找了王軒做代言,廣告在各大地鐵站都能看到,除此之外還找了Jeffery作為租房廣告的代言人,Jeffery年輕人會比較熟悉,與租房0元入住這個活動的主要參與群體(大學生)高度重合。
參考文獻:
- 虎嗅:《鏈家為什么一定要做貝殼?》
- 易觀:《中國移動房產服務市場專題分析2017年H1》
- 百度指數:《關鍵詞——貝殼找房》
- 貝殼租房:https://mp.weixin.qq.com/s/9PBdNI87ig7bh0PSYJaWgA
本文由 @kathy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于 CC0 協議
體驗APP,只能體驗一張皮。背后的精髓,完全不是這么簡章的,他的S2B2C模式和ACN模式,才是讓殼貝在2年內爆增到6000億市值的關鍵。
我知道你在很用心地寫這篇文章,但恕我直言,內容真的很粗淺
商業(yè)模式是否可以j簡單理解為S2M2B2C模式?即平臺方、中介方、買方、賣方?
先了解行業(yè)再分析產品,如果定義是B2B模式,核心用戶怎么會是購房/租房的個體呢。
貝殼本來就是從鏈家出來的產品,根本就不是競爭對手的關系。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最大的還是房源信息量的差別,貝殼的平臺化使得有很多其他經紀人/公司/房產公司入駐,比鏈家有更多的房源信息。而且兩產品都是一家公司的,VR功能這個無非是早上晚上的區(qū)別。感覺樓主選擇的競品不太合理??
如果定義競品是以公司為單位的,那貝殼和鏈家的確不是競品,而是同公司不同產品對比??吹慕嵌炔煌?,不做太多討論。比較想說兩者之間的區(qū)別這塊,房源信息不是最大的差別??梢苑祷厝タ纯吹谖宀糠稚虡I(yè)模式,平臺和直營,房源數據體量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差別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只是商業(yè)模式不同的其中一個結果而已。
所以結論是啥?
難道不是B2C的模式嗎 為什么是B2B呢
感謝認同,歡迎轉載哦
非常感謝-0-
核心用戶還是房產經紀人
個人理解,核心用戶的定義是對產品的發(fā)展做出貢獻的用戶,如何判斷是否做出貢獻,一個是產生內容,一個是付費,貝殼app是一個平臺,房源是通過b端接入的所以不用考慮;而用戶觸發(fā)咨詢,估價賣房這些事件會對app帶來利潤。這部分用戶雖然數量少,但才是核心用戶。
數據哪兒來的哦 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