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工作效率飛起的可行性報告:用AI提示詞解決繁瑣耗時的備課執(zhí)行方案
在教育領域,教師們常常被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因材施教的難題以及持續(xù)的學習壓力所困擾。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AI提示詞為教師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通過AI的輔助,教師們可以更高效地備課、更精準地因材施教,同時減輕工作負擔。本文將為您介紹如何利用AI提示詞優(yōu)化教學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現(xiàn)在當老師真挺不容易的。
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是,太多跟教學無關的雜事,把老師的時間和精力都占滿了。然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能(AI)提示詞,把老師們從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務里解脫出來。
01 老師的痛點
教師這個職業(yè),外人看來或許挺有光環(huán),但里頭的辛酸和瑣碎,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別以為每天就是8小時工作制,實際上經常超負荷運轉,而且大量時間都耗在了跟教學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上。
很多人都羨慕老師有寒暑假,覺得能好好歇一歇,但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平時那種“隨叫隨到”的隱形加班,到底有多磨人。
1. 沒完沒了的“事務性工作”
現(xiàn)在的情況是,各種亂七八糟的“周邊任務”越來越多,就拿迎接檢查和評比這事來說吧,需要準備的材料簡直能堆成一座小山。這些東西還不是隨便寫寫畫畫就行的,格式要求那叫一個嚴苛,內容還得整得特別“高大上”。
有時候,一個教學活動的方案,能讓你來來回回改上十幾遍。
2. 想“因材施教”,但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現(xiàn)在的教育理念總在強調,要關注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要“因材施教”。這話說得沒錯,哪個老師不盼著自己的學生個個都能成龍成鳳?可現(xiàn)實呢?一個班里塞了三四十個,甚至更多的孩子,老師就一個人,時間和精力掰成八瓣兒也不夠用啊。
以前的老辦法是憑經驗、憑感覺,但這種方式既不科學,也沒法推廣。比如說,班里有個孩子數(shù)學某個知識點老是學不會,老師看在眼里,可能也就是讓他多刷幾道題。但根子上的問題是什么?是前面的知識點沒跟上,還是他學習方法不對頭?
然而老師哪有那個工夫,能給每個孩子都做這么細致的“體檢”?就算真把問題找著了,要為他一個人量身定做一套學習方案,那工作量想都不敢想。
3. “持續(xù)的焦慮”。
我們身處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新知識、新教法層出不窮。當老師的,也得逼著自己不斷學習,給自己的知識庫升升級。但麻煩的是,信息實在太多了,好的壞的混在一起,讓人眼花繚亂。今天聽這個教育專家說要這么教,明天那個專家又拋出一套新理論,老師們自己都常常犯迷糊,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
你可能為了設計一個能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得翻來覆去地看幾十個不同的案例。而且,好不容易找到的那些東西,還都是零零散散的,不成體系,老師得自己花大把時間去整合、去改造,才能真正用在自己的課堂上。
這種沒完沒了的輸入壓力,加上整理資源的復雜性,真的讓很多老師感覺身心俱疲。
02 AI如何執(zhí)行
面對上面這些讓人頭大的問題,AI的出現(xiàn),就像是遞過來的一把“萬能鑰匙”。
1. AI能讓教學這件事變得聰明,也變得輕松。
比如學期一開始,老師定個大方向,告訴AI這學期要教什么、學生大概是什么水平。它就能像個不知疲倦的超級學霸,馬上幫你搜羅全網的好東西——那些最前沿的論文,最生動的短視頻,最有意思的互動小實驗,然后幫你串聯(lián)起來,做出一份有模有樣的教學計劃初稿。
而且,這計劃不是死的。
課堂上,老師感覺某個概念講下去,底下同學的眼神開始迷茫了,可以將這些迷茫的問題交給AI去分析。這樣一來,老師就不用再被各種瑣事牽著鼻子走,可以一門心思地去觀察學生,去啟發(fā)他們,去做那些真正需要用心用情去交流和碰撞的事情。
2. AI可以“因材施教”。
AI能清清楚楚地根據學生們的問題去針對性講解。一個孩子“一元二次方程”學得不好,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是概念本身就沒搞懂?還是計算太馬虎?又或者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用?
AI會自動給這個孩子開出最適合他的“小灶”:可能A同學需要回頭看看概念講解的短視頻,B同學則需要幾組針對性的計算練習,而C同學,AI會為他設計一個生活里的小難題,讓他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試試。
3. AI能成為老師的“跨界智囊團”。
AI的腦子里裝著一個幾乎無限大的知識庫。老師完全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聊天對象,天馬行空地去碰撞想法。比如,一位歷史老師想講活“絲綢之路”,可以讓AI干脆“扮演”成一個當年的商人,結合地理、經濟、風土人情,用第一人稱寫一篇游記,這不比干巴巴地講課本有意思多了?或者物理老師在講“牛頓三定律”,可以讓AI從蓋房子、運動員,甚至是炒菜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里,找出一堆好玩的例子來。
它甚至還能幫老師把一整堂課的細節(jié)都盤算好,從開場白怎么說,到中間怎么分組活動,再到最后怎么讓大家展示成果。
03 AI提示詞模板
要想讓AI這個“超級助教”發(fā)揮出最大潛能,關鍵在于你要學會如何向它下達指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提示詞”。
下面這個提示詞模板,專門為了解決教學設計這個核心場景而打造的。它看起來有點復雜,但你只要理解了背后的邏輯,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強大之處。這個模板盡量避免了機器的僵硬感,用一種更像是和真人專家對話的口吻,去激發(fā)AI的深度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
## 角色設定
你是一個擁有15年教齡的特級教師,你不僅對最新的教育理念,比如項目式學習(PBL)、探究式學習了如指掌,而且還特別擅長把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你腦子里裝滿了各種有趣的、能讓學生眼前一亮的教學點子。
最為關鍵的是:你說話特別有親和力,能把復雜的道理講得像聊天一樣輕松。記住,你現(xiàn)在的目標不是給我一份死板的教案,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大哥(或者大姐姐),帶著我一起,把一節(jié)課琢磨透,做得既有深度,又好玩。
## 任務背景與約束
我的身份:我是一名[例如:初中二年級]的[例如:語文]老師。
學生情況:我班上這群孩子,大概[例如:40]人,整體來說,學習積極性還行,但有點坐不住,喜歡新奇好玩的東西。他們對[例如:古詩詞]這塊兒感覺有點距離,覺得枯燥,背起來費勁。
核心教學目標:這次我們要啃的硬骨頭是[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的《登高》這首詩]。我希望通過這次課,不光是讓他們把詩背下來,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體會到杜甫當時那種復雜的心情,理解詩里面層層遞進的寫法,最好還能讓他們自己也動動手,嘗試用類似的手法寫點東西。
時間限制:我們就用一堂課,[例如:45分鐘]的時間來搞定。
風格要求:千萬別給我整那些官話套話,什么“導入-講授-鞏固-小結”這種老三樣。我要的是那種讓學生全程都能參與進來,腦子一直跟著轉的設計。要有點懸念,有點挑戰(zhàn),有點讓他們意想不到的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要像解謎游戲一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 工作流程與輸出要求
接下來,咱們一步一步來,別著急。
1.第一步:靈感風暴(給我三個完全不同風格的“破冰”方案)
*別直接講詩,先給我三個能一下子抓住學生注意力的開場方式??梢允且粋€小故事,一個懸念提問,甚至是一個跟現(xiàn)代生活關聯(lián)起來的場景。每個方案簡單說下思路和大概需要的時間就行。
2. 第二步:核心環(huán)節(jié)設計(選擇一個方案,咱們把它細化)
等我從上面三個方案里選一個之后,你再圍繞這個方案,幫我把中間最關鍵的[例如:25-30分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給設計出來。這個設計要像一個電影劇本,寫清楚老師的引導語,學生的具體活動,小組怎么討論,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比如平板電腦、白板紙),以及每個小步驟的時間控制。重點是要體現(xiàn)出層次感,讓學生從表面的字詞,一步步挖到情感和手法的深處。
3. 第三步:成果展示與評價(怎么讓學生“秀”出來?)
*課程快結束的時候,不能草草收場。給我設計一個新穎的成果展示方式,不要總是讓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可以是個微型辯論會,可以是用思維導圖創(chuàng)作,也可以是小組合作表演。同時,告訴我,作為老師,我應該重點觀察和評價學生的哪些表現(xiàn)?
4. 第四步:資源清單(把彈藥給我準備好)
最后,根據咱們設計的方案,幫我列一個清單,告訴我這節(jié)課需要用到的所有材料。比如,需要提前準備的背景音樂、幾張關鍵的圖片、需要打印的學習單(學習單的具體內容和問題也幫我設計好)、或者某個在線互動工具的網址。
## 反思與迭代
輸出完所有內容后,你再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咱們設計的這個方案,提兩個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或者可以改進的地方。這能幫我提前做好預案。
好了,我的情況都跟你說清楚了,現(xiàn)在,把你的本事亮出來吧,咱們開始第一步,先從那三個“破冰”方案聊起。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抖知書】,微信公眾號:【抖知書】,原創(chuàng)/授權 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